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县皇城水库建设纪实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昌文史资料选辑 第十二辑》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1839
颗粒名称: 永昌县皇城水库建设纪实
分类号: TV62
页数: 5
页码: 208-212
摘要: 本文记述了永昌县皇城水库建设情况,永昌县皇城水库(原名皇城滩水库)地处河西走廊南部祁连山区,肃南县皇城区境内,属石羊河流域第二大河流——东大河干流上游。皇城水库建设可谓“三起两落一建成”,期间施工单位三易其主。
关键词: 永昌县 皇城水库 建设

内容

永昌县皇城水库(原名皇城滩水库)地处河西走廊南部祁连山区,肃南县皇城区境内,属石羊河流域第二大河流——东大河干流上游。坝址坐落在直、斜河汇流后的皇城滩盆地下缘峡谷进口(俗称骆驼脖子)处,上距肃南县皇城区3公里,下距永昌县城47公里,其建设规模及库容量位居全县三座中型水库之首,是以解决工农业用水为主,防洪、发电、养殖等综合利用的水利工程,坝址以上集雨面积1030平方公里。其受益单位除供金川公司、河西堡工矿企业及市镇居民生产生活用水外,纯农牧灌区受益单位有:永昌县东寨、六坝、南坝三个乡镇;武威市的金山、青林二个乡镇;农垦八一农场东寨、青山、玉皇地分场、原红光园艺场、永昌种羊场等。设计灌溉面积42.5万亩,有效灌溉面积30.2万亩,保灌面积19.5万亩。随着水库的建成蓄水,有效地改善了全灌区工农业用水状况,对缓解本地区工农业及城乡居民用水发挥了显著的调控作用,为保障促进全市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皇城水库建设可谓“三起两落一建成”,期间施工单位三易其主。早在1959年,随着金川镍基地的开发建设,工业用水首当其冲被列入议事日程,为开辟充裕稳定的水源保障,从长计议义。从1959年开始筹建,由张掖地区水利工程建设总队承担施工,1960年冬,因国民经济困难停建,工程只修建了一些民工住房,施工人员于次年全部撤离工地。1970年10月对水库坝址进行重新勘测,甘肃省水电勘测设计院第二总队承担设计,1971年开始由武威地区组织力量筹建,通过反复论证,多方案比较,1972年6月完成水库设计。1973年10月,中央冶金部以冶金基字〔1973〕2120号文正式批准设计,1974年2月甘肃省基本建设委员会以〔1974〕023号文下发《关于皇城滩水库初步设计批复》的通知,全部概算工程总投资6706.92万元,由金川有色金属公司二期工程基本建设投资解决。1974年改由八冶建设公司组织施工,年均投入人力800人、年均投入机械设备34台(辆)。至1980年底国民经济调整压缩基建项目时,决定水库工程缓建,施工人员于1981年8月撤离工地,只留九个留守人员看管料场。在这二次上马的前后十年时间里共使用国家投资3460万元,占全部工程总投资的51.59%,完成工程量占总工程量的40%。主要完成了拦河大坝工程的左、右岸削坡、大坝清基、右岸沙砾石坝的部分填筑和坝基混凝土防渗墙的机械钻孔与浇筑;左岸坝基结合槽的开挖与回填;坝顶平洞后河床左岸防渗墙帷幕灌浆试压;1#、2#隧洞的开挖,衬砌及闸室建筑、安装等部分工程;炸石开通上坝公路隧洞一条,长291.6米,以及输电线路架设等项工程。为后期水库的第三次上马续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面对日益严峻的水资源紧缺形势和日益新兴崛起的“镍都”用水需求,如果没有水来做保障,经济发展就无从谈起,而且永昌县水情日渐紧缺,每逢夏季用水高峰期,保了工业就保不了农业,工农业用水矛盾很大,严重影响了工农、市企关系。为了保主保重,面对前期工程建设成果和价值千万元的停工现场,为免于因要拆除围堰坝而给工程造成更大损失,是下马还是继续干,正在左右为难之时,1981年4月,金川公司主要负责人到武威地区汇报,要把皇城水库留守任务交给武威地区,经地区考虑后,武威地区专员王如东把皇城水库看管任务交给永昌县的意向传达给了副县长张永忠,永昌接管后认为,下马太可惜,继续有困难。永昌县从大局出发,长远考虑,提出了大干、中干、小干三种方案。