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定庄村苏维埃政府组建经过及其活动情况调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红西路军与永山红色政权》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1996
颗粒名称: 赵定庄村苏维埃政府组建经过及其活动情况调查
分类号: I251
页数: 6
页码: 72-76
摘要: 本文是由朱新斌、王子魁调查整理的关于赵定庄村苏维埃政府组建经过及其活动情况调查。
关键词: 回忆录 朱新斌 永昌县

内容

(一)
  1936年11月18日(农历十月初五日),红西路军前锋部队占领永昌县城,后续部队继续向城西的乡村推进驻守。据原赵定庄村苏维埃政府主席李富山、委员王尚信回忆:初十左右,红军政治部、供给部机关的一部分部队相继到达祁连山北麓,距县城西五六十华里的河南坝(即现新城子乡的南湾村、赵定庄、刘克庄等村),住满了这一带几十个大小村庄,并占据了全县有名的农、牧、工、商兼营,囤积着数千石陈粮,养殖数千头(只)牛羊骡马等牲畜的大财主王中文、王朝文兄弟的庄园。
  红军控制了王家庄园后,立即与县城的总部取得联系,决定用“搞窖子”的办法,打开财主粮仓,征收粮食等物资补充红军给养。于是,总供给部、民运部尽快派出了县苏维埃政府组织的青年队,发动组织沿途的群众,组建人力、畜力队,在红军武装人员的掩护下,浩浩荡荡地运输粮食物资。
  (二)
  正当红军开展建政工作的时候,赵定庄、山坡庄、刘家庄等村庄一直靠借贷财主粮食当种籽、度粮荒的贫困农民眼见数千石粮仓被打开,一批批粮食被运走,便产生了忧虑,萌生了请红军留一点粮食给群众做种籽、口粮的念头。于是由赵定庄的赵五爷(赵培泽)出面,联络了附近七八个大小村庄的一百五六十名群众,赶到王家庄园向红军请愿。
  请愿人群赶到王家庄园,红军干部姜科长热情地接待群众,问明了来意后,并未直接答复群众要求,而是利用这个时机,把群众请进庄内西铺院,召开了群众会议,向大家宣讲了红军的性质、军纪和政策。姜科长讲到,抗日红军是穷人的军队,是救国救民的军队,是为广大贫苦老百姓谋利益的军队。红西路军西征、转战河西,是为了打通国际路线,接通苏联,得到军事援助,进而抗击日本侵略者。还讲到,红军还要帮助穷人打土豪、分田地,消灭剥削压迫,让老百姓过上人人有饭吃、人人有衣穿的幸福生活,并且提出红军要在这里建立人民当家做主的政府和选举人民自己的领导人等。在姜科长的具体指导下,经过众人酝酿讨论,成立了村政府,用举手表决的方式推出了村政府委员六人,李富山任村政府主席,郭培秀、郭克章、刘功成、王尚信、朱兴文(木匠)等人为委员,村政府办事机构暂设于王家庄内的西铺院。
  村政府建立后的第三天,姜科长给每个政府成员佩发了一枚用红缎做成的约有七寸长,一寸半宽,上面书写着中华苏维埃永昌区西五坝赵定庄村政府主席或委员×××(姓名)等字样的证件,证件背后还盖有红军领导机关的印章。凡佩此证件的人员在往来出入红军各驻守村庄时,不受红军岗哨的盘查阻拦。
  赵定庄村政权机构建立后,在红军干部的具体指导下,始终围绕筹集红军给养,支援红军工作,主要开展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进一步宣传发动群众,稳定群众情绪,安定社会秩序。在村政权成员和部分骨干群众带领下,配合红军,深入到各个村庄,进一步宣传红军的性质、纪律和任务。红军指战员也用自己的实际言行影响感化群众,尤其给缺吃少穿的部分贫苦群众分配粮食、布匹、衣物,让群众相信红军真正是为人民谋利益的。一系列实际行动,很快消除了群众对红军的种种疑虑和戒备心理。除地主老财外,不少在外躲避的群众陆续回到家中,这样就逐步稳定了群众情绪,安定了社会秩序,很快出现了军民相依为命、同甘共苦的动人情景。
  二是协助红军守护粮仓,维持物资调运场所的秩序。自王家财主庄园的粮仓被打开后,每天从县城及沿途农村前来运粮的人畜川流不息,村政权抽调了青年队员,配合县青年队维护运粮场所的秩序,还为当天不能返回县城的运粮群众和红军安排食宿,使运送物资的队伍有条不紊。
  三是为红军筹集肉食皮毛。红军到来后,地主老财将原在附近放牧的牛羊迁徙到山林深处,一部分财物也转移到山中煤窑藏匿。村政权抽调了熟悉地形的精壮群众和青年人员在红军武装人员的保护下,进入山林,为红军赶牛羊、搜查物资。先后赶来王中文等财主在山林放牧的羊数千只,不仅为红军供应了大批肉食,而且也为缺乏御寒服装的红军部队筹集了大批皮毛。还从煤窑中搜获了地主老财藏匿的白洋、大烟及其它财物布匹。同时,又发动群众为驻地红军提供柴禾煤炭、运送粮油、背冰化水、磨面、捐借锅灶、安排住宿等,为红军的生活提供了方便。
  四是协助红军“搞窖子”,征集物资。红西路军到永昌后,给养断绝,补给十分困难。因此,为红军征集物资是各级政权及地方群众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也是红军供给部门十分紧迫的任务。红军采取惩办性措施,强行没收财主资本家的一部分物资补充给养。继搞开王中文财主的粮仓后,村政权又配合红军相继搞开了红山窑财主李积福、李积录兄弟的庄院和工商财主张永录在这里开设的“广泰喜”商号及附近其他18户财主的粮房、夹屋、地窖,征收了一大批粮食、布匹、绸缎、皮衣皮毛、食盐食糖、烟卷药材等物资,既供给了红军急需,又救济了当地贫困群众。
