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县图书馆
永昌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永昌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文明植阡陌 新风沐绿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金昌文明的脊梁》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1639
颗粒名称:
文明植阡陌 新风沐绿洲
其他题名:
永昌县朱王堡镇
分类号:
D64
页数:
5
页码:
193-197
摘要:
本文记述了永昌县朱王堡镇抓经济,夯实文明村镇基础、抓规划,打造文明村镇建设框架、抓载体,突出文明村镇文化含量、抓综治,营造文明村镇良好环境等。
关键词:
文明村镇
朱王堡镇
永昌县
内容
朱王堡镇是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位于永昌县最东部,毗邻民勤、武威,是周边三(县)市、四乡(镇)交汇点上人流、物流、商流、信息流的集散地和区域经济中心。全镇辖13个村、137个社,总人口29176人,镇域总面积407.17平方公里,总耕地11万亩。先后入围全省综合经济实力50强和财政收入100强乡镇行列,被国家和省、市授予“全国村镇建设先进镇”、“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文明小城镇建设示范点”、“全国亿万农民健身运动先进镇”、“甘肃省文明镇”等20余项荣誉称号。今年10月被中央文明委命名为“全国文明村镇”。
近年来,伴随着西部大开发、甘肃大发展的时代步伐,朱王堡镇一路高歌,大步向前,令人信服地诠释了“发展是硬道理”的真谛,诠释了“小城镇、大战略”的意义和价值,一举成为依靠党的富民政策带动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的成功典型,成为全县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文明村镇建设的一面旗帜。镇域经济的蓬勃发展,为创建文明村镇夯实了基础,注入了动力。文明新风吹遍充满希望的绿洲田野,给农民生活质量的提升注入了源源活力,全镇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生机勃勃。各村群众普遍反映,精神文明建设为老百姓办了实事,办了好事。
一、抓经济,夯实文明村镇基础
经过全镇人民的不懈努力,2004年,全镇实现农村经济增加值15200万元,比1996年增长67.9%,年均增长8.49%;镇级财政收入520万元,比1996年增长95.12%,年均增长11.89%;农民人均纯收入3936元,比1996年增加1629元,年均增长9.12%财源建设后劲丰足,聚集面粉、麦芽、造纸、果蔬保鲜等非公有制经济乡镇企业83家。围绕财源建设项目、农业产业化龙头项目、乡镇企业重点建设项目,清河麦芽厂三期扩建项目于2004年10月建成投产,完成投资850万元;三洋啤酒原料面业有限公司2万吨啤酒麦芽生产线于2005年4月开工建设,将于11月建成投产。市场体系日趋完善,形成了以镇区三大市场为主体,以13个村级零售市场为支撑,以365家个体私营业户和156个个体运销大户为补充的市场流通体系;特色农业稳定升级,以黄皮洋葱、美国红辣椒为主的露地蔬菜种植面积达1.6万亩,以玉米杂交制种为主的制种1.2万亩,以紫花苜蓿为主的优质饲草1万亩,以整社推进新西兰肉羊为主的规模化舍饲养羊户1573户,实现了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二、抓规划,打造文明村镇建设框架
规划是村镇建设的龙头,文明村镇建设的水平首先取决于规划的水平。为此,我们按照“不求最大,但求最好”的方针,坚持“规划一步到位,建设分步进行”的原则,着眼农村城市化、城镇现代化、城乡一体化的“三化”方向,严把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的“三高”建设标准,编制了以小城镇为中心,以工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商贸业3个组群为骨架,以13个村的整体布局为内容的《朱王堡镇村镇建设总体规划》,全面安排村庄、道路、水电、渠道、通讯、绿化六大元素,突出现代农村特色,体现地方风情和城乡一体化风貌,确保小城镇30年不落后,50年尚新颖。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开通硬化了镇区八条马路,计3.6公里,高标准铺设了人行道彩砖2.5万平方米,按城市标准配套了上水、下水、供热、供电、通讯设施,拓宽了文化广场,捐资28万元修建了镇标“绿洲源”,新建了有近千个摊位的三大贸易市场,兴办万吨麦芽厂、万吨面粉厂、1500吨果蔬恒温库等6个龙头企业,扶持建成8家经营上规模、设施上档次的餐饮娱乐场所在镇区安家落户。目前,一座集行政、金融、文教、卫生、邮电、商贸、乡镇企业于一体,道路、给水、排水、供热、供电、通讯、有线电视相配套,布局合理,环境优美,功能齐全的现代化小城镇已初具规模。聚合在小城镇的龙头企业和交易市场已成为外连市场、内牵千家万户的一个有效载体,成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一座桥梁。
三、抓载体,突出文明村镇文化含量
