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县图书馆
永昌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永昌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三、题记和壁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刘萨诃、番禾瑞像与圣容寺研究》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1967
颗粒名称:
三、题记和壁画
分类号:
K928.75
页数:
3
页码:
59-64
摘要:
本文记述永昌县圣容寺塔题记和壁画的情况介绍。
关键词:
圣容寺塔
永昌县
壁画
内容
据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孙修身先生对圣容寺及佛塔进行调查后发表的调查记可知,塔内四壁留有壁画和墨书题记,可惜大部分被鸟粪覆盖,只能辨认出少部分的壁画和字迹。①其后因为香火烟熏、自然剥落和鸟粪污损等的影响,塔内的壁画、题记至今几乎不能辨识。从现在残留壁画的剥离处可以看出,塔内四壁均是涂泥作画,壁画共有三层。下层东壁剥离处,有“如同其下殿中和东侧石室所见石刻雕像相类的画像一身”①,东侧石室的石刻雕像即本文第一章第二节中的Ⅱ型番禾瑞像,与此造型相同者,应当是番禾瑞像造型的壁画。塔内甬道顶部东侧的砌砖上留有唐“乾元元年(758年)”的题记。甬道内侧正中部的题记中有“..一千五百人”、“圣容寺”、“番僧×××”等字样。
根据塔内留存的这些题记和壁画来看,并非是同一时代所书写和绘制的。甬道顶部东侧的壁砖上出现“乾元元年”的题记,可证此塔的建成时间至少要早于758年,而此时恰逢“安史之乱”。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一月发生的“安史之乱”,至763年才告结束,这一事件极大的打击了唐王朝,也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与此同时,墀松德赞在位时期的吐蕃正处于上升扩张时期,在“安史之乱”的背景下,唐朝边镇守军尽皆内调平叛,边镇空虚,原本唐蕃对峙的局面被打破。758年,吐蕃乘机要挟与唐王朝在鸿胪寺歃血立盟,唐肃宗被迫承认被吐蕃所占的地区。763年,吐蕃军队甚至一度占领了长安,这些情况在客观上也是河西地区被吐蕃占领之前的真实写照。塔内甬道内侧正中部的同一方题记中,出现了“番僧”和“圣容寺”的字样,却没有留下有关纪年的信息。这里的“番僧”应当是指信奉藏传佛教的僧人。766年之前永昌已经被吐蕃所占领,圣容寺自然也会被吐蕃所占,由信奉藏传佛教的吐蕃人来管理这座寺院,那么此寺院很可能就以供奉藏传佛教为主。广为流传的“蕃人盗宝”的故事发生的源头即有可能就是以此为源头的。
圣容寺自番禾瑞像诞生到北周保定年间建寺以来,一直是汉地佛教著名的寺院,供奉的主尊也是番禾瑞像。圣容寺从吐蕃占据开始,其后历代都是汉藏兼有,同河西走廊其他如马蹄寺、文殊寺等佛教石窟和寺庙的情况是比较相像的。同时,在同一方题记中也出现了“圣容寺”之名,这也是最早出现的有圣容寺之名的记录。前已述及,“圣容”一词虽然早在唐朝就已出现,但以“圣容”冠为寺名,至少出现在北宋乾德年之后了。另外,题记中的“番僧”主要指的是信奉藏传佛教的僧侣,可知书写此段题记的作者所奉应当是汉传佛教。
知识出处
《刘萨诃、番禾瑞像与圣容寺研究》
本书分为三章分别介绍了刘萨诃的生平以及番禾瑞像和圣容寺的情况,对望御谷及周边的佛教遗迹做了全面的调查,著录了金昌市境内散见的佛教石窟寺遗迹以及清代《永昌县志》所记载的古寺。
阅读
相关地名
永昌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