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电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红西路军与永山红色政权》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2007
颗粒名称: (三)电文
分类号: TN917
页数: 28
页码: 127-154
摘要: 本文记述了徐向前、陈昌浩关于骑兵师、西路军等工作报告内容。
关键词: 电报 电文 永昌县

内容

电文一:
  徐向前、陈昌浩
  西路军进占永昌等地①
  (1936年11月19日)
  林、洛、毛、周、朱、张:
  (甲)八十九师、骑师昨晚占永昌②,少数马敌、民团闻风逃走,群众全在家,热烈欢迎。甘州只韩旅③带民团二千及少数直属队固守,其部队早已南开。已令该部留少数固守永昌外,其余明早向甘州进,约二十二日晚可抵甘城。五军明到丰乐堡④,二十一日到永昌,二十五日到甘州休整,尔后以一部向肃州进。九军今到大河驿,明到西四十里铺⑤。八十八师明在二十里铺⑥,二十一日到丰乐堡,即以九军、八十八师殿后,相机灭敌。我们今到四十里铺,二十一日早可到永昌,再向甘州进。决用力巩固丰乐堡、永昌地区,以甘州为重点,争取修补与执行党与军委所给予的任务。
  (乙)连日与凉州马步青办外交,初有头绪。土门缴获人、枪,除自愿留下的一百六十者外,余均欢送回凉,马及部下甚感,除述对蒋态度,暗示我们速进占甘、肃、安西。我们正与之更进一步协商。凉城几日来双方均未打枪,部队近城通过甚安全。
  徐、陈
  十九日九时
  徐向前、陈昌浩
  骑兵师占领山丹①
  (1936年11月22日)
  我骑一师于昨(二十一)日完全占领山丹②县城,群众全在家,热烈欢迎红军进入山城。该城商业极发达。
  徐、陈
  陈昌浩、李卓然
  关于西路军政治工作的报告(摘要)①
  (1936年12月2日)
  总政及朱、张:
  (一)西路军政治工作是根据会宁会议所决定的三个中心内容进行的,但因行军作战,休息时间很少,教育工作缺乏。在政治纪律方面一般的很差,甚至有些干部只顾解决部队的物质,不顾政治影响。这种观点并不偶然,而是代表一种不能创造根据地的观点。..正在注意纠正。
  (二)这时期九军政治工作有极大弱点,已详前电,主要是工作不具体、不灵活、不深入,保证执行命令不够。三十军的政治工作最大长处是工作有中心,能深入,军政协同,干部能互相信任,保证执行命令。
  (三)五军政治工作与组织性尚好,..深入的检查,下级干部的积极性与自动性不够。我们正在发扬各方面的长处而纠正缺点中。
  (四)渡河前干部的伤亡颇大。五军在会宁会师前减员一〇二八人,内伤三七二人,亡一八八人,失去联络三六八人②;九军减员二〇五〇人,内伤九八八人,亡四五六人,掉队三一一人③;三十军减员一〇九五人,内伤六四九人,亡三五〇人以上。总数为四三〇三人,内伤亡营连干部一二九人,伤亡团以上干部一五人。党团员伤亡约占百分之五十七以上,干部伤亡占百分之五十以上。伤亡大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战术素养差及弹药少。五军伤亡的干部多是为飞机轰炸。
  (五)甘北地区群众深恨马家军阀的残酷压迫剥削,对红军有极大好感,惜因敌骑、飞机的经常骚扰,工作不易开展。扩红已有四百多,筹资约两万。在坚决打“二马”的同时,瓦解与争取“二马”部队工作,实际发动群众斗争等地方工作,将有更大开展。
  此间工作请常指示。
  昌浩、卓然
  (抄自中央档案馆第289卷)
