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西路军在头坝堡建立农村政权的情况调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红西路军与永山红色政权》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1992
颗粒名称: 红西路军在头坝堡建立农村政权的情况调查
分类号: I251
页数: 6
页码: 63-68
摘要: 本文是由朱新斌、王子魁调查并整理关于红西路军在头坝堡建立农村政权的情况调查。
关键词: 回忆录 朱新斌 王子魁 永昌县

内容

红军始驻头坝堡
  1936年11月18日(农历十月初五),红军先头部队占领永昌县城。约三四天后,由130多名红军组成的连队来到离县城以南30华里的头坝堡设防。这支部队的主要任务是扼守这座军事要寨,钳制已在跟踪追击红军的敌人,监视马步芳从青海方面调拨的正规军、地方武装民团从这条山谷要道增援马家军行动的情况。
  红军部队到头坝堡,立刻观察地形,很快着手警戒防务。在城墙上掏挖、修理垛口射孔,构筑碉堡工事,城墙外和城墙顶部架设了用树杆树枝做成的栏栅和砦寨,并用石块、沙包等杂物堵塞了堡寨城门,布置了警戒岗哨。
  第一次见到这么好的军队
  红军刚到永昌后,马家军队伍尾追而来,不仅向老百姓要牛要羊、要粮要草料,还威迫老百姓不得与红军接触,大肆搞反共煽动宣传。堡子内外的地主老财闻讯,埋了粮食、财产,驮上口粮,赶上牲畜,进入山中躲避。受蒙蔽的部分青壮年深恐抓兵而外出,大部分青壮年妇女惧怕兵匪蹂躏也被家人带出去逃难。一部分不明真相、无处安身躲避的群众也携带老幼伏宿在冰天雪地的地湾山坳中,人人自危,惊恐万状。红军来头坝堡住下后,地方上的几位精通世俗的老人与众人商议,决定用一只大羯羊作为礼物给红军送去,不料被红军指战员谢绝,还反复耐心细致的宣传解释,宣讲了红军的性质和纪律。
  红军在加强警戒防务的同时,抽调了一部分人员走家串户访贫问苦,调查了解情况,加强政治宣传,消除地方群众对红军的恐惧心理,制止群众外逃,劝阻外出群众回家。与此,红军为了安定民心、消除疑虑,还向群众散发张贴传单。据张贵回忆:红军散发给我的两张传单上印的是“减租减息、扶助农工”、“中国人不打中国人,一致联合打日本”、“工农红军是抗日的红军”等内容。红军还用红土、白灰、黑墨在堡子内外的墙上,刷写了类似内容的宣传标语和口号。据魏发荣回忆:红军来时正值寒冬季节,住在我们家的红军让我们睡在热坑上,而他们却挤在一起,爬在地下的草铺上,对我们十分热情。红军纪律很严,他们对群众实行公买公卖,不动老百姓一针一线。他们在向群众购买粮食、肉食、柴禾时,均先让老百姓要价然后付钱,从不为难群众。我们从事实中看到红军对我们老百姓的关心和爱护。徐中元说:红军来时,地方上很混乱,地主老财和许多人都埋藏转移粮食财产。我也将秋季扎羊圈用的七八十根松木椽子埋了起来,不料被红军发现挖了出来,经过调查方知是我的,就把我叫去,问清了埋藏的原委之后,把这些木料全部送到我家。红军见到外面跑着群众的猪、羊都让群众赶回来,从不乱抓乱杀。红军的一系列言行,很快消除了反宣传造成的恐惧和影响,短时间内就赢得了群众的信赖和支持。据马登云回忆:红军的干部战士,大多是四川籍人,在初次做宣传动员群众的工作时,相互语言听不懂,但他们态度热情,耐心的做比语解释工作。向我们调查哪家是地主,但我们不懂他们说的地主这个名词,更不知道什么叫剥削、压迫。经他们耐心解释,才懂得了这些新鲜名词的意思,也第一次听到了长工养活地主、地主剥削压迫穷人的含义。他们讲到谁家是财主,我们就要搞他的“窖子”,给老百姓分粮食、分衣服。