大干就是按原计划投资,3—4年建成水库;中干就是每年投资300--400万元;小干就是每年投资100—200万元,虽然工期长一点,但不止于损失太大,与工与农都有利。这一建议引起了上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重视。1981年8月国家科委、冶金部、甘肃省人民政府在金川公司召开“第四次金川资源综合利用科技工作会议”,期间,永昌县副县长张永忠代表永昌县向省委书记宋平、国家计委、冶金总公司、省计委有关领导汇报了继续干的意见,中央及省上领导听取汇报后认为继续干有利,并于会议间隙到皇城水库现场察看,回来后,他们向前来出席会议的方毅副总理作了汇报,国家计委、冶金部、甘肃省计委决定列项续建皇城水库。紧接着在金川公司召开了由国家计委、冶金总公司、省计委、金川公司、永昌县有关领导参加的会议,议定了包干资金、建设工期等许多问题,商定了合同内容,8月中旬在金川公司签订了建设合同,合同规定至1985年完成投资为2600万元的全部剩余工程,金川公司为甲方,委托永昌县人民政府组织施工。
  1981年11月,永昌县委决定成立“永昌县皇城水库建设指挥部及指挥部党委,为县级单位序列,决定由张永忠任总指挥,李德龙、葸仁才、乔建共、谷俊臣、史培德任副总指挥,杨培礼为成员,并由张永忠担任党委书记,李德龙、葸仁才任副书记。按照县委县政府“保证工程质量、加快施工进度、尽量节约工程投资”的要求,从水电部门及县上各部门抽调干部、技术人员100多人进入水库工地,开始了水库续建工程的全面施工。1982年初,水库开始大坝清基工作。皇城水库属高寒地区,冬季气温一般都在﹣20℃~﹣30℃之间,冰天寒地,气候十分寒冷,高原缺氧,工作生活条件艰苦,每年有效施工期只有六个月,在这样短的时间里,在四年之内完成如此艰巨的建设任务困难可想而知。为了争取时间,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采取了有力地抢工措施,借鉴西大河水库施工经验,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开展了帷幕灌浆、输水洞灌浆、输水洞底部处理等项施工。在处理输水洞底部工程时,因洞内风大寒冷,人员根本无法正常工作,就用帐篷将两头封闭,疏通通风透氧,洞内燃火保温开展施工。大坝基础灌浆和两翼山坡接茬灌浆也因山高坡陡山风大而受阻,同样采取了人工搭棚燃火保温措施,实行24小时“三班倒”连续作业。在大坝上土石料时,省水利厅机械化施工队、七九六矿和县内农村租赁200多台(辆)汽车和夯压机械,以及从武威、古浪等地雇用300多民工,实行“三班制”连续不歇作业,拉运土石砂料,加快了工程进度。到1985年8月,用三年零八个月时间完成了皇城水库的续建工程,1985年12月24日关闸蓄水。经过十多年的蓄水运行,质量稳定,没有发生变形渗水现象。1997年被甘肃省评为优质工程。至此,皇城水库前后修建共计完成工程量347.3万立方米(不含电站)。工程实际造价5351.76万元。
  竣工蓄水后的皇城水库,大坝按国标二级水工建筑物标准设计,地震设防裂度为8.5度。坝型结构为带有短铺盖的壤土斜墙砂砾坝壳,坝基采用混凝土防渗墙,坝肩造水基岩防渗处理。最大坝高45米,高程2545米,坝顶长501米、宽7.5米,坝底宽283.79米,坝顶以上设1.2米的防浪墙一道,高程2546.2米。
  水库设输水隧洞二条,位于大坝左侧,分别为输水发电隧洞(简称1#洞)与输水泄洪隧洞(简称2#洞),均为深式进口压力隧洞,圆形钢筋混凝结构,直径均为4米。1#洞长256.37米,2#号洞长288米。两洞进口高程为2506米,隧洞进口设事故检修钢闸门一扇,断面为4×4米,配套启门力100吨的电动绳鼓卷扬机操作。出口各设工作弧形钢闸1座,断面3.5×3米,由启门力50吨、启门力15~20吨手电两用螺杆式启闭操作。1#、2#隧洞最大泄水量均为202立方米/秒,下游消能形式采用挑流鼻坎。水库坝后修建水电站一座,装机容量3×1250千瓦,年设计发电量1720万千瓦时。