  徐向前、陈昌浩、王树声、李卓然
  西路军扩充红色骑兵①
  (1936年12月4日)
  董、黄、杨、孙、陈、曾、李、程、李
  并报洛、毛、张、朱、周:
  为彻底消灭马军,巩固甘北根据地②,须用大力扩充红色骑兵。决定:
  (一)指挥员从我们起,一律将马全部集中,补充骑兵,我们改骑骡子。
  (二)各军、师首长有马者一律改换骡子,所有的马抽出来,补充自己的骑兵。坏马则须休息与收容之用。人可抽出当骑兵战士。
  (三)筹募委员会应大力筹募马匹,请马医官③钉马掌,收集马上装备。
  (四)此方工作应组织骑兵,地方武装(如青年骑兵与抗日骑兵义勇军等)也多扩大骑兵的新战士。
  (五)望接电后即大动员,号召各级干部在扩大红骑消灭白骑的精神下,自动拿马出来。望切实执行,并将成绩具报。
  供给部抽出的马,补充各军骑兵。
  徐、陈、王、卓
  陈昌浩、李特、李卓然、王树声、曾传六
  西路军争取在甘、永、凉过冬①
  (1936年12月6日)
  洛、毛、朱、张、周:
  (甲)三日马元海受创后,青令②元海严防,急调已至甘州之韩旅③回永昌及宁远④线防;命令已决定攻山丹之马彪旅停止进攻。敌连日无动作,不敢如四十里铺以前之硬拼,只以飞机炸扰,小部在外活动,企图多占堡寨,以倦我活动,困我粮源。凉城⑤甚空,丰乐堡只一部驻守,我八坝前无敌。马元海主力仍在永昌二十里铺北地区未动。朱绍良⑥有来凉消息。
  (乙)此地气候更冷,早晨零下十六度,午间零上二三度,粮食各堡寨均有,只将敌骑打击,地区稍宽,粮不成问题,惟筹棉衣甚难,此地到北三天⑦,中间一天无人房。甘州地大,粮、人均多。我们拟主力回山丹,永昌及二十里铺据点驻四个或六个团,骑师直出凉西四十里铺,迫近凉州,毁其飞机场,迫马元海主力后退,夹击之,至尚能开展地区,迫敌改变进攻计划,在此争取时间过冬,适时策应主力。如主力不来,我们再移主力向甘州逼进,总要争取在甘、永、凉线过冬。如何?请示。
  主力方面,活动若需要电告此方各战斗条件时,请即复。
  陈、李、李、王、曾
  六日十四时
  徐向前 陈昌浩
  向中央军委就西路军逐渐西移部署的电报
  (1936年12月22日)
  军委:
  (一)马步芳〔受〕西安事变影响,急于速战,故企图攻取永昌。因我粮紧迫〔欲〕西进,近便抽集兵力于凉州,应付时局。抵约两团,昨占永乐关①附近堡子②,另调马彪部由山丹开永昌。
  (二)西路军为按期完成任务,逐渐西移。已令三十军四个团住永昌附近,两个团住水磨关一带侦察,与九军均在水磨关镇③西南三十里之新城堡④一带,再争取相当时间休整。拟予明年一月中,九军、三十军抢占临泽、高台,五军全部约明二月中旬直到安西。远方货是否按时能到,请示。如不能按时到,则拟全部在甘西多休整几月,度过严寒之三月。
  徐、陈
  电文二:
  马步芳
  关于堵截红四方面军情况呈国民党政府主席林森的航函报告(节录)
  (1936年11月9日)
  主席钧鉴:
  ……
  共匪偷渡黄河,挺窜河西。骑五师奉令堵击,以防地辽阔,致匪渡
  河进扰。本军迭奉电令,抽调劲旅开赴一条山、景泰、大拉牌一带,协同骑五师防剿。军兴以来,时已半月,于急风、大雪、飞沙广漠中,未分昼夜,与匪激战。其间以官兵奋力,得以固守防地,叠有战获。兹于本月七日,克复一条山全境。是役,我指挥骑五师参谋长马廷祥,在阵线指挥时中弹身亡。计前后毙匪三千余名,我方伤亡官兵五百余人。两周来械弹之消耗,苦力之撑支,可想而知。但赤匪之诡诈,今后之变化,尚难逆料。虽本军之戮力周旋,惟恐无完善结果。赤匪之进窜不已,我军之堵剿方殷,充实军需,即待预备。唯以青海财政之艰穷,本军械弹之缺乏,若不亟请补充,殊不足以应此关头防藏、歼匪。伏恳。