  经过连续地宣传发动群众,原外出躲避的群众大部分回到家中,军民气氛十分融洽,开始了地方村政权的建立工作。
  穷人当了家
  红军指战员经过三四天的宣传发动、调查研究,有了初步的群众基础后,就开始了成立村政权组织的准备工作。据张贵回忆:有一天晚上,红军连长和另外两位干部来到他家找他谈话,其中提到了建立村政权和谁负责政权工作合适的问题,经他推荐了出身贫寒、为人正派的地方群众刘兴仁。第二天,红军连长召集了堡子内外的群众在杜府院内开会,正式成立了头坝堡村政权。由红军连长提名、众人举手表决,选举了刘兴仁为头坝村苏维埃村政府主席。接着,又经刘兴仁提议,众人表决同意了贫寒农民王道兴、李德福分别担任村政府委员,村政权办事机构也暂设在杜府院内。
  头坝堡建立村政权,人民当了家,影响扩散到方圆七八里的村庄。村主席和委员们各自在胸前挂着用红绸子做成的书写着职务的证件,在红军的帮助下开展群众工作,动员地方群众积极支援红军。主要做了以下几件事:
  一是协助红军搜集敌军情报,监视敌人活动情况。红军驻地与马家军驻地近在咫尺,隔庄相望。马家军的正规军、民团常在这一带驻扎、调动,活动频繁。为了准确掌握敌人的动向,地方群众为红军当向导,观察敌人动静和去向,为红军提供情报。
  二是搜挖财主粮窖、征集粮食。财主石成玉,在红军来前把粮食埋藏了。在农会成员的带领下,搜挖出了他埋在羊圈内的二十五六石粮食,还挖出了另一财主王明堂埋藏的十多石粮。这批粮食除供红军需用外,大部分分配给了头坝堡和附近的魏家庄、严家磨等村庄的贫苦群众。分配时,根据这些穷人家庭人口的多寡和困难程度来决定,多则每户三四斗,少则一二斗。
  三是为红军磨面,提供生活方便。这个红军连队在驻守期间,生活十分艰苦,吃面粉也很困难。于是,村主席动员群众,集中组织了四五盘石磨,终日给红军磨面,还在红军武装人员的保护下,动员地方群众进山赶来财主恶霸的牛羊,为红军宰杀筹集肉食。红军做饭缺少锅灶、柴禾,村政权成员动员群众捐助了炊具、柴禾、煤炭等。在饭锅不足的情况下,群众还送去水缸让红军代替锅煮肉煮饭。为了解决部队衣服单薄、褴褛的问题,还从财主家征集了部分皮毛、毛毡为红军缝皮衣、皮帽,用毡条缝御寒的毡鞋等,为这个连队完成警戒任务提供了各方面的方便。
  四是协助红军制裁瓦解军心、动摇军纪的不法分子。据张贵、魏发荣回忆:居住在头坝的两名四川籍游民,早年来祁连山以拾蘑菇、挖药材、狩猎为生。红军来后,听口音大多是四川籍人,就在同籍战士中,利用乡土关系散布“红军生活条件差”、“红军打不过马家军,不如摔掉枪杆子回老家”等谣言,后被拘捕,刘姓游民经教育释放,另一何姓游民顽固不化被处死。
  军民庆贺“西安事变”的发生
  头坝村政权建立不久,正值“西安事变”发生,红军的宣传工作又一次进入高潮。村政权多次发动群众集会,红军指战员宣讲“西安事变”后的国内形势以及中国共产党关于停止内战、一致联合抗日的政策和主张,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大意义。红军部队还扮演了张学良、杨虎城爱国将领拘捕蒋介石及其逼蒋抗日的“活报剧”,在这一带的群众中演出。村政权人员积极协助红军张贴宣传标语。广泛的政治宣传,不仅提高了地方群众抗日救国的思想认识,而且在马家军官兵中也产生了巨大反响。
  村政权终止活动
