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县图书馆
永昌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永昌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创建文明村社 营造和谐社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金昌文明的脊梁》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1643
颗粒名称:
创建文明村社 营造和谐社会
其他题名:
永昌县朱王堡镇郑家堡村
分类号:
D64
页数:
4
页码:
212-215
摘要:
本文记述了永昌县朱王堡镇郑家堡村加强教育,打好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思想基础、发展经济,夯实搞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物质基础、埋头干事,凝聚投身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人心等。
关键词:
文明村镇
朱王堡镇
永昌县
内容
郑家堡村地处“清河绿洲”最东部,与腾格里沙漠相接,是全市13处风沙口之一。全村辖6个社,467户,1896口人,总耕地面积9376亩,人均耕地6亩。先后被国家司法部授予“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文明村”等多项荣誉称号。近年来,郑家堡村坚持三个文明一起抓,把精神文明建设同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不断开拓工作思路,努力改进工作作风,创造出了令人瞩目的新变化。
一、加强教育,打好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思想基础
村党支部、村委会从本村实际出发,按照党员的意见和群众的要求,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工作措施,夯实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思想基础。一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大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组织开展以爱国主义为主的“三德”、“三观”教育,以社会主义为主的“五爱”、“四维护”教育,以集体主义为主的“五自”、“五心”教育,以贯彻党的农村政策为主的形势政策教育。村上坚持每月一次的政治学习不动摇。特别是2002年,结合“以德治村”工作,深入实施“八项教育”,开展“十大创评活动”,举办法律科技培训班,进行法律法规和科技知识竞赛活动,营造开展精神文明建设的良好氛围。二是深入开展党性实践活动。从2002年起,结合实施“双培双带”工程,在全村实施党性实践活动,开展“以党支部为核心,以党员为纽带,每个党员分别联系一个富裕户和一个贫困户,形成党员培养富户向党组织靠拢,富户帮带贫户发展致富,两户带一户”的活动,实现党群共同致富。52名有培养和帮带能力的党员与52户富裕户,52户困难户结为培养、帮扶对子,一抓思想教育,教育富裕农民“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积极加入中国共产党,当好致富的“领头雁”;二帮脱贫致富,为贫困户出主意,想办法,切实转变贫困户、落后户的面貌。三是加强制度建设。注重从制度建设入手,制定了《村规民约》、《郑家堡村小康建设规划》、《“十星级”文明户评选办法》等制度,把思想政治、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纳入工作目标考核之中,与经济建设同安排、同落实,有效提高了精神文明建设水平。
二、发展经济,夯实搞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物质基础
村党支部认识到,在富民的同时还必须强村,把加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壮大集体经济作为两个轮子共同驱动。兴办起了1500亩的村农林场,年纯收入达8万元。全村营造防风固沙林5360亩,栽植经济林500亩,保护沙生植被1万亩。粮食亩产提高到563公斤,人均产粮1386.5公斤,以黑瓜籽为主的经济作物亩均收入960元,80%以上的农户修建小康住宅房,99%的农户小型农机具齐全,90%以上的农民骑上了摩托车,人进沙退,面貌喜人。几年来,为鼓励农户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放补助资金10万元;为解决贫特困户的生产、生活困难发放救济资金3万元。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在巩固提高传统产业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的种植、养殖模式,引进新品种,发展非农产业,种植洋葱、复种美国理想大根萝卜,发展舍饲养殖、农副产品加工运销、劳务输转。2004年共套种玉米1220亩,人均1.7亩,其中地膜玉米1200亩,籽瓜田650亩,高效节能日光温室12座,引种黄皮洋葱160亩,亩产8500公斤,亩均收入可达2000元。全村发展各类运销户34户,个体工商户19户,小型加工修理户7户,年输转劳动力300人次。新产业的兴起,拓宽了农民增收的渠道,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居全县首列,达4000元,全村存款达600多万元,户均在1.3万元以上。农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为精神文明建设夯实了基础。
