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县图书馆
永昌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永昌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美丽乡村添秀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昌文史资料选辑 第十二辑》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1824
颗粒名称:
美丽乡村添秀色
其他题名:
——乡村绿化建设
分类号:
S732
页数:
3
页码:
160-162
摘要:
本文记述了永昌县乡村绿化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做出的重大决策。新农村绿化建设是改变农村整体面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一项民生工程,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广大农民的迫切要求和共同愿望。
关键词:
永昌县
乡村绿化
建设
附注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做出的重大决策。新农村绿化建设是改变农村整体面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一项民生工程,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广大农民的迫切要求和共同愿望。 多年来,全县上下坚持以改善县域生态环境和提高人居环境质量为目标,遵循“尊重环境,分类绿化,以人为本,注重特色”的绿化思路,以增加绿化总量、提高森林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绿色家园为重点,政府引导,社会联动,多元投入,强力推进,将住宅、村社广场、道路、渠道、农田建设同村庄绿化、美化统一规划布局,切实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体系建设,全县绿化造林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特别是“十一五”以来,我县新农村绿化建设按照“村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新农村绿化奋斗目标,坚持四个结合(乔、灌、花、草相结合,绿化、美化、香化、净化相结合,更新、改造、完善、提高相结合,点、线、面、片相结合),突出春花、夏荫、秋果、冬青的季相效果,积极开展“创绿色家园、建富裕新村”活动,构建起以乡镇绿化为中心、道路渠系绿化为骨架、小景点绿化为亮点、周边绿化为屏障的新农村绿化格局,取得了明显的建设成效。 截至目前,全县完成新农村示范点绿化75个,道路绿化134公里,渠旁绿化50公里,养殖小区绿化54个,村镇绿化面积达到1.5万亩,栽植各类绿化苗木450万株,村庄绿化率达7.36%,建制镇驻地绿化率达11.06%。特别是2014年以来,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活动,对我县4个村社(河西堡镇西庄子村、六坝乡下排村、城关镇金川东村、南坝乡何家湾村)美丽乡村建设进行了绿化布局,围绕“一村一景”的建设目标,打造精品亮点工程,共调运栽植云杉、刺柏球、国槐等各类高规格绿化苗木1.47万株,基本达到了“村在林中,院在绿中,人在景中”的绿化效果,为全面推进全县新农村绿化建设起到了典型示范和带动作用。 新农村绿化是农村生态良性发展的基础,以改善乡村人居环境为出发点,以增加农民收入构建和谐社会为落脚点,在尊重生态、改善环境的基础上,把林业生态小康村镇建设作为生态县建设的目标之一,结合三北防护林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等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和四旁、义务植树活动,坚持因地制宜、集中连片、讲求实效的原则,大力开展乡镇驻地、村屯和道路渠系水源地绿化,见缝插绿,应栽尽栽,实现了镇村绿化的可持续发展。 一、统一规划,集中推进。按照“因地制宜、注重实效、分步实施、建管并重”的建设原则和要求,林业部门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各乡镇农村绿化现状进行调查,高标准制定了村庄绿化发展规划和设计方案,在村社主干道、居民点等地段规划树形美观、适应性强、抗病虫强、观赏价值高的云杉、国槐、榆叶梅、丁香等树种,按照“一路一景”建设思路,多树种搭配,乔、灌、花、草合理配置,达到绿化、美化、香化的建设目标。