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祁连志不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昌文史资料选辑 第十二辑》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1832
颗粒名称: 情系祁连志不移
其他题名: ——刘建国同志先进事迹
分类号: K820.842
页数: 2
页码: 186-187
摘要: 本文记述了永昌县刘建国同志先进事迹。
关键词: 永昌县 刘建国 先进事迹

内容

刘建国,男,汉族,甘肃张掖临泽县沙河镇人,1932年8月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1951年毕业于张掖师范,中共党员,林业工程师,政协永昌县第一、二届委员,甘肃省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理事。
  1951年3月刚刚从师范毕业的刘建国,恰逢甘肃省林业厅在张掖招录林业建设人才,他毅然报名参加了第一期林训班。从此,他与祖国的林业事业和祁连山结下了不解之缘。
  林训班学习结束后,刘建国被分配到张掖林务处永昌县大河坝护林站工作,成为了一名国家林业干部。19岁的刘建国被组织任命为永昌县大河坝护林站站长,负责永昌辖区内森林资源的管护和林业建设工作。护林站地处祁连山北麓,当时只有三个职工,人迹罕至,条件十分艰苦。取暖做饭只能靠枯树枯枝,住宿办公是几间破旧土房,到了冬季四面透风,寒风穿肤刺骨。面对艰苦的工作生活环境,刘建国抱着献身祖国林业事业的满腔激情,一边脱土坯盖宿舍,千方百计改善工作环境,一边徒步深入林区定期巡查,熟悉掌握林区环境,防盗防火。短短一年多时间,他的足迹踏遍了辖区内的每一个沟沟坎坎,林区内的每一块森林情况他都了然于心。在熟悉林区道路、每一片森林的生长环境和长势后,他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管护措施和管护制度,为建国初期祁连山森林管护积累了宝贵经验。
  1958年到1988年期间,刘建国先后在天祝县华隆林场、天祝县祁连林场、永昌县东大河林场、永昌县林业局等多地担任过场长和副局长等领导职务。所到之处,他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吃苦在先,与干部职工吃住在一起、工作在一起,深入林区一线了解林区管护情况和职工生活思想状况,熟悉掌握林区周边环境,赢得了全场干部职工的信赖和支持。七、八十年代,由于市场木材供应渠道单一,林区城乡群众生活用材紧缺,加上政治运动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林区管理滑坡,盗伐林木现象有所抬头。刘建国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强烈地责任感驱使他抛开个人得失,顶着种种压力,白天毅然带领全场干部职工翻山越岭巡查林区,做好防盗防火,夜晚深入林区附近的生产队和社员家中宣传森林管护政策,制定切实可行的森林管护措施和制度,使国家的森林管护政策深入人心,有效地减少了盗伐林木案件的发生。
  在抓好祁连山森林管护工作的同时,刘建国还十分重视育苗和荒山造林工作。祁连山云杉育苗和落叶松引种试验课题项目在河西地区进行了多年尝试都没有成功。1979年他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毅然承担了祁连山云杉育苗和落叶松引种试验课题项目。为了得到落叶松生长的技术数据,他废寝忘食,翻阅了大量技术资料,常常挑灯夜战到深夜。为了找到适合云杉幼苗与落叶松生长的环境,他带领课题组走遍了林区的沟沟壑壑,采集土壤样本与气候数据,从中进行数据对比分析,然后选取确定合适的育苗地点进行试验。当云杉与落叶松幼苗出土后,他又象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细心呵护、精心管理。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年后,祁连山云杉育苗和落叶松引种试验课题项目试验成功,该项目获得了武威地区科技大会荣誉奖。
  严于律己、宽于待人、敬业爱岗、忍辱负重是刘建国做人的行为准则。不管在多么困难的环境里,他都凭着坚韧的毅力迎刃而上,凭着一双勤劳的双手、坚强的脊梁支撑着家庭,养育着儿女健康成长。他爱岗敬业、勤俭持家、诚实谦恭的人格魅力和思想境界,影响和感染着儿女们低调做人、不事奢华、脚踏实地、勤勉工作。他平易近人、谦恭礼让,与人相处态度和蔼,凡涉及利害关系的,不管自己受多大委屈,总能站在对方的立场,先替别人着想。他情愿做到礼让三分,也不轻易中伤别人,总是以真诚善良的微笑给人以温暖和热情。
  刘建国从1951年参加工作到1988年光荣退休,三十八年来,他把自己最宝贵的青春和毕生的精力,都无私地奉献给了他热爱的祁连山森林管护和祖国的林业事业,在他管辖林区内,各个沟岔无不留下了他辛勤的汗水,他热爱林业事业到了着迷的地步,也把自己的一辈子交给了林业事业。他用一颗忠于祖国、热爱祖国的赤子之心,用自己的言行诠释了一个林业工作者、一个共产党员崇高的思想境界和人生追求。在担任领导职务30多年的时间里,对国家的林业事业倾注了自己毕生的心血,正是他的敬业奉献、严以律己和廉洁奉公精神,为林业人树立了榜样,成为了林业战线上的楷模。
  (作者赵守平系永昌县东大河林场副场长)

知识出处

永昌文史资料选辑 第十二辑

《永昌文史资料选辑 第十二辑》

本书记述了永昌县农牧、林业、水利、电力、史料等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赵守平
责任者
张燕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刘建国
相关人物
永昌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