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战斗遗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西路军鏖战永昌》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1456
颗粒名称: 第一章 战斗遗址
分类号: K871.6
页数: 6
页码: 198-231
摘要: 钟鼓楼——红西路军发布《告指战员书》纪念地钟鼓楼位于永昌县城中心,又名声教楼。明神宗万历初莫基,十五年建成。楼分台基与楼体两部分,台基方形,边宽22米,高7.2米,为夯土板筑,外表以明式砖护壁,中呈拱洞通达四街。四个拱门上有东“大观”、南“迎薰”、西“宁远”、北“镇朔”砖刻匾额。台基之上,四边建有女儿墙,墙高1.5米。台基西北角建砖台,从砖台可登一楼。楼体木结构,规制同西安钟楼,方形,高24.5米,两层三檐,属重檐盝顶式建筑。1936年11月18日,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占领永昌后,徐向前、陈昌浩向中央军委汇报西路军到达永昌以后的情况。根据上述指示,西路军停止西进。
关键词: 永昌 西路军 战斗遗址

内容

钟鼓楼——红西路军发布《告指战员书》纪念地钟鼓楼位于永昌县城中心,又名声教楼。明神宗万历初莫基,十五年(1587)建成。楼分台基与楼体两部分,台基方形,边宽22米,高7.2米,为夯土板筑,外表以明式砖护壁,中呈拱洞通达四街。四个拱门上有东“大观”、南“迎薰”、西“宁远”、北“镇朔”砖刻匾额。台基之上,四边建有女儿墙,墙高1.5米。台基西北角建砖台,从砖台可登一楼。楼体木结构,规制同西安钟楼,方形,高24.5米,两层三檐,属重檐盝顶式建筑。
  1936年11月18日,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占领永昌后,徐向前、陈昌浩向中央军委汇报西路军到达永昌以后的情况。电文说①:“八十九师、骑兵师已占领永昌,少数马敌、民团闻风逃走,群众全在家,热烈欢迎。甘州只有韩起功旅带民团2000及少数直属部队固守,其部队早已南开。已令该部留少数固守永昌外,其余明早向甘州进。于22日晚可抵甘城。红五军明到丰乐堡,21日到永昌,25日到甘州休整,尔后以一部向肃州进。红九军今到大河驿,明到西四十里铺。八十八师明在二十里铺,21日早到丰乐铺,即以红九军、八十八师殿后,相机灭敌。我们今到四十里铺,21日早可到永昌,再向甘州进。决用力巩固丰乐堡、永昌地区,以甘州为重点,争取休补与执行党与军委所给予的任务。”11月19日,林育英、朱德、张国焘、周恩来等对西路军行动部署:“你们的任务应在永昌、甘州、凉州、民勤地区创立巩固的根据地,以一部向古浪、土门方向活动,在有利条件下消灭由古浪来敌,大部向凉州、永昌前进;同时以一部夺取甘州、肃州至安西一带地区;并可以一部在民勤活动,迷惑敌人,使敌疑我西路军有由民勤经定远营,配合陕甘企图。具体部署在甘州占领后,可以五军在甘、肃两州、安西线活动,九、三十两军可以在永昌以南地区活动,大大扩红、筹资,准备灭敌。”根据上述指示,西路军停止西进。11月22日,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发出的《告指战员书》布告,张贴在钟鼓楼南门洞墙壁上,号召全体同志认真地积极地加紧创造、巩固抗日根据地的实际工作,坚决战胜敌人,正确运用统一战线。全体指战员要学会做群众工作,自觉遵守纪律,巩固扩大部队,大大提高国际教育,努力战术的学习,发展正确的自我批评,及时纠正工作中的错误、缺点。发扬固有的艰苦奋斗精神,克服一切困难,团结全体指战员像一个人一样,在党与军委意志的周围奋勇前进,大胆工作,胜利定属于我们。
  旧衙门——中华苏维埃永昌区(县)政府成立大会纪念地
