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县图书馆
永昌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永昌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二、规模的扩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昌文史资料选辑 第十二辑》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1749
颗粒名称:
二、规模的扩展
分类号:
F326.3
页数:
2
页码:
67-68
摘要:
本文记述了永昌县羊业规模的扩展,一是推进养殖小区(场)建设、二是增加适度规模户、三、饲草的扩充。
关键词:
永昌县
羊业发展
规模
内容
规模是产业发展的根本。史料中记载羊只数量的时期是中华民国时期,据《甘肃统计年鉴》记载,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有绵羊6.5万只,山羊4.5万只。到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有羊6.25万只。
1949年新中国成立,据年底统计,全县羊存栏6.39万只,其中,山羊3.43万只。后经减租反霸、土地改革,牲畜分给了贫雇农,到1956年,全县羊发展到15.22万只,在农业合作化中,农民私有牲畜全部作价归农业合作社所有,农民家中只许养少量的自留羊。1958年的“大跃进”中,羊只数量有所减少,至1961年,全县羊只数量比1956年减少9475只。1962年,畜牧业生产逐步回升,到1966年底,全县养羊发展到25.7万多只。在“文化大革命”中,农村批判资本主义倾向,割私有制尾巴,限制养自留羊,羊只生产发展缓慢,至1976年,养羊比1966年减少3万只。1978年以后,畜牧业有了较大发展,特别是农业生产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出现了养殖专业户,增强了畜牧业的活力。据1985年统计,全县共有养羊50只以上的专业户221户,养羊2.2万只。1972年,永昌县被列为甘肃省绵羊改良重点县之一,绵羊数量逐步增加。1990年,全县羊存栏267800只,其中,绵羊241100只。1990年后进入快速发展时期。1991年,全县羊存栏26.78万只,出栏4.79万只。1992年,实施细毛羊杂交改良综合实验后,全县羊只饲养量逐年明显增加,至1996年,全县羊存栏达到322500只,出栏119200只,与1992年相比,存栏增加74477只,年均增加14895只,出栏增加42253只,年均增加8450只。
1999年,全县实施“948”项目后,县委、县政府把以发展优质肉羊产业作为促农增收的主导产业来抓,经过15年的不懈努力,全县养羊业随着市场形势,逐步转向肉用方向,以肉羊产业为主的畜牧业实现了由家庭副业向农村经济主导产业跨越,由自给自足的封闭型产业向外向型商品畜牧业跨越,成为独具特色的优势产业。
2001年以后,为扩大全县羊产业规模,县委、县政府以科学发展的理念,实施了“致富项目入户工程”,以“牧羊教授”赵有璋的科技肉用羊繁育养殖典型为推动,大力发展以优质肉羊为主的舍饲规模养殖,着力实施舍饲规模养殖整村整社推进计划,培植了一大批舍饲规模养羊户和规模养羊专业村、专业社,使规模化舍饲养羊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同时,在1999年引入国外肉用种羊后,对本地羊只进行杂交改良,所产杂种羔羊杂交优势明显,也具有良好的价格优势,全县广大养殖户看到了肉羊带来的效益,在政策及效益的推动下,肉羊规模养殖逐步兴起。由1999年逐年增加,至2004年累计达12450户,其中,百只以上的800户,建成塑料膜暖棚羊舍10671座,全县整体推进的规模养羊专业村60个,专业社330个。
2005年以来,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养羊大县、畜牧强县”的奋斗目标,按照“一特两化”(即特色农业、产业化、标准化)的要求,积极发展肉羊产业,随着致富项目入户工程的实施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的深入,全县规模化养殖水平逐步提高。
2009年以来,省委、省政府提出了促农增收“六大行动”的战略部署,县委、县政府也提出了建设“养羊强县”的奋斗目标,围绕“聚集规模、集合要素、建强龙头、组团发展”的思路,大力发展肉羊规模养殖。全县肉羊产业有了新的起点,发展势头迅猛增加。
一是推进养殖小区(场)建设。充分利用铧尖滩、西大滩、南山滩等闲滩荒地,加大扶持力度,统一规划布局,按照工业化模式,以有规模、有草地、有设施、有配种站的“四有”标准,积极扶持和鼓励有一定资金积累的业主,集中力量建设适度集中连片的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场)。2009年至2014年,累计建成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场)107个。并于2013年,在水源镇西大滩建成了集肉羊产业现代化技术一体的永昌县西大滩畜牧产业园,园区内集中连片建设场林间隔的高标准养殖场10个,入驻养殖大户10户。
二是增加适度规模户。按照“千家万户抓繁育、养殖小区抓育肥”的思路,加大妇女小额创业担保贷款的投放力度,积极鼓励引导农户发展适度规模养殖,在清河地区发展基础母羊50只以上的规模养羊户,在其他乡镇发展基础母羊20只以上的规模养羊户,使全县60%的农户发展规模养殖,为全县大力发展肉羊产业奠定了基础。至2014年,累计新增适度规模养羊户5439户。
三是实施暖棚养殖工程。按照“大力发展设施农业、高效节水农业,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的思路,结合“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项目”,引导农牧民新建养殖暖棚,累计建成养殖暖棚8971座。并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初步探索出工厂化养殖型、养殖小区带动型、专业合作社带动型、大户示范带动型、自主经营带动型、生态养殖型六种建设模式,规模养殖已逐步成为肉羊产业发展的主流和主要支柱。
知识出处
《永昌文史资料选辑 第十二辑》
本书记述了永昌县农牧、林业、水利、电力、史料等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郭磊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永昌县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