  皇城水库建成运行二十三年以来,由于设计标准采用老规范、局部工程自然老化等因素,水库存在大坝防洪能力不足,隧洞及其它附属建筑物损坏,上坝公路多处遭水毁等不安全隐患。按照水利部的要求,依照水利部《关于发布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办法》,2001年10月,金昌市水利局组织有关专家对皇城水库进行安全检查,提出了水库存在的问题,11月县水利局委托具有水电乙级资质的武威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编制完成了《皇城水库大坝安全鉴定评价报告》;2002年1月,省水利厅组织有关专家组成大坝安全鉴定小组,系统审核了《评价报告》,随后做出了《皇城水库大坝安全鉴定报告书》,鉴定报告提出水库存在以下主要问题:水库防洪标准低,防洪能力约为400年一遇;大坝前坝坡抗震不满足规范要求,局部坝坡沉陷、隆起;两座隧洞的旁通阀损坏;检修闸门无法操作;2#隧洞工作闸门变形严重;大坝观测设施损坏严重,不能正常监测;上坝公路多处水毁,不能满足抢险需要。安全鉴定结论为:大坝防洪能力不足,低于近期非常运用洪水标准;前坝坡抗震不稳定,大坝存在安全隐患,评定为三类坝。
  2002年4月,省水利厅根据安全鉴定结论,将《大坝安全鉴定书》上报水利部大坝安全管理中心核查。经核查,水利部大坝安全管理中心以坝函〔2002〕559号文下达《关于金川峡、皇城水库三类坝安全鉴定成果的核查意见》批复。核查意见为:“皇城水库现状防洪标准不满足要求;大坝抗震稳定性不满足要求;坝下游岸坡不稳定;泄洪洞洞底及出水口闸底水毁严重;挑流鼻坎处滑坡;金属结构不能安全可靠运行等。同意该坝为“三类坝”的鉴定意见。建议结合除险加固初步设计,进一步完善防洪标准,结构稳定与抗震稳定的复核,以利于加固方案的针对性、有效性。
  根据核查意见,县水利局再次委托武威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于2002年4月编制了《永昌县皇城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同时委托南京水科院编制完成了《大坝安全自动化监测系统设计》。2002年12月上报省水利厅,省水利厅组织专家对初设报告进行了审查,并以甘水发〔2002〕508号文件批复,同意报告设计方案。
  2005年6月,根据水利部的要求,黄河水利委员会又对甘肃省水利厅呈报的《皇城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进行了复核,复核意见认为,对皇城水库进行除险加固是必要的,《初设报告》提出的除险加固项目与核查意见基本一致,基本同意工程设计概算采用的编制依据和编制原则,建议调整工程部分预算单价,并核定工程总投资为1358.73万元。
  2005年8月,设计单位根据复核意见对初设报告进行了修改和补充完善,并重新编制《初设报告。上报省水利厅后,2005年12月省水利厅以甘水发〔2005〕390号文件对《初设报告》作了补充批复。批复项目建设内容为:“水库大坝固脚贴坡压重、放缓坝坡;防浪墙重建;输水洞洞身加固改建;修整上坝公路;金属结构与机电设备更新;大坝安全监测与闸门自动化系统控制等。计划完成主要工程量15.54万立方米。核定工程总投资1358.73万元,其中建筑工程975.51万元、机电设备及安装工程25.97万元、金属结构及安装工程43.28万元、临时工程47.9万元,其它费用110.89万元,基本预备费60.18万元,大坝安全监测系统95.00万元。2005年底,甘肃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甘肃省水利厅以甘发改投资〔2005〕1025号、甘发改投资〔2006〕463号联合下文批复将皇城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列入中央预算内基本建设资金管理,下达项目建设资金1359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1040万元,地方配套资金319万元。实行专户储存、柜台监督、专款专用的资金管理制度。
