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渠道年建设记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昌文史资料选辑 第十二辑》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1865
颗粒名称: 1996年渠道年建设记述
分类号: S274
页数: 3
页码: 283-285
摘要: 本文记述了永昌县1996年渠道年建设情况,新中国成立四十多年,在党和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全县人民从干旱缺水的实际出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全面改造灌溉系统,加强灌区水利基础建设,建成了一批加快农业生产发展的水利工程设施,提高了水的利用率,在防旱抗灾保粮中显示了重要的保障作用,也使全县人民在多年的实践中认识到,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改变农业生产条件、增强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促进农业高产稳产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 永昌县 渠道建设 灌溉系统

内容

新中国成立四十多年,在党和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全县人民从干旱缺水的实际出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全面改造灌溉系统,加强灌区水利基础建设,建成了一批加快农业生产发展的水利工程设施,提高了水的利用率,在防旱抗灾保粮中显示了重要的保障作用,也使全县人民在多年的实践中认识到,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改变农业生产条件、增强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促进农业高产稳产的重要手段。尽管全县人民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中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特别是通过“93渠道年”大规模修渠治水,水利基础设施有了显著提高,但面对日益持续发展的旱情形势,水利设施量大面广、破损陈旧、保障能力脆弱、发展后劲弱的问题依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水的供需矛盾仍然是全县工农业发展的一个主要制约因素,特别是自1991年以来出现的持续干旱,更加暴露出水利基础设施规模小,渠系配套不完善等问题,虽然采取了压减灌溉面积、压缩灌溉轮次、限制农民只种一份口粮田来保证工业及城镇生活用水等措施,也只能是饮鸠止渴,不是长远之计。为了水,各级领导寝室不安;为了水,水利工作者绞尽脑汁,跟水作业,昼夜护水闸口。尽管这样,仍然有处理不完的水事纠纷,断不完的争水官司,干群关系激化,上访告状不断。面对严峻的现实,县委、县政府在充分调查研究、科学论证的基础上提出了“坚持不懈改善水利基础条件,再掀农田水利建设高潮。
  为了巩固和发展“八五”期间取得的水利建设成果,保持改革、发展、稳定的强劲势头,强化农业基础,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在“九五”开局之年的1996年,中共永昌县委在十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上提出了一个符合县情、推动改革、促进全县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即“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加大改革开放力度,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富县富民为目的,强化一个基础农业的基础地位,盯紧两个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财政收入),狠抓五件大事(新建维修干、支、斗渠1000公里;大办乡镇企业;大力发展科学化的规模种植业;大力发展科学化的规模养殖业;抓紧抓好‘菜蓝子’工程),向粮油大县和经济强县迈进,早日实现小康,进而走向富裕”。根据这一奋斗目标和主攻任务,全县上下坚定不移地把农业和农村工作摆在经济工作的首位,以小康建设总揽农村工作全局,坚持“农业立县”的思想不动摇,全力以赴在发展“大农业”上做文章,进一步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把1996年确定为“千公里渠道建设年”。
  1996年5月10日,《甘肃日报》报道了“坚持不懈改善基本生产条件,永昌再掀农田水利建设高潮一永昌是全省的产粮大县,为了强化和巩固农业基础地位,提高农业防旱抗灾保粮与丰收能力,再次组织实施1000公里渠道建设工程。于4月23日正式动工,这是继1993年之后又一次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行动。该项工程总投资计划8410万元,其中群众投入义务劳动折资5510万元。计划工程总量273.8万立方米,计划劳动工日627万个,预计9月底完工,有8万农民加入了这项工程建设”。这样大规模地实施以渠道建设为主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已是第二次。为了使这项浩大的节水工程保质保量如期完成,县委、县政府科学决策,运筹帷幄,加强了对这项工程的组织领导。县上成立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总指挥部,时任金昌市委副书记、永昌县委书记王义担任总指挥,县长、主管副县长、政协副主席为副总指挥,指挥部下设办公室,主管副县长、水电局党政一把手担任办公室正、副主任。负责统筹解决工程建设过程中关于施工进度、资金筹措、质量检查、材料供应、技术指导、综合协调等方面的问题。为保证工程质量和资金建设材料的合理使用,县上还设立了渠道建设质量监督小组和廉政督查小组,各乡镇、各灌区水电处以及村社也成立了相应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领导小组。为了层层落实责任,县上确立了县级领导联系乡镇、乡镇领导包村、村干部及工程技术人员包渠及水电局领导包灌区的层层包干责任制,形成了任务到头、组织到家、领导分抓的管理机制。方案既出,关键在于落实。县委、县政府召开了“全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广播电视动员大会”,广泛动员全县人民立即行动起来,投入到这项时间紧、任务重、质量标准高的宏大工程中来,奋力完成这项千秋大业。在施工过程中,指挥部办公室与各乡镇、各灌区水电处签订责任书,并多次召开以抓质量、促进度为主要内容的现场会,邀请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老干部代表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检查指导,将发现的问题作为典型事例教育干部群众,好的推广,差的警示,促使工程按设计标准顺利进行。整个工程借鉴“93年渠道年”的经验教训,修建采取农忙备料农闲修的办法并在实践中加以创新。
  从1995年9月至1996年11月超额完成任务,共新建、维修干、支、斗渠1303条,长1106.18公里,超计划10.61%,其中新建1153条,长771.48公里,超计划10.21%;维修干、支、斗渠150条,长334.7公里,超计划11.57%,同时完成田间配套面积15.72万亩,超计划4.7%;新打机井47眼,更新旧井3眼;整个工程投入劳力35.54万个,投入机具15.5万台次,共投入资金8460万元,其中农民投劳折资5560万元,其余2900万元资金由县政府采取“向上要一点、县上投一点、社会集一点、有关单位挤一点、银行贷一点”的“五个一点”的筹集办法解决。工程完工后,县委、县政府组织四大班子领导,邀请离退休老干部、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工程技术人员组成验收组,对渠道工程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检查验收。在新建的771.48公里渠道中,评出优质工程742.9公里,占96.3%;合格工程21.5公里,占2.79%;不合格工程7.08公里,仅占0.91%。
  “96千公里渠道”建设的再次实施,标志着全县农田水利建设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使全县灌溉水的利用率提高了四个百分点,每年可节约水量500万立方米,诚可谓功在当代,润泽千秋。工程的如期完成,体现了靠上级支持、领导心齐、群众努力、各方帮助的“四靠”精神。千条万条,主要一条,我们有一个能够调动全县人民积极性的领导班子和24万具有“永昌精神”的永昌人民。

知识出处

永昌文史资料选辑 第十二辑

《永昌文史资料选辑 第十二辑》

本书记述了永昌县农牧、林业、水利、电力、史料等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毛仲伟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永昌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