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县图书馆
永昌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永昌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文化大革命”时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昌文史资料选辑 第十二辑》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1711
颗粒名称:
“文化大革命”时期
分类号:
F321.4
页数:
1
页码:
12
摘要:
本文记述了永昌县土地变革“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情况。
关键词:
永昌县
“文化大革命”时期
土地变革
内容
1966年至1977年,受极左思潮影响,否定生产队的所有权和自主权,以“阶级斗争为纲”,搞“穷过渡”。在农业学大寨运动中,推行大寨的“标兵工”,破坏了按劳分配的制度。实行大队核算,集中劳动,重演了过去已经纠正了的无偿平调和平均主义错误,同时,限制社队经营工、副业生产和多种经营。将社员自留地收归集体耕种,把社员自营的家庭副业,如养猪、养羊、编制、挖药材等视为私有制尾巴统统割掉。在生产、分配等领域大批资本主义,缩小分配差距,扩大平均主义,受其影响,全县农业生产发展缓慢。但在1971年至1976年的“农业学大寨”高潮中,全县各公社、大队、生产队曾多次制定“粮食上纲要”、“过黄河”,“建成大寨县”等规划。这些不同形式的规划、计划都存在不同形式的“假大空”,因而在具体生产过程中,各生产队均按照具体情况安排生产,并不完全执行计划。但由于始终坚持大搞修渠、打井、新修水利、平田整地等农田基本建设及植树造林、开通道路、推广科学种田,引进优良品种,扩大良种面积,增加化肥用量,使全县的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为后来农业生产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知识出处
《永昌文史资料选辑 第十二辑》
本书记述了永昌县农牧、林业、水利、电力、史料等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董建德
责任者
张材芝
责任者
王发龙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永昌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