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泉水库建设始末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昌文史资料选辑 第十二辑》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1843
颗粒名称: 大泉水库建设始末
分类号: TV62
页数: 3
页码: 223-225
摘要: 本文记述了永昌县大泉水库建设始末,永昌县大泉水库(又名毛卜喇水库),始建于1970年6月,1974年1月竣工,属内陆河流域石羊河水系。
关键词: 永昌县 大泉水库 建设

内容

永昌县大泉水库(又名毛卜喇水库),始建于1970年6月,1974年1月竣工,属内陆河流域石羊河水系。水库位于永昌县城以西25公里处的红山窑乡毛卜喇村境内石岗墩梁的三磨河沟,处于西大河中、下游冲洪积倾斜平原的地下水径流排泄溢出地带,因泉水溢出大小和灌溉面积多少,由南向北依次编排为大泉、中泉、小泉。其水源以拦蓄大泉上游泉域非灌溉期余水为主,蓄集洪水和从西大河调蓄补充为辅,以缓解毛卜喇村苗灌期间用水矛盾,调节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用水之需,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顾人饮供水综合利用的小型(1)水库。
  1970年间,面对日益减少的河源来水和旱情形势,全党动员、全民奋战,全县上下掀起了以改土治水为中心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并在指导思想上把“兴修水利”作为改变农业生产基本条件的主要措施来抓,在此背景下,由县水电局仓促设计、原红山窑公社与灌区水管单位共同组织受益社队组成工程委员会负责施工,组织群众以“民办公助”形式在未经严格科学论证、地质勘测和未经上级主管部门设计批准的情况下,土法上马,因陋就简,边设计、边施工,实行“马车架子车一起上”的人海战术。于1970年6月15日工程正式动工,至1974年1月28日全面完工。水库设计总库容120万立方米,兴利库容90万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0.42万亩,保灌面积0.2万亩,实灌面积0.2万亩。坝址以上集雨面积50平方公里,完成各类工程量37.16万立方米,投入劳动工日24.9万个、投入资金26.95万元(其中社队自筹2.2万元)。
  大泉水库主要建筑物工程有:大坝、输水洞、溢洪道。原设计坝高20米,库容140万立方米,但在施工过程中因左坝肩漏水地质问题,影响水库安全,经原武威地区水电局工程师左风章现场考察后,依据地质情况修改了原设计,最后大坝筑高16.2米,库容核定为120万立方米。大坝顶长191米、底宽114米、顶宽5.5米,坝顶高程2141.3米,为粘土心墙土石混合坝型,坝基岩筑有砼截水墙,迎水面为干砌石护坡0.3米,下垫砾石及砂粒各0.2米。输水洞位于大坝右端,全长120米,其型式为坝底深式进口无压力涵洞,结构为1.0×1.0米的钢筋混凝土方型断面,出口设工作闸2孔,孔宽各1.0米,钢质闸门,配7.5吨手摇螺杆式启闭机,最大泄水流量1.6立方米/秒。溢洪道为开敞式明槽,位于大坝右侧山坡上,全长120米,矩形断面,底宽4.0米,进口高程2132.9米,设泄洪闸2孔,单孔宽2米,钢质闸门,配3吨手摇螺杆式启闭机,最大泄洪量25立方米/秒。
  水库初建时因受施工条件制约,基础处理不善,坝后漏水严重,漏水每秒达32公升。1979年县水电局安排资金18.8万元,对左坝肩漏水进行了截流和副坝护面处理,但因几次扩建加固从未进行地质钻探试验,对大坝清基、基岩防渗等关键部位处理措施不当,终因先前设计存在地质构造不清等问题、处理方案缺乏科学依据,使加固处理未达到预期目的,大坝带病运行,坝后照常漏水约22公升/秒。
  后期,按照国家抓紧现有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使其正常发挥效益的要求,金昌市水利局于2007年2月组织有关专家对大泉水库进行了现场安全检查。4月,县水利局委托武威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编制完成《大泉水库大坝安全评价报告》;同月,金昌市水利局组织有关专家对《安全评价报告》进行审核,编制了《大泉水库大坝安全鉴定报告书》,提出了水库存在的主要问题,大坝实际防洪标准低;坝基渗漏严重,渗流比将大于规范规定,渗流性态不安全,水库不能按设计正常运行;溢洪道泄流能力不足,泄槽底板存在冻胀开裂问题,末端未设消能设施,影响水库防洪安全;输水洞原设计不合理,运行管理极为不便,危险性较大;大坝安全超高不满足规范;主、副坝前坝坡护坡隆起、松动、滑塌严重;输水洞、溢洪道闸门及启闭机设备不能安全可靠、正常运行;水库未设必需的观测、监测设施及交通、通讯设备,影响汛期报汛和预警。鉴定结论为水库存在安全隐患,大坝安全综合评定为三类坝。2007年9月12日,省水利厅组织专家组对《大泉水库大坝安全鉴定报告书》进行了核查,认为该水库存在安全隐患,同意评定为三类坝,可进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初步设计工作。
  2007年11月7日,省水利厅水对《大泉水库大坝安全鉴定报告书》进行核查,并以甘水发〔2007〕59号文批复,核查结论为:输水洞闸门控制设施不够合理,闸门及启闭机变形、锈蚀严重,已不能正常运行;无观测设施;同意鉴定为三类坝,建议进一步复核水库防洪标准,分析左岸副坝的绕坝渗流问题,评价其副坝安全性。
  根据核查意见,武威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通过现场勘察,于11月底编制完成了《甘肃省永昌县大泉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除险加固主要建设内容为:溢洪道扩建加固,增设消能设施;坝基帷幕灌浆防渗加固处理,大坝前后坝面整修护砌,大坝坝顶加高;输水洞进口改建及洞身加固;溢洪道闸门及启闭机设备更换;补设大坝观测设施,配备交通、通讯设备;整修上坝公路,改造管理房等。2008年5月,甘肃省水利厅以甘水〔2008〕171号文对初设报告进行批复,项目工程总投资483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350万元,地方配套资金133万元。项目工程严格按“四制”进行管理。于2009年3月5日工程开工建设,12月25日全面完工,投入使用。实际完成工程量3.18万立方米,审定完成项目建设资金483万元。
  大泉水库除险加固后,工程质量标准得到提升、渠道输配水能力提高、抗御洪水的能力增强。消除了主要建筑物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隐患,能够保证下游村社农田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年可减少大坝渗漏7万立方米、年可减少从西大河调水量50万立方米。水库除险加固后,保证了农业高产稳产、农民增收,同时,生态效益显现,水库对调节水生态系统功能、向地下补水、保证水环境质量等方面都起到了关键作用。
  有效缓解了西河灌区的用水矛盾,为当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和保障,对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条件,开辟旅游文化资源起到积极作用,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知识出处

永昌文史资料选辑 第十二辑

《永昌文史资料选辑 第十二辑》

本书记述了永昌县农牧、林业、水利、电力、史料等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毛仲伟
责任者
陈燕萍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永昌县
相关地名
大泉水库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