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编 文献摘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西路军鏖战永昌》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1417
颗粒名称: 第二编 文献摘录
分类号: TN918.7+1
页数: 40
页码: 107-146
摘要: 本文记述了西路军鏖战永昌文献摘的基本情况。其中包含:西路军鏖战永昌期间与中央往来电报、国民党方面堵截西路军的电文、报道、概述、陆军新编第二军《剿匪概述》(节录)。
关键词: 永昌 文献摘录 电报

内容

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不辱使命,浴血河西,鏖战永昌,用他们的生命和鲜血在河西大地上谱写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人民军队历史上、乃至中华民族历史上悲壮的精神诗篇。本编主要辑存西路军组建后,鏖战永昌时执行中央军委指示、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汇报西路军工作进展、以及执行西征任务等方面的文电资料。国民党方面堵截西路军的电文、报道、概述资料。本编之所以选取国民党方面的部分资料,旨在佐证历史,说明红西路军当时所面临的敌情态势。其中的共匪”、剿匪”、朱毛股匪”、徐陈股匪”、伪军长”等语,均为国民党反动派对我党、我军的诬称。
  一、西路军鏖战永昌期间与中央往来电报
  (1936年11月8日至12月28日)
  张闻天、毛泽东关于河西部队称西路军等问题的电报(1936年11月8日)
  朱、张、徐、陈、李等七同志:甲、提议河西部队组织前委与军分会(1),我们基本上同意。河西部队称西路军,领导机关称西路军军政委员会,管理军事、政治与党务,以昌浩为主席,向前为副,其余名单照他们来电批准。乙、二兄有何意见,请复。
  张、毛
  八日二十时
  (录自《毛泽东军事文集》第一卷)
  注释:
  (1)1936年11月7日,徐向前、陈昌浩等在给中共中央并张闻天、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张国焘的电报中提议,河西部队成立党的西北前敌委员会和军委西北分会。
  徐向前、陈昌浩
  西路军进占永昌等地
  (1936年11月19日)林、洛、毛、周、朱、张:
  (甲)八十九师、骑师昨晚占领永昌(1》,少数马敌、民团望风逃走,群众全在家,热烈欢迎。甘州只韩旅(2)带民团二千及少数直属队固守,其部队早已南开。已令该部留少数固守永昌外,其余明早向甘州进,约二十二日晚可抵甘城。五军明到丰乐堡《3)二十一日到永昌,二十五日到甘州休整,尔后以一部向肃州进。九军今到大河驿,明到西四十里铺(4)。八十八师明在二十里铺(5),二十一日早到丰乐堡,即以九军,八十八师殿后,相机灭敌。我们今到四十里铺,二十一日早可到永昌,再向甘州进。决用力巩固丰乐堡、永昌地区,以甘州为重点,争取休补与执行党与军委所给予的任务。
  (乙)连日与凉州马步青办外交,初有头绪。土门缴获人、枪,除自愿留下的一百六十五者外。余均欢送回凉马及部下甚感,除述对蒋态度,暗示我们速进占甘、肃、安西。我们正与之更进一步协商。凉城几日来双方均未打枪,部队进城通过甚安全。
  徐、陈
  十九日九时
  (录自红四方面军长征时期《战史资料选编》)
  注释:
  (1)永昌: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的一个县。
  (2)韩旅:指韩启功任旅长马步芳第一〇〇师三〇〇旅。
  (3)丰乐堡:今名丰乐镇,位于甘肃省武威市西北部。
  (4)西四十里铺:指武威市以西之四十里铺,今为该市永丰乡所在地。
  (5)二十里铺:位于武威市以西,今为槐安乡属村。
  林育英、朱德、张国焘、周恩来
  对西路军行动的部署
  (1936年11月19日)
  徐、陈:
  甲、恩来同志昨晚到洪德城(1),对你方行动有如下意见:
  (一)你们任务应在永昌、甘州、凉州、民勤地区创立巩固的根据地,以一部向古浪、土门方向活动,在有利条件下消灭由古浪来敌,大部向凉州,永昌前进;同时以一部分夺取甘州、肃州至安西一带地区;并可以一部在民勤活动,迷惑敌人,使敌疑我西路军有由民勤经定远营(2)配合陕甘主力企图。
  (二)具体部署甘州占领后,可以五军在甘、肃两州、安西线活动,九、三十两军可在永昌以南地区活动,大大的扩红、筹资,准备灭敌。
  (三)远方(3)对于经哈密接济你方,已原则上同意,物资、经济均可救济,正设法解决交通运输,拟技术手续。大约以明年开春后可望大批接济,现正急谋小部接济,大的于我占领安西后即可实现。
  (四)袁立夫去远方、已电商国际,惟新疆对安西交通断截,袁去须妥装商人过去,到哈密后即不成问题。如到了哈密公安局,可说到苏联游历的;到迪化可找领事馆。
  (五)盛世才与远方关系甚好。袁可取灰色。徐、陈可用共同抗日名义派代表与盛接洽。(六)对于学忠、二马(4)均须与谈判外交,并可说明在共同抗日条件下,共产党给予帮助。对毛炳文则不可谈到帮助事。(七)你方须在甘州以东建立根据地,决不可将主力位置于甘州以西,更不能有到新疆去的表示。惟远方路途,也须调查清楚。
  (八)克服一切通新疆方面的交通和气候上困难的准备是必须的,更须控制安西通哈密的交通。
  乙、毛炳文部大约已到大小兰塘(5),于学忠抽两个师对你方,该敌似以加紧封锁黄河兰州、靖远、中卫(段),敌大部对你方,企图封锁你方,不能再东出。
  丙、四、三十一两军前昨两日在甜水堡、山城堡附近,消灭胡敌第一师及周、孔师的四个团击溃,缴获步枪数十,大衣五百件,打落敌飞机一架,敌军伤亡六百余人。现我一、二、四方面军均集结洪德城、山城堡附近,准备消灭胡敌。
  丁、绥东战争甚紧,蒋到大源(6),阎、张一部向绥远开。上海日沙厂三万余人罢工。林、朱、张、周十九日十九时(录自红四方面军长征时期《战史资料选编》和《悲壮的征程》)
  注释:
  (1)洪德城:今名洪德乡,位于甘肃省环县西北部。是时,红军总司令部驻洪德城。
  (2)定远营:又名定远城,时属宁夏,今为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所在地巴彦浩特镇。
  (3)远方:指苏联和共产国际。
  (4)二马:指马步芳和马步青
  (5)大小兰塘:系大小芦塘之误。大小芦塘在甘肃景泰县东境。
  (6)大源:系太原之误。
