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仲英屠杀永昌记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昌文史资料选辑 第一辑》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1688
颗粒名称: 马仲英屠杀永昌记略
分类号: K825.2
页数: 5
页码: 103-107
摘要: 本文记述了马仲英屠杀永昌记略情况。
关键词: 永昌 马仲英 屠杀

内容

民国十四年(1925年),国民军冯玉祥部刘郁芬进驻甘肃后,与甘肃的各地方军队挤占地盘,争权夺利,矛盾日益激化。1927年冬,甘边宁海镇守使马麒,曾暗示反冯,不料他年仅17岁的堂侄,宁海军十一营代营长马仲英与其弟马仲杰,姐夫马虎山等7人,竟率部哔变,自称“黑虎吸冯军”总司令,自西宁经循化城,由土门关进入临夏,掀起了“河州事变”。马部三攻河州(临夏市)未逞。于1929年初,向青海边境溃退,经循化贵德,于农历正月初六日屠湟源城后,率部同马廷贤出扁都口,进入河西走廊,经民乐、山丹、向永昌进发。一时,永昌县城商户居民惊慌万状,地方士绅,团练“团总”杨廷相(字赞臣)、商会会长冯天心等出面与县长李德鉴,驻防永昌的甘州镇守使裴建准部营长徐勉共商防卫。当时,凉州(武威)国民军派一副官来永,要他们“遵令死守,以待援军”。遂决定:以裴部一营(实际只有两个连的兵力)和地方团练、警察、衙役为防卫主力,并按门逐户,搜罗壮丁,组成手持刀,矛、棍棒的民团、商团协同守城。
  农历正月廿九日(小月)马部进入永昌县境,住宿在水泉堡、红山窑一带村庄。在秦家新庄子,纵火烧了堂屋、角院,13人被烧死。在闸陈家庄后墩上击毙6人,村民杨月亮保,于队伍开拔时站在墙头上喊话“送行”,被枪击丧生,在王信堡,烧毁王德胜庄子(即孙家庄)砍杀庄主、长工、枪手14人;在北庄攻守中一长工被打死,主人张天稚(张四)将马三少(马廷勷)一张名片投递墙下,才免于攻杀;在水泉堡,大坡头沿途过往行人也被杀。
  二月初一,天昏地暗,有日无光。永昌全城能守城的男子,大部被赶上城头,老弱妇孺守着家院,提心吊胆。四街八巷寂静沉闷,气氛紧张。上午10时左右,马部先头部队到达城下,城上杨廷相先开一枪,击毙一人,马部即将县城团团围困,一面向城头疯狂射击,一面架起云梯登城。守城军民,奋力反抗。战斗约一小时,南城上一段裙墙被炸弹轰开一个缺口,一警士忙用门扇去堵,当即中弹倒地,马部乘势登上城头,民团顿时溃散。接着南城门被打开,马部蜂拥而入,逢人便杀,见物就抢。刹时,火光冲天,硝烟弥漫。砍杀声、惨叫声,令人毛骨悚然。顿时大街小巷,血流纵横,尸体狼籍。防守北城的裴部见南城失守,在营长徐勉率领下,冲向钟鼓楼、文庙、奎星阁等制高点。在转移途中与马部遭遇,巷战搏斗,终因寡不敌众,多被枪杀于钟鼓楼、奎星阁附近和北背街一带。一部分退守在东门内坑坑店,被诱骗缴械后,集体杀于店院内。徐营长在守城时左肩部中弹,到郭汝骐家包扎后二次登城督战,在冲向钟鼓楼途中负伤被俘,痛骂不降,被割舌剜眼后枪杀於钟鼓楼北洞口处,尸体满身刀痕,口裂无舌,斜靠大石而坐。许多民团青年、商店学徒被抓到钟鼓楼南洞口处,身捆纸炮,火药引爆,爆炸而死,皮开肉绽,焦头烂额,惨不忍睹。往来客商和进城农民罹难者甚多。南祠堂附近,一户居民全家被杀绝,遗体无人掩埋,被猪狗啃食。南大街火巷口两个卖唱谋生的盲艺人,也未能幸免,怀抱三弦,死于血泊之中。自中午直杀到日落黄昏,有位多年在永昌经商的回民马瑞卿(经名扎麻),不忍惨状,求见马仲英,以伊斯兰教义劝喻,并苦苦哀求,才下了停杀令。仅城内被杀2994人,其中妇女3人。奸淫掳掠,无计其数,掠走妇女儿童100余人,永昌城遂变成了“寡妇城”。
  全城幸免于难者不过千分之一、二。南福山一家在回民邻居韩某的庇护下,全院平安,北街方尔泰家中因有马三少(马廷勷)照片,也未遭杀;唯独仓门什字穆振鹏院子,马部从未入内,竟成奇迹。
  次晨,马部撤离北去,全城陷于悲痛之中,家庭院落,街头巷尾,到处是血肉模糊的尸体。涕泪哽咽的人们到处寻找亲人,家家披麻戴孝料理丧事,哭声连续月余天。
  在马部北去途经东寨下三坝张新庄、王后庄、韩后庄、魏东庄,杀死农民14人。河西堡张家新庄子、王家庄、马道槽子,砍杀无辜32人。马家截山王双庄烧死7人,宁远堡潘家庄刀劈潘大爷,火烧崔家庄,死难71人。双湾赵家沟,杀死村民6人后去民勤。
  兹录甘肃省图书馆珍藏死难者29人名单一份以资参考。

知识出处

永昌文史资料选辑 第一辑

《永昌文史资料选辑 第一辑》

本刊挖掘、整理、收录甘肃省永昌县近现代历史上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卫生、科技、民族、宗教、侨务和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文史资料。本辑选登了《永昌历史沿革》《永昌古文化遗址》和《西路红军在永昌》等20篇文稿。

阅读

相关人物

吕兴汉
责任者

相关地名

马仲英
相关人物
永昌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