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县政府第一科科长瞿曾传关于永昌县城“失陷”经过的呈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红西路军与永山红色政权》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2025
颗粒名称: 永昌县政府第一科科长瞿曾传关于永昌县城“失陷”经过的呈文
其他题名: (1936年12月10日)
分类号: TN917
页数: 2
页码: 148-149
摘要: 本电报是永昌县政府第一科科长瞿曾传关于永昌县城“失陷”经过的呈文。
关键词: 电报 “失陷” 永昌县

内容

呈为呈报永昌县城被匪失陷经过情形,仰祈鉴赐察核事。窃按永昌地处甘凉之间,南接青海,北连宁夏,东由武威而通皋榆,西邻山丹,为通新疆要道,因缺乏水利,所以地瘠民贫。民十八年经马仲英乱后,全城人民死伤殆尽,元气迄今未复。
  此次残共西窜,永昌城防空虚,驻军只有骑兵第五师工兵团士兵一连,计官兵一百一十人,步枪十三支,均毁坏不全,只有五支可用。此外,奉令召集壮丁训练之六百余名,并无枪支,只有土制刀矛之类,县府于匪未渡河前,为防患未然计,曾召集绅商各界开城防维持会议,负责修理城垣、征集食粮及一切城防事宜,由各科长轮流守城巡夜。
  十一月十三日,匪军一股围武威,一股即西窜永昌。永昌城内兵力微弱,势难固守。县长先以电话向骑五师师长告急,当时电话已经断绝,城门又被驻军封闭,不许一人出入,居民鉴于民国十八年之屠城,已成惊弓之鸟,相率请求出城避难,均以城内力量薄弱,明知不能固守。且据探报,驻军又有喧变消息,城内谣诼繁兴,人心惶恐。县府向驻军连长商议,放出居民,连长坚辞不允,一再交涉,始将城门开放,并以保护为名,请县府人员一同出城。当黎明时,各机关人员退至头坝口。头坝口距县城二十里东南。
  十四日夜半,驻军大变,职等率住内院,兵变时庄门已闭,攻打未入,遂各四散奔逃,即欲入城图劫,幸而城门已闭,未得入城。复至乡间抢劫后,望西逃窜。
  十五日职与警佐入城,安抚城内秩序,商业菜市照常营业,人心较安。前方并无消息,当即召集县府及各机关职员,开城防临时维持会议,派警士壮丁守护城垣,一面召回县长吏员。十七日县长回城,照常办公。十八日得探报,匪军已至,县长单身出城走避,职得悉后,匪军已进城,由东门而入,职当时无法维持,只得出城暂避,永昌遂陷。
  陷后,据出城民众报称,匪军入城后,即占据民房,强迫人民服役,并抢劫粮食、器具、牲畜等物。翌日,匪军马队西窜,进犯山丹,一面四出搜劫,四乡食粮掳掠一空,并向民众宣传赤化,占据庄院。二十三日晨,青海民团万余人由头坝口西进,与匪军接触,开火约三小时始退。二十四日又接战,民团由山脚下进攻,匪军退守县城,职见情形不佳,遂逃避山中。
  此后故不得其详,理合将匪陷永昌经过事实情形,遵谕呈报,仰祈钧鉴,赐察核。
  谨呈

知识出处

红西路军与永山红色政权

《红西路军与永山红色政权》

本书记述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后期,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在1936年11月中旬,奉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红军总部命令,担负打通国际路线、取得苏联物资援助的任务,率部孤军西进至甘肃河西走廊永昌、山丹地区,开辟甘北抗日后方,创建红色革命根据地的一段艰苦卓绝而又英勇悲壮的革命斗争历史。

阅读

相关地名

永昌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