  张闻天、毛泽东
  西路军主力坚决保持东边回旋地区
  (1936年11月20日)
  徐、陈二同志:
  (甲)捷电甚慰。
  (乙)主力在永昌、肃州之线,坚决保持东边回旋地区,以小部进占安西、敦煌。邓发(1)同志从迪化(2)来电,安西、敦煌两县仅有民团,且无枪,更无军队。(丙)袁立夫可随进占安西之部队同去安西,再向哈密,接济军用品、弹药及派人接洽帮助等事,正同彼方(3)接洽中,结果如何,容后告知。(丁)极大注意整理部队,建立正规制度,提高政治水平,发展正确的自我批评。这方面的工作指导,请昌浩同志多注意及之。洛甫、泽东
  (录自红四方面军长征时期《战史资料选编》和《悲壮的征程》)
  注释:
  (1)邓发(1906—1946),广东云浮人,长征时任中共中央红军纵队司令员,到陕北后曾受命赴新疆联络,后任八路军驻迪化办事处主任。
  (2)迪化:时为新疆省会,新中国成立后改名为乌鲁木齐。
  (3)彼方:指苏联。
  徐向前、陈昌浩
  西路军减员情况及对形势的分析
  (1936年11月21日)
  林、洛、毛、周、朱、张:
  甲、据我们现有实力,各军子弹平均只三排到四排,五军每人只两排,各军机枪子弹甚少,炸弹消耗甚多,存着无几;伤亡共二千八百,掉队约六百,干部伤亡大;棉衣缺少四分之一,皮衣收集甚少。天寒,早晚零下二三十度。扩红共不到五十人。三十军、五军体力未恢复,九军日夜战行,极疲劳。现全军人数一八四二五,战斗员占百分之六十,但士气甚旺。
  乙、此间地区房屋为堡寨、土围,不便出击与运动战。大路两翼平行路多,便敌迂回,敌以集团骑兵猛犯。白天只能守围寨,如无火力,可被敌攻破,固守则子弹消耗极大。夜出击敌每散逃,不便消灭,敌骑即乘机袭击。
  丙、群众不如川民之苦,封建民族统治口口(1)时短,城也未下,群众斗争不易发动,扩红筹资较难。
  丁、估计毛敌(2》主力二十六、七日可到凉州,马(3)不欲毛到凉,必须全力来犯,以示强而拒毛。若毛未到,二马来犯,可以而且必须与之作部分决战于凉州、永登间。若马未受基本打击而毛、马同进决战,实属不利,难收各个击破之效。不与战极难在永、凉间立足,决战则我精锐损失必大。现正准备击马,各个击破,争取甘、永间(4)胜利,但根据现时我方情况,我们有以下意见:
  (一)与马、毛全力决战不利。
  (二)须尽力加强有生力量。
  (三)竭力在永、肃间(5)创立根据地,以接通国际,如永(昌)、甘(州)决战不利时,主力可以而且必须移甘(州)、肃(州)间再战。(四)五军全部约十二月五日前可到安西。国际接济最好先期或按时到达,无论如何皮衣、子弹速来。(五)如取到接济,可以回击甘、凉,便合力配合主力行动。
  徐、陈
  二十一日二十时
  (录自《徐向前军事文选》、《悲壮的征程》)
  注释:
  (1)此处缺二字、语义不明。
  (2)毛敌:指国民党毛炳文部。
  (3)马:指马步芳、马步青。
  (4)甘、永间:指甘州至永昌之间。
  (5)永、肃间:指永昌至肃州之间。
  张闻天、毛泽东、周恩来、博古等
  西路军应团结一致完成新任务(1936年11月22日)
  四方面军向前、卓然、昌浩同志:
  来电均悉,甚为快慰。四方面军不但保存了基本力量,而且更加进步。从此,三个方面军团结一致,从政治上、军事上、文化上进行有步骤的工作,使整个红军推进到新阶段,执行新的任务,完成抗日民族战争与全国人民团结争取解放的核心。我们面前虽摆着困难,然而是能够战胜的。凡此伟大任务之完成,均为诸同志之坚强与正确的领导是赖,特此布复。
  张、毛、周、博、杨、凯
  (录自红四方面军长征时期《战史资料选编》)
  徐向前、陈昌浩
  关于四十里铺作战情况的报告
  (1936年11月23日)毛、周、朱、张:
  甲、昨敌以五个团,四面猛犯我四十里铺()阵地,血战两日,均未呈。只二六五团一个连因枪眼未及打开,被敌消灭。夜间以两营堵击,将敌正面三个团击溃,缴获一部,敌伤亡共五百,我伤亡一百十,夜战伤五人。
  马彪(2》三个团在南平行,白天侧我运行,昨晚到永昌城南十里宿营,有徘徊窜甘州企图。敌骑在后方到处活动,交通时被截断,少数人在外工作时被杀害。
  乙、世才(3)率二六九团、骑一师,二十一日占领山丹,城周八里,汉人多,商业热闹,扩红三十。黄超(4)率五军两团,今可到山丹,余两团今可到永昌,相机袭取甘州城,负责伏击增甘之马彪部队。树声(5)率九军,今可到永昌东六十里之六坝(6)休整。该军指挥上有严重弱点,不遵我们面告、电讯,致遭不应有损失。三十军即集中在现阵,有把握击敌。所虑者子弹、人员,恐难久持。
  丙、现正动员创造根据地,从军队、群众各方来胜敌于瓦解敌人,继续与马办外交,提出联马打毛,成绩初著。马部汉兵逃往者百余。地方工作暂无大开展,敌骑活动有碍,扩红仍不多,皮衣仍无着落。
  丁、估计毛敌未到前,二马可能以主力续犯,并以一部速向甘州集结拦头,并扰肃州;毛到后更是迫马前进。我们目前战线甚长,人少弹虚,有减无增,必要时决集主力在甘、永线上,甚至肃、甘线上击敌,不然敌向我阻拦,顾虑实大。我们二十一日到永昌,城廓大于会宁,群众在家,电话直通山丹。
  徐、陈
  二十三日二十时
  (录自《徐向前军事文选》)
  注释:
  (1)四十里铺:指武威西四十里铺,今为永丰乡政府驻地。
  (2)马彪(1885—1948),甘肃临夏人,马步芳堂叔,原任国民党青海南部边区警备司令部骑兵第一旅长时任国民党河西“剿红”部队副总指挥。
  (3)世才:指程世才,(1912—1990),湖北大悟人,时任红三十军代军长。
  (4)黄超:(1906一1938),贵州省人,时任红五军政治委员。
  (5)树声:指王树声(1905—1974),湖北麻城人,时任西路军副总指挥。
  (6)六坝:村名,位于永昌县东,距六坝乡5公里。
  西路军军政委员会
  告指战员书(摘要)
  (1936年11月23日)
  各军首长并报林、洛、毛、周、朱、张及萧、周、陈、王:
  十一月二十二日西路军军政委员会、陈、徐、李告指战员书,主要分三段:
  第一段:说明在西北创造巩固的抗日根据地的光荣历史责任,首先落在我西路军全体指战员的肩上,指明日本进攻绥东战争,是大举进攻全国的开始,中国人民处在抗日图存、屈服即死亡的紧急关头。号召全体指战员以实际回答全国以及全世界的希望,为完成上述光荣的历史任务而艰苦斗争。
  第二段:指出巩固抗日根据地胜利的条件:(一)甘北物产丰富,人烟密,足够我军目前需用。(二)群众痛恨封建的、民族的压迫剥削,感觉日寇进攻西北的切身利害,斗争易发动。(三)敌人力量弱,我军士气旺。二马已受我的基本打击;尾追的毛炳文,因生活不惯,物质困难,受日本强盗进攻西北与我党的统一战线影响,军心动摇,生长着抗日与回家的情绪。毛、马间存有许多冲突。(四)围绕我们的抗日力量,有雄厚无比的苏联、外蒙共和国,我们背靠新疆,接通苏联,均能给中国的抗日战争以国际援助。(五)苏联社会主义最后的永久胜利,世界人民战线的新发展,全国不愿做亡国奴的人民军队,将在日寇的急进中,更有组织的起来参加抗日战争。