  国民党政府的县衙门坐落在永昌县城东南隅(今城关一小校园所在地)。县衙门坐东向西,大门三间,前有照壁,大门两侧有栅栏。大门牌坊森严壮观,气势不凡。进入大门,第一进大院十分宽敞,正中五间大屋顶出廊式大厅,是县衙正堂,清朝知县在此升堂问案。大堂左面是胥役房,各有角门通前后大院,前院南北两侧各有10间厢房,是国民党各科室办公的地方。县衙大堂后面是第二进大院,正中五间大厅,上悬匾牌“退思厅”,是国民党政府的会议厅。大厅两旁各有侧门通后院,南北两侧各有五间厢房,南悬“廒神祠”匾牌,实为旧政府库房,北悬“案牍祠”匾牌,实为旧政府办公室,文书档案室。进入第三进大院,正中是飞檐斗拱,画栋雕梁的七间两层楼,上悬“正位楼”匾牌。民国时后一层是国民党书记、国民政府县长的办公室和会客室,二层是他们的贴身机要秘书、工作人员的住所。南北各有五间厢房,是旧政府各科长的办公室。“正位楼”两边各有一个小院子,左为厨房,右为勤杂人员的住所,楼后是花园,和城墙相连,县衙北面是小教场和监狱。
  1936年12月5日,由永昌县各阶层政权选举产生的58名苏维埃代表,西路军推选产生的10名军队代表聚集在县衙门大堂,召开了永昌苏维埃代表大会,西路军政治部主任李卓然主持会议,地方工作部部长吴永康作了代表大会筹备报告。
  大会选举产生了由手工业工人、农民、红军和社会各界代表13人组成的苏维埃政府委员。经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选举,木匠出身的手工业工人张仲科当选为主席,农民狄万川当选为副主席。当选的政府委员进行了分工,王思福负责军事;张德文负责财政;刘万祥负责粮秣;冯怀义负责民政;杜有才负责民运;曹有德负责商贸,许教琪负责内务文教。
  成立大会结束后,县城内外,锣鼓喧天,劳苦百姓眉开眼笑,欢庆为劳苦大众当家作主的红色政权诞生。
  东会馆——红西路军召开“公审大会”纪念地
  东会馆(又称陕甘会馆)位于县城东大街北侧,坐北向南,正殿三间,东西配殿各五间。今永昌县博物馆所在地。
  陕甘会馆是指明、清时代陕西商人(也称陕商或秦商),为方便经商在全国各地所建的会馆,是在外经商的陕西商人住宿、议事、签约、交易、酬宾的场所,是陕客商们“叙乡谊、通商情”的地方。永昌是古丝绸之路上历史久远的重要城镇。清乾隆、嘉庆时期,永昌县城商业鼎盛,贸易繁荣。当时在永昌经商者多为山西、陕西等地客商。“邑之商业,自乾嘉以来,客商大于土商,凡繁富之乡镇,皆有山陕人合群营业”(《永昌县志》嘉庆卷)。陕西客商在县城东大街修建了著名的陕甘会馆。会馆坐北向南凡三进。正殿供奉关圣帝君(明清时期秦晋商人非常崇敬关羽,他们以“义”标榜自己,崇尚以义制利、仗义疏财等经营信条。所以各地的陕甘会馆大殿内一般都供奉着关公塑像),关公塑像旁边则是关平和周仓塑像。商人们议事也在关公殿。除了正殿之外,还有过殿、戏楼、看楼,茶亭、书屋、南北两庑等大小建筑,并在两庑庑角设置钟鼓。会馆布局精妙,蔚为壮观。
  永昌陕甘会馆的创建,对当时永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乾嘉时,商业鼎盛,贸易繁荣。输出以粮食、食油、畜禽为主。道光时期永昌城“铺面相连,商贾云集,百货畅通”。清宣统元年,永昌县为了便于“管理市政,以资提倡商务”,将刚刚成立的商会也设在了陕甘会馆内。永昌的陕甘会馆在后来的战乱中被焚毁。
  1936年11月27日,农历十月十四日,红西路军在东会馆召开公审大会,东会馆戏楼作为临时审判台。经过广大人民群众检举揭发,永昌县苏维埃临时政府协助红军司法机关,先后拘捕旧政权时期科长张天佑、李斋庭,警佐王澍民,伪二区区长杜富堂,地痞徐寿山,恶霸王开明等人。打击了反动官吏、土豪及劣绅的嚣张气焰,伸张人民当家作主的正气。红西路军撤离永昌时,对改恶从善、悔过自新的从宽处理,对罪大恶极、死不改悔者判处死刑。
  天主堂——红军总部指挥部纪念地
