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县电气化建设办公室机构演变及重点项目建设成就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昌文史资料选辑 第十二辑》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1907
颗粒名称: 永昌县电气化建设办公室机构演变及重点项目建设成就
分类号: TM612
页数: 4
页码: 358-361
摘要: 本文记述了永昌县电气化建设办公室机构演变及重点项目建设成就,分别记述了机构演变、重点项目建设成就等。
关键词: 永昌县 电气化建设办公室 机构演变

内容

永昌县水利资源较为丰富,境内有石羊河水系两大支流东、西大河。地表水资源达5.003亿立方米。县境内地面纵坡大,水能资源蕴藏量达20.5万kw,可开发利用量为11.5万kw。丰富的水能资源,为永昌县小水电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现已建成小水电站19座,总装机容量6.675万kw。在建水电站4座,装机容量3.35万kw。
  1986年9月建成并网发电的第一座水电站——皇城水库电站,是永昌县小水电建设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从此拉开了永昌县水电站建设序幕。
  一、机构演变
  1991年3月永昌县被国务院(国发〔1991〕17号)文批准列为全国第二批农村水电电气化建设初级县。
  1991年8月13日,由县政府报市政府决定,成立金昌市永昌县农村电气化县建设领导小组,市长赵俊谋任组长,副市长曹长庚、永昌县县长曹恩泽、市水电局局长张永忠任副组长,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永昌县水电局,负责日常工作。
  1992年5月省政府在永昌县召开了“全省第二批电气化县建设现场会”,介绍推广了永昌县电气化县建设经验。
  1995年永昌县水电局设置小水电经营管理处,负责全县小水电开发、经营与管理。
  1996年5月水利部、国家计委、中国水利电力工会表彰永昌县电气化建设办公室为全国第二批农村水电初级电气化建设先进集体。
  1998年12月8日,永昌县人民政府(永政发〔1998〕91号)《关于撤销永昌县水利电力局组建永昌县水利局、永昌县电力(集团)公司的通知》,撤销“永昌县水利电力局”成立“永昌县水利局”。从原水利电力局建制中分离供电公司、小水电经营管理处、组建“永昌县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水电分设,小水电经营管理处从永昌县水电局分离出来,成立隶属于永昌县电力公司的发电公司。
  2001年永昌县被国务院正式列为全国400个水电农村电气化县。
  2001年12月21日,经县政府研究决定,成立永昌县农村电气化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水利局(永政办〔2001〕153号)。
  2003年4月3日,永昌县机构编制委员会(永机编发〔2003〕15号)根据县政府第84次常委会议纪要(永政纪字〔2002〕22号),同意设立“永昌县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与县电气化建设办公室合署办公,实行两块牌子,一套机构。电气化建设办公室为正科级建制的事业单位,核定事业编制8名,其中领导职数3名,工作人员5名。负责全县小水电开发及生产经营管理、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及小水电代燃料工程项目的建设。
  2011年10月,根据永昌县人民政府批准的《永昌县电气化建设办公室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永政办发〔2011〕92号),永昌县电气化建设办公室为正科级建制,参照国家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核定事业编制7名,其中领导职数4名(主任1名、副主任3名),工作人员3名,归口县水利局管理。
  2014年12月,县电气化办与永昌县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分设;2015年3月,根据永昌县人民政府办公室文件(永政办发〔2015〕56号),永昌县电气化建设办公室归口县水务局管理,核定事业编制4名(参照国家公务员法管理),其中主任1名、副主任1名,其机构设置和主要职责按原规定执行。
  二、重点项目建设成就
  永昌县电气化建设办公室主要职责是负责全县小水电开发、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及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增效扩容项目的建设。(一)农村电气化建设项目我县按照“全面规划、综合利用、择优开发、分步实施、协调发展、多元投入”的发展思路积极做好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抢抓国家农村电气化建设机遇,争取到国家补助资金1970万元,近几年相继建成大干沟水电站、金河水电站、二坝渠二号水电站、西大河总干渠1号水电站、西大河总干渠2号水电站和目前正在建设的西大河二级水电站,农村电气化项目的建设为促进我县农村水电供电区农村电气化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小水电代燃料项目
  小水电代燃料项目是指在退耕还林(还草)区、天然林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和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等,通过国家补助投资建设小水电站,为项目区农村居民提供廉价电能,替代薪柴、煤炭、秸秆等生活燃料,改善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条件,保护森林植被,改善生态环境的非营利性公益项目。
  小水电代燃料项目有丁家峡小水电代燃料项目和金川东小水电代燃料项目。丁家峡代燃料项目区位于我县退耕还林重点区东寨镇的四个行政村,42个社,共有代燃料户1236户、5257人。项目区建设以农村电网完善改造为主,投资208万元,于2008年8月份完成。共新装变压器38台,容量为2022KVA,敷设地埋线72.605km,新装空气开关193台,电度表1278块,电灶配电盘1236块,避雷器34组,跌落开关33组,同时为特困户、病灾户购买电炊用具72套,户均装机容量1.2kw,达到代燃料装机要求。项目总投资1734.28万元,国家预算内资金470万元,业主自筹1264.28万元,项目区供电采用借网过路供电方式,代燃料电站所发电量全部上网,由永昌县电力公司向项目区供电,当代燃料电站在枯水期和检修期发电不足时由大网或现有小水电补充,项目区代燃料用电和其它居民生活用电计量采用一户一表制,代燃料电价为0.26元/kw.h,电站已于2009年11月20日建成发电。
  金川东代燃料水电站由县电气化建设办公室作为国有出资人代表与金昌市金石湾电力有限责任开发公司合资建设。代燃料项目区有黄家学、北海子、金川东、赵家庄、沙沟岔、大坝六个村,共49个社,总户数3000户,总人口11200人。项目区电网改造新架设容量为50—200KVA代燃料配电变压器55台,新建改造截面为25—50立方米的配套低压线路22km,改造进户线180km新建户表2800套。项目总投资5560万元,国家预算内投资2125万元,项目法人自筹资,金3435万元,电站预计2015年10月调试发电。
  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的实施,从根本上解决了当地居民生活用燃料问题,是保证退耕还林“退得下、稳得住、能致富、不反弹”的重要举措,是减少水土流失、保护植被、提高森林覆盖率、改善生态、促进环保、推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是广大农村调整生活用能结构、脱贫致富奔小康、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对保护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及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成果、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牧民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项目
  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项目是从增强企业活力,挖掘企业潜力,提高企业效益出发,对当时因受开发建设客观条件限制,导致装机容量小,弃水量大,设备陈旧,技术落后,运行时间长,效率和自动化程度低的水电站进行的技术改造。我县早期建设的皇城水库电站、金川峡水库电站、头坝三号水电站,由永昌县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建设,于2013年列入国家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项目范围,进行增效扩容改造。项目批复总装机容量8900kw,较原装机容量6850kw增容2050kw,设计发电量4443万kwh,较近三年平均发电量3622万kwh增加821万kwh。该项目批复总投资3054万元,其中:申请中央财政补助资金1157万元,省级配套资金347万元,自筹1550万元。项目建设期1.5年。
  该项目于2014年12月底已全面启动实施,计划于2016年底全部改造完成。
  (作者曹万平系永昌县电气化建设办公室主任,陈伟系永昌县电气化建设办公室秘书)

知识出处

永昌文史资料选辑 第十二辑

《永昌文史资料选辑 第十二辑》

本书记述了永昌县农牧、林业、水利、电力、史料等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曹万平
责任者
陈伟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永昌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