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县图书馆
永昌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永昌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永昌民间游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昌民俗(卷一)》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1942
颗粒名称:
永昌民间游戏
分类号:
H17
页数:
8
页码:
42-49
摘要:
本篇记述了永昌县永昌民间游戏的情况。
关键词:
永昌县
永昌民间游戏
内容
永昌民间传统游戏繁多,具有娱乐和健身的作用。
踢毽子
踢毽子是民间最常见的一种游戏。可单人运动,也可双人比赛,还可多人游戏,有 “踢对”、 “滑划”、“尥蹶”、“称将”等花样。比赛时,一般规定五对、四滑、三尥、二将、一偏,踢技高者要踢十对、八滑、五尥、三将、二偏等。比赛双方依照事先约定的花样和数量,按顺序先完成所有项目者为胜。民间游戏的“毽子”往往是自制的,制作时用一小块布子包住几枚铜钱(俗称麻钱),然后依铜钱大小将包布裁剪成方圆寸许大小的布点做毽底,并将其用针线缝好,最后在铜钱中间的地方适量地栽上漂亮公鸡的翎毛,一个灵动健美的毽子就做好了。
跳方方
又称“跳河”。玩跳方时先选择平坦的地方,在地上划了长方形条格或连接的圆圈,有三格、五格,最多七格,从小一格起逐格增大。在玩的过程中,双方以计百分为输赢,得分够所规定的分数,可划其中的一格为自己所赢得方。游戏规则为跳方者手中拿一小块瓦碴或石片,从第一方开始跳起。首先投石片于方内,屈起一脚悬空,用站地的一脚跳入方内,再回身踢石子出方正中外,跳出边界外或踩了方线,称“死了”。把石片踢入了对方已赢下的方或所划的“黄河”中,称 “淹死了 ”。跳方停息,对方再跳,如此
反复对决。过黄河或过对方已赢去的方时,要单腿跳过,有一定的难度。在自己所赢的方内可双脚落地歇息。等双方赢划完所有方格,赢数多者为胜。
砸平 “砸平”是农村男孩常玩的游戏。二人和多人都可玩。游戏时,选择一方平坦地,划五道五尺长线,每线相距一步,第一线上竖支玩家的“平”,也就是一块五寸见方的平板石头,玩家手拿一块平块石站第五线外,投掷第一线的“平”,投准抛倒“平”后,再进第二线,变换一个难度大的姿式,如侧身或倒身用手抛掷石块 “砸平”,至第四线时,不用手掷,而是双膝夹住石头抛出去 “砸平”,每次砸到石块(平)后再行扶起,如果砸不倒则由对方再来抛砸,最先完成者为胜。输方蹲下身子让赢方跳过,称 “跳墩墩”。
赶老老
又称 “赶老牛”。游戏时,选择平地划三丈余大小的场地,两端各挖一碗大的洞穴,称 “牛比 ”。每队三五人,各持一节三尺长棍,一人持棍守护洞穴,其余人抢赶老老”。“老老”是砖头磨成或木削的一个圆球,队员们各持棍争赶“老老”入对方洞穴,在规定的分数中,赶“老老”进对方洞穴多者为胜。“赶老老”游戏时双方规定犯规处罚,这种游戏不但需要耐心和体力,而且还要有一定的智谋技巧。
摔跤 “摔跤”时,按一定的规则,推选一人为评判,其余人观看,摔跤者往往徒手相搏,能把对方摔倒在地,称
为 “撩倒”者为胜。摔跤是一种角力性游戏,同时也是青年人展示力量的一种方式。
拔腰
