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堡村苏维埃政权简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红西路军与永山红色政权》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1997
颗粒名称: 通信堡村苏维埃政权简况
分类号: I251
页数: 2
页码: 88-89
摘要: 本文是由朱新斌、王子魁调查整理的通信堡村苏维埃政权简况。
关键词: 回忆录 朱新斌 通信堡村

内容

红军移驻到通信堡后,分别食宿在这一带十多个村庄的各家各户。但因时值隆冬,涝池蓄水少、结了冰,人畜饮水十分困难,不多几天大部分红军移到其它地方,唯驻守在王家庄的一个团和供给部的一部分红军一直驻到全军撤离永昌西进。红军来后,在王家东庄掏挖垛口、射孔,架设了防御栏栅,还派出部队在这一带的村庄墙壁上刷写张贴“抗日红军是救国救民的军队”、“红军不抽丁、不拉夫”、“人民红军为人民”等内容的标语。同时挨门逐户走访群众、了解情况,向群众宣讲红军的来意、性质、任务、纪律,做群众的思想工作,消除恐惧疑虑,宣讲消灭剥削压迫、建立苏维埃政权、人民当家作主的革命道理。群众发动起来后,红军把这一带的群众召集在王家东庄开会,提出建立村政权的问题。根据红军部队掌握的情况与众人的推举,确定了通信堡村政府由王家东庄的贫苦农民王泽成、王泽高及陈家新庄的贫苦农民陈发科组成,王泽成出任村主席,陈发科、王泽高为委员。
  村政权建立起来后,红军给政权成员每人佩发了一枚用红布条做成的写有姓名、职务的证件佩戴在胸前。大家在红军的帮助指导下工作,出入军民中,串连于各个村庄,进一步发动群众、支援红军,派人给红军当向导,购买粮食、猪、羊、烧柴,侦察、挖掘地主老财埋藏、隐蔽的粮食物资。
  据当事知情人王发杰(男,72岁)、王发玉(男,67岁)提供:当时通信堡一带存有两三百石粮食的财主有王发谋、徐有天和李茂元等三四家。红军到来前他们除留少量的粮食放在明处,多数装上囤筐做了埋藏。村政权建立起来后,主席王泽成等人带领群众配合红军将大部分粮食挖掘出来,部分供应了红军,部分散发给了当地的贫苦群众。村政权成员王泽高还带领群众和红军进入山林中,将已藏牧在山中的二百余只山羊赶来为红军提供了肉食。据当事人陈大德(男,70岁)回忆:到农历十月十八日左右,通信堡财主家的粮食不多了,村主席王泽成、委员陈发科、王泽高等组织发动群众到新城子田家庄财主田中祥家背粮,把大量小麦、豆禾等转送到南湾王中文庄院,再由县城、水磨关一带的群众转送到县城供红军食用。
  不久,红军撤离永昌西进,通信堡村政权也自行消失,终止了活动。
  以上情况根据1985年6月12日、13日在新城子乡通信堡村现尚在的当事知情人王发杰、王发玉、徐成文(68岁)、陈大德,邵家庄村的柴福海(88岁)等老人回忆口述整理。
  永昌县委党史办朱新斌、王子魁调查整理

知识出处

红西路军与永山红色政权

《红西路军与永山红色政权》

本书记述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后期,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在1936年11月中旬,奉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红军总部命令,担负打通国际路线、取得苏联物资援助的任务,率部孤军西进至甘肃河西走廊永昌、山丹地区,开辟甘北抗日后方,创建红色革命根据地的一段艰苦卓绝而又英勇悲壮的革命斗争历史。

阅读

相关地名

永昌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