  “天主堂”位于永昌县城南街什字以东200米处,1936年11月18日红西路军占领永昌后总部所在地。原为本地天主教堂,清末民国初建筑,四合出廊式庭院,占地面积约15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400平方米,主要由坐北向南的会堂和东西厦房组成。红西路军总指挥部及直属部队、机关抵永昌后,总部就在天主堂办公。(红西路军总部领导:总指挥徐向前,政治委员陈昌浩,副总指挥王树声,参谋长李特,政治部主任李卓然,供给部部长郑义斋,卫生部长苏井观,总部一局局长郭天明,二局局长宋侃夫,四局局长杜义德,政治保卫局局长曾传六。)
  红西路军总指挥部既是连接陕北和河西走廊各战场的信息枢纽,又是河西走廊各战场的指挥中心。两位首长在此指挥大小战斗30余次、生活住宿近40天。
  在此期间,徐、陈两位首长分别于11月21日、23日、24日、25日,向红军总司令部和中央军委发电报,汇报西路军在永、凉地区作战情况和面临的现实困难。电文说:“我西路军虽然士气旺盛,但部队疲劳、弹药、冬衣缺乏。马敌虽然已伤亡5000人以上,但能迅速补充与我作战。永昌地形不便打运动战,群众斗争不易发动,扩红筹资较难。我军战线较长,人员、弹药有减无增,无法集中优势兵力,难在甘东地区①歼敌。并估计毛炳文部主力26、27日可到凉州,我军若与马、毛两敌全力决战不利;马敌可能以一部速集甘州堵击”。因此建议:“不得已时转到甘州、肃州间作战。国际接济最好先期或按时到达。如取得接济,可以回击甘、凉之敌,更有利配合红军主力行动。”
  在红西路军指挥部遗址内,现保存有当年总指挥徐向前,政委陈昌浩同志使用过的办公桌、椅,木床,照明用的马灯、油葫芦灯等物品。
  宦家庄革命纪念地
  新城子镇位于永昌县西南部,祁连山麓,距离县城39公里。大沽政治部旧址,位于新城子镇宦家庄。1936年11月18日至12月28日,西路军在永昌期间向人民群众宣传红军宗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阵线的政策和主张时,在村民宦松林院内堂屋墙壁上以“大沽政治部”名义,用红、黑墨汁刷写了七条宣传标语。这些标语经历70年的风雨,现被完整保存在屋内的右后两面墙壁上,实属不易。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西路军西征期间,存留下来的数量最多、保留最完整的标语。这些宣传标语是西路军西征时在永昌建立抗日根据地大后方,反对内战,坚决抗日,建立抗日民族统一阵线的历史存照。
  南沿沟滩红西路军战斗纪念地
  位于县城西10公里的焦家庄乡南沿沟村滩。1936年12月,红军某部与敌人曾在此进行过激烈战斗。现建有集体墓葬。1982年,县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东寨郭家上磨庄战斗纪念地
  位于县城东10公里的东寨城西南甘新公路南侧。1936年红西路军前进剧团70余人在此地与敌人进行了极为艰苦的战斗。现存庄院墙两段,高约2米。
  百子洞纪念地
  位于县城北3华里武当山半山腰,洞深4米,宽3米。1937年春天,红西路军失利后,警卫连排长肖永银等人夜行在此住宿。
  总供给部兵工厂遗址
  1936年11月18日,红西路军占领永昌城,总供给部的兵工厂设在东街小十字西南角的一处四合院内。该院东南两侧屋檐下设有两座锻铁火炉,兵工厂师傅用收集的废铜、烂铁,打造刀矛,修理枪支,制造炸弹、攀高云梯等。新中国成立后,兵工厂所在地改成永昌县供销社。
  邬家油坊战斗遗址
  邬家油坊位于县城东街。1936年12月6日早晨,红军妇女团坚守此据点,同敌刘呈德团发生激战,击毙敌30余人,7名红军战士在战斗中牺牲。

知识出处

西路军鏖战永昌

《西路军鏖战永昌》

出版者:中共党史出版社

本文记述了永昌是西路军与敌鏖战的主要战场之一,在西路军征战史上有特殊的作用和意义。

阅读

相关地名

永昌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