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希昌机智与敌斡旋掩护红军战士的经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红西路军与永山红色政权》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2036
颗粒名称: 王希昌机智与敌斡旋掩护红军战士的经过
分类号: TN917
页数: 2
页码: 190-191
摘要: 本文是由王有学和王希宁于1984年7月3日、4日回忆口述记录,朱新斌整理的关于王希昌机智与敌斡旋掩护红军战士的经过。
关键词: 回忆录 永昌县

内容

1937年春天,一个腰部枪伤未愈、下肢冻伤脓肿、不满30岁的红军途经永昌县九坝团庄,来到王希昌①老人家中讨水解渴,恳求投宿养伤。年过花甲,正在患病的老人王希昌很为难。留宿没有什么问题,却是团庄地处交通沿线,马家军及民团常从此通行、出没,留下会担风险,不留,眼见这个红军伤势这样严重,况且落难到这个地步。人们常说,“救人一命,多活十年”嘛,再三斟酌,最后还是答应留了下来。
  自打留下伤员后,尽管自己有病,还是热情侍候伤员,让老伴经常帮助擦洗包扎枪伤,土法治疗手脚冻伤。伤员不能走路,大小便不能自理,就让自己的儿子搀扶。为伤员的生命安全,他们到附近邻居家中叮咛不要向外传声张。家庭生活困难,缺铺少盖,与伤员同盖一床被。有外人常来,他让伤员装哑巴,还让伤员睡热炕休息安心养伤。果然几天后的下午,马家军的后方粮草运输队途经此地,也要在他家住宿,转移伤员已来不及,怎么办?王希昌急中生智,立即让伤员索性睡在炕上,头上蒙上被子。他刚要出门时,敌军闯了进来发现炕上还睡着个人,问这是谁?他很沉着地说:“老爷,这是我的哑巴儿子,得上了伤寒病,卧床不起,这会儿正在发汗”。马家军听说是个烈性传染的伤寒病人,很快退出门外。他机智地应付了敌人,避免了一场灾祸。整整一夜,老人没合一眼,为红军伤员的人身安全捏着一把汗,直到第二天,敌军走后,才松了一口气。
  在一家人的养护下,这名红军两个月后伤势痊愈,决定继续东返。临行时老人为他换上了衣服、鞋袜,准备了路途上的干粮。为了表达老人对他的搭救养护之恩,他将随身携带的一把雨伞留作纪念,并含着泪水再三感谢老人及其一家人的救命之恩。憨厚老实的王希昌却说,患难之中还说这些干啥,只要能活下一条命,我已经满足了。他还打发儿子将红军一直送到丰乐堡。
  以上情况根据当时知情人六坝乡团庄村王有学(男,时年73岁)和现居六坝乡玉宝村的王希宁(男,时年68岁)于1984年7月3日、4日回忆口述记录,朱新斌整理。

知识出处

红西路军与永山红色政权

《红西路军与永山红色政权》

本书记述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后期,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在1936年11月中旬,奉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红军总部命令,担负打通国际路线、取得苏联物资援助的任务,率部孤军西进至甘肃河西走廊永昌、山丹地区,开辟甘北抗日后方,创建红色革命根据地的一段艰苦卓绝而又英勇悲壮的革命斗争历史。

阅读

相关人物

王有学
责任者
王希中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永昌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