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县图书馆
永昌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永昌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文明浇开幸福花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金昌文明的脊梁》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1640
颗粒名称:
文明浇开幸福花
其他题名:
永昌县水源镇胜利村
分类号:
D64
页数:
5
页码:
198-202
摘要:
本文记述了永昌县水源镇巩固创建基础,抓班子,实施党建工程、选准发展路子,抓经济,实施富民工程、以人为本,树新风,实施“和谐”工程等。
关键词:
文明村镇
水源镇
永昌县
内容
永昌县水源镇胜利村有9个社,588户,2310人,耕地面积8400亩,属典型的机井灌区农业村。近年来,在水源镇党委和上级部门的指导和帮助下,胜利村深入贯彻党十六大精神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按照“围绕主题,把握灵魂,狠抓落实”的要求,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不断加强和改进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后被授予省级文明村、农村先进党支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安全示范单位、市级文明村、乡镇企业明星村、县级优秀五好村等荣誉称号,特别是在1999年被中央文明委命名为“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以来,珍惜荣誉,在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同时把文明村创建活动摆上突出的位置来抓,把创建活动与实现农业产业化、推广农业科技、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结合起来;与帮助农民更新观念、掌握新知识、提高科技文化素质结合起来;与改善村容村貌、抓好改水改厕、创造文明生活环境结合起来;与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思想道德进农家、科技文化进农家、法制教育进农家、文明生活进农家”、创评“十星级”文明户、农村爱国卫生等活动,实施了精神文明创建“三大工程”,引导农民移风易俗、革除陋习、发展经济、改善环境,使创建工作有声有色,富有生机和活力。
一、巩固创建基础,抓班子,实施党建工程
创建文明村是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最佳结合点,也是农村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抓手。对此,胜利村立足村情实际,着力构筑文明村建设的工作运行机制。
一是抓关键,强化班子建设。完善充实了村党支部、村委会、青、妇、民兵、治保、调解等组织,做到村级机构健全,人员齐全,功能增强。而且创造性建立了“一会三组”制(即由参政议政能力强、文化素质高的党员组成“党员议事会”;由党龄较长的老先进、工作经验丰富的村社干部组成“党员参谋小组”;由作风正派、党性原则强的党员组成“党风监督小组”;由经营有方的厂长、经理、能工巧匠、种田状元、致富能手与群众组成“党群共同致富小组”),有效地增强了村级班子的执政能力建设。
二是抓学习,提高整合力。为加强思想建设,村党支部除坚持每月一次党课学习外,还根据各个不同时期中央的方针、政策和上级有关精神进行专题学习。在全村党员中开展了党员“双学”活动;根据市、县、镇党委的培训计划狠抓落实;用直观形象的电化教育手段,播放先进事迹、法制报告、科普节目等,组织和引导全体党员向孔繁森、任长霞、牛玉儒、石述柱等优秀党员学习,村上为每个社配备了一名政治辅导员协助、配合并监督社长开展工作。进一步加强了农村宣传文化阵地建设;
三是建制度,铸成凝聚力。在建立健全党员学习、“三会一课”、民主理财、民主监督、支部成员联企、联户等一系列制度的基础上,还根据本村的实际制定村干部上岗制度、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村务公开、财务公开制度、工作分析制度、重大事项民主决策等制度,制度健全,按章理事,提高了工作效率,使基层民主健全有效。
四是树形象,增强战斗力。始终坚持要求群众做到的党员首先做到,要求党员做到的支部一班人必须首先做到。支部“一班人”处处以身作则,赢得了全村百姓的信赖和拥护,党支部在群众中的威信不断提高,号召力明显增强。
二、选准发展路子,抓经济,实施富民工程