两人徒步相搏,按规定弯腰,双臂用力揽抱对方腰部,各自用一腿插入双方两腿档间,不得使绊,两人的架式、力度要等量。比赛双方在评判者的口令下,同时用力提拔对方。如一方被拔起,称为输者,输者双脚离地间,就会被对方(称胜者)挟手腋间旋转。拔腰需要力量和技巧,如果双方势均力敌,那就需要各自的耐力。
拐把
“拐把”就是两人相互用手比腕力,又称“扳腕”。“拐把”时,双方约定,站身拐或坐身拐。站身拐时对方伸出一腿跨前一步做式,两人各伸出右手臂,相互握紧手掌,伸屈胳膊,持一水平线,听口令相互用力拐搏,一方被对方翻压下手臂为输。坐拐时两人面对一桌,伸手臂到桌中间,胳肘支桌面,双方握攥手掌,听口令角拐,双方拐时胳肘不能离开桌面,屁股不能离开坐凳,更不可起身站立。拐力压翻一方手臂者为胜。
扳棍
又称拔棍。相扳双方对面坐地,两腿伸直,四脚相蹬抵,双方伸开两臂握住一根坚实木棍,木棍的位置属于两人蹬脚线,听口令开始,相扳时必须保持身子端正,一方被一方拔起身,屁股离地者为输。
赶老牛与打滑操
隆冬时节,乡村小河、涝池结了厚冰,青少年们就到冰上去赶“老牛”,“老牛”就是能旋转的一种
“陀螺”,呈圆锥形,用木头削成或砖头磨成,玩时用鞭子抽转。“打滑操”选一平坦略有坡度的冰,滑玩者起跑从冰上滑行,技高者可在滑行时蹲下站起,或作出各种有难度的动作。
老鹰捉小鸡 “长脖长脖鸡蛋糕,八十八大高,骑马坐轿让我老汉过一过,过吧,防住我的脚吧”,这是玩老鹰做小鸡游戏时的童谣。老鹰捉小鸡多为儿童所玩,游戏时选一位年岁相对稍大而机敏灵活的孩子做老母鸡,五六个小孩做鸡娃,鸡娃们一个揪住另一个的后衣角,紧紧连扯住老母鸡,而另有一个孩子则扮作老鹰来抓小鸡,又称“刁鸡溜娃”。老鹰没来的时候,老母鸡就招呼鸡娃子们一边唱着先前的那个歌谣,一边做游戏。待老鹰上来的时候,老母鸡就张开两臂遮护身后的小鸡不被老鹰捉去,而小鸡娃也抓紧前后的伙伴,机灵地躲避着,以免被老鹰捉走。如果老鹰抓住其中的一个小鸡,并使其脱离鸡群队伍,这只鸡娃就算是被老鹰捉住了,只能走出游戏队伍蹲在一旁,如此这般,待老鹰捉完小鸡的三分之一,则说明老母鸡保护小鸡无能,剩余的小鸡则抓捏老母鸡的腿或身体,然后投奔于老鹰麾下,老鹰变换为老母鸡,老母鸡变换为老鹰,再行游戏。如果老鹰扑十余次连一只小鸡都抓不到,老母鸡便带小鸡起哄围攻老鹰。
老鹰抓小鸡的游戏,紧张激烈,叫喊声不断,常常吸引许多孩子参与,是一项十分热烈的游戏。
捉狗娃
又称“抓狗娃子”。游戏时,一孩子扮狗主人王老大,带三五个孩子蹲于一处,一孩子扮作捉狗娃的,两手捻动一短树枝或芨芨草,口中念唱:“搓搓捻捻,灯楼碗碗戏捻捻,戏谁家?戏王家。王里王老大开门来”。“开门做啥呢?”“捉个花花狗娃子。”“花花狗娃子还没有生下呢,过几天再捉来。”扮捉狗娃的转身回到原处再行双手搓捻,口中唱词上来喊:“王里王老大开门来。”“开门干啥呢?”“捉个花花狗娃子。”“狗娃子才生下还没出窝呢。”如此反复,来捉狗娃的终于捉到了小狗,到王老大前领走一个扮小狗的孩子,众小狗“汪汪”乱叫。过一会捉狗娃的再行上门求捉,编说许多谎话说捉去的狗娃掉河里淹死了等等,如此循环,直到捉完王老大家的小狗,而后带领众小狗上王老大家咬王大头,游戏才告一段落。
打啪子 “啪子”是纸叠的一种三角形或正方形玩具,两人或多人相玩。开始时对方猜大小定输赢,输方自行把自己的“啪子”纸块放地上,对方拿同样的“啪子”来打,如果打翻身对方的“啪子”,就属赢了,收为己有,对方再行放一张到地上,如果打不翻对方,就为输,再让对方来打,如此往复,生动有趣。此游戏多为男孩子所玩。
吃子儿
传统游戏。玩时三五人单吃或其中两人配对,选择平地围坐,每人拾十至二十个小圆石子,作子儿,以称克(斤)排先后次序。称克时,把所有石子抓手抛起,反背
