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革命烈士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西路军鏖战永昌》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1465
颗粒名称: 第一章 革命烈士
分类号: K265
页数: 5
页码: 270-274
摘要: 刘理运 湖北黄安(今红安)县人。1930年春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任红四军第十二师第二十四团营长。1933年任红九军第二十五师第七十三团团长。1934年任红军第二十五师副师长、红军第二十六师师长。1935年冬任红军第二十七师师长。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后,随方面军西渡黄河,11月编入西路军。1936年12月25日,同马敌步、骑兵千余人在县城东二十里铺激战中壮烈牺牲。1929年参加程子华领导的湖北大冶暴动后编入中国工农红军三军团并加入中国共产党。战斗结束后,被转移到永昌县城红西路军总部医院抢救治疗,因伤势严重,抢救无效,于11月底牺牲在永昌县城。参加红军长征,甘肃会宁会师后随军西征。李天福死时仅18岁。
关键词: 永昌 西路军 革命烈士

内容

在永昌牺牲的红西路军烈士
  刘理运 (1906至1936)湖北黄安(今红安)县人。1930年春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任红四军第十二师第二十四团营长。1933年任红九军第二十五师第七十三团团长。1934年任红军第二十五师副师长、红军第二十六师师长。1935年冬任红军第二十七师师长。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后,随方面军西渡黄河,11月编入西路军。1936年12月25日,同马敌步、骑兵千余人在县城东二十里铺激战中壮烈牺牲。
  姜启华 (1912至1936)陕西省华阴县人。1929年参加程子华领导的湖北大冶暴动后编入中国工农红军三军团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调往红军总政治部任青年科长。1936年11月西路军挺进河西走廊在古浪与敌作战中,率领部队奋勇拼杀,不幸颈部中弹,身负重伤。战斗结束后,被转移到永昌县城红西路军总部医院抢救治疗,因伤势严重,抢救无效,于11月底牺牲在永昌县城。
  姜焕绚 生年不详。湖北人。1925年加入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红军长征,甘肃会宁会师后随军西征。任红九军政治部敌工部部长,1936年11月,在永昌县城东沈家庄为打退马敌的疯狂进攻,战斗中英勇牺牲。
  任弼煌 (1906至1936)湖南省湘阴县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就读莫斯科中山大学。1931年被党组织派到鄂豫皖后任工农民主政府秘书,1932年任川陕省工农民主政府秘书,1932年任川陕省俱乐部主任、川陕省工农民主政府秘书长;1936年任西路军政治部剧团导演;1936年12月初在永昌县东二十里铺慰问红九军指战员时,突遭敌军袭击,在战斗中壮烈牺牲。
  易云均 (又名易维精)生年不详,四川达县石桥河人,中国共产党党员,红四方面北上和西路军西征河西走廊期间任总政治部文工团政治委员,1936年12月初,奉总部命令率团从永昌县城出发前往东二十里铺慰问红九军指战员,突遭敌军袭击,战斗中壮烈牺牲。
  廖赤健 (1915至1936,又名廖肇见),女,1915年生、安徽省金寨县汤家汇(原属河南商城县)人,曾任少共川陕省委青妇部长、少共省委常委、西路军总政治部前进剧团政治指导员兼党支部书记。1936年12月,在永昌县二十里铺战斗中牺牲。
  周汝功 生年不详。河南潢川人。1925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红军长征,甘肃会宁会师后随军西征。1936年任红西军政治部文工团团长。1936年12月,于永昌二十里铺东寨城作战时牺牲。