三、埋头干事,凝聚投身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人心
村党支部把兴办公益事业,作为增强村级组织凝聚力和号召力,改善党群、干群关系,强化村民文明意识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一是大力实施科教兴村战略。把“全民办教育,大力抓科普、提高村民素质”摆到突出地位,为改善办学条件,投资60多万元,使村小学在全县率先实现了教育设施“六配套”。投资4万元改善村卫生所就医条件。为提高农民素质,发展“标准化农业”,村上办起了“农民文化技术学校”,成立了洋葱种植、舍饲养殖、农副产品运销等协会,请市、县农业技术人员、农科院所专家,对全村劳动力轮流进行农业科技培训,全村467户家家有一名“科技明白人”。二是大力发展公益事业。2002年,积极争取“国家人饮工程”项目,争取投资12万元,自筹12万元,铺设主管道5.7公里,入户管道14公里,解决了467户、1896人、12000头(只)牲畜的饮水困难,自来水入户率达到100%。2003年投资54万元兴建集办公室、图书室、阅览室、老年活动室、双文明活动中心、青年民兵之家于一体的村委会办公楼,面积达980平方米,并购置了电视机、VCD、台球案、乒乓球案、象棋等娱乐器材,建起了活跃农村文化生活,开展精神文明建设的平台。三是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促进农业生产,村上对水、电、渠、路实行统一规划、先后投资8.6万元,争取省、市、县列项修筑水泥“U”形渠27公里,改造农电线路41公里,更新变压器15台,更新旧井6眼。特别是2004年,投资120万元,其中民工建勤36.8万元,村集体投资40万元,建成了8.1公里的村社柏油马路,实现了社社通油路。
四、创新载体,探索提升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新路
“气顺了,劲足了,村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但还要让群众知道该做什么,怎样做,要探索出一条坚持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路子。”村党支部书记王润庆如是说。结合节假日开展的群众性文娱活动,以故事、板报、标语口号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把广大农民群众最需要的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法律知识、实用科技知识、医疗卫生知识等及时主动地送到广大群众手中。村党支部一班人在总结以往评“十星”经验的基础上,紧紧抓住家庭这一社会的基本“细胞”,在全村广泛开展以家庭建设为主要内容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切实把思想政治工作做进了千家万户,全村呈现出“文明言行农家笑、环境建设农家美、文化建设农家乐、科技建设农家富”的可喜局面。一是家庭语言建设。倡导在农民家庭普及基本的礼貌用语,克服粗鲁语言。二是家庭行为建设。要求家庭教育每个成员克服打架斗殴、虐待老人、寻衅滋事等不良行为,破除封建迷信、赌博等陋习,做到遵纪守法、自觉实行计划生育、按时交纳各种税费,逐步养成尊重科学、移风易俗、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三是家庭文化建设。倡导全村各农户至少订一份报刊或杂志,坚持经常听广播、看电视,积极参加村委会、村民小组开展的各项活动。四是家庭环境建设。要求清理“三堆”(粪堆、土堆、垃圾堆),畅通村社道路,整顿院落卫生,绿化、美化院落。五是家庭经济建设。倡导农民学习农业科技知识,鼓励家庭主要成员掌握1-2门农业实用技术,走勤劳致富、科技致富之路。
通过大力加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村民道德文化素质明显提高,形成了尊老爱幼、团结和睦、崇尚科学、健康文明的村风民风。村上连续几年无刑事案件,无治安案件,无计划外生育,无小偷小摸和赌博、吸毒、封建迷信活动。全村党团妇女、民兵组织教育活动非常活跃,群众读书看报、学法律、学科技风气日益浓厚,热爱集体、建设家园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知识出处
《金昌文明的脊梁》
本书记述了金昌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的典型荟萃,共收录了综合篇、文明行业篇、文明单位建设篇、文明社区建设篇、文明村镇建设篇、文明标兵风采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永昌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