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教育真诚奉献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金昌文明的脊梁》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1654
颗粒名称: 情系教育真诚奉献
其他题名: 记文明市民标兵王桂琴
分类号: K828
页数: 4
页码: 249-252
摘要: 本文记述了金昌市文明市民标兵王桂琴的事迹。
关键词: 文明标兵 金昌市 王桂琴

内容

王桂琴同志曾在陕西省商州市富水区小学任教八年,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1997年,因丈夫在金川集团公司二矿工作,她舍弃心爱的工作,来到金昌市金川区滨河路龙岗里社区定居,成了一名没有工作的家属。
  来到金昌,靠丈夫的工资收入,她完全可以过着衣食无优的生活。但八年的教育生涯使她对教育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结,离开讲台她感到有一种莫大的失落,每当从学校经过听到琅琅书声时,她总想过把讲课的瘾。经过反复思考,她决定将自己的热情变成现实,自己办所学校,为社会做点奉献,让人生更有价值。
  为社区撑起“希望”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王桂琴发现自己所居住的龙岗里及露天矿、龙首矿、二矿一带,轮换工多,外来人口多,他们往往携家带口,大人们忙于工作或做生意,对孩子无力顾及,只好放任自流,有不少孩子想上学却因各种原因而无法上学。于是她萌发了创办幼儿园的想法。说干就干,她用房产证作抵押,贷款一万元,购置了桌凳等必要的教学用具,一个寄寓她美好愿望的“希望幼儿园”正式创立了。
  学校创立之初,她每天早早到校,打扫校园,擦洗桌凳,等待学生的到来。为节约费用,她不敢外聘教师,一个人既当教师,又当保育员、保健员,粗活细活,都得自己去干。针对一些家长的观望和怀疑态度,她对每一位入园新生都采用了试园制,即孩子可先入园学习,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后,家长根据满意与否决定去留。试园期间做到“四个允许”:允许家长不交或缓交学费,七日内允许家长听课或陪伴孩子参加园内户外活动,允许下岗职工、特困户、军人子女享受低标准交费,允许家长随时向幼儿园提出改进意见。经过一番辛勤工作和努力,“希望幼儿园”因收费合理,教学优质,获得社会的普遍赞誉,幼儿园也得到发展和壮大,达到拥有200多名学生的规模。解决了流动人员子女上学难的问题,排除了他们的后顾之优。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希望幼儿园”所在的滨河路一带,办起了多家幼儿园,园与园之间出现互争生源等无序竞争的混乱局面。后经金昌市教委协调,以办学条件良好、有一定规模的“希望幼儿园”为核心,合并其他几个幼儿园,共同组建成滨河路幼儿园,王桂琴同志被任命为园长和法人代表。此后,她以这个幼儿园为基础,在金昌市教委和滨河路街道办事处领导的支持下,进一步创办了包括小学1一6年级的滨河路社区学校。目前,社区学校已有老师30多名,学生400余名,成为名符其实的全日制普通小学。增添了社区服务新内容,走出了一条社区办学的新路子。
  把爱心献给孩子
  滨河路辖区的外来务工人员,多数来自于经济相对落后的农村或贫困山区,家庭收入不高,还有一部分市民因企业倒闭或经营不善而无经济来源,无力供孩子上学。为了让更多的孩子得到应有的学习教育机会,王桂琴对家庭确有困难的孩子,尽可能少收费或不收费。
  王玉萍、王玉玲、王玉慧三姐妹因其家庭收入低,人口多,经济十分困难,王桂琴采取“量力交费”的办法,从学前班到小学六年级每年只象征性的收取极少一点学费,从而保证了三姐妹顺利完成小学阶段的学习。家长对此十分感动,其祖父特意从家乡带了两斤黄豆送给王桂琴,以表达他们的感激之情。像她们这样情况的学生还有很多很多。
  回族学生李丽姐弟四人,因家庭贫困及传统的重男轻女的习俗影响,家长决定让男孩上学,女孩在家。得知这种情况,王桂琴多次走访李家,劝说他们将四姐弟送园中读书。她的热情和真诚终于打动了他们,把四个孩子全部送到园中,王桂琴免除了李家的女孩子的全部学费。
  学生叶子的母亲,在未交一分钱学费的情况下,把孩子托付给王桂琴,她与丈夫外出打工。叶子不但在园中学习,还在王桂琴家中吃、住了将近一年的时间。当叶子的父母返回金川时,他们看到了叶子在王桂琴的精心照料下,健康快乐地成长,感到无比欣慰。而王桂琴除高高兴兴把孩子完好无损地交给她的父母外,对孩子的学费和生活费一概未提。叶子现在已是个六年级的学生,虽然到其他学校上学,但经常像走亲威一样,到王桂琴家走动,他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将真诚奉献社会
  王桂琴在创办园过程中,积极为政府分优,为社会就业减压,努力招聘优秀的社会知识青年到园中工作,加强了师资力量,提高了教学水平。多年来,先后招聘了30多名合乎教学要求的中青年知识分子,使他们从教育教学中体验到人生的价值。同时,王桂琴利用滨河路街道办事处闲置的办公楼改善办学条件,每年向产权单位上缴房屋租金及管理费近四万元,累计上缴近30万元。
  为了切实办好教育事业,王桂琴兢兢业业,勤苦踏实,呕心沥血,几乎是废寝忘食,多次因劳累而住院治疗。几年前,因长期拖地、提水、拉伤左手手腕关节,出现囊肿,只好到医院手术治疗。当时由于教师紧缺,为了不耽误学生课程,她在医院只呆了一天就回到学校,挣扎着为学生上课。那段时间,她白天给学生上课,晚上才去医院输液,虽然住院治疗十多天,却丝毫没有影响到孩子学习。2003年8月,为筹备滨河路街道首届文化体育节文艺演出,她亲自带领学生排练节目,整天与孩子们一样,蹦蹦跳跳,导致腹腔动脉血管破裂,再次手术治疗,当时正值新学期开学,王桂琴能否很快康复,能否出院按时上课牵动着所有师生的心。为了不影响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王桂琴在病体尚在进一步治疗和恢复的情况下,回到了学校,并立即走访学生家庭,学校不但按时开学上课,而且比上学期还增加了几十名新生。
  2002年,王桂琴被聘任为社区学校教务主任,负责学校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为了使自己真正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学者和管理者,她利用业余时间到中央电大金昌分校学习,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同时,她艰苦创业,创办幼儿园的事迹被《金昌日报》报道后,在社会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被推荐参加了北大“全国幼儿园园长合作发展交流研讨会”等学习活动,这使她进一步扩大了视野,学习了许多宝贵经验,工作更加科学、规范、有效。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回顾八年的办学经历,王桂琴感慨地说:“教师的职责和良知就是让我们懂得给孩子更多的关爱,给于社会更多的奉献。”

知识出处

金昌文明的脊梁

《金昌文明的脊梁》

本书记述了金昌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的典型荟萃,共收录了综合篇、文明行业篇、文明单位建设篇、文明社区建设篇、文明村镇建设篇、文明标兵风采等。

阅读

相关地名

王桂琴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