  余信会 生年不详。安徽六安县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红军长征,甘肃会宁会师后随军西征。1936年任西路军少年先锋团参谋长。1936年12月,在永昌县作战中牺牲。
  肖永继 (1913至1936)河南光山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红军长征,甘肃会宁会师后随军西征。1936年任西路军红九军二十七师八十一团团长。1936年11月,在永昌县战斗中牺牲。
  潘友清 生年不详。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红军长征,甘肃会宁会师后随军西征。1936年任红九军二十五师七十三团团长。1936年12月在县城东十里铺,敌军进攻县城战斗中牺牲。
  吕志明 生年不详,1925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红军长征,甘肃会宁会师后随军西征。1936年11月红西路军三十军八十八师二六三团(营)八连三班班长,11月27日在夜袭水磨关的战斗中,光荣牺牲。
  中华苏维埃政府烈士传略
  1936年12月5日,由永昌县各阶层政权选举产生的58名苏维埃代表,西路军推选产生的10名军队代表聚集在县衙门大堂,召开了永昌苏维埃代表大会,西路军政治部主任李卓然主持会议,地方工作部部长吴永康作了代表大会筹备报告。大会选举产生了由手工业工人、农民、红军和社会各界代表13人组成的苏维埃政府委员。红军撤离永昌后,苏维埃永
  昌区及各阶层政权遭敌摧毁,主要成员被杀害。
  张仲科 (1918至1937)永昌县城人,木匠。永(昌)山(丹)革命根据地建立后,任永昌县城东南隅乡苏维埃政府主席、苏维埃永昌区(县)政府主席。为支援红军打马敌,组织县内外的铁匠、木匠50余人,在东街南家院红军兵工厂协助红军熔铸马尾弹壳、锻打长矛大刀、修理受损枪械、碾配研制火药、砍伐树木架设城堡防御围栏等,做了大量工作。红军撤离时,张仲科于1937年3月被马敌杀害于武威新城南城壕。
  王思福 (1918至1936)永昌县城人,1936年12月5日任苏维埃永昌区(县)委员,负责军事工作,兼任青年大队长。青年大队是区苏维埃政府的一支最活跃,最有生机的骨干力量。其主要职责是维护地方社会治安,为红军作向导,潜入敌占区侦察敌情,搜集情报,征集运输粮食物资。在战场上或行军中抢救抬运伤员等方面任务。王思福在青年大队中身先士卒,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红军撤离后遭敌人杀害。
  冯怀义 (1909至1936)永昌北海子乡小坝村铁匠。1936年12月5日任苏维埃永昌区(县)委员,负责民运工作。他和区(县)政府主席张仲科组织铁匠、木匠,协助红军制造和修理武器,红军撤离后,于1936年12月28日10时,被国民党骑五师执法队杀害于县城西街,遇难时27岁。
  李万 (1908至1936)永昌县城人。1936年12月5日苏维埃永昌区(县)临时政府成立后,响应苏维埃政府的号召,投身于为红军筹集粮草、磨面、收集废铜烂铁、搬运军粮的热潮中。红军撤离后,于1936年12月28日10时,被国民党骑五师执法队杀害于县城西街,遇难时28岁。
  徐交 (1900至1936)永昌县城人。1936年12月5日苏维埃永昌区(县)临时政府成立后,为苏维埃政府青年大队骨干。多次深入敌阵地为红军打探敌人的兵力部署情况。红军撤离后,于1936年12月28日10时,被国民党骑五师执法队杀害于县城西街,遇难时36岁。
  张德文 (1907至1950)永昌县城人,修鞋匠。1936年12月5日,中华苏维埃临时政府成立后,任苏维埃永昌区(县)委员,负责财政工作,为红军筹集到大量的军用物资。红军撤离后,遭马敌拘捕,在马敌严刑逼供拷打致残,失去生活自理能力。新中国成立后不久逝世。
  李天福 (1918至1936)甘肃武威县人,系大地主陈世堂家中长工。曾任梅家寺苏维埃政府委员。积极为红军办事,红军撤离后,大地主陈世堂对李天福曾监视过他的行踪而怀恨在心,进行打击报复,唆使他人秘密用石头将李天福砸死在许家崖后就地掩埋。李天福死时仅18岁。

知识出处

西路军鏖战永昌

《西路军鏖战永昌》

出版者:中共党史出版社

本文记述了永昌是西路军与敌鏖战的主要战场之一,在西路军征战史上有特殊的作用和意义。

阅读

相关地名

永昌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