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县图书馆
永昌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永昌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一、千佛阁残存建筑基址的初步调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刘萨诃、番禾瑞像与圣容寺研究》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1960
颗粒名称:
一、千佛阁残存建筑基址的初步调查
分类号:
K878.6
页数:
3
页码:
51-53
摘要:
本文记述永昌县千佛阁残存建筑基址的初步调查情况介绍。
关键词:
建筑
千佛阁
基址
内容
千佛阁遗址的封土堆略呈圆形,高7.8米,直径约为20米。封土堆下发现有大量的木炭、灰烬和瓦砾碎片,应当是烧焦的木构建筑材料和破碎的砖石。清理出的千佛阁建筑基址主要有外围墙体和中间的正方形佛塔两部分。外围残损的墙体基址呈正方形,每边长17.35米,除南面还存有一部分墙体外,其余三面已基本不存;中间是一座残高2.7米的正方形佛塔,方塔底层边长12.55米,高1.27米,与外围墙体四边的距离相等,距离2.4米。中间方形佛塔的底层用生土夯实,再用大块石料铺地,再砌以37?23?12厘米的土块,土块周围用石料包边,空隙处再用生土填实。方塔底层的四角各有一块柱痕,除四角的柱痕外,各边又有5块间距相等的柱痕,共计24块柱痕,柱痕之间的间距2.09米,每块柱痕直径约为30厘米,下边垫有柱础石。底层之上,又残存三级塔层,逐级向内收分。第一层边长9.91米,第二层8.82米,第三层
7.83米,第一、第二层高约0.8米,第三层已残整个土塔的外表,全部用草泥作底,白灰抹面。
方形土塔的塔基外围为墙体,墙体四角各有一块半圆形柱痕,除四角柱痕外,各边又有7块间距相等的半圆形柱痕,柱痕直径约为30厘米左右,每个柱痕下垫有边长40厘米、高约10厘米的正方形柱础石。墙体的柱痕、柱石与塔底层的柱痕、柱石相对应。从墙体、方塔和柱础遗迹的相互位置做初步的判断,墙体的柱痕应是外侧廊柱的位置;方塔底层的柱痕,应是内柱的位置。借助党寿山先生复原的平面图结构图(图一三),可以一窥千佛阁基址大概的形制从已经发现的地面遗址来看,没有发现门框的遗迹,门的朝向不能断定,造成千佛阁的坐向方位尚不能准确的断定。
知识出处
《刘萨诃、番禾瑞像与圣容寺研究》
本书分为三章分别介绍了刘萨诃的生平以及番禾瑞像和圣容寺的情况,对望御谷及周边的佛教遗迹做了全面的调查,著录了金昌市境内散见的佛教石窟寺遗迹以及清代《永昌县志》所记载的古寺。
阅读
相关地名
永昌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