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射阳光的水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金昌文明的脊梁》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1656
颗粒名称: 折射阳光的水滴
其他题名: 记文明市民标兵张润身
分类号: K828
页数: 3
页码: 257-259
摘要: 本文记述了金昌市文明市民标兵张润身的事迹。
关键词: 文明标兵 金昌市 张润身

内容

张润身,男,35岁,共产党员,河西堡铁厂选矿车间球磨工。自1993年9月从部队转业分配到铁厂以来,张润身不忘军人和共产党员的本色,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兢兢业业工作,踏踏实实做人,模范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以敬业爱岗、忠于职守、无私无畏、勇敢救人的实际行动,在职工群众中树立起新时代青年积极进取,健康向上,英勇无畏的新形象。
  干一行,爱一行,行行出成果
  “在哪个岗位,就得对哪个岗位负责”,敦厚朴实的张润身有着强烈的职业责任感。从入厂到现在,张润身先后在河西堡铁厂武装保卫科、高炉车间、选矿车间的不同岗位工作过。无论是经济民警、高炉炉前、机车司机还是球磨机旁,张润身总是恪守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尽职尽责地工作着,广大职工对他的评价是: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让人放心。从部队到企业,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工作得从头开始,操作技术得从零学起,他总是能锲而不舍虚心向书本和经验丰富的师傅请教,不断提高操作技能。十多年来,先后换了三个单位,五个岗位,但他很快都能成为同工种的技术业务骨干。2002年调入选矿车间磨选工段后,由于从未接触过选矿生产,张润身在工作中遇到了很多困难。他从工艺操作和机械、电气基础知识学起,结合实践不断摸索、总结,很快适应了新的工作。一年以后,他不仅是车间公认的操作能手,而且会发现问题,能排除故障,成了磨选生产岗位上的行家里手。2003年选矿实施工艺改造后,由于对引进的新设备不熟悉,一段时间内选矿设备问题多,精矿细度也达不到要求。张润身一边认真总结经验,根据不同矿石的性质精心调整磨矿浓度,一边悉心观察设备,仔细点检维护,很快使他所在班的生产指标处于领先地位。张润身人勤快,干活从不偷懒,磨选工段历次检修中他总是勇挑重担,打前阵,抢着干重活、累活。勤勉敬业、甘于奉献的品性也使他结下了好人缘,在工作中他总是能与同行们打成一片,团结协作。2004年7月磨选系统大检修中,张润身主动报名参战,与其他几位同志一起承担了2#、3#球磨机衬板的安装任务。天气热,气温高,球磨机内又不透风,在里面呆十几分钟衣服就湿透了,但时间紧,工作量大,容不得讲条件。在狭小而又闷热的球磨机内,张润身与大家协同作业,吊衬板、找位置,喊着号子用撬杆撬装、固定,处处都冲锋陷阵,率先垂范,干活时他流汗最多,轮流休息时却找不到他的身影。在张润身的带动下,参战职工齐心协力,坚持奋战十几个小时,最终提前完成了任务,受到了车间的表扬。
  爱家庭,敬父母,创造美好生活
  张润身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小家庭,虽然妻子王秀珍来自农村,没有工作,全家仅靠他一个人的工资收入维持生活,但夫妻俩相亲相爱,勤俭持家,互谅互让,相互体贴。岳父、岳母居住在河西堡镇鸳鸯池村,岳父年事已高,岳母腿有残疾,行动不便,张润身便和妻子经常照顾老人的生活。赶上双休日休息,他和妻子总会带上孩子买点老人爱吃的东西去看望二老,每次去除了精心烹饪,给老人改善生活外,就是洗洗涮涮,修修补补帮老人干活。遇到老人生病,夫妻俩更是形影不离地侍前奉后。岳父家里种了几亩地,每年春种、夏收、浇水、施肥的时节可就忙坏了张润身,一下班他便急急忙忙骑车赶往岳父家地里干农活,该操的心他都能替老人操得到,岳父、岳母看在眼里,喜在心上,逢人便夸女婿孝顺,能干。
  危险时刻,挺身而出
  不善言辞的张润身是个实实在在的热心肠。同事、老乡遇有搬家或婚丧嫁娶的大事他总是忙前忙后,帮着张罗。同楼的住户钥匙锁在了屋里进不了门,张润身想办法爬楼口、翻窗户替他们开锁。在他看来,只要是力所能及的事自己就应该义不容辞地帮助别人。2003年5月31日,张润身和妻子带着孩子到金川河丁家峡郊游。当天天气晴朗,游人格外多,几十名小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也在这儿尽情玩耍。中午时分,张润身正领着孩子在河边抓小鱼,忽然听到河对岸有人大喊:“救人啊!快救人啊!有同学落水啦!”张润身抬头望去,只见一个身影在河水中急速飘流,他来不及脱掉衣裤,便纵身跳入河中,奋力向落水儿童游去。由于水流急,他几次试图靠近都没成功。随着河床收缩,水流更加湍急,下游不远处有几处工厂的取水口,如果落水儿童继续飘流,后果将不堪设想。张润身急了,一头猛扎下去,奋力去抓落水儿童。就在这时,一个浪头打来,张润身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了,岸边焦急等待的妻子,腿一软,瘫倒在地上,在场的人们也都为他捏了一把汗。凭借较好的水性和顽强的毅力张润身脱离了危险,不一会儿又露出了水面,不过手中仅抓到了一条脱离了身体的裤子,落水儿童还在不远处挣扎。这时,张润身身上已多处被河床砂石、荆棘划伤,忍着疼痛,他又竭尽全力地冲向落水儿童,终于将其救上了岸。紧接着,他又和惊慌失措的师生对落水儿童进行抢救,看到其脱离危险后,就悄然离开了现场。后来,落水儿童铁路子校五年级学生王兴珏的家人及老师多方打听,几经周折,找到了张润身,专程来到铁厂家属院道谢,这事才在人群中渐渐传开。张润身不顾个人安危,英勇救人的行为被《金昌日报》、《甘肃日报》相继报道,在铁厂、铁路职工以及全市市民中引起了强烈反响。

知识出处

金昌文明的脊梁

《金昌文明的脊梁》

本书记述了金昌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的典型荟萃,共收录了综合篇、文明行业篇、文明单位建设篇、文明社区建设篇、文明村镇建设篇、文明标兵风采等。

阅读

相关地名

张润身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