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助教育发展 转型促师范腾飞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金昌文明的脊梁》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1593
颗粒名称: 文明助教育发展 转型促师范腾飞
分类号: D648
页数: 6
页码: 127-132
摘要: 本文记述了金昌市师范学校突出中心,扎实工作,开展丰富多彩的创建活动、健全制度,明确责任,落实创建活动的具体措施、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创建活动初见成效等。
关键词: 文明单位 金昌市 师范学校

内容

金昌市师范学校创建于1981年,是全市唯一一所国家计划内中等师范学校。建校24年来,学校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为我市培养了2000多名教育教学人才,培训了近千人次的中小学校长、教导主任和骨干教师,基本实现了把学校建设成为我市“小学教师的摇篮、小学教师进修的基地、小学教学研究的中心”的预期目标。1994年学校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全省教育系统先进单位”,1997年通过省教委组织的达标验收,成为甘肃省首批4所“标准化学校”之一。1998年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文明单位标兵。2004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文明单位。然而随着国家三级师范向二级师范过渡的新形势和我市小学师资趋于饱和的实际状况,师范教育的发展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正确领导下,2003年5月,根据市政府决定,原市职业中学并入金昌师范,实行金昌师范、市职业中学、市教师进修学校三块牌子,一套人马,并于翌年5月将市职业中学更名为“金昌市职业技术学校”,职业技术教育已成为学校生存发展的突破口和生长点,初步形成了师范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师资培训三位一体的发展格局。为了配合这一转折,学校狠抓精神文明建设,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创建活动,推动了转型时期学校教育教学事业的全面发展。
  一、突出中心,扎实工作,开展丰富多彩的创建活动
  (一)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确保有一个坚强的政治核心。这些年来,学校领导班子努力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政策,学习专业知识和管理知识,学习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关规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加强廉政建设;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求真务实,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和优良的工作作风勇敢地担当起领导责任。
  (二)加强思想政治和业务学习,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学校始终把学习放在重要地位,有布置、有指标、有内容、有检查,按照校中心学习组、中层干部和其他教职员工三个层次,认真组织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并通过课堂,将学习任务落实到学生中间。同时持之以恒地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理想信念、艰苦创业、民族团结、职业道德、社会风尚、家庭美德、移风易俗教育,使教职工精神面貌有一个较大的改观,增强了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继续为社会输送各方面合格的人才。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虽然已经得到了用人单位和社会各界的公认,但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社会对人才提出的更高要求,面对生源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的严峻形势,学校迎难而上,采取各种措施,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断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四)“依法治校”和“以德治校”并举,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和学生德育工作。学校始终坚持“依法治校”、“以德治校”,将敬业爱岗、师德师风建设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以“敬、竞、精、静、净”为校训,以“实干、奉献、创新、发展”为校风,以“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为教风,以“知难而进,刻苦钻研”为学风,教育师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建设了一支思想政治坚定、业务素质过硬、工作作风优良、道德品质高尚的教职工队伍和管理队伍。
  (五)加强校园“三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学校在绿化、美化、净化的基础上,不断加强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组织制度文化、社团文化等方面的建设,营造浓郁的校园学术文化氛围,把时代特色、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有机统一起来,不断陶冶学生,感化学生。
  (六)加强后勤保障,强化服务育人。后勤工作既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保障,也是全员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加强后勤职工、教辅人员思想道德建设,促使他们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爱岗敬业,服务育人。同时不断加强学校内部综合治理,保持学校的团结稳定。
  二、健全制度,明确责任,落实创建活动的具体措施
  (一)健全制度,落实责任。金昌师范建校20多年来已经形成了一个涵盖教学、科研、育人、管理工作各方面的比较完整的规章制度体系。在“省级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和争创文明城市活动中,这些制度得到了进一步修订和全面落实。在学校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教职员工政治业务学习、舆论宣传、学生管理、德育工作等各项任务,都按照职责分工,由相关处室牵头落实。并对精神文明建设实行“一票否决”制。发生问题按照从下到上的次序依次追究直接责任和领导责任,负有重大责任者除当年不评先进、不晋升职称、不推荐提拔外,还要扣除相应的津贴,情节特别严重者还要追究党纪、政纪责任。