  第三段:号召全体同志认真地积极地加紧创造、巩固抗日根据地的实际工作,坚决战胜敌人,正确运用统一战线。全体指战员要学会做群众工作,自觉遵守纪律,巩固扩大部队,大大提高国际教育,努力战术的学习,发展正确的自我批评,及时纠正工作中的错误、缺点。发扬固有的艰苦奋斗精神,克服一切困难,团结全体指战员像一个人一样,在党与军委意志的周围奋勇前进,大胆工作。胜利定属我们。
  徐、陈、李
  (录自红四方面军长征时期《战史资料选编》)
  张闻天、毛泽东
  远方反对西路军退入新疆
  (1936年11月23日)
  徐、陈:甲、远方来电正讨论帮助你们,但坚决反对退入新疆。乙、你们作战方法应改变一下,集中最大兵力,包围敌之较弱一部而消灭之,另以一部兵力钳制敌之余部。如此方能从敌取得补充,方能予敌以重创,根本消灭其战斗力,方能使敌知所警戒。应该力避如过去一样的消耗战,提倡集中兵力包围消灭其一部的消灭战,如此方能解决问题。
  丙、因河东胜利,毛炳文有东调消息。
  丁、着重在凉州、永昌之间,各个消灭马部,西面仅以五军占领之。
  洛甫、泽东
  (录自红四方面军长征时期《战史资料选编》和《悲壮的征程》)
  徐向前、陈昌浩
  关于敌我情况的电报
  (1936年11月24日)
  林、朱、张、周并转洛、毛:
  (甲)马敌现伤亡已约五千以上,但能抽大批民团壮丁迅速补充,人马、子弹均有。凉州即能抽壮丁三万。因此仍能继续与我拼战。
  (乙)马敌战术以骑兵四处活动,以成团密集队形猛攻堡寨,前赴后继。黄昏畏我夜战出击,即退守堡寨。反复攻某点不得手时,即又集兵猛攻另一点。敌大部乘马,进退均速。我方胜利难缴获,败即无生还。
  (丙)这一带地形开阔,区域狭小,无树木、房屋,尽有堡垒,不便迂回抄击。
  (丁)每守一堡寨须一营以上兵力,枪弹少,难阻敌攻。激战终日。部队即可耗尽子弹、炸药。矛刀、刺刀极少,又难补充,弹尽致陷,损失更多。我今天查九军现有一千八百支步枪,每枪弹两排不足,现全人数四千六百余;五军人四千不足,枪弹更少;三十军人数近六千,步枪两千余,每枪、弹有二、三排。人、弹有耗无补,无日不战,敌骑到处骚扰,扩红、弄粮、筹资、交通均受限制。我们拟壮大骑兵,但马不易筹,我们现只有五百人马之骑兵。
  (戊)九军任掩护阻敌,此次激战古浪,敌几面破城而入,人人血战,终将敌击退。三十军连续作战,五军更弱,始终不能以优势兵力击敌。现九军在永昌,因受大损失待休整。三十军主力在四十里铺,子弹、炸药耗尽,都用大刀拼杀。指直在永昌,大部任城墙守备。敌马彪部三个团,两天来仍在城郊活动。
  (己)骑师、二六九团、三十九团已到甘州东二十里铺。守城敌一旅约两团,民团二、三千,敌有备,不便硬攻。五军主力明日集山丹。到肃州敌一营。
  (庚)我们现无能集优势兵力,弹药太少,难在甘东地区灭敌,如何速示。
  (辛)三十军在四十里铺激战三日,伤亡五百余,昨晚以二六五团夜袭骚敌,获马百余。敌今三个团犯三十军,全日主力被敌杀进两层,终用刀杀退。敌死尸未运者三百余,其一团团长打死未抬走。现仍拟将九、三十军在永昌附近寻机击敌。
  向、浩
  二十四日二十三时
  (录自《徐向前军事文选》、《悲壮的征程》)
  徐向前、陈昌浩、王树声
  关于敌我情况的电报
  (1936年11月25日)
  中央军委:
  (一)韩旅长(1)率两团在甘州,马彪旅昨到山丹以南地区,又马旅长(2)率粮队昨到佳护堡(3),此三敌企图会攻山丹。另敌骑三团今接近丰乐堡(4)阵地猛攻,敌机三架飞停凉州。
  (二)世才率二六九团、骑师及五军全部今集在山丹,正寻机各个消灭马彪、马朴及韩旅等敌。
  (三)九军已到永昌休整两日,士气较振。二十五师下仍为三团,各约八百余人;二十七师编两团,每团二营,共约千三百人。关于干柴洼、红凉山(5)、古浪几次战斗的缺点,正检讨中。海松(6)率七十五团(7)、骑团(8)由永开山丹,七十三团(9)与指直(10)明开山丹,二十七师暂在永城(11)休息、守城。
  (四)三十军前进四十里铺(12),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四日的三次战斗、共伤亡约两千。三十军主力今在永城东六十里处八坝(13)阻敌,拟于二十八夜撤至永昌,利用城墙阻敌。
  (五)现正寻机用伏击战击敌,拟将山丹、甘州敌消灭一部后,即乘胜向甘州袭击;我受永昌正面之敌压迫不便灭其一部时,即将三十军直转到甘州以西袭临泽、肃州,五军及九军留山丹阻敌。
  向、浩、树
  二十五日十九时
  (录自红四方面军长征时期《战史资料选编》)
  注释:
  (1)韩旅长:指国民党马步芳部第一〇〇师二〇〇旅旅长韩启功。
  (2)马旅长:指国民党马步芳部第一〇〇师骑兵旅旅长马朴。
  (3)佳护堡:指山丹夹和堡,村名,属大马营乡。
  (4)丰乐堡:今名丰乐镇,位于武威市西北部。
  (5)红凉山:今称横梁山乡,地属横梁山乡,位于古浪县东。
  (6)海松:指陈海松(1914—1937),湖北大悟人,时任红九军政治委员。
  (7)七十五团:属红九军第二十七师建制。
  (8)骑团:指红九军直属骑兵团。
  (9)七十三团:属红九军第二十七师建制。
  (10)指直:指西路军指挥部及直属单位。
  (11)永城:指水昌城。
  (12)四1铺:指武威以西之四十里铺,今为永丰乡政府所在地。
  (13)八坝:今即八坝乡,位于永昌县东部,与武威市丰乐镇接。
  毛泽东
  与其击溃敌许多团,不如干净消灭敌一个团
  (1936年11月26日(1))
   徐、陈:
  一、告指战员书(2)及二十五日部署电(3)收到,甚慰。
  二、毛炳文东撤利于你们发展。在你们打破马敌(4)之后,主力应准备东进一步,策应河东。
  三、远方接济,三个月内不要依靠。目前全靠自己团结奋斗打开局面。
  四、关于作战方面:
  (一)集中两个主力军于一个有利阵地打马部,不管敌是两三个团还是五六个团,概用此法。
  (二)敌少,则主力从两侧包围,并以有力一部迂回至敌后。
  (三)敌多,则以一部钳制其一翼,以主力包围其一翼。
  (四)不论敌多敌少,正面不使用主力。
  (五)两翼包围时,不可平分兵力,应置最大兵力于一翼。
  (六)凡打两团以上之敌,二兄均宜亲自指挥,亲自看地形,亲授干部以机宜。惟须十分准备隐蔽,一切高级干部均应教育他们隐蔽,避免无益牺牲。
  (七)估计不能胜利之仗不打。
  (八)总之,不打则已,打则必须有所收获。与其击溃敌许多团,不如干净消灭敌一个团。望酌行之。