  皇城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从2001年10月开始,经过安全评价鉴定,初设、申报、审批、立项等多个环节,反反复复进行项目争取,历时六年,终于得到落实。为了切实加强水库除险加固项目的组织领导,确保项目工程高标准按期完成,县水利局按程序向县政府申请成立“永昌县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领导小组”的建议,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并以永政办发〔2002〕58号文件批复:成立了由县长为组长,主管水利的副县长为副组长的项目工程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全县三大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工委会,水利局长、管理单位处长担任工委会主任,内设工程科、办公室、质检科、财务科等相关科室,严格按照“四制”(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进行施工管理,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县水利局长为项目法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和水利部《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管理规定》向省水利厅提出招标申请,甘水招申字〔2006〕42号文件批准,工程用省内外公开招标方式,分五个标段进行施工招标。2006年11月24日至12月3日,该项目在甘肃经济信息网和甘肃飞天新闻网上发布了皇城水库除险加固项目施工招标公告。12月28日皇城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建设招标评标会议在县水利局举行,省水利厅、市水电局、县监察局、县公证处对招、评标全过程进行监督和公证。经评标,第一标段水库大坝前坝坡加固处理由甘肃水利机械化工程公司中标承建;第二标段防浪墙重建、上坝公路整修、房屋等附属设施工程由金昌市水电工程局中标承建;第三标段输水、泄洪隧洞洞身及出口段加固改建工程由武威市水利水电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中标承建;第四标段金属结构设备制造及安装工程由河北大禹水工机械有限公司中标承建;第五标段大坝安全监测及闸门自动化控制系统由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中标承建。项目工程委托甘肃省水利工程建设监理咨询中心承担工程建设监理工作,委托总监1人常驻、监理工程师2人,全部实行持证上岗并与各承建单位依法鉴定合同。
  通过充分的准备工作,皇城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于2007年3月15开工建设,各标段于2009年7月30日前完工,按期完成了如下工程:第一标段借鉴国内水中抛石施工经验,根据水库水位升降情况,购置抛石船,选择最佳时机,进行水上抛石压重加固坝坡,完成抛石压重58655立方米;第二标段完成大坝左岸护坡92米,加固处理防浪墙285米;第三标段完成输水、泄洪隧洞浆砌石修整200平方米,改建2号泄洪洞左岸钢筋混凝土护坡113米;第四、五标段在规定时限内按设计完成了设备制造安装和大坝监测、闸门自动化控制系统。经2009年8月8完成了完工验收并投入正常运行,均发挥了正常的工程效益。
  水库除险加固后,消除了工程隐患,提高了大坝抗震稳定性,满足了现行规范要求,使水库起到了防洪调蓄作用,可抵御千年一遇洪水,为水库下游及大坝安全提供了可靠保证。皇城水库的建成至加固到正常运行,不仅大大增强了控制自然径流的调蓄能力,有效地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而且对抗御水旱灾害,缓解工农业用水矛盾,开辟旅游文化资源,促进全县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作者高德明系县水务局副局长)

知识出处

永昌文史资料选辑 第十二辑

《永昌文史资料选辑 第十二辑》

本书记述了永昌县农牧、林业、水利、电力、史料等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高德明
责任者
毛仲伟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永昌县
相关地名
永昌县皇城水库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