此外,对经济基础较好,村容村貌较整洁的清河地区各村庄,在规划上注重观赏景观效果和观赏树种、品种、色彩的合理搭配,形成园林景观型新农村格局;对村庄绿化率低的东西河地区村庄,规划中以“林跟水走和见缝插绿”为准则,重点提高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和绿化覆盖率;对风沙前沿的各村庄,以营建防护林为重点,规划中充分利用村庄边隙地栽种用材、果树等乔木树种和经济型灌木树种,建设集经济和防护功能为一体的环村林带;对乡镇、村驻地,规划中以街道、村道、巷道为绿化主体,乔、灌、花、草相结合,构建既成景又成荫的林荫型街道。以科学的设计方案,合理的林种、树种配置,先进的造林技术科学指导建设工作,突出建设布局,点面结合,整村推进,起到了以点带面,示范带动的积极作用。通过四种绿化模式的深入实施,带动全县形成“村外绿带环绕、村内景观优美、街道绿树成荫、院内花果飘香”的新农村生态新面貌。 二、精心组织,狠抓管理。按照新农村林业生态小康村镇建设“二十字”方针的要求,强化科技指导服务,认真抓好种苗培育,种苗供应,整地造林,抚育管理技术的指导和服务工作,大力推广先进适用林业新技术和优良乡土树种造林,狠抓苗木质量和营林技术环节,严格按作业设计施工,严格执行种苗“两证一签”制度,确保苗木质量,大力推广应用抗旱造林新技术,在造林绿化中应用高标准、高规格绿化苗木,提高了造林成活率,确保当年造林,当年见效,并对渠路及农田林网的断带、断行地块及时补植补造,努力达到渠路林带和农田林网体系化。 三、多措并举,统筹资金。县政府及林业部门把林业新农村建设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内容,按照“谁投资、谁治理、谁开发、谁受益”的原则,鼓励群众以承包、租赁、股份等各种方式发展林业,多渠道注入林业建设资金,通过民办公助,建立义务植树基地,领导办绿化点等措施,组织动员社会各界人士广泛参与造林绿化活动,以非公有制林业和林业产业经济的发展为龙头,促进非公有制林业向制度化、多元化、社会化方向发展,带动社会资金向新农村林业建设转移流动,推动了林业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四、加强管护,成效初显。各乡镇人民政府按照“谁造、谁有,允许继承和转让”的政策,坚持建管并重,创新管护机制,实行长效管理,在群众自造、自育、自管的基础上,结合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县、乡、村三级紧密配合,将苗木管护落实到村、社、人头上,实行专业护林员管护和群众自主管理相结合的机制,制定了严格的林木管护办法,使抚育管护措施到位。同时严格开展依法治林,加强森林资源管理、加大林业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破坏林业资源、毁坏林苗的违法犯罪行为,严厉查处乱砍滥伐林木、乱垦滥占林地等违法行为,有效的巩固了建设成效。新农村绿化的有效实施,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了乡村品质,达到了生态环境优美、生活环境良好的建设效果,初步实现了村庄乡镇园林化,平原农田林网化,道路渠系林带化,宜林荒地林草化的建设目标。 五、注重效益,突出特色。新农村绿化注重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让农民切身感受到绿化在改善生态、改善村庄面貌、提高生产生活条件、致富奔小康等方面的益处,让农民成为绿化的主导力量,保证乡村绿化健康、可持续发展。绿化树种选择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优先选用乡土树种,并注重绿化的经济效益,让绿化成为帮助农民致富的重要途径。在南坝乡、六坝乡等地种植骏枣、大接杏等经济林,在改善生态的同时,也给农民带来了增收致富的新途径,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六、示范带动,整体推进。在全县确定的红山窑乡永胜村、六坝乡七坝村等10个省、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和城关镇金川东村、六坝乡下排村等4个美丽乡村示范点上,精心规划,采用灵活多样的建设方式,以点带面,示范带动,树立样板村社,各乡镇村社绿化积极性空前高涨。我县南坝乡在全乡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不遗余力的造林绿化,目前,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7.6平方米,森林覆盖率达32.48%,2012年被评为全国生态乡镇。 (作者杜志忠系永昌县林业局干部)
知识出处
《永昌文史资料选辑 第十二辑》
本书记述了永昌县农牧、林业、水利、电力、史料等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刘光明
责任者
杜志忠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永昌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