  泽东
  二十五日二十四时
  (录自《毛泽东军事文集》第一卷和《毛泽东与甘肃》)
  注释:
  (1)此电文为26号发出。
  (2)告指战员书:指1936年11月23日红军西路军军政委员发布的《告指战员书》。文中说,在西北创造巩固的抗日根据地的光荣历史责任已落在西路军全体指战员身上,全体指战员要克服一切困难,坚决战胜敌人,为完成光荣的历史任务而艰苦奋斗。
  (3)二十五日部署电:徐向前、陈昌浩给中共中央、中央军委负责人的电报。
  (4)马敌:指马步芳、马步青所属之国民党军新二军第一〇〇师和骑兵第五师。
  陈昌浩、李卓然
  关于西路军政治工作的报告(摘要)
  (1936年12月2日)
  总政及朱、张:
  (一)西路军政治工作是根据会宁会议所定的三个中心内容进行的,但因行军作战,休息时间很少,教育工作缺乏。在政治纪律方面一般的很差,甚至有些干部只顾解决部队的物资,不顾政治影响。这种观点并不偶然,而是代表一种不能创造根据地的点。……正在注意纠正。
  (二)这时期九军政治工作有极大弱点,已详前电,主要是工作不具体、不灵活、不深入,保证执行命令不够。三十军的政治工作最大长处是工作有中心,能深入,军政协同,干部能互相信任,保证执行命令。
  (三)五军政治工作与组织性尚好,..深入的检查,下级干部的积极性与自动性不够。我们正在发扬各方面的长处而纠正缺点中。
  (四)渡河前干部伤亡颇大。五军在会宁会师前减员一〇二八人,内伤三七二人,亡一八八人,失去联络三六八人《1);九军减员二〇二八五人,内伤九八八人,亡三五〇人以上,掉队三一一人(2);三十军减员一〇九五人,内伤六四九人,亡三五〇人以上。总数为四三〇三人,内伤亡营连干部一二九人,伤亡团以上干部一五人。伤亡大的原因,主要是战术素养差及弹药少。五军伤亡的干部多是为飞机轰炸。
  (五)甘北地区群众深恨马家军阀的残酷压迫剥削,对红军有极大好感,惜因敌骑、飞机的经常骚扰,工作不易开展。扩红已有四百多,筹资约两万,在坚决打“二马”的同时,瓦解与争取“二马”部队工作,实际发动群众斗争等地方工作,将有更大开展。
  此间工作请常指示。
  昌浩、卓然
  (抄自中央档案馆第289卷)
  注释:
  (1)此总数与分数不相符。
  (2)此总数与分数不相符。
  徐向前、陈昌浩、王树声、李卓然
  西路军扩充红色骑兵
  (1936年12月4日)
  董、黄、杨、孙、陈、曾、李、程、李并报洛、毛、张、朱、周:
  为彻底消灭马军,巩固甘北根据地(1),须用大力扩充红色骑兵。决定:
  (一)指挥员从我们起,一律将马全部集中,补充骑兵,我们改骑骡子。
  (二)各军、师首长有马者一律改换骡子,所有的马抽出来,补充自己的骑兵。坏马则须休息与收容之用。人可抽出当骑兵战士。
  (三)筹募委员会应大力筹募马匹,请马医官(2),钉马掌,收集马上装备。
  (四)此方工作应组织骑兵,地方武装(如青年骑兵与抗日骑兵义勇军等)也多扩大骑兵的新战士。
  (五)望接电后大动员,号召各级干部在扩大红骑消灭白骑的精神下,自动拿出马来。望切实执行,并将成绩具报。
  供给部抽出的马,补充各军骑兵。
  徐、陈、王、卓
  (录自红四方面军长征时期《战史资料选编》)
  注释:
  (1)甘北根据地:指在河西走廊建立根据地。
  (2)马医官:指兽医。
  陈昌浩、李特、李卓然、王树声、曾传六
  西路军争取在甘、永、凉过冬
  (1936年12月6日)
  洛、毛、朱、张、周:
  (甲)三日马元海受创后,青令(1)元海严防,急调已至甘州之韩旅(2)回永昌及宁远(3)线防;命令已决定攻山丹之马彪旅停止进攻。敌连日无动作,不敢如四十里铺以前之硬拼,只以飞机炸扰,小部在外活动,企图多占堡寨,以倦我活动,困我粮源。凉城(4)甚空,丰乐堡只一部驻守。朱绍良(5)有来凉消息。
  (乙)此地天气更冷,早晨零下十六度,午间零上二三度,粮食各堡寨均有,只将敌骑打击,地区稍宽,粮不成问题,惟筹棉衣甚难。此地到北三天(6),中间一天无人房。甘州地大,粮、人均多。我们拟主力回山丹,永昌及二十里铺据点驻四个或六个团,骑师直出凉西四十里铺,迫近凉州,毁其飞机场,迫马元海主力后撤,夹击之,至尚能开展地区,迫敌改变计划,在此争取时间过冬,适时策应主力。如主力不来,我们再移主力向甘州逼近,总要争取在甘、永、凉线过冬。如何?请示。
  主力方面,活动若需要电告此方各战斗时间,请即复。
  陈、李、李、王、曾
  六日十四时
  (录自红四方面军长征时期《战史资料选编》和《悲惨的征程》)
  注释:
  (1)青令:指国民党西北“剿总”第五纵队司令兼新二军军长马步芳自青海西宁传来的命令。
  (2)韩旅:指马步芳新二军第一〇〇师三〇〇旅,韩启功任旅长。
  (3)宁远:指宁远堡,乡镇名,时属甘肃省永昌县,今属金昌市金川区,地在金昌市以南。
  (4)凉城:指凉州城,即今甘肃省武威市。
  (5)朱绍良:(1891—1963),江苏武进人,时任国民党甘肃绥靖公署主任兼西北“剿总”第一军总司令。
  (6)此地到北三天:“北”字疑为“甘”字之误,从永昌到甘州步行,恰是三天行程。
  徐向前、陈昌浩、李特
  对目前主力行动的意见
  (1936年12月6日)
  洛、毛、朱、张、周:
  我们根据已知情况,对主力行动有如下意见:1、抗日形势仍未取得应有的具体开展,蒋曾在防共抗日中表现一种动摇,但目前不是着重“剿赤(1)”,关防阻打开国际,仍成为抗日共同立场。
  2、依据形势估计敌我情况,主力在河右岸(2)暂时出击难能站稳脚跟,取大的胜利,只有先在有力的准备力量,再图有决定意义之发展。
  3、甘北气候、地区、人粮、物力与新疆、远方关系均便利。
  4、蒋不能移大兵到甘北,二马实力夜战削弱,我主力可单独钳制之。
  5、主要集中力量均增强,因此,我们主张主力速来,黄河结冰,迅速向甘北古、大、凉、民(3)进。主力西进时,主力于宁、卫方面(4)实行取道凉、靖、丑(5》段渡河;或另行先移主力于宁夏中卫地段,争取时间过冬,而后或经定远营到民勤。第二者恐失先机,而受限制,当为第一步为好,如何,当看整个情况决定指示。
  徐、陈、李
  六日十五时
  (录自红四方面军长征时期《战史资料选编》)
  注释:
  (1)剿赤:指国民党反动派剿灭红军的战争。
  (2)河右岸:指黄河以西。
  (3)古、大、凉、民:指古浪、大靖、凉州、民勤。
  (4)宁、卫方面:指宁夏、中卫方向。
  (5)凉、靖、丑:指凉州、靖远和五佛寺。丑,乃“五”字之误。
  徐向前、陈昌浩
  河西地区敌我两军的情况
  (1936年12月9日)
  育、洛、毛、周、朱、张、王、博:
  (甲)六日十四时电示收到,五军六日在山丹附近击溃马彪、马朴两旅(1),敌伤亡五百以上,缴获一部,我只伤亡二十二人。马彪东调,今可到水泉子(2)一带。韩起禄旅(3)现在水磨关(4)附近,有急调永北防堵息。马元海指挥元海旅(5)、祁旅(6)、马禄旅(7)、马继融(8)、马朴、韩起功、马步康(9)等旅各一团,仍在张掖二十里铺(10)以北地区。马步青电令元海,主要迫我西进,万勿让我东进。三日战斗,敌均吃亏。
  (乙)三十军四个团、骑师今在八坝,今晚突击四十里铺,骑师逼近凉州飞机场,余一团在永昌东二十里铺,一团在水磨关,必要时则跟进,目的在于迫马元海后退,相机击之。整个开展局面,争取休整扩红。九军全在永昌城附近,策应五军向山丹一带,山丹城有战壕,拟令其一面固城,一面向东乐(1)、甘州进占,使敌有尾追之顾。
  (丙)由永到安西,步行约十九天。永、安西气候同甘州,抚、高、肃(12)较暖,敦煌最暖,安西风大,沿途有人、房、树林及煤,须日行军。肃以上须皮衣,盖厚棉被亦可。我们拟在山丹、永昌、凉州线上,争取三十到四十天休息。一月中旬须以九军、三十军移甘州以西,抢占抚、高,以此带为根据地。建议五军届时直出安西,连休息时间约二月十五日以内到达安西。无论如何变动,五军可按时到达目的地。
  (丁)目前此(处正)开展内部政治思想工作,以及组织上的斗争。由于过去这方面的工作做得太差,个别干部组织观念异常薄弱。现正严格从战术上、思想上、组织上教育与巩固。九军及他军近日来有很大转变。为着从组织上来加强并保证九军,现调树声(13)为九军之军长,太先(14)为主任,聚奎(15)为参谋长,海松(16)仍为政委。玉清(17)随我们学习,树声在这几次战斗中,已公开承认其思想、战术上的错误,下大决心意献九军。是否可以,请批。
  (戊)主力最好在开春前西来较为妥当。统一战线工作及各方面情况望时电告。
  (已)育英同志八号电收到,慰勉有加,此方更相信、兴奋,愿为完成党的任务斗争到底,候胜利之日。四军,三十一军工作,望育英同志多直接指示。
  徐、陈
  (录自红四方面军长征时期《战史资料选编》)
  注释:
  (1)马彪、马朴两旅:马彪系国民党马步芳青海南部边区警备司令部骑兵第一旅,旅长由马彪兼任,下辖骑兵两团。马朴旅系马步芳第一00师骑兵旅,马朴任旅长,下辖骑兵两团。
  (2)水泉子:村名,位于永昌县西北部,属红山窑乡。
  (3)韩起禄旅:系国民党马步青骑五师骑兵第二旅,下辖骑兵两团。韩起禄(1902—?),青海循化人,撤拉族,后任骑五师师长。
  (4)水磨关:在永昌县城西约15公里处,今为焦家庄乡政府所在地,敌扼交通要道。
  (5)元海旅:指由马元海兼任旅长的青海南部边区警备司令部骑兵第二旅,下辖骑兵两团。
  (6)祁旅:即祁明山旅,即马步青骑兵第五师步兵旅,下辖步兵两团。
  (7)马禄旅:即马步青骑五师骑兵第一旅,下辖骑兵两团。马禄(1895—1946),青海化隆人,居甘肃永登,回族,后任骑兵暂编第二师师长。
  (8)马继融旅:系马步芳第一〇〇师二九九旅,下辖步兵两团。
  (9)马步康旅:系第一〇〇师二九八旅,下辖步兵两团,马步康(1898一?)甘肃临夏人,马步芳族兄。
  (10)二十里铺:应为二十里堡,村名,位于张掖市东南,属二十里堡乡。
  (11)东乐:旧县名,今为东乐乡,位于山丹县西部。
  (12)抚、高、肃:旧地名,1913年设县,1928年改称临泽县,县城时住蓼泉镇;高指高台县;肃指肃州,即今酒泉市。
  (13)树声:指王树声(1905—1974),湖北麻城人,时任西路军副总指挥。
  (14)太先:指徐太先,后名徐再先,1913年出生,湖北麻城人,原任红三十军第八十八师政治部主任。
  (15)聚奎:指李聚奎(1904—1995),湖南安化人,原为红一军团第一师师长,后调任红三十一军参谋长。
  (16)海松:指陈海松(1914—1937),湖北大悟人,时任红九军政治委员。
  (17)玉清:指孙玉清(1910—1937),湖北黄安(今红安)人,原任红九军军长,古浪战斗失利后被停职。
  军委主席团
  关于西安起义详情的通报
  (1936年12月12日)
  (一)西安抗日起义详情如下:
  十二日六时,已将蒋介石、陈诚(1)、朱绍良(2)、卫立煌(3)、蒋鼎文(4)邵力子(5)、晏道刚(6)及其他中央人员全部俘虏,蒋孝先(7)、邵元冲(8)阵亡,钱大钧(9)伤,马志超(10)及城防之宪兵、警察和一部分中央军全部缴枪,除蒋死卫士二十多人外,西安城内冲突小小,可谓完全胜利。已宣告政治主张及十大纲领。
  (二)向全军宣布加紧准备,待命行动。
  军委主席团
  (录自红四方面军长征时期《战史资料选编》)
  注释:
  (1)陈诚:(1898—1965),浙江青田人,时任国民党南京政府军政部次长兼晋陕绥宁四省“剿共”总指挥,西安事变后任第四集团军总司令。
  (2)朱绍良:(1891—1963),江苏武进入,时任国民党甘肃绥靖公署主任兼西北“剿总”第一路军总指挥,西安事变后兼任甘肃省政府主席。
  (3)卫立煌:(1896—1960),安徽合肥人,原任国民党鄂豫皖边区“剿共”总指挥兼第十四军军长,西安事变前被蒋任命为陕甘宁绥边区“剿匪”总司令。
  (4)蒋鼎文:(1895—1974),浙江诸暨人,时任国民党福建绥靖公署主任。西安事变前,蒋介石拟任其为西北“剿总”前敌总指挥,西安事变后任西安行营主任。
  (5)邵力子:(1881—1967),浙江绍兴人,时任国民党陕西省政府主席。西安事变后,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
  (6)晏道刚:(1889—1973),湖北汉川人,时任国民党西北“剿总”参谋长。
  (7)蒋孝先:(1899—1936),浙江奉化人,蒋介石侄孙,时任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少将高参兼蒋介石的警卫营长。
  (8)邵元冲:(1890—1936),浙江绍兴人,时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立法院副院长,国民党史料编纂委员会主任,西安事变时因逃跑被击伤,随即死亡。
  (9)钱大钧:(1893—1982),江苏无锡人,时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主任兼侍卫长。
  (10)马志超:(1903—1973),陕西华阴人,时任国民党陕西省公安局长兼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军统)陕西站站长,后任甘肃省警察局长,第三十四师师长。军委主席团西路军目前应在现地加紧休整(1936年12月15日)徐、陈:关于情况和我们方针已详另电,西路军目前应在现地区加紧休整,进行政治动员,一方面争取凉州之补充旅和“二马”到抗日方面来,一面准备接通兰州,并准备一部适时占领安西地区,总之,西路军是负责奠定抗日后方和接通远方之重大使命。