  为了适应新的发展需要,2005年3月在广泛征求意见、反复酝酿的基础上,学校试行了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合并精简了科室机构,实行部门目标责任制和教职工聘任制,极大地调动了部门和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为学校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与活力。
  (二)狠抓教学科研,突出中心工作。教学和科研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主渠道。为此,学校下大力气狠抓了六个方面工作:一是上好每一节课,不允许忽视教学质量的现象存在;二是强化教师基本功训练;三是开展精品课和名师培养活动;四是强化教育科研,科研兴校;五是抓继续教育,提高教育教学研究水平;六是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尽快实现现代化教育技术与学科教育的整合。
  (三)加强常规管理,狠抓养成教育。学校强化了对学生平时的检查督促,不放弃任何一个教育环节,如入学教育、法制教育、考风考纪教育、校会班会教育等。同时,进一步完善了学生德育量化考核制度,对学生的不良行为敢于管理,严格要求,善于疏导,及时化解。以班主任为主,学科教师配合,全员参与,按照《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狠抓行为养成教育,培养了一批文明班级和文明学生。通过集体讲座、个别辅导咨询等形式,提高学生自我调控、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优化育人环境。主要抓了八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利用广播、宣传栏、校园网等宣传工具弘扬学校生活主旋律,表彰先进,鞭策后进,营造学习和育人环境;二是组织了夏季“校园文化艺术节”、秋季运动会;三是经常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教育活动和竞赛活动,如志愿者行动、知识讲座、演讲辩论、征文竞赛、收看优秀影视片、社团活动、文体比赛、游艺晚会、假期科技文化下乡等德育实践活动,不断丰富和充实学生的精神生活,增长才干。四是健全家长联系制度,不定期召集家长会、开展家访、发放联系卡以及每学期发送成绩通知单等形式,向家长通报学生在校主要情况,密切配合,共同教育好学生。五是组织了文学社、学术讲座、“讲文明,树新风”等活动。六是继续开展了“无烟学校”活动,切实取得了成效。七是通过庆典文化,积极开展革命理想和革命传统教育。八是开展法纪宣传,举办法制讲座、模拟法庭,现场参观等活动,教育学生学法、知法、懂法、守法,学会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防止违法乱纪行为发生。通过以上活动,发扬了正气,抵制了邪气,凝聚了人心,营造了昂扬向上的良好风气。
  (五)改善后勤服务工作,优化育人环境。学校加强了对教学辅助人员和后勤服务职工的岗位职责教育和业务技能培训,增强服务意识、育人意识和质量意识。引人竞争机制,稳步推行后勤管理社会化改革,精减了冗员,提高工作效率。学生食堂承包经营后,强化了监督机制,严防食物中毒现象发生。继续推行了校园区域卫生责任制,坚持校产使用维护责任制,教育师生员工爱护公物,讲究卫生。建立了文化艺术长廊,在教学楼走廊、校园墙壁等显眼位置张贴名人名言名画,不断美化育人环境,使校园处处都能充分发挥育人功能。
  (六)严格考核,奖罚分明。经过多年的探讨,学校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对师生及全体员工的考核办法和制度。由这些制度产生的成绩或结果已经在学生就业、保送上学和教职员工年终考核及收入分配中发生作用。在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继续坚持这些行之有效的考核制度,并加入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作为衡量学生综合成绩和教职员工工作成绩的重要方面,加强考核并与分配挂钩。制定了严格的师德建设考核办法,对教师履行岗位职责、以德育人的情况进行检查评比,考核结果作为学期(学年)工作考核的主要依据,作为评优、晋职、聘任的主要依据。学校每年在教师节评选奖励一批育人能手,树立师德典型,表彰先进。
  三、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创建活动初见成效
  历届领导班子和全体教职员工扎实有效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为学校教学科研中心工作提供了有力保证,师生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内部综合治理取得了显著成绩,有力地推动了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
  目前,学校硬件建设初具规模,管理系统健全,教学设施齐全,图书馆藏书30000余册;有完善的专业教室和艺术训练室,普通教室全部多媒体化。已经建成校园局域网和我市第一家教育网站,实现了教学及管理面向现代化的跨越式发展。校园绿化面积达60%以上,学习和育人环境优美,校风校貌焕然一新。
  教书育人硕果累累,已为全市教育战线培养输送了1700多名优秀的教育教学人才,使全市中小学教师队伍在正规化建设和学历达标建设中发生了质的变化,为学校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金昌教师进修学校”自1992年挂牌以来,已对全市教师进行了两轮培训和轮训,培训中小学校长260余人、教导主任40余人,轮训骨干教师220余人,中小学中高级教师1000余人,小学教师大专化自考辅导700余人。经过培训的教导主任和骨干教师已成为全市各级各类学校的中坚力量。教学科研队伍不断壮大,98名教职员工中,高级职称31名,中级职称25名,初级职称16名;大学本科学历55名,研究生8名(在读2名)。出版专著和教材多部,在国家级重点期刊以及省级期刊上发表本专业和教育教学研究论文200余篇,每年都有省级重点科研课题立项,教学科研成果多次获得各级奖项。
  在新的挑战和机遇面前,金昌师范学校重新定位,确立了转型时期“两手抓”的办学方针:一手抓灵活多样的中师教育,采取“‘中师为体,中学为用’,突出特色,分类推进的策略”,以维持生存;一手抓创办职业技术教育,采取“面向市场,抢抓机遇,创造条件,促成学校办学方向逐渐转型”的策略,以寻求新的发展出路,努力实现办学规格上台阶,推动学校实现新的跨越和腾飞。

知识出处

金昌文明的脊梁

《金昌文明的脊梁》

本书记述了金昌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的典型荟萃,共收录了综合篇、文明行业篇、文明单位建设篇、文明社区建设篇、文明村镇建设篇、文明标兵风采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