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县图书馆
永昌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永昌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因地制宜形成各具特点的电网格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昌文史资料选辑 第十二辑》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1880
颗粒名称:
因地制宜形成各具特点的电网格局
分类号:
TM727
页数:
4
页码:
315-318
摘要:
本文记述了永昌县因地制宜形成各具特点的电网格局,因时而异,滚动实施电力扩张战略,借势而为,实现电网无缝覆盖。全面发展,形成各具特点供电区域。
关键词:
永昌县
电网格局
电力
内容
由于永昌县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各区域不同的生产方式,促使电网建设必须以区域特点为方向,进行电网建设及管理。1951年,随着新中国成立后各行各业复苏发展,从柴油发电开始到后来的小水电、火电,再到1965年永昌电厂建成投产发电,实现大电网联网供电,标志着永昌电力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1998年,根据国务院关于“两改一同价”文件精神,在金昌供电局的安排指导下,永昌县进行了大规模的农城网建设改造。经过近10年的艰苦努力,农城网改造全面完成,县域电力市场得到有效拓展,电网覆盖面积逐步扩大。因此,随着工农业生产、乡镇企业、农副加工企业日益发展壮大,城乡居民生活不断得到改善,供电营业区域也发生了深刻变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商业经营由国有化经营逐渐向多元经济成份转变,商品流通经济日趋活跃,呈现出国营、集体、个体商业经济三分天下的局面。经过60多年建设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永昌电网以发展经济,改善城乡发展环境,服务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为己任,通过农电体制改革和电网建设与改造,农村电网覆盖率、村村通电率、户户通电率均达到100%。通过递进式、分区域电网建设发展,促进县域电网的较快发展,县域经济产生了质的飞跃,在推动永昌城镇化建设、新农村建设、城乡一体化建设、城乡融合发展进程中发挥了电力先行坚强的支撑、保障作用。
因时而异,滚动实施电力扩张战略
永昌县的电力能源供输,以大电网局域供电,以解决农作物种植灌溉用水,满足电力提灌用电为基础。经过基础设施建设,电力应用范围扩大到农村五小工业、乡镇企业、农副加工及居民生活用电等各领域,建设形成涵盖城乡,并实现跨区域向民勤县、武威市、肃南县皇城区部分村社供电的县域电网,期间,经历了几个不同的建设时期。
由点到面。从最初以保障政府机关等重点单位用电为起点,1969年集资建成35千伏永昌变电所,然后以县城为中心,以柴油发电机、小水电发电就近向重点企业单位、小水电区域内村社供电,在此基础上,以大电网供电为新起点逐渐向四面扩散,并最终实现县域城乡供电的全面覆盖。
由城市向农村。电力供输在县城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居民中推广使用后,适时的调整电力供需方向,大力推进县域农村电网建设,展开了大规模的农电工程建设。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落实,永昌电力迎来了发展新机遇,实现了电力供需、调配网迅速从城市向农村扩展,实现了县域范围内的无缝覆盖。
由农业深化为工业。农电网络的建成,极大的拓展了农村电力市场,出现了大范围的提灌、喷灌等高效节水技术,农村经济得到较快发展。同时,农业科技的进步又促使县域经济实力的整体提高,带动了县域内化工、冶炼、农副产品加工等一大批工业企业相继建成投产,发挥效益,用电结构开始向工业倾斜。
电能的联网互补。供输网络的不断完善,使焦家庄、红山窑、新城子三所供电所由最初35千伏永昌供电所进行大网供电转变为小水电,大网电能互供,互补余缺,顺利实现了县域内小水电与大电网的联网互补,在一定时期内弥补了供输网络上的不足。
借势而为,实现电网无缝覆盖
电网建设的不断加快,促使电力事业得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有力的推动了永昌县农村经济和乡镇企业的发展壮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大改善,用电设备和用电量日益增加。但是,随着电力工程建设逐年扩展、供输电网络日益延伸、用电量急剧增加,随之而来的是电力事故也在不断上升,1979年至1990年,因管理体制不健全,规章制度不完善、安全管控不到位、执行不力等原因,电力故障频繁,先后发生倒杆事故17起,断线事故5起,造成人员伤亡12人(其中:死亡8人,烧伤4人),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很大威胁。
为了强化电网经营管理,加强低压用电设备的维护与管理,减少事故,保障供输电畅通,根据甘肃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全省农村电价检查整顿工作安排的通知》(甘政办发〔1991〕101号)文件精神,按照《甘肃省农村乡(镇)电力管理站管理细则》(甘电农字〔1990〕006号)文件具体要求,1992年2月16日成立农村乡(镇)电力管理站,行政上受乡(镇)人民政府领导,业务上受县农电公司指导,从而全面加强了农电管理,线路设施建设维护,供用电安全管理,有效遏制了电力事故的发生,保障了农村电网的运行安全。