  军委主席团
  (录自红四方面军长征时期《战史资料选编》和《悲壮的征程》)
  军委主席团
  西路军的基本任务是打通远方
  (1936年12月18日)
  徐、陈:
  甲、你们任务应基本的放在打通远方上面,限明年一月夺取甘、肃二州。乙、试与诸马谈判下列问题:永昌以西之马军准其安全东退,永昌以东之马军不向永昌以西进攻,红军亦不向永昌以东进攻。
  丙、除开远方,暂时没有任何力量可以直接援助你们。
  军委主席团
  (录自红四方面军长征时期《战史资料选编》和《悲惨的征程》)
  徐向前、陈昌浩
  关于西路军逐渐西移的部署
  (1936年12月22日)
  军委:
  (一)马步芳(受)西安事变影响,急于速战,故企图攻取永昌。因我粮紧迫(欲)西进,近便抽集兵力于凉州,应付时局。敌约两团,昨占永乐关(1)附近堡子,另调马彪部由山丹开永昌。
  (二)西路军为按期完成任务,决定逐渐西移。已令三十军四个团位于永昌附近,两个团位于水磨关一带,侦察连与九军均在水磨关西南三十里之新城堡(2)一带,再争取相当长的时间休整。拟于明年一月中,以九、三十军抢占临泽、高台,五军全部约明年二月中旬直到安西。远方货是否按时能到,请示。如不能按时到,则拟全部在甘州多休整几月,度过严寒之三月。
  徐、陈
  (录自红四方面军长征时期《战史资料选编》)
  注释:
  (1)永乐关:为永安堡,位于永昌县东南部,今为南坝乡政府所在地。
  (2)新城堡:今名新城子镇,位于永昌县西南部。
  徐向前、,陈昌浩、李特、李卓然等
  请示西路军的行动
  (1936年12月23日)
  毛、朱、张:
  (一)迅速取得远方接济,成为目前红军,张、杨及整个抗日阵线的迫切与极大要求。西路军经过极大代价基本上已无问题。
  (二)战略方面目前应如何集兵,首先各个击破胡、毛、王部,奠定西北抗日基础,而速消灭扫清抗日后方,巩固兰州,实属重要,西安当较次要。蒋介石决不可释放,如其无可利用或紧急时,必坚决枪毙之。
  (三)敌方情况,除三个旅在山丹以上外,余部主力同在永、凉线上,要求与我速战或迫我西进,便于集中凉州,以应事变。如我不西进,必难免于决战;过速西进,可能使“二马”向兰州出兵。由山丹到兰州九百二十里,战备行军须十七日,由永昌到兰州只一条大路,凉州以下可用古浪两条路。远途多堡,天寒零下二十度,白天有零下十余度。敌骑有数千,行动速。而我军必采夜行军,病员已两千,如我们单独向兰州进,伤亡掉队必大;如绕道,则因天气寒冷,有雪山,路远,更不可能。
  (四)即令我们在二十天内到兰,至少只能达到巩固兰州的作用,策应主力行动作用不大,且需很大代价,而基地放弃,再打通远方,时机又过,若“二马”退,我进迫兰州更不合算。
  (五)我们建议:西路军仍首先坚决按期执行打通远方的任务,不过为牵制“二马”,可以设法在兰、丹线上多活动一时。永昌城重要,惟现存粮极少,只要粮食有法,可尽力控制。如果必须我们东开,则必可东移。
  1、兰州友军至少以六个团及骑兵进到古浪,与我方先夹击消灭“两马”于凉州一带。2、促新疆以抗日名义至少出六个团,并带货物,一直进到甘州,以维持后方及远方交通,如何?速示。
  徐、陈、李、李、曾
  二十三日十二时
  (录自红四方面军长征时期《战史资料选编》)
  毛泽东
  西路军提议仍执行打通新疆的计划
  (1936年12月24日)
  周:
  1、徐、陈因永昌至古浪只一条路,气候白天零下三度,夜间零下三十度,马敌集中主力在凉州、永昌线,东下有许多困难,子弹又极少,提议仍执行打通新疆的计划,否则要求于学忠在古浪与之夹击马敌,并问兰州究竟有弹药、被服补否。
  2、向张商量派四个团突然袭占永登、古浪,策应徐、陈,并为准备棉大衣一万五千件,鞋袜各一万八千双,子弹带一万五千条,补充子弹十五万发,是否可行,盼复。
  毛泽东
  二十四日二十时
  (录自红四方面军长征时期《战史资料选编》)
  徐向前、陈昌浩、李特、李卓然等
  关于西路军行动的意见
  (1936年12月25日)
  (万万火急)
  军委主席团:
  二十四日二十四时电悉,经过慎重考虑后,我们提出如下意见:
  (一)目前时局的开展,西路军利于东进,我们当坚决执行此任务。
  (二)估计到国内战争的长期性及目前西路军的实际情况,此间二十三日十二时致军委电中所述各节请予考虑。
  (三)为尽量保持我们的有生力量,新的战斗西路军东进前建议由友军方面派兵力运送一批弹药到永昌城,同时由兰州友军最少出二三团兵力配合,一部炮骑向古浪出动,配合我们东进,使我们减员更少,速详复。
  徐、陈、李、李、曾
  二十五日十时
  (录自红四方面军长征时期《战史资料选编》和《悲壮的征程》)
  军委主席团
  西路军仍以执行西进任务
  (1936年12月27日)
  徐、陈、彭、任: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前途甚佳。西路军仍执行西进任务,占领甘、肃二州,一部占领安西。开始西进的时机及如何作战,由你们依情况决定。
  军委主席团
  (录自红四方面军长征时期《战史资料选编》和《悲惨的征程》)
  二、国民党方面堵截西路军的电文、报道、概述
  (1936年11月9日至1937年1月27日)
  马步芳关于堵截红四方面军的电报(节录)
  (1936年11月9日)
  主席钧鉴:
  ……
  共匪偷渡黄河,挺窜河西。骑五师奉令堵击,以防地辽阔,致匪渡河进扰。本军奉电令,抽调劲旅开赴一条山、景泰、打拉牌一带,协同骑五师防剿。军兴以来,时已半月,于急风、大雪、飞沙广漠中,未分昼夜,与匪激战。其间以官兵奋力,得以固守防地,叠有战获。兹于本月七日,克复一条山全境。是役,我指挥骑五师参谋长马廷祥,在阵线指挥时中弹身亡。计前后毙匪三千余名,我方伤亡官兵五百余人。两周来械弹之消耗,苦力之撑支,可想而知。但赤匪之诡诈,今后之变化,尚难逆料。虽本军之戳力周旋,惟恐无完善结果。赤匪之进窜不已,我军之堵剿方殷,充实军需,即待豫(预)备。惟以青海财政之艰穷,本军械弹之缺乏,若不亟请补充,殊不足以应此关头防藏、歼匪。伏恳。
  钧座体念边疆之危,迫本军之艰难,赐拨巨量械弹,济此燃眉,俾数万爱护国家、保卫桑梓健儿,得以安心用命,不致有所顾虑,非仅芳一人所盼祷告。芳自任职迄今,向钧座曾无过分要求,兹以事势所迫,不得不具实奉,恳切盼赐予接济,青甘之幸,边疆之幸。临书不胜屏营待命之至,专肃恭请。
  钧安。
