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科学规划,形成特色鲜明的产业片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昌文史资料选辑 第十二辑》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1743
颗粒名称: 一、科学规划,形成特色鲜明的产业片带
分类号: F320.1
页数: 2
页码: 58-59
摘要: 本文记述了永昌县科学规划,形成特色鲜明的产业片带,包括(一)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二)高效节水农业示范园区、(三)科技农业示范园区、(四)设施农业示范园区、(五)土地集约经营示范园区。
关键词: 永昌县 特色农业 发展

内容

自实施“1335”发展战略以来,永昌按照“一区五园、一带多点”的发展思路和“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安全环保法治化,加快构建适应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发展要求”的技术体系,建成了一批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省、市、县级示范园区,促进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一)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 以清河地区为主,充分发挥光热资源优势,积极发展制种、蔬菜、麦后复种等科技含量高、产出效益好的高新农业,依靠充足的秸秆及闲置的荒滩资源,大力发展规模舍饲养殖,初步形成了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
  (二)高效节水农业示范园区 以东河地区为主,以节水、节肥和增产增效为切入点,着力推广以垄作沟灌和全膜双垄沟播为主的农田节水技术,建设基础设施齐全、技术集成度高的节水技术示范基地,初步形成了高效节水农业示范园区。
  (三)科技农业示范园区 以城郊地区为主,突出井泉水灌溉优势,着力实施高原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项目,加强院、地、企合作,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初步形成了科技农业示范园区。
  (四)设施农业示范园区 以西河地区为主,立足沿山冷凉独特气候和充足的原料优势,着力壮大食用菌基地规模,加大二次发酵、立体栽培等关键技术的推广力度,初步形成了设施农业示范园区。
  (五)土地集约经营示范园区 以河西堡镇为主,依托镇域二、三产业发展优势,加大劳动力技能培训和输转力度,积极转移减少农村人口,加速“农民”向“市民”转变,加快土地流转步伐,初步形成了土地集约经营示范园区。
  此外,还建成了啤酒麦芽加工、优质专用面粉加工、羊肉制品加工、饲草加工和蔬菜保鲜储运加工等龙头企业35家,其中,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9家、省级14家、国家级1家,通过ISO9000等质量体系认证的龙头企业17个,获得省以上名牌产品或著名商标的龙头企业13家,获得过“三品一标”认证的单位22家,累计完成“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75个。“三品一标”农产品生产面积和养殖规模占农产品生产总面积和养殖总规模的60%以上。在发挥传统特色优势产业的基础上,全县围绕啤酒大麦、无公害蔬菜、食用菌、草食畜牧业等特色产业,新建成一批以大麦茶加工、果蔬粉加工、食用菌周年工厂化生产和牛羊肉制品加工为主的新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家,逐步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组织+农户”等多种经营模式。目前,全县已建成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805个,成员9547人,辐射带动周边农户3.2万户,创建国家级示范社12个,省级示范社3个,市级示范社28个,建立一村一品专业村30个。全县现有万吨以上啤酒麦芽生产企业9家,年生产能力达到28万吨;面粉加工企业12家,年加工能力25万吨;玉米制种企业6家,年加工能力10万吨;大中型恒温库8座,年吞吐周转蔬菜30万吨;蔬菜加工企业6家,年加工能力3万吨;畜产品加工企业2家,年加工羊肉等系列产品4400吨;牧草饲料加工企业3家,年加工草粉、草捆、草颗粒10.6万吨,农产品加工增值率达61%。永昌县先后被省农牧厅和农业部列为全省无公害蔬菜产地、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和国家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实现了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有效衔接,企业与农户的互赢互利,带动了全县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知识出处

永昌文史资料选辑 第十二辑

《永昌文史资料选辑 第十二辑》

本书记述了永昌县农牧、林业、水利、电力、史料等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付杰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永昌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