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产互助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昌文史资料选辑 第十二辑》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1707
颗粒名称: 农业生产互助组
分类号: F321.2
页数: 2
页码: 9-10
摘要: 本文记述了永昌县农业生产互助组情况,1952年春,个体农民开始以几户或几十户,在“私有制不变,自愿两利,农忙互助、农闲散伙,以工还工(或以粮还工),产品归己”的原则下,组织变工队和临时、季节、常年互助组,互助范围以种植为主。互助组解决了农户生产中劳力、畜力及其它生产资料严重不足的现象,初步接受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增强了农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开始改革耕作制度,新修水利,促进了全县农业生产的发展。
关键词: 永昌县 农业生产 互助组

内容

1952年春,个体农民开始以几户或几十户,在“私有制不变,自愿两利,农忙互助、农闲散伙,以工还工(或以粮还工),产品归己”的原则下,组织变工队和临时、季节、常年互助组,互助范围以种植为主。全县组织起临时变工队98个,参加农户1608户,9426人,占农业总人口的8.76%;临时互助组2094个,参加农户4069户,2.35万人,占农业总人口的21.83%;季节互助组412个,参加农户1236户,7242人,占农业总人口的6.72%;常年互助组12个,参加农户114户,668人,占农业总人口的0.62%。1953年,全县组织起临时互助组和季节互助组1529个,参加农户8185户;常年互助组173个,参加农户1343户。三种形式的互助组,共参加农户9528户,占总农户的52.34%。1954年,全县临时互助组和季节互助组发展为1728个,参加农户1万多户,5.87万人,常年互助组发展为300个,参加2441户,1.43万人。三种形式的互助组,共参加农户1.25万户,占总农户的64.8%。均实行自愿结合,民主管理,产品归己,并制定劳动纪律,服从组长调配,按时出工,积极劳动,讲求质量。互助组均有记工员,认真记载人员劳动工日和牲畜出勤日,常年互助组建立购买农具等生产开支账目,年底互相找补,等价交换。记工采用10分制,每个男全劳出勤一天10分工,其它劳力民主评定,逐日记工,每季度结算一次,以工顶工,定过后出现长余工分,则由欠工者付给报酬,其标准春季每10分工付小麦1.5升(合6斤),夏冬两季1升,秋收2升,骡马出勤1天,记工11至12分,牛4分,驴磨面(小麦)1斗或碾米谷3斗记工10分,畜力走远路适当加工付酬同人工。
  互助组解决了农户生产中劳力、畜力及其它生产资料严重不足的现象,初步接受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增强了农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开始改革耕作制度,新修水利,促进了全县农业生产的发展。

知识出处

永昌文史资料选辑 第十二辑

《永昌文史资料选辑 第十二辑》

本书记述了永昌县农牧、林业、水利、电力、史料等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张材芝
责任者
董建德
责任者
王发龙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永昌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