南沿沟滩激战和我参与掩埋烈士遗体的经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红西路军与永山红色政权》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2042
颗粒名称: 南沿沟滩激战和我参与掩埋烈士遗体的经过
分类号: TN917
页数: 2
页码: 203-204
摘要: 本文是赵连奎口述,朱新斌整理的关于南沿沟滩激战和我参与掩埋烈士遗体的经过。
关键词: 回忆录 永昌县

内容

1936年农历十一月中旬,冬至节刚过,驻守在永昌县水磨关的红军为阻击从山丹来永昌围攻县城的马家军黑马队,在南沿沟滩进行了一次激烈的战斗。那年我23岁,出于年轻人的冒失和对打仗的好奇,就躲在沿沟坝沿楞坎下看打仗,旁观了这次战斗的全过程。
  那天早晨,从山丹来的马家军千余骑兵到红庙墩附近时,其先头探马受到红军截击,遂改变路线,迁回穿插到水磨关西、梅家寺东之间,从红军驻地空隙的地方,绕行到水磨关以南的沿沟滩、元山子一带。
  这时,在水磨关驻守的红九军一部,发现了敌骑,立即调动驻守在王家西新庄、陈家铺院等处约三个营的红军,前往沿沟滩阻击敌军。敌骑发现红军追来,除留一部与红军接战外,其余潜伏于元山子山岗下。
  不大一会,红军与马家军接上了火,相互对打一阵后,狡猾的敌人佯装败退,引诱红军出来追击。敌军把红军引诱到开阔地带时,两股敌骑全部出动,黑压压一片,向红军猛扑过来,刀砍马踏,喊叫声震耳欲聋。红军指战员前赴后继,英勇迎击,在开阔地与敌骑搅在一起,展开厮杀拼搏,一直战斗到中午。红军指战员在无屏障隐蔽的情况下,步枪越来越发挥不了作用,开始撤退,而敌军施展骑兵优势,紧追不舍,三面包抄,直逼红军于沿沟庙、严家大庄一线。这时,敌军受到增援红军几挺机枪的猛烈扫射,方才溃退。
  下午二时许,战斗结束。这次战斗,虽给马家军大量杀伤,但因红军缺乏与骑兵作战的经验,加之地形不利,自身也受到两三百人伤亡的重大损失。
  这次战斗中,红军阵亡30余人,烈士遗体被遗留在沿沟庙和严家大庄附近。过了两天,我和同村的刘玉祥(已故)、毛七(健在)等七八人自发组织起来,用了整整一天的时间,将红军遗体全部抬到沿沟庙东侧一座废弃砖窑的坑穴中,集体安葬覆埋。
  自那以后,逢年过节,家家户户在祭奠先人的时候,从未忘记为红军忠魂烧香挂纸、祭洒汤水,表达我们对红军烈士们的敬仰和怀念。五十年过去了,沿沟庙附近的荒滩已全部开垦耕种,但红军坟却被保留下来。至今还不时有老红军前来瞻仰凭吊。
  1984年6月9日调查采访,1985年6月8日核实情况,赵连奎口述,朱新斌整理。

知识出处

红西路军与永山红色政权

《红西路军与永山红色政权》

本书记述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后期,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在1936年11月中旬,奉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红军总部命令,担负打通国际路线、取得苏联物资援助的任务,率部孤军西进至甘肃河西走廊永昌、山丹地区,开辟甘北抗日后方,创建红色革命根据地的一段艰苦卓绝而又英勇悲壮的革命斗争历史。

阅读

相关人物

赵连奎
责任者
朱新斌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永昌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