胜利村抓住致富奔小康这根主线,狠抓科技推广及调整和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大办村级企业,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强化统一服务功能,推行了“走好两条路子,实现一个目标”的经济发展新理念,即:充分挖掘特色优势,走好“制种立村、草畜强村、二、三产业富村”的路子,不断提升壮大三大主导产业,靠优势产业增加收入;走好“依托协会、服务农民、会社联动”的路子,加快推进“协会+公司+农户”的生产经营方式,实现富民强村奔小康的目标。全村每年推广玉米杂交育种5000亩,优质专用型小麦良种繁育2000亩,啤酒大麦种植1000亩,优秀高产洋芋200亩,中药材种植200亩,瓜菜种植200亩,蔬菜种植100亩。已建成高效节能日光温室50座,百亩连片经济果园2个,建成养殖专业社2个,规模养殖户158户,牛存栏471头,猪存栏861头,羊存栏8280只,鸡存栏8860只。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先后办起砖厂,万吨专用面粉加工厂,农具修造厂等骨干企业。积极争取到了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全面整改了低压农用线路,新修水泥预制“U”型渠38公里,铺设滴灌1000亩;平整高标准条田3000亩;机井设备得到更新,形成高效节水灌溉体系。全村户户安装了自来水,解决了人畜用水困难。通过组建农村党员专业经济协会、种子协会、养殖协会等组织,引导农民增收,2004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820元,各项经济指标均位居永昌县乃至金昌市前列。
三、以人为本,树新风,实施“和谐”工程
一是整体规模抓建设,改善农民住宅条件和村容村貌“一看路,二看树,三看卫生,四看住”。近年来,胜利村新修建了标准化住房308户,建成村委会为中心的十字商贸一条街,实施亮化、绿化、美化工程,新发展商业、饮食、服务、运输、加工网点85户。村上投资新建商贸楼一栋。全面硬化了村社主干道路12公里。按照规模布局建设,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二是以人为本抓孝德,争创诚信新村。坚持德治与法治相结合,村党支部每季召开一次道德风情座谈会,每半年开展一次公民道德知识竞赛,每社建立一块孝德室专栏。结合村民办理婚丧事宜,开展反对封建迷信,移风移俗教育;结合调处民事纠纷,开展赡养老人,团结邻里,互助友爱的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结合兴办公益事业,开展集体主义教育;结合环境卫生整治,开展爱国卫生及家庭美德教育,狠抓了村民的思想道德建设和文化建设。全村社会治安秩序良好,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建立完善了村、社二级治安防范网络,成立了义务治安巡逻队,大大地提高了治安防范能力。坚持依法治村,不断加强法制宣传和法制建设,全村无恶性刑事案件、严重经济案件和重大治安案件发生。计划生育率保持在100%。在全村营造了文明向上的氛围,群众的思想意识和精神面貌有了巨大变化,各类封建迷信、违法宗教活动业已绝迹。
三是全面开展“文明户”评比活动。村专门成立了“文明户”评比指导小组,制定了详尽的评比标准和奖励细则,半年初评,年终总评,全村共评选出“十星级”文明农户146户,八至九星农户406户,七星级以下36户,“和睦家庭”238户,“五好家庭”315户,评选出先进青年62人,生产能手84人,科技标兵24人,好老人15人,好孝子62人,贤小姑17人,共261个先进个人。
四是不断加大科教文化事业的投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村上积极争取多方面扶持,积极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修建了文化活动中心、图书阅览室,增建了残疾人活动室、老年人活动室。不断增加科技投入,以绿色证书培训班、农技培训班等形式对农民有计划地进行科普教育,积极推广农民致富实用技术。坚持健康向上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两年一度的农民运动会、群众广泛参与的篮球赛、卡拉OK比赛、书画比赛等活动深受群众喜爱。特别是成立了象征太平安康的胜利村太平鼓队,重大节日巡回表演,多次被市、县文化部门调演,成为了当地一道亮色。目前全村已架设了电话496部,普及手机230部,电冰箱118台,电视705台,摩托车605辆,有线电视入户达100%,电脑上网率54%。这一系列的投入,使农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大为改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对胜利村的未来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胜利村正是按照建设现代化小康村的目标,抓住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这一关键,才从胜利走向胜利。
知识出处
《金昌文明的脊梁》
本书记述了金昌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的典型荟萃,共收录了综合篇、文明行业篇、文明单位建设篇、文明社区建设篇、文明村镇建设篇、文明标兵风采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永昌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