  马步芳谨肃
  十一、九
  (录自《国民党军追堵红军长征档案史料选编》下)
  第三十七军
  拟从靖远渡河“追剿”红军的电报
  (1936年11月12日)
  奉总司令蒋真未(1》谈一电节开:
  我马步青部已于佳午(2)攻占镇虏堡附近之黄崖,除令进占镇虏堡截匪西窜外,希即饬属迅速渡河联络夹击,以收聚歼之敌。等因。
  当饬第八师二十二旅由现地经发裕堡渡河,集结五佛寺候命。二十四旅由现地经石门川、索桥渡河,向大小芦塘、锁罕堡集结候命。第二十四师全部由东湾子渡河,向笈笈水(3)、永太堡(4)、红水集结候命。均限于十八日以前渡河完毕。本部随八师部,十八日由索桥渡河。自渡河后,本军进抵大靖、土门子、干柴洼、乱圈台子之线,正拟与各方友军取得联络,将渡河之匪歼灭于永昌、古浪间地区,以除西陲之患。旋因情况转变,本军奉命转进,遂于二十九日分由三角城、中和堡渡河,向靖远、打拉池之线集结候命,此本军追剿朱、徐、萧、贺股匪各战役经过之情形也。
  (录自《国民党军追堵红军长征档案史料选编》下)
  注释:
  (1)真未:指11月11日午后。真,为11日代称;未,指13时至15时。
  (2)佳午:指11月9日中午。佳,为9日代称。
  (3)笈笈水:应为芨芨水,今名喜集水,位于甘肃省景泰县南部,地属喜泉乡。
  (4)永太堡:应为永泰堡,位于景泰县西部,属寺滩乡。
  永昌县长段永新
  关于西路军进战永昌县的电报
  (1936年11月20日)
  (兰州)甘肃省政府主席于钧鉴:
  前奉钧电,业于元日(1)呈复在案。窃查此次共匪西窜,永昌适当冲途,县长对于城防及坚壁清野等工作,无不悉心筹划,力事图维,方期匪氛早就肃清,地方得庆安宁。
  忽于本月十二日,共匪大队筱抵凉州城,本县告警。当即召集壮丁,并协同驻防军队上城巡防。不意共匪由凉溃围,陆续西上,马、步络绎,为数甚多。本县城防仅有新募工兵一连,徒手壮丁四百余名,枪械俱乏,一无所恃,临时惊惶,纷纷逃散,而匪首程世才、董振堂等,于十八日午后三时率众步骑三千人,驰薄本县东门。县长以无力抵抗,孤城难守,迫不得已,率领队警出北门,退守据城二十五里之上三堡,匪众遂于是日午后四时全数进城。
  刻下,匪据县城搜索粮食,尚无烧杀情事,其余详情客俟探明续报,所有匪众单致失县城之大概情形,理合肃电飞报,敬祈鉴核。(录自《国民党军追堵红军长征档案史料选编》下)
  注释:
  (1)元日:指11月13日。元,13日代称。
  甘肃省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李学谟
  关于西路军进占永昌县城的电报
  (1936年12月1日)
  兰州省政府主席于钧鉴:
  (专密)据探报匪大部现据永昌、山丹两属,永昌县城已被匪占,段县长携印信出走,所在不明。山丹情况尚不详。我军刻与匪在武威丰乐堡以西激战中。(录自《国民党军追堵红军长征档案史料选编》)
  蒋介石
  “嘉慰”马家军电
  (1936年12月5日)
  (特急)西宁马军长子香(1)
  (啸(2)密)朱主任(3)面呈所部作战经过,至为嘉慰。现过河之匪既已消灭过半,应乘此声威,督率所部务于两星期内将其扑灭,所有赏格业经令由甘绥属转令执照,希广为晓喻(谕)为要。再,民勤极为重要,仰转伤兵团长协同叶县长妥为部署,倘遇匪警,务须死守待援,切嘱。
  蒋中正微午(4)交参陕(印)
  (载新二军《剿匪概述》)录自《国民党军追堵红军长征档案史料选编》)
  注释:
  (1)子香:马步芳的字
  (2)啸:代指11月18日。啸,18日韵目。
  (3)朱主任:指朱绍良,时任甘肃绥靖公署主任。
  (4)微午:指12月5日中午。微,5日韵目,指11时至13时。
  朱绍良
  “悬赏、收抚赤匪”办法
  (1936年12月8日)
  奉命:
  (一)凡我军民擒获匪首徐向前、陈昌浩二逆者,各赏洋十万元,其匪军官自行擒获来献者亦同。
  (二)凡我军民擒获伪军长程世才、董振堂、孙玉清来献者,亦同。
  (三)凡我军民擒获伪师长以下及各级政工人员者,照章给赏,各自有差;其匪军官自行擒获来献者,亦同样办法。
  (四)凡匪军官自行前来投诚者,均一律优待,送归原籍或酌予工作,绝不杀害一人。
  (五)凡匪军官兵无论团体或个人,携械来投诚者,均优予奖金,并由军政各机关特别保护优待。等因。
  希即转所属及各县政府,将以上五条各分书大字标语,外张贴在城乡各处,以广宣传,务使我军民及匪方官兵一体周知,以资激劝,并将遵照情形,具报为要。
  (录自《国民党军追堵红军长征档案史料选编》)
  永昌县政府第一科科长瞿曾传
  关于永昌县“失陷”经过的呈文
  (1936年12月10日)
  呈为呈报永昌县城被匪失陷经过情形,仰祈鉴赐察核事。窃按永昌地处甘凉之间,南接青海,北连宁夏,东由武威而通皋榆,西临山丹,为通新疆要道,因缺乏水利,所以地瘠民贫。民十八年经马仲英乱后,全城人民死伤殆尽,元气迄今未复。
  此次残共西窜,永昌城防空虚,驻军只有骑兵第五师工兵团士兵一连,计官兵一百一十人,步枪十三支,均毁坏不全,只有五支可用。此外,奉命召集壮丁训练之六百余名,并无枪支,只有土制刀矛之类,县府于匪未渡河前,为防患未然计,曾召集绅商各界开城防维持会议,负责修理城垣、征集粮食及一切城防事宜,由各科长轮流守城巡夜。
  十一月十三日,匪军一股围武威,一股即西窜永昌。永昌城内兵力微弱,势难固守。县长先以电话向骑五师告急,当时电话已经断绝,城门又被驻军封闭,不许一人出人,居民鉴于民国十八年之屠城,已成惊弓之鸟,相率请求出城避难,均以城内力量薄弱,明知不能固守。且据探报,驻军又有喧变消息,城内谣诼繁兴,人心惶恐。县府向驻军连长商议,放出居民,连长坚辞不允,一再交涉,始将城门开放,并以保护为名,请县府人员一同出城。当黎明时,各机关人员退至头坝口。头坝口距县城二十里东南。
  十四日夜半,驻军大变,职等率住内院,兵变时庄门已闭,攻打未入,遂各四处奔逃,即欲入城图劫,幸而城门已闭,未得入城。复至乡间抢劫后,往西逃窜。
  十五日职与警佐入城,安抚城内秩序,商业菜市照常营业,人心较安。前方并无消息,当即召集县府各机关职员,开城防临时会议,派警士壮丁守护城垣,一面召回县长理员。十七日县长回城,照常办公。十八日得探报,匪军已至,县长单身出城走避,永昌遂陷。
  陷后,据出城民众报称,匪军入城后,即占据民房,强迫人民服役,并抢劫粮食、器具、牲畜等物。翌日,匪军马队西窜,进犯山丹,一面四处搜劫,四乡粮食掳劫一空,并向民众宣传赤化,占据庄院。二十三日晨,青海民团由头坝口西进,与匪军接触,开火约三小时始退。二十四日又接战,民团由山脚下进攻,匪军退守县城,职见情形不佳,遂逃避山中。
  此后故不得其详,理合将匪陷永昌经过事实情形,遵谕呈报,仰祈钧鉴,赐察核。