接落下的石子于手背,抓手中,一粒石子为一克,如果接时抓落了一粒石子就是“死了”。谁接的克数最多,谁为吃子儿的头家,以次排先后。吃子儿的时候,把所有石子抛起,反背接一石子为天弹,再抛起天弹用手抓吃地上方散落的石子,后再翻手接住落下的天弹。有抓三、抓五、抓七、抓九,为吃单不吃双。如抓三可留一为自己所赢得,抓五留三,抓七留五,但一般能抓到七子以上的机率很少。如果抓了双数,或单数反手接天弹不住,就为“死了”。下家再吃,依次轮吃。最后剩两个石子,吃家抛起承接手背上,再反手抛起,能反手和伏手各抓接一个,这其中一个也算赢子,最终剩一天弹,将天弹抛空,手掌快速拍地、擦腹(腿)、摸鼻子后再拍地,反手抓接住天弹,吃子儿就算结束。参加吃子儿的人以所吃的子数多少定输赢,用打 “劈子”、 “维光光”、 “拧鼻子”、 “揪耳朵”等做惩罚。
吃子儿是过去民间十分普遍的娱乐游戏,无论大人,小孩子,村街地头人们在歇休的时候都玩,玩法还有其它样式,村中吃子儿技高的还相互比输赢。社会发展到今天,人们的玩具游戏活动虽然已与时俱进,花样繁多,但吃子儿在乡村儿童中还是很普遍的一种游戏。
解绊儿
又称赶绊儿。多为女孩子玩的游戏。玩时,一人用三尺长短的一根线,结了两头,绾手指上赶做出一样花样,一人再来解绾到自己手上做出另一种花样,解绊儿也称
翻绞绞,玩时主要用两手十指绾、绕、掏、挑、勾、提、撑翻花样。解绊时你绾我解,如此反复,变出各式花样形象逼真的图案。有长面条(长方形)、斜面旗(菱形)、花车箱(花篮形)、长扫帚、方打角、八进格等多种样式的线条图案。
围老和尚
两人对奕游戏。玩时,选择平地,划一个尺余大小的阵图。阵图横竖交划五道线,有四个小“田”字方格组成一个大“田”字正方形图阵。再从“田”小方格的对角各划一斜线,使四个“田”字小方格变成“米”字格。选一边正中线划一斜“田”字,称叫“庙”。其一角和大“田”字格的角和大“田”字格另一边的中间线相处划一道称“地道”的弧线。一个做老和尚,拿一枚较大的石子放于 “庙”中的十字上,代表“老和尚”。另一玩家数拿十六个小石子,称“兵”,投放在“田”字阵图的四边角的横竖斜线的交点上。两点之间为一步路,对奕时 “老和尚”和“兵”一步一次互动。“老和尚 ”走到左右两 “兵”中间就吃了这两个 “兵”。“兵”的走动是不能留下两 “兵”之间的空点,以免被 “老和尚”乘机吃了,还要步步为营,去围困“老和尚”到某一个死角,使“老和尚”无路可走,只好认输。但围“老和尚 ”于“庙”中时,要投放“兵”塞住“地道”线上的点,以防“老和尚”逃遁。如果 “老和尚”吃了对方的多数兵,使对方无可用之兵来围死“老和尚”,就是“老和尚”赢了。
打秋千
民间用于娱乐的体育活动。在有场地的相邻两
大树、堂屋檐木梁或木架上悬绾两根粗壮结实的大绳,下栓一横木板。玩时一人或双人站坐,两手握绳,使前后摆动,荡扬起空。相传,旧时永昌县城东北玉皇庙路的十字,有一座民众称呼为“将军大门”的张家宅院,侧院修立有一座橡木秋千牌坊,高一丈八尺,左右木柱雕工彩画,有对联上曰:“跐跐跐跐上天堂,手一撒,去见玉皇”,下曰:“荡荡荡荡尽风流,眼猛睁,一片春光”,横批为 “超凡脱俗”。由此可见,打秋千在永昌民众中盛行的风尚。
知识出处
《永昌民俗(卷一)》
本书重点收集了民俗博物馆中的永昌方言、永昌俗语、永昌习俗、永昌匠人、永昌民间游戏、永昌方言词汇、传统禁忌、最美永昌等一批珍贵的民俗文化。
阅读
相关地名
永昌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