  钧座体念边疆之危,迫本军之艰难,赐拨巨量械弹,济此燃眉,俾
  数万爱护国家、保卫桑梓健儿,得以安心用命,不致有所顾虑,非仅芳一人所盼祷告。芳自任职迄今,向钧座曾无过分要求,兹以事势所迫,不得不具实奉,恳切盼赐予接济,青甘之幸,边疆之幸。临书不胜屏营待命之至,专肃恭请。
  均安。
  马步芳谨肃
  十一、九
  第三十七军
  拟从靖远渡河“追剿”红军的电报
  (1936年11月12日)
  奉总司令蒋真未①谈一电节开:
  我马步青部已于佳午②攻占镇虏堡附近之黄崖,除令进占镇虏堡截匪西窜外,希即饬属迅速渡河联络夹击,以收聚歼之效。等因。
  当饬第八师二十二旅由现地经发裕堡渡河,集结五佛寺候命。二十四旅由现地经石门川、索桥渡河,向大小芦塘、锁罕堡集结候命。第二十四师全部由东湾子渡河,向岌岌水③、永太堡④、红水集结候命。均限于十八日以前渡河完毕。本部随八师部,十八日由索桥渡河。自渡河后,本军进抵大靖、土门子、干柴洼、乱圈台子之线,正拟与各方友军取得联络,将渡河之匪歼灭于永昌、古浪间地区,以除西陲之患。旋因情况转变,本军奉令转进,遂于二十九日分由三角城、中和堡渡河,向靖远、打拉池之线集合候命。此本军追剿朱、徐、萧、贺股匪各战役经过之情形也。
  于学忠①
  关于取缔“甘肃抗日救国军”的密电
  (1936年11月16日)
  陇西县刘县长:
  根据李中方②为裴某收抚,现在武山新市镇骚扰,拟向陇西开拔。等情。如果属实,殊属有碍治安,除分电外,仰速查明,严行取缔,勿任流窜,并将遵办情形电报候核。
  于学忠铣③秘保(印)
  民乐县长张铸荆
  关于西路军包围武威的急电
  (1936年11月17日)
  (急。兰州)
  甘肃省政府主席于钧鉴:支①代电谅达。据探报,共匪已围武威。顷又闻前部迫近永昌属八坝,民乐无驻军,职率壮丁严防。谨电。
  永昌县长段永新
  关于西路军进占永昌县城给甘肃省政府主席于学忠的电报
  (1936年11月20日)
  (兰州)甘肃省政府主席于钧鉴:
  前奉钧电,业于元①呈复在案。窃查此次共匪西窜,永昌适当冲途,县长对于城防及坚壁清野等工作,无不悉心筹划,力事图维,方期匪氛早就肃清,地方得庆安宁。
  忽于本月十二日,共匪大队筱抵凉州城,本县告警。当即召集壮丁,并协同驻防军队上城巡防。不意共匪由凉溃围,陆续西上,马、步络绎,为数甚多。本县城防仅有新募工兵一连,徒手壮丁四百余名,枪械俱乏,一无所恃,临时惊惶,纷纷逃散,而匪首程世才、董振堂等,于十八日午后三时率众步骑三千余人,驰薄本县东门,县长以无力抵抗,孤城难守,迫不得已,率领队警出北门,退守距城二十五里之上三堡②,匪众遂于是日午后四时全数进城。
  刻下,匪据县城搜索食粮,尚无烧杀情事,其余详情客俟探明续报,所有匪众单致失县城之大概情形,理合肃电飞报,敬祈鉴核。
  山丹县长李铨德
  关于西路军进占山丹县城经过的报告
  (1936年11月22日)
  窃维职赋性愚鲁,谬蒙提拔,不弃葑菲,委以重任。
  溯自视事以来,上体列宪付托之重,下念人民疾苦之深,敢不兢兢业业,竭尽心力,忠于职责而利地方。所以,下车伊始,散放赈济,躬自监放,以期实惠均沾;又整饬兵站,赈款公开,一祛浮冒流弊;又提倡合作社,初由第一区创办,以资开通风气;又训练保甲长,用作壮丁队基础,以充实自卫力量;其他如浚泉、疏渠、禁赌、戒烟、禁高利贷、劝戒缠足,或已行之有效,或正逐步施行,屈指三月有余,未偿偷安于一日。
  不料十月下旬共匪渡河,分途西窜河西各县,形势紧张,所有行政计划日渐停顿。初则大军过境,备办供给;继则筹备防务,极感困难。盖职县旧由保安队一连驻防,迨至前方吃紧,月之一日调回凉州。幸同日由甘州韩旅长派来骑兵二十五员名,除侦探报信等差遣外,骑常驻县城者不过七八人而已。并派韩团副起元来丹恢复旧日民团,虽经三五日,即将人数集全,而枪械服装俱缺,形同乞丐,与事无济,故自集合以后,仅供看守城门之役。以上情形多已随时呈报省府在案,谅已早入洞鉴矣。
