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县露地蔬菜种植发展概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昌文史资料选辑 第十二辑》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1735
颗粒名称: 永昌县露地蔬菜种植发展概况
分类号: S63
页数: 2
页码: 47-48
摘要: 本文记述了永昌县露地蔬菜种植发展概况。
关键词: 永昌县 露地蔬菜 种植

内容

永昌县露地蔬菜种植从1950年开始,种植比较分散,农户以自食为主,菜农40多户,种植面积200多亩。种植区域主要集中在城关镇金川东村等以泉水灌溉为主的村社,其种植种类以叶菜类大白菜、马铃薯、葱、蒜、萝卜、胡萝卜等为主。1973年,县农业部门从外地开始引进蔬菜新品种试种,主要有大白菜、萝卜、葱、蒜、西葫芦等,并从兰州请来6名种菜能手做技术指导,截止1978年,蔬菜面积扩展到了3350亩,总产1185万斤,品种扩展到胡萝卜、番茄、辣椒等20多个品种。但当时的农业生产以粮为纲,蔬菜生产不被重视,且因配水周期较长,与蔬菜种植供水需求不相符,并受到生产条件的诸多限制,种植面积没有大的发展,产量和效益难以提高,1981年,面积下降到1974亩。1983年,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种地获得了自由,在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的同时,很多农户在家庭院落、房前屋后种植蔬菜自食,一些有泉水灌溉的地方,许多农户为增加经济收入,种植蔬菜销售。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蔬菜的消费需求越来越多,蔬菜生产的效益大大高于粮食生产。1992年,为了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蔬菜生产,增加农民收入,县委、县政府制定优惠政策,引进节能日光温室建造技术,种植反季节蔬菜,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在农业生产中引起了极大的反响。1998年,全县实施了日光温室建设年活动,把日光温室建设推向了高潮。随着设施蔬菜的规模化种植,其品种也扩展到黄瓜、番茄、茄子、韭菜、西葫芦等10多个,种植技术方面也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在日光温室蔬菜生产的带动下,全县的露地蔬菜生产逐步兴起,如朱王堡、水源等乡镇地膜覆盖蔬菜种植和麦后复种大白菜等面积达到了1000多亩,焦家庄的梅家寺、红庙墩、南北泉和城关镇的北海子、金川东、金川西等村大力发展西芹、甘蓝、洋葱、花椰菜、胡萝卜等蔬菜的种植,新城子、红山窑大力发展地膜马铃薯的种植。县农技中心抽调技术人员分别在清河、西河、城关等乡镇蹲点,开展试验示范。农技中心技术人员在北海子、金川东村通过试验筛选出的三红胡萝卜品种“新黑田五寸人参”、“特选五寸人参”,花椰菜新品种“百灵”,西芹新品种“文图拉”,甘蓝新品种“中甘11号”、“中甘12号”、“铁头15”等产量丰、品质好、经济效益高,有力地推动了蔬菜生产的发展。1999年,县委、县政府提出绿色富县的农业发展思路,及时调整种植业结构,大力发展蔬菜产业,提高种植业的经济效益,增加农民的收入。县政府与省农科院蔬菜所签订了技术服务协议,省农科院蔬菜所专家常年驻点永昌,与县乡农业技术人员开展院地合作、指导蔬菜生产,他们密切合作、研究探讨、试验示范推广,大力发展高原无公害蔬菜。2000年,全县高原无公害蔬菜规模化种植基地初步形成,种植面积达2.6万亩,种植的蔬菜种类主要有马铃薯、西芹、青笋、甘蓝、胡萝卜等。截止2005年,全县无公害蔬菜面积达7.8万亩,总产量达30.73万吨。随着近几年甘肃高原夏菜在全国市场的销路拓展,焦家庄、水源、朱王堡、城关等几个乡镇的露地蔬菜种植规模急剧加大,截止2014年,全县蔬菜面积已发展到14.03万亩,总产52万吨以上,覆盖全县10个乡镇,其种植品种发展到目前的30多个,洋葱、辣椒、娃娃菜、青笋、胡萝卜为主的露地等蔬菜已远销新疆、成都、广州、西安等全国各大城市。

知识出处

永昌文史资料选辑 第十二辑

《永昌文史资料选辑 第十二辑》

本书记述了永昌县农牧、林业、水利、电力、史料等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董吉德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永昌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