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城四隅乡苏维埃政府组建情况调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红西路军与永山红色政权》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1990
颗粒名称: 县城四隅乡苏维埃政府组建情况调查
分类号: I251
页数: 6
页码: 53-58
摘要: 本文是1985年9月朱新斌调查整理的关于永昌县城四隅乡苏维埃政府组建情况调查。
关键词: 回忆录 朱新斌 永昌县

内容

1936年11月18日(农历十月初五日)下午5时许,红军顺利占领永昌。在加强政治宣传的同时,开始了组建基层工农民主政权的准备工作。
  据原县苏维埃政府粮秣委员、西北隅乡苏维埃政府代表刘万祥,原县城西南隅乡苏维埃政府委员主席李生荣,原县城东北隅乡苏维埃政府内务委员徐发,原苏维埃政府青年大队成员、政府司务长狄兴太,原东南隅乡市民陈凤祖(女),曾负责北海子水磨原粮调运和加工面粉的王德义等近百名当事、知情人提供,红军以东、西、南、北四条大街为界,将县城划分为东南隅、西南隅、东北隅、西北隅(含城南、城北一带农村),总部政治部派出做地方工作的黄部长、汪部长,做青年工作的王部长、何部长、罗部长(女)、王泉媛(女,妇女独立团团长)等数十名红军干部和一部分战士,分赴各隅具体负责新政权的筹备工作。
  经过紧张的宣传发动和协商,于11月23日首先成立了永昌县苏维埃临时政府,推举了地方农民狄万川任政府主席,暂负责维护地方秩序、动员人民群众支援红军的工作。同一天,又在县城各隅分别召集群众会议,正式建立乡苏维埃政府。在会议上,经红军干部提名、群众酝酿讨论,以举手表决的形式选举产生了四隅乡政府成员。
  东南隅群众在邬稿爷院内(现榨油厂旧址)集会,成立了东南隅乡苏维埃政府,办事机构亦设置于此处,选举的政府成员是:
  主席:张仲科(木匠,后被选为区苏维埃政府主席)
  委员:王康庆(手工业糖坊工人,后继任主席)
  曹有德(旧政府快班差役,后被选为区政府委员)
  张万义(修鞋匠)
  刘培基(旧政府巡役)
  西南隅群众在旧保公所(现商业局与县招待所之间旧址)集会,成立了西南隅乡苏维埃政府,办事机构亦设置于此处,选出的乡政府成员是:
  主席:姚继海(因吸食大烟瘾重不称职后撤换)
  委员:李生荣(后继任该隅乡政府主席)
  董应孔(市民)
  陈世诚(市民)
  杨栋(市民)
  西北隅群众集结在马家油坊院(现公安局看守所后园地址)开会,成立了西北隅乡苏维埃政府,办事机构也设置于此处,选举的乡政府成员是:
  主席:马显功(旧政府田粮班首爷)
  委员:刘万祥(小商贩,后被选为区政府粮秣委员)
  王思福(市民,后被选为区政府军事委员,兼任青年大队长)
  张德文(修鞋匠,后被选为区政府财政委员)
  东北隅群众集结于东街潘家皮坊院(现铁工厂旧址)集会,成立了东北隅乡苏维埃政府,办事机构也设置此处,选举的乡苏维埃政府成员是:
  主席:李茂奎(木匠)
  委员:徐占祥(旧政府司号)
  徐发(市民)
  张朋义(店员)
  魏大(名不详)
  选举出县城四隅乡苏维埃政府成员之后,各隅还推选出了出席区(县)苏维埃政府会议的代表各四至五人,于12月5日出席了苏维埃永昌区(县)政府成立大会,有的基层成员在这次会议上还被当选为区政府成员。
  县城四隅乡苏维埃政府组建期间,部分红军驻地农村的乡、村苏维埃政权也相继建立。各级基层政权在区苏维埃政府的直接领导和红军干部、战士具体指导下,统一部署,密切配合,围绕中心任务,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配合红军维护社会秩序,进一步稳定局势。红军总部设在永昌县城,成为敌人攻击、侦探的主要目标。为了预防敌人和奸细的破坏活动,各隅政府由分管内务的委员负责组织力量发放通行证件,严格履行进出城的盘查、通行手续。在红军岗哨和各隅政府的盘查下,查获了未及时出逃的军粮局局长孟文、警察局王澍民、科长张天佑等一批旧政府官吏,并预防了奸细的活动。红军驻守永昌县城以后,敌机常常轰炸、袭扰、侦察和投撒传单,各隅政府配合红军指战员向市民宣传防空知识,教育和组织市民搞好防空疏散隐蔽的工作,不仅保卫了总部的安全,也最大限度地维护了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二是选派可靠群众为过路行军、作战的部队当向导,引径带路,帮助侦察敌情。敌人在围攻和炮击县城时,红军侦察人员受方言限制,易于暴露身份,由城南青年队员高积录等一批年轻人以拾粪玩耍为掩护,钻入敌人炮兵阵地的教场山、东水泉一带侦察敌驻守和火力部署情况,配合了守城战斗。与此同时,各隅政权成员和骨干群众带领红军搞开了县城内几十户顽固的工商资本家、地主老财的地窖、夹屋,查出了转移隐蔽的财物,为红军补充了给养。
  三是响应区、乡政府号召,发动市民群众调动人力、畜力组织运输队伍,配合红军先后去水磨关、南北泉、新城子南湾、田家庄以及城北的河西堡和附近的东寨一带,多次人背、驴驮粮食、肉食、清油、布匹、皮毛等物资30余天,缓解了运输困难、给养不足等问题,为红军筹集了大批物资。
