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前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昌文史资料选辑 第十二辑》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1922
颗粒名称: 建国前
分类号: J124
页数: 1
页码: 375
摘要: 永昌的文艺演出,包括戏曲、音乐、歌舞等几方面。民初,永昌有少数民间艺人自发组织,演出一些地方小戏。民国二十年以后,民间艺人陈明德等人组织秦腔戏班,串联本县及各地艺人搭班唱戏,流动演出,演出秦腔古装历史戏,在永昌及附近各县唱红。有时也有外地戏班来永昌演出的情形。抗战胜利后,永昌的戏剧演出日渐盛行,东街体育场经常有秦腔剧目演出。1948年夏,凉州韩伯岑、韩玉兰兄妹的韩家戏班来永昌唱戏。在县城东街东会馆(阁老府)里面的雨伞顶戏台上演出秦腔大戏,演员演技精湛、灯光精美、服装漂亮,让人耳目一新,演出效果远远高于本地戏班,很受广大群众欢迎,场场瀑满,在永昌红了一段时间。
关键词: 永昌县 文艺演出 戏曲

内容

永昌的文艺演出,包括戏曲、音乐、歌舞等几方面。戏曲演出历史较长,歌舞、曲艺等形式解放以后才出现。清末,县城即有戏班。民初,永昌有少数民间艺人自发组织,演出一些地方小戏。民国二十(1931)年以后,民间艺人陈明德等人组织秦腔戏班,串联本县及各地艺人搭班唱戏,流动演出,演出秦腔古装历史戏,在永昌及附近各县唱红。有时也有外地戏班来永昌演出的情形。如:民国三十(1941)年,国民党元老,国民政府监察院院长于右任先生来永昌县视察时,县上邀请了当时正在永昌演出的凉州“永和社”名角——河西著名须生演员,人称“西路把式”的徐明德先生,为于老演唱了拿手秦腔唱段。抗战胜利后,永昌的戏剧演出日渐盛行,东街体育场经常有秦腔剧目演出。1948年夏,凉州韩伯岑、韩玉兰兄妹的韩家戏班来永昌唱戏。在县城东街东会馆(阁老府)里面的雨伞顶戏台上演出秦腔大戏,演员演技精湛、灯光精美、服装漂亮,让人耳目一新,演出效果远远高于本地戏班,很受广大群众欢迎,场场瀑满,在永昌红了一段时间。

知识出处

永昌文史资料选辑 第十二辑

《永昌文史资料选辑 第十二辑》

本书记述了永昌县农牧、林业、水利、电力、史料等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史茂忠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徐明德
相关人物
永昌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