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番禾瑞像与望御谷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刘萨诃、番禾瑞像与圣容寺研究》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1954
颗粒名称: 一、番禾瑞像与望御谷
分类号: K879.3
页数: 4
页码: 26-29
摘要: 本文记述永昌县番禾瑞像既诞生于番禾县望御谷,望御谷的地理位置和自然因素的影响也是番禾瑞像诞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关键词: 永昌县 番禾瑞像 望御谷

内容

番禾瑞像既诞生于番禾县望御谷,番禾县和望御谷的关系就需要做一简单的了解,尤其是望御谷的情况以前多被研究者所忽视,现在看来,望御谷的地理位置和自然因素的影响也是番禾瑞像诞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番禾一作“番和”,初为汉置县,名番和,魏晋因之,其故治在今永昌县西。望御谷之名最初不知从何而来,亦不见于史册,最初或叫做“御山”。番禾县自西汉置郡以来,一直沿用到晚唐五代宋时期,凡历700多年,期间因为朝代的更替和战争的缘故,有几次暂废和改称,尽管时间都较为短暂,但是番禾郡的故治并未随之而发生变化。从一些史料所反映的情况来看①,番禾古城的规模之大在河西地区也是比较少见的。有说番禾县故址在今焦家庄乡南约一公里处,有说在今之南、北古城一带,皆因没有充足的史料、考古遗迹加以佐证而未有定论,尚待详考,因这一问题不属于本文讨论的范围,此处不再展开。但可以确定的是,不论番禾古城的故址在焦家庄乡南或是南北古城一带,其地理方位均在永昌县西,这就与道宣所记载的刘萨诃向东北方向之望御谷“遥礼”是完全吻合的。事实上,道宣本人并没有亲自到过河西走廊一带。而位于今永昌县城北部的望御谷,也不过就是一个偏僻的峡谷而已,番禾县城就处在望御谷的西南方向,并且中间还隔着武当山,二者相距十几里地,道宣和之前大多数的作者都没有亲自考察过,其记载却丝毫不差。类似于此种夹杂着道听途说式的有关望御谷的记载,说明望御谷在当时就已经颇负声名,甚至早在番禾瑞像尚未出世的时候就已经为人所熟知了。
  番禾瑞像,也称作凉州瑞像,凉州番禾县瑞像或御容山瑞像、永昌圣容瑞像等等不一而足,也有因刘萨诃预言诞生之故而称其为刘萨诃瑞像者,大同小异,皆指今永昌城北圣容寺后依山而立的浮雕瑞像。该像的称名之所以产生了一点小的分歧,主要是对此像的神格、信仰还不能进行准确的区分或界定,而绝大多数的佛教造像是以神格来命名的。番禾瑞像出世的时候,番禾县只是凉州下辖的一个县,凉州则为更高一级的行政机构,属于上下级行政隶属的关系,所以时人在记载此事的时候前面务须要加上“凉州”二字,也就是今之学界大多称其为凉州瑞像的原因。相对来说,在尚未弄清此像系哪一尊佛像的时候,用出世时所在的地名来为其命名是更为合适的,如凉州瑞像、御容山瑞像、永昌圣容瑞像等。肥田路美先生称其为凉州番禾县瑞像,将僧传的记载和诞生地都表述出来,无疑更为准确。尚丽新先生简称为番禾瑞像,更加简练,易于表达,笔者在文中也多从此说。另因为此像的出世实是源于刘萨诃之故,也有以刘萨诃之名冠之者,但从后来出土的一些文书、造像及其他相关文物来看,番禾瑞像信仰和刘萨诃信仰分属于两种不同的信仰,发展的脉络和传播的地域也互有差别,二者本身表征的意涵也不尽相同。实际上,番禾瑞像应当是释迦牟尼像。现存于山西省博物馆的李元封等造的番禾瑞像的题记中就有“释迦圣容立像”之名。若以其神格来为之命名的话,可以称其为“释迦圣容瑞像”,或“释迦圣容立像”,或者叫做“释迦圣容佛”。总之,只要能指明此像即可。

知识出处

刘萨诃、番禾瑞像与圣容寺研究

《刘萨诃、番禾瑞像与圣容寺研究》

本书分为三章分别介绍了刘萨诃的生平以及番禾瑞像和圣容寺的情况,对望御谷及周边的佛教遗迹做了全面的调查,著录了金昌市境内散见的佛教石窟寺遗迹以及清代《永昌县志》所记载的古寺。

阅读

相关地名

永昌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