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县设施农业发展概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昌文史资料选辑 第十二辑》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1737
颗粒名称: 永昌县设施农业发展概况
分类号: F323
页数: 4
页码: 52-55
摘要: 本文记述了永昌县设施农业发展概况,包括日光温室、塑料大棚、食用菌等。
关键词: 永昌县 设施农业 概况

内容

设施农业是采用人工技术手段,改变自然水肥光温条件,创造优化动植物生长的环境因子,使之能够全天候生长的设施工程。目前,全县设施农业发展主要有日光温室、塑料大棚和食用菌种植。
  日光温室 20世纪90年代初期,永昌就开始引进并示范推广日光温室建造技术。县政府制定优惠政策,每建造一座日光温室补助3000元,剩余的费用由农户承担。1992年,首先在河西堡、水源、城关三个乡镇试验建造,当年共建成日光温室11座。日光温室建造结构设计长度为50-60米,跨度6.5米,针对全县冬天严寒的气候特点,主墙厚度1.5米,高2.1米,女儿墙高0.7-0.8米,脊高3.1米。温室搭建以圆木,钢管、铁丝、竹竿等为材料,前屋面用聚氯乙烯棚膜,草帘覆盖保温。日光温室建成后,全部反季节种植黄瓜,从当年8月初开始育苗,9月中下旬定植,11月下旬上市,元旦、春节黄瓜进入盛产期,供应市场,每公斤黄瓜卖到5-6元,至第二年5月结束,种植一茬,每座温室收入6000-8000元,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有人说,数九寒天能吃上永昌自产的新鲜黄瓜,科学技术真的了不起呀!
  1993年,县政府继续采取优惠扶持政策,加大日光温室推广力度,在河西堡、朱王堡、水源、城关等乡镇大力推广日光温室,县政府对每棚补贴1000元贷款利息,并提供1000元周转资金。各乡镇也相应采取优惠政策,在县政府制定的每座日光温室补助1000元的基础上再适当补助水泥、化肥等物资。县农牧局、农技中心抽调技术人员专门负责日光温室的建造,从温室建造材料的选用、育苗、定植、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各个环节跟踪服务,宣传指导并开展技术培训,力争日光温室建造一座成一座,并能取得好的效益,当年建成日光温室40多座,每座温室收入5000元以上,收入高的超过1万元。1997年,全县建成日光温室170座,日光温室的建造发展到全县的10个乡镇,种植的蔬菜扩展到黄瓜、番茄、茄子、韭菜、西葫芦等10多个品种,黄瓜的种植,采取嫁接育苗技术。1998年,全县实施了日光温室建设年活动,把日光温室建设推向了高潮,在全县范围内推广高效日光温室建造,并在朱王堡镇三沟村、焦家庄乡陈家寨村、梅家寺村建立了日光温室示范点,当年建成日光温室398座,使高效节能日光温室反季节蔬菜的种植成为广大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支点。
  1999年,县委、县政府提出“绿色富县”的农业发展思路,及时调整种植业结构,大力发展蔬菜产业,与省农科院蔬菜所签订了技术服务协议,由蔬菜所专家常年驻永昌开展院地合作,指导蔬菜生产。省农科院蔬菜所驻永昌专家和县乡农业技术人员密切合作,在日光温室中引进西瓜、甜瓜、辣椒、人参果等高效、高产值作物示范种植取得了成功。西瓜、甜瓜于元旦、春节供应市场,每公斤卖到16-20元,60米长的日光温室一季产西瓜1000-1500公斤,瓜农一季一座温室收入2-3万元;种植的辣椒在元旦、春节期间每公斤卖到12-15元,农户增收明显。农科院蔬菜所专家还为日光温室反季节种植带来了新的作物品种和先进技术,全县日光温室种植作物主要有黄瓜、辣椒、茄子、西甜瓜、葡萄、草莓、人参果、花卉等多个种类,且品种日益更新,产量、品质大幅提高。在当时,冬季能吃上当地产的西瓜、甜瓜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大量上市时还要外销,而且在以往本地市场少有的人参果、葡萄、玫瑰等也种植成功了。同时改进完善了日光温室设计和建造技术,大力发展二代日光温室建造和种植技术指导,有效促进了全县日光温室建设的稳步发展,如六坝乡的日光温室反季节辣椒生产基地建设从2001年开始,当年六坝乡七坝村一社、二社建成高标准日光温室62座(每座60米长),全部种植辣椒、茄子。县乡技术人员从温室建造、育苗、定植、生长期间的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各个环节全程跟踪,常年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种植的辣椒、茄子取得成功,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极大地调动了六坝乡农民群众建设日光温室的积极性。乡政府也因势利导,结合县上的优惠政策,采取补钱、补物的优惠扶持措施,推动全乡日光温室的发展。至2011年,全乡建成日光温室1400座,反季节辣椒种植示范园一处,全乡日光温室辣椒种植形成一定的规模,种植的辣椒品质优良,除供应本地市场外,还远销新疆、青海等地。2012年,全县累计建成日光温室6382亩,日光温室蔬菜种植已经成为永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之一。近年来,全县大力实施“致富项目入户”和“百村万棚”工程,利用戈壁滩地,发展高效节水设施农业,继续加大以日光温室为重点的阳光产业建设力度,以六坝乡、焦家庄乡为重点,引进高效高产品种,推广应用高新设施栽培技术,新建一批和改造一批一代日光温室,使全县日光温室总数达到7240亩。分布区域从清河等乡镇扩展到东河甚至西河地区各乡镇。六坝乡成为远近闻名的日光温室辣椒生产基地,所生产的陇椒系列辣椒产品在本地市场及周边省市享有盛名;焦家庄乡日光温室生产规模逐年扩大,先后涌现出了陈家寨、梅家寺、红庙墩等日光温室生产基地,西甜瓜等优质高效瓜菜栽培获得成功并得以推广发展。