  惟自共匪窜越凉州,驻丹骑兵探得永昌失守,匪氛趋近。该骑兵团因人数太少,于十九日奉令回甘,并将民团解散,遂至残缺城池,寂无一卒一弹。处此环境之下,焦灼万分,莫展一筹。当经召集本城绅商,拟就本城之青年商民共同固守。该绅商面称,本城青年能有几何?且赤手空拳,何以御敌?若强迫此辈防守,无殊驱羊逐虎,徒多牺牲,势逼处此,应以民命为重,祗请迁署办公,庶可保全合城生灵,环跪泣请,声泪俱下,职迫不得已,于是先遣第二科长同一部职员携带公款及重要文件,于十九日迁赴黑城。职同第一科长、警佐等留城维持秩序,一面觅车用以仓粮,无如俶扰时际,车马俱无,正派人向乡间觅车,而骑匪八百余人于二十一日早十时许已临城外,此时城内人民逃避一空,委实运输不及,势机危迫。职遂率各职员乘隙出城,驰赴黑城会合前行人员。迨至中途,又闻黑城为退兵及本地流氓骚扰,而前行人员立足不住,复往河西寨矣。职即赶至该寨会见前行人员,幸查公款文件无失,略释注念。
  旋由城内老民梁姓等三人跟踪而至,据称该匪尚未杀掠,且因职政声尚好,请职回城仍旧供职,并派骑四出寻找,意以相强。等语。窃思职被迫离城,不能与城存亡,已属罪无可逭,即使赴汤蹈火,亦决不肯受其伪命,苟且偷生。但看此事机,该匪已到城内外者,马步不下六七千人,区区山丹,何难满布?现住之河西寨去城仅九十里,朝发夕至,逆料此地绝难久留,只有南趋扁都口前赴青海,绕道回兰,然此趋避之计,并非为保全性命起见,实因该匪寻找授职,不得不为名节设想。职虽不敏其盗泉恶木之训,何敢或忘宁自正名而死,决不倚匪而生?此志此言,可质天日。
  惟职此次承乏忝叨厚许,本想为公为民略尽职责,以仰副钧座属望之至意,讵料虚度四月,遽遭变乱,不但与公未尝尽忠,且与民亦未曾造福,抱愧遗憾,非言可喻。只好遄返兰垣,晋谒崇阶,躬领咎责,伏维关垂有素,今于职处水火之中,自无不仰邀矜怜而成全也。
  待罪途次,不知所言,一俟到兰,尚有面称事宜,倘蒙允谁,即请电示,由青海探交,尤为感祷。所有经过情形谨先据实详陈,肃此专禀,敬请勋安,纺乞垂察。民乐县长张铸荆
  关于西路军迫近民乐的电报
  (1936年11月25日)
  (急。兰州)甘肃省政府主席于钧鉴:
  敬电谅达钧座。据探报,共匪八百余骑,身着黄衣,红加缝,军旗上书“中央骑兵第四百师”。随行汽车四辆,大车二十余辆,满载食用,于马日①早十点钟进踞山丹县城,对民众讲演,有力者出力,有人者出人,联合一气抵抗日本。等语。
  随后步匪五千余窜至山丹属之新河。民乐既无骑军,率壮丁各执刀矛,严加防守。昨晚五时据报,共匪侦探十余骑直进至距城北五里之文家庄子,旋即返回,去后未见动静,不知出何用意。民众呈一时惶恐,经极力镇慑,始稍安定。现仍严防,未敢稍懈,除敬电报告外,谨将共匪流扰情形代电详陈,伏乞鉴核,恭叩钧安。
  甘肃省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李学谟
  关于西路军进占永昌的电报
  (1936年12月1日)
  兰州。省政府主席于钧鉴:
  (专密)据探报匪大部分现据永昌、山丹两属,永昌县城已被匪占,段县长携印信出走,所在不明。山丹情况尚不详。我军刻与匪在武威丰乐堡以西激战中。
  蒋介石
  “嘉慰”马步芳电
  (1936年12月5日)
  (特急)西宁马军长子香①:
  (啸②密)朱主任③面呈所部作战经过,至为嘉慰。现过河之匪既已消灭过半,应乘此声威,督率所部务于两星期内将其扑灭,所有赏格业经令由甘绥署转令知照,希广为晓喻为要。再,民勤极关重要,仰转敏团长协同叶县长妥为布置,倘遇匪警,务须死守待援,切嘱。
  蒋中正微午交参陕〔印〕
  何应钦
  关于朱绍良返甘的电报①
  (1936年12月7日)
  西宁马师长子香兄:
  鱼辰电悉。
  (一)兄弟子云②所部节节痛剿,匪势大杀,凯声传来,至为嘉慰。所俘匪众老幼及切能悔改者,可予遣散;少长不驯者,暂留管教所,需给养费准由本部发给,俟甘绥署恢复再送。
  (二)朱主任一民③不日飞扑天水,蒋主任鼎文亦将飞往宁夏指挥驻甘各部队,希洽。
  何应钦虞酉④参(印)
  朱绍良“悬赏、收抚赤匪”办法
  (1936年12月8日)
  奉令:
  (一)凡我军民擒获匪首徐向前、陈昌浩二逆者,各赏洋十万元,其匪军官兵自行擒获来献者亦同。
  (二)凡我军民擒获伪军长程世才、董振堂、孙玉清来献者,亦同。
  (三)凡我军民擒获伪师长以下及各级政工人员者,照章给赏,各
  自有差;其匪军官兵自行擒获来献者,亦同样办法。
  (四)凡匪军官自行前来投诚者,均一律优待,送归原籍或酌予工作,绝不杀害一人。
  (五)凡匪军官兵无论团体或个人,携械来投诚者,均优予奖金,并由军政各机关特别保护优待。等因。
  希即转饬所属及各县政府,将以上五条各分书大字标语,外张贴在城乡各处,以广宣传,务使我军民及匪方官兵一体周知,以资激劝,并将遵照情形,具报为要。永昌县政府第一科科长瞿曾传
  关于永昌县城“失陷”经过的呈文
  (1936年12月10日)
  呈为呈报永昌县城被匪失陷经过情形,仰祈鉴赐察核事。窃按永昌地处甘凉之间,南接青海,北连宁夏,东由武威而通皋榆,西邻山丹,为通新疆要道,因缺乏水利,所以地瘠民贫。民十八年经马仲英乱后,全城人民死伤殆尽,元气迄今未复。
  此次残共西窜,永昌城防空虚,驻军只有骑兵第五师工兵团士兵一连,计官兵一百一十人,步枪十三支,均毁坏不全,只有五支可用。此外,奉令召集壮丁训练之六百余名,并无枪支,只有土制刀矛之类,县府于匪未渡河前,为防患未然计,曾召集绅商各界开城防维持会议,负责修理城垣、征集食粮及一切城防事宜,由各科长轮流守城巡夜。
  十一月十三日,匪军一股围武威,一股即西窜永昌。永昌城内兵力微弱,势难固守。县长先以电话向骑五师师长告急,当时电话已经断绝,城门又被驻军封闭,不许一人出入,居民鉴于民国十八年之屠城,已成惊弓之鸟,相率请求出城避难,均以城内力量薄弱,明知不能固守。且据探报,驻军又有喧变消息,城内谣诼繁兴,人心惶恐。县府向驻军连长商议,放出居民,连长坚辞不允,一再交涉,始将城门开放,并以保护为名,请县府人员一同出城。当黎明时,各机关人员退至头坝口。头坝口距县城二十里东南。
  十四日夜半,驻军大变,职等率住内院,兵变时庄门已闭,攻打未入,遂各四散奔逃,即欲入城图劫,幸而城门已闭,未得入城。复至乡间抢劫后,望西逃窜。
  十五日职与警佐入城,安抚城内秩序,商业菜市照常营业,人心较安。前方并无消息,当即召集县府及各机关职员,开城防临时维持会议,派警士壮丁守护城垣,一面召回县长吏员。十七日县长回城,照常办公。十八日得探报,匪军已至,县长单身出城走避,职得悉后,匪军已进城,由东门而入,职当时无法维持,只得出城暂避,永昌遂陷。
  陷后,据出城民众报称,匪军入城后,即占据民房,强迫人民服役,并抢劫粮食、器具、牲畜等物。翌日,匪军马队西窜,进犯山丹,一面四出搜劫,四乡食粮掳掠一空,并向民众宣传赤化,占据庄院。二十三日晨,青海民团万余人由头坝口西进,与匪军接触,开火约三小时始退。二十四日又接战,民团由山脚下进攻,匪军退守县城,职见情形不佳,遂逃避山中。
  此后故不得其详,理合将匪陷永昌经过事实情形,遵谕呈报,仰祈钧鉴,赐察核。