  12月下旬,红军连队完成了头坝堡驻防任务后,亦随部队撤离永昌转移。自此刚刚建立的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权自然消失,终止了活动。
  红军撤离后,敌马占彪骑兵团(黑马队)和青海省湟源县民团一两千敌人相继窜入头坝一线,闯入群众家中奸淫掠抢,无恶不做,财主恶霸、保政人员与敌军勾结在一起,向地方群众进行反扑。顿时,地方群众处在惊恐灾难之中。据马登云、张贵、徐中元、魏发荣等人回忆:敌人把群众驱赶在一处,任意搜刮掠抢,打家劫舍。民团更比正规军凶恶,他们将群众家中大量的生产工具、锅瓢碗盏,乃至牲畜、粮食、财物洗劫一空。仅马占彪部所在短短的九天时间内,赶走群众放牧在山中的羊就有1400多只、牛130多头、马60多匹,还用骡马将洗劫的财物驮往青海。地方群众眼看耕畜被赶尽,无法耕种,由众人推举杜迎喜出面向一姓马的敌营长求情,以图讨还部分耕畜,然而却被棒打脚踢赶出了营部。对妇女的摧残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敌军将凡抓到的妇女,不分青壮老幼,一旦陷入魔掌,无一幸免,有的还在光天化日之下进行轮奸。敌军在去烟筒沟抢劫牲畜时,把隐散在这里的刘开科、王培兴等数十名群众的妻子进行奸污之后,还驮往驻地再次奸污。这次洗劫后,不少妇女遭受了严重摧残。
  地主老财也加剧他们的反攻倒算活动。财主石成玉等勾结马家军,将村政权的三名负责人抓捕到吴家庄马家军驻地审讯拷打,交待“通共罪行,”追查他们的粮食下落和分粮群众名单。之后,押着村政权成员对群众进行敲诈勒索,直到大部分群众立下当年偿还不清的次年加倍偿还的字据,方才罢休。据魏发荣回忆:当时红军分给了他二斗粮食,第二年还了四斗才了结了这桩债务。地主老财们直到满足了他们的贪婪欲望后,才又装出慈善面孔向马家军“说情”,释放了刘兴仁、李德福、王道兴等人。不少曾给红军办过事的群众,也被敌军抓去,强逼到山林中赶牲畜、宰杀肉食、运粮、磨面,直到敌军离去。
  虽然人民当家作主的头坝堡村政权仅仅存在了二三十天时间,却使偏僻乡村的人民亲眼看到工农红军为人民谋利益的情景。红军的革命活动,增进了人民群众对红军的情谊,促进了人民的觉醒,加深了群众对国民党反动派和兵匪的憎恨。红军的革命壮举至今在人民群众中代代传颂。
  以上情况根据1985年5月8至14日,向了解熟悉这一段历史的东寨乡头坝村的魏发荣(男,77岁)、张天录(男,73岁)、徐中元(男,74岁)、张天祯(男,72岁)、张贵(男,73岁)、马登善(男,66岁)、马登云(男,62岁)等知情、当事人于1985年5月8日至14日的调查访问,回忆座谈时的口述记录整理。
  永昌县委党史办朱新斌、王子魁调查并整理

知识出处

红西路军与永山红色政权

《红西路军与永山红色政权》

本书记述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后期,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在1936年11月中旬,奉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红军总部命令,担负打通国际路线、取得苏联物资援助的任务,率部孤军西进至甘肃河西走廊永昌、山丹地区,开辟甘北抗日后方,创建红色革命根据地的一段艰苦卓绝而又英勇悲壮的革命斗争历史。

阅读

相关地名

永昌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