在朱王堡镇,经济发展注重文化含量,管理更充满精神内涵。2004年,组织开展了“庆春节”全镇社火汇演、“庆三八”妇女拔河比赛、“迎五四”机关单位职工篮球赛、“庆国庆”妇女刺绣展和青少年书画展,及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系列活动,成功举办了秋季物资交流大会,精心组队参加了全县农民象棋比赛、男子篮球赛、乒乓球比赛,其中,象棋和男子篮球分别获得了冠军和亚军,乒乓球虽未取得好名次,但是唯一出队的乡(镇),在全县民间曲艺调演中,我镇推出的民间曲艺《骑驴》获得了二等奖,木偶、皮影戏获特别奖,陶冶了农民群众的情操,激发了他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信心。郑家堡村、流泉村分别被评为省级、市级文明村,新堡子村、陈仓村被评为县级文明村,工商所、烟草批发部被评为县级文明单位,2004年共争创或复评市级文明村2个、县级文明单位5个、县级文明村4个。2005年,我们以《小城镇文明公约》、《小城镇居民守则》、《小城镇环境卫生管理办法》等为准绳,广泛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行业、文明家庭四大争创活动。深入开展了民主法制、文明礼貌、赡养老人、移风易俗、公共卫生和家庭卫生、远离邪教、学科学用科学、集体主义观念等八项教育活动。举办了演讲会、知识竞赛、文艺演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理论研讨会等教育活动,在各项活动中把着力点放在抓巩固、抓提高、抓典型、抓特色、抓实效上,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使各项创建活动从达标型向创优型发展,强化了小城镇居民的文明意识。
四、抓综治,营造文明村镇良好环境
近年来,我们全面落实依法治镇战略,广泛深入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培训普法骨干6900人(次),达到户户有一名普法骨干;建立由镇纪委、包村领导干部和村社干部组成的信息收集网络,认真排查矛盾纠纷,及早消除不稳定隐患,把苗头性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认真查处信访案件,耐心接待来访群众,力求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坚持严打方针,深入开展打击毒品犯罪、整治中小学校园及周边地区和集贸市场治安等一系列专项治理,校校聘请了法制副校长,抓法制从基础抓起。镇党委、政府和各村、各单位每年签订社会治安目标责任书,奖优罚劣;实行“一票否决”制,集中打击取缔了“法轮功”邪教,巩固了“无毒镇”成果。2005年,我镇被确定为全县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示范镇,确立朱王堡、新堡子、流泉三村为综治示范村,为争创“全国文明村镇”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五、抓创建,提升文明村镇品位
镇党委、政府坚持三个文明一起抓,三项成果一起要。2005年,大力开展“全国文明村镇”创建活动,深入开展“五项整治”。一是加强村镇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取缔了不合理的垃圾堆放点,杜绝了裸露堆放和乱写、乱贴、乱堆、乱倒、乱扔现象,从根本上治理了影响小城镇整体形象的白色污染。二是加强户外广告的规范管理和野广告治理。对街道、市场、住宅楼等处的各类非法广告进行了彻底清洗;在农贸市场设置广告信息墙(栏);制定出台了《朱王堡镇户外广告登记管理办法》;对镇区主街道和市场内各类公益性、商业性广告牌进行有针对性地更新或撤换,进一步规范了户外广告和招牌安装行为。三是加强绿化、美化、亮化“三化”进程,整治镇容镇貌。加大了绿化力度,彻底清理、拆除了镇区内沿街的各种违章建筑物,规范了沿街店铺,清洗、美化、粉刷了沿街陈旧建筑物,补贴了脱落墙砖,更新维护了重点地段人行道残破瓷砖。四是加强车辆运营的规范管理,整治交通秩序。杜绝了乱停乱放现象,规范了各种车辆的停放,做到了车容整洁、到站停车、规范管理、文明服务。五是加强“扫黄打非”集中行动,扫除各类丑恶现象。对网吧、电子游戏厅等各类文化娱乐场所及市场、饭馆等外来人口聚居地的黄、赌、毒等各类丑恶现象进行了集中清查扫除行动,全面提升了文明村镇的品位。
六、抓制度,促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
镇党委、政府把三个文明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建立了“一把手”工作机制,从制定规划、确定目标到分解任务、落实项目上,都做到责任到人,措施到位,工作到家。建立长效运行机制,完善了三个文明建设目标管理责任制,实行精神文明建设“一票否决”制,完善了考核评优罚劣办法,打破了荣誉称号“终身制”;完善了文明城镇建设多元化投入机制,把小城镇作为国有资产来经营;完善了既宣传先进典型,又鞭策后进的舆论引导机制,强化保障点,不断加强组织领导,使三个文明建设不断迈向新的台阶,为全面推进小康社会进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知识出处
《金昌文明的脊梁》
本书记述了金昌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的典型荟萃,共收录了综合篇、文明行业篇、文明单位建设篇、文明社区建设篇、文明村镇建设篇、文明标兵风采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永昌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