  四是动员市民、家庭妇女缝补棉衣、皮帽、棉背心、皮手套、鞋袜等,为红军解决御寒冬装。将征集来的毛毡剪为毡条缝制成毡衣、毡鞋,还动员了毡、皮工匠为红军缝制皮背心、手套、皮帽和毡靴。组织县城内的八九家皮坊、毡坊的工匠60余人,日夜为红军缝皮衣、赶制毡靴。东街皮匠杨瑞带着儿子杨得成又联合了鲁国忠、鲁松年、王东善、刘皮匠、赵六、张五等十多名工匠连续工作20多个日日夜夜,将泡、熟、铲加工成的半成品羊皮2000余张移交给总供给部缝纫厂做衣配装。县城王瑜的“复成功”商号内存有大批羊毛,经区苏维埃政府和红军刘科长的动员和号召,受到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他立即请来七八名毡匠为红军赶制毡鞋80双。
  五是为红军加工面粉。北海子河的30余盘水磨上的200余名群众日以继夜磨面月余,供应了总部机关及部队的吃面粉问题。县城内的王德义等地方群众受县苏维埃政府的指派,负责所有水磨的原粮调运和面粉交送工作,直到12月下旬水磨被敌人占领拆卸为止。期间红军部队在永昌一线,经过了东返与西进的徘徊,市民们数次为部队行军炒麦子、磨炒面、烙饼子,完成了筹集备办干粮的任务。
  六是协助红军后方机关安置养护伤员。红军医院到达永昌后,在一条山、古浪、武威西四十里铺等战斗中负伤的伤员分别安置在县城的庙宇、油坊、店铺和一些公共场所。继永昌八坝、东十里铺等城外围的数十次战斗后,红军实力日渐消耗削弱,伤病员急剧增加,原医院住所已无法容纳,况且天气严寒,药品急缺,伤员伤势不断恶化。区、乡政权配合红军机关动员县城内外群众腾出房屋将大部分安置到群众家里。不少家庭还承担了养护伤病员的任务,并主动分担了柴禾煤炭、烧水喂饭、擦洗包扎伤口的工作。北街方家院房屋宽余,住满伤员,斋爷方尔泰老先生索性让自己的老伴专为红军伤员架火、烧水、做饭,伺候养护伤员。
  七是动员群众在战场上抬担架、抢救伤员,捐献家俱、木料加筑防御工事,配合了守城战斗任务。在持续20余天的东十里铺战斗和守城战斗中,敌我双方伤亡惨重,县城四隅政府抽出青年队员和地方群众组成担架队,从战场上救护伤员,抬往县城医院进行医治。在敌人进攻县城时,居民们纷纷响应政府的号召,将自己家中的箱、柜、木料捐献出来,抬到城头、街巷架设构筑防御工事。在部队弹药奇缺的情况下,政府还号召群众捐献废铜、烂铁等金属,铸造弹壳和锻打刀矛。有的群众还拿出存藏的硫磺、盐硝为兵工厂做火药,县城内商号“广泰裕”一家就提供出铁件200多斤,许多市民家还捐献出了火盒、旧铁锅和破旧犁铧等,解决了兵工厂原料不足的问题,密切配合了守城战斗和城外围作战。
  八是动员青年参军。苏维埃政府成立以后,向人民群众宣传扩大红军影响,动员青年参加红军,不少青年响应各级政府号召,志愿报名参军。仅县城四隅乡苏维埃政府范围内,在红军撤离永昌西进时,就有高积录、马腊喜、王好义、李发智、李兴元、李积寿、李德录、李昌明、苗生娃、任有年、胡德录、张仲开、李奎、李六娃等二三十名随军西进,除一部分以后陆续失散回来外,其余有的已经牺牲,有的至今杳无音信。
  12月20日,敌指挥马元海所率三个旅的正规军和从青海调集的循化、湟中、门源等十多个县的民团约计十万余人,配合飞机大炮,开始围攻永昌县城,谋图摆开与红军决战的架势。守城红军在县城内外群众的协助配合和大力支持下,击退了敌军的数次进攻,并击伤敌机一架,打死打伤敌军三四百人。马元海攻城不下,遂改进攻为围困。此时原红军控制的北海子河沿岸的30余盘水磨失守,未及运出的一部分原料和面粉亦被敌军抢夺走。从此,城内守军吃面粉发生严重困难,只得煮囫囵麦豆为食。敌人战术的变化,使红军指战员分析认清了形势的发展,随即采取机动灵活的战略对策。总部最后作出决定,于12月28日凌晨,总部机关和守城部队全面突围,放弃城垣西进,敌人围困红军的阴谋未得逞。
  红军撤离后的黎明,敌军窜入东城,鸣枪搜索追击红军部队。接着,敌执法队一涌而来,在县城内展开全面搜捕,挨门逐户洗劫。顿时,整个县城内外笼罩在腥风血雨的白色恐怖之中。十时左右,敌人把市民驱赶到西街,将已捕获的区苏维埃政府委员冯怀义和青年队骨干成员李万当众砍杀。另一曾为红军办过事的群众徐交站在人群中,被当做区苏维埃政府委员许教琪惨遭杀害。大部分区、乡政府的成员均先后遭到酷刑和摧残迫害,县城内外的群众遭到长达半年之久的洗劫。从此,县城四隅乡苏维埃政府及区(县)苏维埃政府随着红军的撤离而自行解体,政权活动至此告终。
  1985年9月朱新斌调查整理

知识出处

红西路军与永山红色政权

《红西路军与永山红色政权》

本书记述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后期,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在1936年11月中旬,奉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红军总部命令,担负打通国际路线、取得苏联物资援助的任务,率部孤军西进至甘肃河西走廊永昌、山丹地区,开辟甘北抗日后方,创建红色革命根据地的一段艰苦卓绝而又英勇悲壮的革命斗争历史。

阅读

相关人物

朱新斌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永昌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