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参加红军和为红军赶制毡鞋的经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红西路军与永山红色政权》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2005
颗粒名称: 我参加红军和为红军赶制毡鞋的经历
分类号: I251
页数: 2
页码: 122-123
摘要: 本文是由朱新斌、王子魁访问整理的王开德的关于参加红军和为红军赶制毡鞋的经历。
关键词: 回忆录 王开德 永昌县

内容

红军到南泉田家庄驻守时,某部九团一个姓朱的团长把我找去要为红军做毡鞋。这时,只有我们兄弟三个匠人(即王开仁、王开贵、王开德)。在田家庄做了几天,我们随部队进城以后,团长把我们移交给了红军总供给部继续干活。过了几天,我们又跟随供给部的人员出了城,住在西十里铺的谢家西庄。这时又增加了张朝山、杨二和一个姓冉的匠人,我们就在谢家西庄又支起摊子继续干。在谢家西庄干了几天后,又随部队转移到水磨关。这时,我的哥王开仁、弟王开贵家中有事走了,只剩杨二、张朝山、冉秦州和我四人继续干。红军经常行军,毡鞋用量大。因此,我们的任务也越来越重,我们只是没日没夜的干。初期每天可做毡鞋二十几双,到后期,为了不让红军双脚冻伤,黄部长动员我们再鼓点劲、加把油,于是我们每天赶制的毡鞋达到了三十双左右。自农历十月初至十一月中旬,我们为红军赶制的毡鞋至少达千双,为支援红军付出了我们的劳动和汗水。在水磨关住了七八天时间,南沿沟滩发生了战斗,部队继续西进,到新城子的徐家庄住了一夜就连续行军出了永昌县境。
  我们四人参了军也跟着红军西进了,经大马营直抵民乐永固。到那里后,我因连续做活劳累过度、体力不支,尤其水土不服、腹泻不止,加上几天的行军路程把身体搞垮了,掉了队,病倒在途中。我到一个群众家休息了几天,就沿途乞讨回家,回到家中已是腊月间。不久杨二也失散回来了,听说张朝山后来也失散回来,但至今再未见过面。
  1985年6月10日
  永昌县委党史办朱新斌、王子魁访问整理

知识出处

红西路军与永山红色政权

《红西路军与永山红色政权》

本书记述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后期,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在1936年11月中旬,奉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红军总部命令,担负打通国际路线、取得苏联物资援助的任务,率部孤军西进至甘肃河西走廊永昌、山丹地区,开辟甘北抗日后方,创建红色革命根据地的一段艰苦卓绝而又英勇悲壮的革命斗争历史。

阅读

相关人物

王开德
责任者
朱新斌
责任者
王子魁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永昌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