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西路军鏖战永昌》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1466
颗粒名称: 第二章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分类号: K878.2
页数: 14
页码: 275-288
摘要: 永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由永昌保卫战纪念馆、红西路军总指挥部、宦家庄“大沽政治部”、南沿沟无名烈士墓和柴家老庄子等部分组成。纪念馆内陈列西路军之物783件。文物中有国家一级文物77件,二级文物237件,三级文物205件,一般文物264件。永昌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教育功能,在春节、元宵节期间,免费向观众开放,在“七一”、“八一”等特殊节日免费开放,同时对于旅行社团、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参观,都实行优惠票价,对现役军人、老干部、儿童等按照政策实行免费接待。纪念馆年接待游人达10万人次。纪念碑右亭为纪念牺牲在永昌境内的千余名红西路军烈士所立。西路军鏖战永昌,牵制敌人,为策应主力红军战略转移作出了重大贡献。
关键词: 永昌 西路军 教育基地

内容

永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由永昌保卫战纪念馆、红西路军总指挥部、宦家庄“大沽政治部”、南沿沟无名烈士墓和柴家老庄子等部分组成。纪念馆内陈列西路军之物783件。文物中有国家一级文物77件,二级文物237件,三级文物205件,一般文物264件。永昌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教育功能,在春节、元宵节期间,免费向观众开放,在“七一”、“八一”等特殊节日免费开放,同时对于旅行社团、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参观,都实行优惠票价,对现役军人、老干部、儿童等按照政策实行免费接待。纪念馆年接待游人达10万人次。
  永昌保卫战纪念馆
  永昌战役纪念馆前身为永昌革命烈士陵园,位于县城北郊北海子公园东侧校场山南坡,于1983年动工修建,1988年正式建成。该陵园坐北向南,依山傍水,占地面积6437平方米,建筑面积1184平方米。由纪念碑、纪念堂、烈士墓、陈列室及管护用房等建筑构成。陵园门额书“革命烈士陵园”,背面书“浩气长存”。第一台阶两侧陈列室里陈列红西路军征战永昌时部分遗物、图片及史料。纪念碑竖立在第二台阶中央,碑高
  11.18米(寓意11月18日),宽1.936米(寓意1936年),徐向前元帅为纪念碑题写“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烈士纪念碑”的碑铭。纪念碑右亭为纪念牺牲在永昌境内的千余名红西路军烈士所立。左亭为牺牲在永昌的红西路军九军二十七师师长刘理运烈士所立。纪念堂位于第三台阶上。时任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会常务委员魏传统为纪念堂题写“革命烈士纪念堂”匾额。纪念堂右侧为西路军烈士墓。左侧为1951年在皇城滩剿匪战中牺牲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八师杨玉山等十八名烈士墓。1996年10月,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和西征60周年之际,中共永昌县委、县政府决定对经风雨剥蚀受损的纪念碑进行重修。2006年5月,县政府对革命烈士陵园纪念馆重新进行了高品位的总体规划和设计制作,对烈士陵园大殿、纪念碑、门房及大门进行维修,清洗纪念碑,彩绘大殿及纪念亭,装饰大殿。重新制作展厅内展品陈列柜,利用影像、图片等多媒体声、光、电等手段布展,全方位、多角度展现西路军烈士血战永昌的英雄事迹。
  永昌保卫战纪念馆先后被甘肃省国防教育委员会、中共金昌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国防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风廉政建设教育基地”和“党史教育基地”。
  纪念碑碑文
  一九三六年十月,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后,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政委陈昌浩奉中央军委命令,率总部偕三十、九、五军二万一千八百余人,抢渡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因河东敌情骤变,党中央电示河西部队组成西路军西进,打通国际路线,十一月十八日,先头部队占领永昌,二十一日总部移驻县城,在永凉地区扩红筹资,动员人民,组织建政,蒋介石抵陕督战,倾力围剿红军。责其马步芳、马步青麇集新二军骑五师及青、甘地方民团十万之众,依仗骑兵优势,配备飞机大炮,围追堵截。西路军自长征以来,未及休整,又逢隆冬严寒,单衣草履,弹药无补,但全军将士斗志高昂,前仆后继,无坚不摧,继一条山、古浪、凉州西四十里铺诸战役后,在永昌境内八坝、东寨、东十里铺、城垣、水磨关、水泉子等地浴血奋战,共毙伤敌六千余人,自身伤亡亦两千。西路军鏖战永昌,牵制敌人,为策应主力红军战略转移作出了重大贡献。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军委主席团电令西路军继续西进。十二月二十七日夜,总部及城防部队突围出城,翌日,全线撤离永昌。红军走后,各级苏维埃政权被破坏,区苏维埃主席张仲科等惨遭杀害。追述西路军业绩,英勇悲壮,可歌可泣,彪炳千古!所有栖牲的红军将士永垂不朽!
  中国共产党永昌县委员会、永昌县人民政府
  公元一九八八年八月一日立
  重建红西路军纪念碑碑记
  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血战永昌,浴血河西,其精神千古留芳。永昌历届县委、县政府珍视历史,曾修陵建碑,使烈士陵园成为世人瞻目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和西路军西征60周年之际,永昌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金川公司积极筹资,精心设计,精心施工,在原地重建此碑,以缅怀先辈,昭示后代,特此碑记。
  金川有色金属公司 公元一九九六年十月敬立
  大沽政治部
  位于永昌县新城子镇宦家庄。现完整保留7副红西路军宣传标语。
  柴家老庄子
  柴家老庄子位于六坝乡南庄村十社,是1936年11月至12月间,红西路军经过六坝时居住并战斗过的旧址,现作为革命历史的见证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旧址东西长38米,南北宽44米,墙高11米,内有堂屋一间15平方米,屋内东墙上半部分书有红军的标语(不完整)数条,标语下半部分也被70年代生产队修建粮仓时裹在泥层中。
  碑文:
  一九三六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彤云密布,寒风刺骨。驻守于水磨关一线红九军某部指战员冒着严寒奉命阻击由山丹增援永昌的敌马志武骑兵团。九时许,红军战士与绕道南沿沟、妄图进逼永昌城的敌骑兵激战于南沿沟。敌骑利用开阔、空旷的地势施展淫威,轮番向红军阻击阵地猛扑,我红军战士浴血奋战,击退了敌多次进攻。下午三时,红军撤离战场,虽伤亡惨重,但已重创了援敌,为总部机关撤离永昌县城赢得了时间。二十八日凌晨,西路军全县撤离永昌后,当地群众冒险营救幸存的伤员,并将战场上壮烈栖牲的红军战士遗体三十余具搬于此地掩埋。红军战士甘洒热血的大无畏精神泣鬼神、惊天地,将永远激励着后人。
  红西路军无名烈士永垂不朽!
  一九九八年八月一日 立

知识出处

西路军鏖战永昌

《西路军鏖战永昌》

出版者:中共党史出版社

本文记述了永昌是西路军与敌鏖战的主要战场之一,在西路军征战史上有特殊的作用和意义。

阅读

相关地名

永昌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