1991年3月20日,国务院《国务院批转水利部关于建设第二批农村水电初级电气化县请示的通知》(国发〔1991〕17号)文件列项批准,永昌县被列为全国第二批农村初级电气化县之一,永昌电力建设事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一些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供电所相继建成投入运行。截止1998年底,永昌县供电公司建成35千伏供电所9座,主变容量有1990年的27810千伏安增加到43890千伏安,35千伏输电线路由105.81公里增加到162.61公里,10千伏配电线路由934.56公里增加到1184.01公里;0.4低压线路由原来的695.49公里猛增到918.51公里;配电变压器由1038台45750千伏安增加到了1549台101659千伏安;各类用电设备由2852台30362.4千瓦猛增到4631台62477.15千瓦。1998年全县10个乡镇、97个行政村、798个生产队全部通电,乡镇、村社、户户通电率均达到100%。
全面发展,形成各具特点供电区域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城乡居民对电力能源供输需求,供电服务质量逐步提高,经济社会发展对电力能源需求量也在逐年不断增加。最初那种依托、附属的经营模式,已不利于电力事业的良性发展和农电管理的进一步加强。抓住改革机遇,适时调整电力运营机制,进一步增强电力供输能力,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步伐,成为永昌电力建设管理的突破。1998年,随着电网建设改造工程的全面实施,永昌县域范围内农村电网进行了农村初级电气化县、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之后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一次技改扩建工程。由此,促进永昌电力事业进入了一个全面建设、快速发展的时期。
这一阶段,县委、县政府充分利用县域范围内水力资源相对集中,有利于开发利用的优势,大力开发小水电,有效的拓展了县域水资源开发途径。从1984年开始先后投入资金1892.14万元,相继建成皇城、金川峡、头坝一号等水电站3座,小水电装机容量达到10150千瓦,设计年发电量达到5026万千瓦时。上述小水电站通过头坝中心供电所和大电网联网,实现了大电网与区域小水电的有机互补,改变了县域内电力供输不足,严重缺电的局面。利用充沛的水资源优势发展水电,既拓展了县域水资源综合利用途径,实现了大电网、区域小水电的余缺互济,又使得供输电格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有效的缓解了县域城乡供用电失衡,供输矛盾突出等问题,从而缔造了集发、供、用为一体的县域电网链式供输体系,实现了确保农业、城乡居民生活用电,满足工业、乡镇企业用电,大力开拓其它电力供输领域,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预期目标,电网管理基础得到全面加强,确立形成了永昌县域范围内四个各具特点的供输电区域。
清河大网趸售供电区。该区域内有金昌供电局所辖110千伏水源变电所一座,永昌县供电公司所辖郑家堡、朱王堡、水源、宋家沟4个基层供电所和5个35千伏变电站。截止2014年底,经过持续不断的电网改造、拉动内需、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建设,该区域内110千伏水源变电站主变2台,容量71500千伏安,35千伏主变10台,容量71400千伏安;配备配电变压器1405台,配变容量127355千伏安;架设35千伏及以下供输线路711.158公里,其中35千伏线路40.034公里,10千伏输电线路671.124公里。共同担负着水源、朱王堡两镇农业生产、乡镇企业、人民群众生活用电以及民勤县部分村社供输电任务。
东河、皇城小水电直供区。经过持续不断的电网建设改造、拉动内需、电网改造升级工程,以及小水电增容改造工程的实施,截止2014年底,该区域内有县水电开发公司管辖的皇城、金川峡、头坝一号、二号、三号、月牙崖、东河湾一级、二级、大干沟、二坝渠梯级1-5号、金河、西大河总干渠1号、2号、金川东等19座小水电站,年发电量30476万千瓦时。有金昌供电公司管辖110夹河变电站1座,主变2台,主变容量80000千伏安;有永昌县供电公司所辖六坝、南坝2个供电所及1座35千伏变电站,安装35千伏主变3台,主变容量24000千伏安;配备配电变压器1070台,配变容量176564千伏安;架设35千伏及以下供输线路500.434公里,其中:35千伏线路131.9公里,10千伏输电线路589.536公里。担负着六坝、南坝、东寨三乡镇及肃南县南部草原、皇城镇、马营乡、铧尖乡、皇城种羊场、东滩村、红旗村及周边小煤窑等工农业生产、乡镇企业、人民群众生活用电等供输电任务。
西河、城郊互供区。通过电网建设改造、拉动内需、电网改造升级工程,该区域内有金昌供电公司新建110千伏柴家庄变电站1座,永昌县供电公司所辖焦家庄、红山窑、新城子三个供电所及3座35千伏变电所。截止2014年底,110千伏柴家庄变电站安装主变1台,主变容量50000千伏安,安装35千伏主变6台,主变容量66300千伏安;配备配电变压器417台,配变容量62061千伏安;架设35千伏及以下供输线路687.166公里,其中:35千伏线路119.852公里,10千伏输电线路567.312公里。担负着县城郊区部分村社、焦家庄、红山窑、新城子地区农、牧业生产,矿山开采及人民群众生活用电等供输电任务。
城关、城郊大网直供区。该区域内有金昌供电公司管辖110千伏永昌变电站1座,永昌县供电公司所辖城关、东寨两个供电所,35千伏城西变电站1座。经过农城网建设改造、拉动内需、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建设,截止2014年底,110千伏永昌变电站安装主变2台,主变容量60000千伏安,35千伏城西变电站安装主变2台,主变容量12600千伏安;配备配电变压器188台,配变容量89561千伏安;架设35千伏及以下供输线路687.166公里,其中:10千伏输电线路53.659公里。担负着永昌县城、城郊部分村社、东部工业园区工农业生产、生活用电等供输电任务。
知识出处
《永昌文史资料选辑 第十二辑》
本书记述了永昌县农牧、林业、水利、电力、史料等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祁尚明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永昌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