  谨呈
  甘肃省民政厅厅长刘甘肃省政府
  关于撤职查办
  永昌县和山丹县县长的训令
  (1936年12月11日)
  令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李学谟,查永昌县长段永新、山丹县县长李铨德,均于共匪临境,未予抵抗,即弃城逃走,实属有忝厥职,经提交本府第461次省务会议议决,撤职听候查办,遗缺以各该县第一科科长暂代,记录在卷。除分令永昌县政府第一科科长瞿曾传,山丹县政府第一科科长马振钾遵照外,合行令仰知照。
  此令。民乐县县长张铸荆
  关于山丹战事的电报
  (1936年12月16日)
  兰州。甘肃省政府主席于钧鉴:鱼①代电谅蒙钧览。
  据前方函称,本月十二日我军与匪在山丹城下一带交战,毙匪五百余人,夺获机关枪八架、盒子枪二十五架、步枪三百余支,等情。查此次共匪虽然盘踞山丹,而大军包剿,多驻民属近丹各地,军队之给养,作战之破坏,民众房舍粮草损失甚巨,况马、韩部众五千余骑及青海增援步兵千余名进驻前方,民乐地方适当要道,军队往返需用频繁,加之前方一切给养,仍由职县源源输送,已经两旬。军需既重,支备实难,不得已暂将仓麦移用,以顾军糈;至草料各项虽云困难,但事关剿匪军需,曷能稍缓。除多方挹注,勉力支备,并谨慎城外,谨将近况代电奉开。
  西安行营主任顾祝同
  “嘉勉”马步芳的电报
  (1936年12月18)
  西宁新编第二军马军长:
  真辰①暨删午②警机电均悉。据报马元海部连日剿匪,迭获胜利,俘斩甚众,殊堪嘉勉该部出力官兵,着传令嘉勉,以资鼓励。致伤亡官兵,并希转饬照章分别造具书表,呈候转请核恤。
  特复。
  顾祝同巧申陕行(印)
  永登县长陈乃疆
  关于西路军撤离永昌县城的电报①
  (1936年12月30日)
  (威密)顷据永登驻军喇团长面称,马师艳日②克复永昌,残匪一部二百余窜水磨沟一带,一部窜大马营。等语。
  又职与喇团长接谈甚洽,并对钧座表示敬意。
  谨闻
  甘州特税局长蔡兆祥
  关于西路军攻占高台、临泽的电报①
  (1937年1月4日)
  (和密)东代电②计日已达。探报匪如下:
  (一)山丹董振堂匪三千余已于冬日③占据临泽、高台县城,我军马朴旅率三千骑跟踪追剿;
  (二)高、临县城守兵众寡不敌,逃走;
  (三)永昌陈昌浩匪五千余于冬日窜至甘州城南四十里大满、拒敌
  二堡④,江⑤早西窜龙首堡,向高、临县城前进中;
  (四)我军马彪旅率骑三千追剿;
  (五)江晚匪骑二千余又由民乐西窜大满堡;
  (六)我军骑五师全部暨百师⑥各旅均尾追;
  (七)闻匪企图有进窥鼎新⑦金塔之模样;
  (八)甘州城韩旅严守城池,可保无虞;
  (九)近月来,各路交通断绝,税收大受影响。
  特此电呈。

知识出处

红西路军与永山红色政权

《红西路军与永山红色政权》

本书记述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后期,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在1936年11月中旬,奉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红军总部命令,担负打通国际路线、取得苏联物资援助的任务,率部孤军西进至甘肃河西走廊永昌、山丹地区,开辟甘北抗日后方,创建红色革命根据地的一段艰苦卓绝而又英勇悲壮的革命斗争历史。

阅读

相关地名

永昌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