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县图书馆
永昌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永昌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一、水害灾害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昌文史资料选辑 第十二辑》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1845
颗粒名称:
一、水害灾害
分类号:
X43
页数:
2
页码:
229-230
摘要:
本文记述了永昌县水害灾害情况。
关键词:
永昌县
水害
灾害
内容
据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资料记载,永昌县的水灾源于局部大雨、暴雨和连阴雨,在地形的作用下汇集冲泻而形成。据永昌县气象局多年记载数据显示,在1958年以来的50年中,共出现暴雨37次,成灾26次。1987年6月11日出现了永昌百年不遇的特大暴雨,全县造成经济损失1897万元。连阴雨一般出现在8月~9月夏收期,有时连绵数十日,常常造成小麦等作物生芽、霉烂,以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971年8月,出现连阴雨过程曾长达27日;1995年秋季,连阴雨12天,每天平均降雨10小时以上,遇到多年未见的严重洪涝灾害,使全县农作物大面积发生出芽发热霉变,损失惨重。
大到暴雨发生时段主要集中在5月~10月,重点是6月~8月。一般情形是,大部分地区时降雨量达10毫米左右就可形成山洪,其损失程度一般与时降水量成正比。
永昌县大到暴雨按成因可分为稳定性、不稳定性两大类,其危害程度各不相同。稳定性降水产生的大到暴雨一般由于降水稳而缓慢,地面渗漏大,故利多害少;不稳定性产生的大到暴雨由于降水猛烈而多变,地面来不及渗漏,陡涨陡落,汇流而下,危害极大。
按其形成可分为局地性、移动性、持续性三种。局地性:发生于局部地区,历时短,几小时降水量达几十毫米,致使山洪暴发,造成局部地区严重水灾。这种局地性大到暴雨在县境内各地均可发生,沿山地区和河西堡、清河等地发生也较多。
移动性:这种大到暴雨在全县发生次数居多,是盛夏常见的一种降雨过程,往往雷鸣闪电,风雨交加,偶伴冰雹,由西北向东南越境而过,所及之处易遭灾害。
持续性:多发生于夏收期8月~9月,当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形成西伸、西北边缘盛行上升气流以及西南暖湿气流与西北冷空气融合对流时,便有大范围降水产生。若副热带高压持续不退,则秋雨连绵。一旦出现持续2日~3日,降水量时大时小,间歇不止。有时洪涝灾阴雨连绵数日或数十日,致使小麦等夏作物无法打碾入仓而生芽霉烂。
知识出处
《永昌文史资料选辑 第十二辑》
本书记述了永昌县农牧、林业、水利、电力、史料等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王兆鑫
责任者
毛仲伟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永昌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