  五是组调雇请各行工匠,赶制军械,缝制服装。红军到永昌时,正值严冬,而绝大部分指战员还身着单衣,解决冬装是当务之急,于是村政权抽调柴家庄的皮匠柴福仁、柴福礼等日以继夜为红军缝制皮衣、背心、皮帽。在皮活批量大、人手少的情况下,又雇请了柴大奶奶、柴十二奶奶等十多名家庭妇女当帮手裁剪缝纫,一直干了20多天,赶制了数百件皮衣、背心和皮帽。刘克庄的王开仁、王开德、王开贵兄弟及五六名毡匠受红军的雇请,随着红军的调动,碾转水磨关、县城、新城子等处不分昼夜为部队赶制毡靴20余天,共赶制毡靴(鞋)达1000余双。红军撤离永昌时,又携带工具跟随部队西征。与此同时,还集中了这一带的铁工,配合红军临时兵工厂的工人锻打长矛、大刀,补充了武器装备。柴家庄的柴四老铁匠和他的侄子柴富祯、柴富有等十多名铁工与红军兵工人员吃住在一起,配合做工,直到红军撤离为止。
  六是选派精壮群众为红军引径带路当向导,侦察敌情。驻守在南湾一线的红军部队,常常接受上级命令,执行任务,调动频繁。不论白天黑夜,每当部队行动时,村政权受红军的请求,选派熟悉地形、道路情况的精壮群众为红军引径带路当向导。不少群众受红军抽派冒着风雪严寒,徒步往返五六十华里协助侦察敌情,为红军提供敌军活动情报。地方群众刘信成、刘勋成兄弟和周志贵、张浩林、王兴天等人多次到水泉子一带侦察敌情,每次均较好的完成了任务。
  七是宣传抗日,进行统一战线教育。红军到来后,一直讲各阶层人士和爱国力量要联合起来,挽救国家、民族危亡,团结一致,共同抗日,号召有人出人、有钱出钱支援红军,支援抗战。赵定庄政权接受了为红军筹集募征300件皮衣、300元抗日券和恢复两所已停课学校秩序的任务。村政权委员各自分工包村,分头深入到各村庄群众中做宣传动员工作,经过五六天的工作,征收了部分皮毛,但由于军事情况发生变化,部队受敌军袭扰开始调动,群众情绪再次出现波动,其余项目未能完成。
  八是宣传动员青年参军,扩大红军队伍。红军驻守永昌期间,为了扩大红军队伍,动员青年参军,部队政治部印发了“参加红军的十大好处”,墙头刷写了“工农红军是抗日的红军”、“抗日红军是救国救民的军队”、“一致联合抗日,不当亡国奴”、“红军不抓兵,不抽丁,不拉夫”等宣传标语。经过宣传动员,仅赵定庄政权范围内就有二三十名青壮年参加了红军。刘克庄的刘克敏、王开德,南湾的赵世明、杜三成,刘家庄的朱金文、刘进宝、张志善在部队出发西征时,参军跟随红军西进。后因红军作战失利,不少人参加倪家营、梨园口诸战斗后失散,陆续回到家中。杜三成回来后,双脚脚趾已被冻伤脱落。
  赵定庄村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为支援红军做出了他们的贡献。农历十一月中旬,南湾一线的红军开始撤离,存在了33天的赵定庄村苏维埃政府失去依靠,终止了活动。
  (三)
  红军撤离后,马家军及民团接踵而来,在奸淫掠抢的同时,执法队挨门逐户搜捕红军、村政权原干部以及曾为红军办过事的群众。赵定庄村政权诸成员未及躲避,全部被捕,关押到王家庄园,受到审讯拷打,施以“拔断筋”酷刑。据当事人刘信成提供,红军走后,地方上财主豪绅和反动保政势力十分猖獗,与反革命军警勾结在一起,驱赶群众集中训话,威迫群众不得收藏失散红军,否则以“通配”论罪。
  据当事人李富山、王尚信等人回忆:被关押审讯的村政权成员和曾为红军办过事的孙东寿、赵金庆等二三十名群众,受到审讯毒打后,由财主王中文向执法队的马队长开脱方全部释放。虽然这些人被释放了,但马家军及反动军警、保政人员搜捕红军、迫害干部的罪恶活动并没有停止。他们敲诈勒索,制造白色恐怖,持续了半年之久才有所收敛。
  红西路军在永昌一个偏僻的山村,为宣传发动群众,建立人民政权,传播革命火种,歼击马家军所做出的贡献,至今在人民群众中广为传颂。
  以上情况是1985年6月9日至14日根据访问原赵定庄村苏维埃政府主席李富山(74岁)、委员王尚信(77岁)以及知情人郭丕祯(75岁)、赵世恒(75岁)、白继兰(女、67岁)、赵金林(69岁),刘克庄村曾参加过红军的刘克敏(68岁)、王开德(76岁),多次为红军侦察敌情和工作过的刘信成(81岁),柴家庄村的柴富茂(69岁)、柴元兴(80岁)、柴福礼(71岁)等老人座谈口述记录、录音整理。
  永昌县委党史办朱新斌、王子魁调查整理

知识出处

红西路军与永山红色政权

《红西路军与永山红色政权》

本书记述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后期,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在1936年11月中旬,奉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红军总部命令,担负打通国际路线、取得苏联物资援助的任务,率部孤军西进至甘肃河西走廊永昌、山丹地区,开辟甘北抗日后方,创建红色革命根据地的一段艰苦卓绝而又英勇悲壮的革命斗争历史。

阅读

相关地名

永昌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