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创新活动载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金昌文明的脊梁》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1489
颗粒名称: 二、创新活动载体
分类号: D64
页数: 4
页码: 22-25
摘要: 全区各级党组织坚持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穿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使精神文明建设的活动载体更具鲜明的时代特征。一是把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相结合。三年来,投入资金近1亿元,确定新建、改建示范点12个,新建高标准宽裕型小康住宅1780套,改建小康房5000多套,全区90%的农户住宅达到了小康标准。目前,全区共建成省级文明乡镇1个,省级文明村1个;市级文明镇1个、市级文明村5个;区级文明村15个。准确掌握辖区低保户情况,按时发放低保救济金,今年以来,全区累计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39163户、105076人次。近年来,我们在全区农村分两批开展了为期三个月的“以德治村”、“以德治校”工作。
关键词: 金昌市 精神文明建设

内容

全区各级党组织坚持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穿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使精神文明建设的活动载体更具鲜明的时代特征。
  一是把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相结合。把是否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作为衡量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做得怎么样、载体设计得科学不科学的根本标准。我们按照以城带乡、城乡一体、整体推进的思路,坚持以宽裕型小康建设带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针对全区村镇规划杂乱无章,村容村貌差的状况,提出了“一年起步、两年上路、三年大见成效”的总目标和“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分类指导、典型引路、整体推进、建设一批、巩固一批、再抓一批”的指导思想,从改善住宅条件,整修村镇道路,美化村容村貌,治理环境卫生入手,按照“美化、绿化、硬化、净化”的要求,整体规划,统一施工、统一质量,进行了小康样板房建设。三年来,投入资金近1亿元,确定新建、改建示范点12个,新建高标准宽裕型小康住宅1780套,改建小康房5000多套,全区90%的农户住宅达到了小康标准。全区27个村基本实现了村村通车、通水、通邮、通电话、通广播;实现了村村道路硬化,“四旁”绿化、村容美化、净化目标。结合小康住宅建设,积极开展了卫生整治活动,坚持经常性清除与突击月整治相结合,主街巷整治与小巷子整治相结合,室内卫生清洁与室外环境整治相结合,初步改变了农村“土围子、破圈子、脏巷子”和“屋内现代化、屋外脏乱差”的状况。几年来的小康工程建设,不仅使农村村容村貌发生较大改观,同时,也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农民群众参与创建活动的热情,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目前,全区共建成省级文明乡镇1个,省级文明村1个;市级文明镇1个、市级文明村5个;区级文明村15个。评出星级文明农户9874户,占总农户数的83%(其中:十星级2667户、八-九星级4207户、七星级以下3000户)。
  二是把精神文明建设同党的建设相结合。把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任务体现在党的建设的过程之中。为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区上先后对101个居民委员会进行了合并,成立了26个社区居民委员会,设立了社区党总支,从区直机关、街道选拔26名同志担任支部书记,并享受副科级待遇;在文教系统、农业系统、城建系统、经济贸易系统成立了党委,从区直机关选派24名同志到农村挂职,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或主任助理,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在非公有制企业中组建了党组织,开展了“致富思源、富而思进;办事想着党员身份,致富想着社会责任”的“双思双想”主题教育活动和创建文明店铺活动。
  三是把完成精神文明建设的各项任务与实现和维护好群众利益相结合。在城市社区定期不定期举办“文化艺术节”,开展“串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连百家心、办百家事、致百家富”为主题的连心富民活动,拓宽了下岗职工再就业门路,相继建成启动了15个社区小市场,组建了19个社区家政服务公司,建成7个社区服务中心672个服务网点,初步建立了区、街道、社区、社会四个层次的社区服务网络,形成了集婚姻中介、民事调解、民政优抚、助残康复、医疗保健、托老托幼、家政服务等10大系列、50多个服务项目为内容的社区服务体系。建立医疗卫生、劳动保障、低保服务、社会捐助等服务站(所)128个,相继成立义务劳动队、治安巡逻队、法律咨询队、学生实践行动队、文娱活动队、优抚服务队和助残服务队等志愿者服务队伍132支,总人数达6000多人,形成了面向广大居民和老年人、残疾人、优抚对象等特殊群体的服务网络。各街道、社区积极组建成立了社会保障服务所(站),鼓励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在社区从事短期就业、非全日制就业等灵活多样的“非正规就业”,使500多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就业。准确掌握辖区低保户情况,按时发放低保救济金,今年以来,全区累计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39163户、105076人次。
  四是把精神文明建设同开展“以德治村”、“以德治校”工作相结合。近年来,我们在全区农村分两批开展了为期三个月的“以德治村”、“以德治校”工作。通过宣传发动,使广大群众充分认识到了“以德治村”工作是为群众办好事、解难事、干实事,是通过思想道德教育,提高村民道德水平,发展农村经济的一件好事,从而增强了群众参与“以德治村”工作的积极性,使“以德治村”工作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开展了民主法制教育、文明礼貌教育和尊师重教教育,学科技,用科技教育,赡养老人教育,移风易俗教育,崇尚科学、反对邪教教育,公共卫生和家庭卫生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等“八项教育”活动。划分了八个教育阶段,根据季节时令、农民的需求,确定了每个阶段的教育重点,并将各阶段的教育内容互相穿插。区上成立了道德教育宣讲团,巡回到各村宣讲,并将讲稿复印后分发到各村工作组手中,让各村工作组到各村民小组进行宣讲。开展了“以德治校”活动。以师德教育、学生养成教育、五爱五自教育等为教育内容,大力倡导尊老爱幼、尊师重教、爱护公物等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

知识出处

金昌文明的脊梁

《金昌文明的脊梁》

本书记述了金昌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的典型荟萃,共收录了综合篇、文明行业篇、文明单位建设篇、文明社区建设篇、文明村镇建设篇、文明标兵风采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