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丹县长李铨德关于西路军进占山丹县城经过的报告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红西路军与永山红色政权》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2019
颗粒名称: 山丹县长李铨德关于西路军进占山丹县城经过的报告
其他题名: (1936年11月22日)
分类号: TN917
页数: 2
页码: 141-142
摘要: 本文是山丹县长李铨德关于西路军进占山丹县城经过的报告。
关键词: 电报 西路军 永昌县

内容

窃维职赋性愚鲁,谬蒙提拔,不弃葑菲,委以重任。
  溯自视事以来,上体列宪付托之重,下念人民疾苦之深,敢不兢兢业业,竭尽心力,忠于职责而利地方。所以,下车伊始,散放赈济,躬自监放,以期实惠均沾;又整饬兵站,赈款公开,一祛浮冒流弊;又提倡合作社,初由第一区创办,以资开通风气;又训练保甲长,用作壮丁队基础,以充实自卫力量;其他如浚泉、疏渠、禁赌、戒烟、禁高利贷、劝戒缠足,或已行之有效,或正逐步施行,屈指三月有余,未偿偷安于一日。
  不料十月下旬共匪渡河,分途西窜河西各县,形势紧张,所有行政计划日渐停顿。初则大军过境,备办供给;继则筹备防务,极感困难。盖职县旧由保安队一连驻防,迨至前方吃紧,月之一日调回凉州。幸同日由甘州韩旅长派来骑兵二十五员名,除侦探报信等差遣外,骑常驻县城者不过七八人而已。并派韩团副起元来丹恢复旧日民团,虽经三五日,即将人数集全,而枪械服装俱缺,形同乞丐,与事无济,故自集合以后,仅供看守城门之役。以上情形多已随时呈报省府在案,谅已早入洞鉴矣。
  惟自共匪窜越凉州,驻丹骑兵探得永昌失守,匪氛趋近。该骑兵团因人数太少,于十九日奉令回甘,并将民团解散,遂至残缺城池,寂无一卒一弹。处此环境之下,焦灼万分,莫展一筹。当经召集本城绅商,拟就本城之青年商民共同固守。该绅商面称,本城青年能有几何?且赤手空拳,何以御敌?若强迫此辈防守,无殊驱羊逐虎,徒多牺牲,势逼处此,应以民命为重,祗请迁署办公,庶可保全合城生灵,环跪泣请,声泪俱下,职迫不得已,于是先遣第二科长同一部职员携带公款及重要文件,于十九日迁赴黑城。职同第一科长、警佐等留城维持秩序,一面觅车用以仓粮,无如俶扰时际,车马俱无,正派人向乡间觅车,而骑匪八百余人于二十一日早十时许已临城外,此时城内人民逃避一空,委实运输不及,势机危迫。职遂率各职员乘隙出城,驰赴黑城会合前行人员。迨至中途,又闻黑城为退兵及本地流氓骚扰,而前行人员立足不住,复往河西寨矣。职即赶至该寨会见前行人员,幸查公款文件无失,略释注念。
  旋由城内老民梁姓等三人跟踪而至,据称该匪尚未杀掠,且因职政声尚好,请职回城仍旧供职,并派骑四出寻找,意以相强。等语。窃思职被迫离城,不能与城存亡,已属罪无可逭,即使赴汤蹈火,亦决不肯受其伪命,苟且偷生。但看此事机,该匪已到城内外者,马步不下六七千人,区区山丹,何难满布?现住之河西寨去城仅九十里,朝发夕至,逆料此地绝难久留,只有南趋扁都口前赴青海,绕道回兰,然此趋避之计,并非为保全性命起见,实因该匪寻找授职,不得不为名节设想。职虽不敏其盗泉恶木之训,何敢或忘宁自正名而死,决不倚匪而生?此志此言,可质天日。
  惟职此次承乏忝叨厚许,本想为公为民略尽职责,以仰副钧座属望之至意,讵料虚度四月,遽遭变乱,不但与公未尝尽忠,且与民亦未曾造福,抱愧遗憾,非言可喻。只好遄返兰垣,晋谒崇阶,躬领咎责,伏维关垂有素,今于职处水火之中,自无不仰邀矜怜而成全也。
  待罪途次,不知所言,一俟到兰,尚有面称事宜,倘蒙允谁,即请电示,由青海探交,尤为感祷。所有经过情形谨先据实详陈,肃此专禀,敬请勋安,纺乞垂察。

知识出处

红西路军与永山红色政权

《红西路军与永山红色政权》

本书记述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后期,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在1936年11月中旬,奉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红军总部命令,担负打通国际路线、取得苏联物资援助的任务,率部孤军西进至甘肃河西走廊永昌、山丹地区,开辟甘北抗日后方,创建红色革命根据地的一段艰苦卓绝而又英勇悲壮的革命斗争历史。

阅读

相关地名

李铨德
相关人物
永昌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