  塑料大棚 永昌的塑料大棚、小拱棚始建于1990年,以利早春和秋后延长蔬菜生长季,丰富人民群众的菜篮子和市场供应。农户种植蔬菜除部分自食,大部分供应市场,但种植规模小,搭建材料多为竹木结构,其跨度大多为6米,长度50米以内,抗风雪能力差,种植品种以叶菜类蔬菜为主。1992年,随着日光温室的示范推广,塑料大棚和小拱棚的建设也有了一定的发展,各地农户相继建造了一些规模大小不等的塑料大棚和小拱棚,种植的蔬菜有茄子、辣椒、番茄、西葫芦、叶菜类等,大部分供应市场,每座塑料大棚约0.5亩,年收入5000-6000元,每座小拱棚约0.2亩,种菜年收入3000元以上,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蔬菜产业的发展,塑料大棚、小拱棚种菜也被许多农户采用,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其农户的经济收入也在逐步增加。为提高塑料大棚的经济效益,2011年,以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项目的实施为契机,市、县、乡镇各级政府相应出台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全县开始大规模开展塑料拱棚建设,以满足农户早春茬和秋延后的蔬菜种植。当年,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以城关镇金川东村为核心,大力实施拱棚胡萝卜、娃娃菜、青笋、西芹的种植示范,有效地提前了上市期,增强了市场竞争力,极大地增加了农户的经济收入。2014年,全县出台特色农业建设扶持政策,制定出塑料大棚建设补助计划,新建塑料大棚(60米×8米)每座补助现金3000元。开展塑料大棚早春茬、秋延后种植的乡镇扩展到了全县10个乡镇,其种植规模和种植品种也逐年扩大。截止2014年,全县已累计建设塑料拱棚5000多座,面积3500亩以上。
  食用菌 全县的食用菌生产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品种仅有平菇零星种植,且规模较小,但经济效益较高。2003年,县委、县政府把食用菌生产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措施,列为特色农业、高效农业、创汇农业的一项重点产业予以开发。当年,首先在新城子镇刘克庄村、南坝乡祁庄村、焦家庄乡北泉村试点种植香菇和白灵菇,建成食用菌棚80座,种植香菇、白灵菇20多万袋,生产食用菌200余吨,收入近100万元。种植食用菌农户户均收入1.25万元,高的户均达2.5万元,取得了成功的经验和明显的经济效益。
  2004年,为了强化技术服务,推动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县政府与省农科院蔬菜所签订了技术服务协议,聘请省农科院蔬菜所两名食用菌专家常年在永昌驻点进行技术指导。省农科院专家与市、县、乡镇领导以及各级业务部门的技术人员考察、论证,以新城子、红山窑等沿山冷凉灌区乡镇为主的双孢菇生产在全县范围内大面积推广,并得到了快速发展,种植品种主要是双孢菇“AS2796”、“双7”“双13”、“W2000”、“W198”、“西班牙2号”、“195”等。2007年,全县食用菌生产有了很大的突破,种植范围发展到5个乡镇22个村,种植农户发展到611户,种植品种从双孢菇扩大到香菇、杏鲍菇、白灵菇、鸡腿菇、金针菇、姬松茸、姬菇、平菇等10余种,单位面积产量提高到每平方米8公斤,户均收入2万元,产品主要销往北京、上海、广州、四川、福建、新疆等地。随着食用菌产业的迅速发展,由市政府和省农业科学院共同主办,县政府承办的2008年“甘肃河西冷凉区双孢菇产业发展研讨会”在永昌隆重召开,进一步推动了全县冷凉区双孢菇产业的发展。2008年,全县双孢菇种植户猛增到7035户,面积突破100万平方米。双孢菇价格按每公斤10元计算,每平方米出菇8公斤,产值达1亿元。2009年以来,市、县、乡镇有关领导会同聘请的农科院蔬菜所食用菌专家与农业技术部门的领导和技术人员,认真考察、研究,讨论制定了引进、扶持食用菌种植大户和龙头企业发展壮大以及新技术的试验研究与示范推广的具体办法,推动全县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新建食用菌棚(60米×8米),每座补助3757元,食用菌生产示范点的建设,每个补助基础配套资金或建设材料20万元;建设食用菌立体栽培、周年生产的核心示范点,每个补助10万元。扶持发展了一批食用菌龙头企业和种植大户。在种植大户的带动下,食用菌产业出现新的发展势头,食用菌种植规模、生产水平、产品质量、种植效益都取得了新的发展,种植模式由地下式、半地下式的种植生产,改变为高标准立体栽培食用菌菌棚。在红山窑乡、新城子镇涌现出一批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种植大户,同时也涌现出了如玉森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甘肃省怡泉新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永昌分公司、千泽香菇菌业公司、绿保康等以食用菌周年工厂化生产为主的龙头企业。截止2015年,全县已累积建成双孢菇菌棚8300座,建成工厂化周年生产龙头企业4家,在全县食用菌产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作者王文祯系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干部)

知识出处

永昌文史资料选辑 第十二辑

《永昌文史资料选辑 第十二辑》

本书记述了永昌县农牧、林业、水利、电力、史料等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王文祯
责任者
董吉德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永昌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