  谨呈
  甘肃省民政厅厅长刘
  (录自《国民党军追堵红军长征档案史料选编》)
  甘肃省政府
  关于撤职查办永昌县和山丹县县长的训令
  (1936年12月11日)
  令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李学谟,查永昌县县长段永新、山丹县县长李诠德,均于共匪临境,未予抵抗,即弃城逃走,实属有忝厥职,经提交本府第461此省务会议,撤职听候查办,遗缺以该县第一科科长暂代,记录在卷。除分令永昌县政府第一科科长瞿曾传,山丹县政府第一科科长马振钾遵照外,合行令仰执照。
  此令。
  (录自《国民党军追堵红军长征档案史料选编》)
  西安行营主任顾祝同
  “嘉勉”马家军的电报
  (1936年12月18日)
  西宁新编第二军马军长:
  真辰(1暨删午(2)警机电均悉。据报马元海部连日剿匪,迭获胜利,俘斩甚众,殊堪嘉勉该部出力官兵,着传令嘉勉,以资鼓励。至伤亡官兵,并希转饬照章分别造具书表,呈候转请核恤。
  特复。
  顾祝同巧申陕行(印)(录自《国民党军追堵红军长征档案史料选编》)注释:
  (1)真辰:指12月11日上午。真为11日代称。
  (2)删午:指12月15日中午。删为15日代称。
  何应钦
  “嘉慰”马家军的电报(摘录)
  (1936年12月23日)
  扫荡凶锋,毙匪巨魁,指挥有方,殊堪嘉慰。萑苻(1)未靖,亲期淬厉,俾竞肤功。
  特复
  何应钦漾务防(印)
  (录自《国民党军追堵红军长征档案史料选编》)
  注释:
  (1)萑苻:又作萑蒲。《左传.昭公二十年》云:“郑国多盗,取人于萑苻之泽。”杜预注;“萑苻,泽名,于泽劫人。”后世人遂称盗贼出没之处为“萑苻”,这里是对红军的污蔑用词。
  永登县长陈乃疆
  关于西路军撤离永昌县城的电报
  (1936年12月30日)
  (威密)顷据永登驻军喇团长面称,马师艳日(1)克复永昌,残匪一部二百余人窜水磨沟一带,一部窜大马营。等语。
  又职与喇团长接谈甚恰,并对钧座表示敬意。谨问
  (录自《国民党军追堵红军长征档案史料选编》)
  注释:
  (1)艳日:指12月29日。艳,29日代称。
  李学谟关于西路军撤离永昌的电报
  (1937年1月27日)
  (兰州)省政府主席于钧鉴:
  据永昌县县长段永新马(1)代电称:“查职县于二十五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完全克服。县长督率各职员随军进城,办理善后。……刻下前方受伤及缴械匪兵连日来县,络绎不绝,县长恐愈聚愈多,发生意外,只好按人筹给面斤,分批解送凉州师部,以便遣散。……此次共匪到县,盘踞四十余日,焚毁村庄四十余处..”等情。
  据此,除指令外,理合据情钧府鉴核示遵。
  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李学谟 感(2)叩
  (录自《国民党军追堵红军长征档案史料选编》)
  注释:
  (1)马:指1月21日。马,21日代称。
  (2)感:指1月27日,感,27日代称。
  陆军新编第二军《剿匪概述》(节录)
  (1936年11月30日至12月28日)
  十一月三十日,我对皇城、俄博之线特别警惕,防匪窜青,我右翼军在凉州西四十里铺一带与匪激战。
  我军见匪化整为零,随处乱窜,恐匪窜青,防线辽阔,不易扑灭,即将皇城、大马营滩、扁都峡、俄博之线调遣部队,特别警戒,防匪窜青。此时有匪一股又在凉州城西四十里铺与我军激战,我骑五师师长即令马元海部协剿,并我各路军因尾追残匪过凉州时,即与骑五师师长乘便开军事会议,讨论进剿计划,颇周详,并决定派韩起禄旅为右路军,马炳臣旅为左路军,马元海旅为中路军,向西窜之匪追击,同归马元海指挥。此时,匪大部已窜至西四十里铺,同时接得我右路军之通告,见匪之密集队,约有三千余人,向我军阵地方面移动,并在各高地筑有坚固之防御工事,且东西调遣甚为忙碌,当饬我阵地各官兵加紧修筑工事,增构交通壕,妥为戒备,严密搜索,以便迎头痛击。
  次日拂晓,先以大炮向匪阵地猛烈射击,毁其工事,并以重炮轰击,使匪后防不得活动,继用步兵向匪阵地逼近,威胁匪阵,至十时许,匪以密集队形攻我阵地,前赴后继,节节向我进逼,我警戒阵地守兵不得已退回阵地,以大炮掩护,坚固防守,意于经过相当时间,匪力用尽成为疲乏之状时,我再用力攻击,收效较多。惟匪之来意颇奢望,是以猛烈挣扎,作困兽之斗,继见其另一部向我右翼韩起禄旅阵地猛烈攻击,我军静伏壕内迎战,俟匪精疲力竭,我军乃由壕内一声喊杀,冲入敌阵,战至最后,短兵相接,完全肉搏。迨后,匪渐不支,即调集后防匪部加入作战,亡命攻击,双方混战。至十一时,我亦增援军,出奇兵,加力围剿,匪则出其不意,死伤枕籍,我获枪一百余支,并各种战利品颇多。于是,西四十里铺以及附近各堡寨之匪,完全又向永昌、山丹一带西窜。
  十二月一日,我军完全截断永昌、山丹间匪之交通。
  伪三十军及伪九军并直属部队盘踞永昌,伪八八师、伪八九师盘踞丰乐堡、八坝等地,负隅顽抗,牵制我军。伪五师随即窜至山丹,但经永昌西四十里铺时,被我马彪旅长由侧面截击,狼狈逃窜。此时,匪并未发觉我有伏兵,俟匪近前,我马志武团一跃而出,向匪冲锋。匪不支四散。匪伤亡四百余人,获步枪四十余支,重机枪三挺,同时,伪五军参谋长负重伤,残部仍向山丹窜去。
  伪三十军军长程世才率伪骑师并一个团,经水泉子、硖口扰山丹,与盘踞永昌之匪遥相呼应。我马指挥子涵指挥各部队围剿永昌之匪,即由马彪旅偕同马旅长朴、马团长志武、陈团长嘉禾、马团长得胜向山丹推进,牵制盘踞山丹之匪。嗣以伪九军在古浪受伤最巨,于是重为编制,程世才率伪骑师亦转永昌。马指挥子涵率韩旅、祁旅攻永昌附近丰乐堡、八坝各处之匪。此时,永昌城中及东二十里铺、红庙墩一带共有匪一万一千余人,盘踞永昌并在四处搜索火药、铜钱等物,积极制造炸弹,企图长期盘踞永昌、山丹,作为新根据地,然后反攻凉州,掩护朱、毛、彭各股匪渡河,再作扩大之企图。同时,我马子涵指挥亦率韩、祁两旅及刘呈德团在许家堡一带激战,连陷匪阵地,极为胜利,匪胆大寒,已成瓦解之势。
  十二月二日,我军攻击盘踞永昌附近大小堡内之匪。
  我刘呈德团所属三个营由凉州向西追剿共匪至永昌之东十里铺,进攻永昌城须由此地开始进攻。该处匪占有接官亭及最坚固之碉堡一座。本团奉命后,及着手进攻该堡及接官亭,围攻两日,将该堡始行攻克,我部伤亡三营营副一员、连长两员、排长三员及死亡士兵共计八十余员。匪死伤甚重,其尸未得搬回者计有八十余具,并击毙匪指挥官乘马三匹,未死受伤者一匹,夺获旗帜三面,余部匪入永昌城东关。我军获胜后即占据该堡,由此开始进攻匪所占城北之北海子及东水泉一带。
  自早五时起,我军兵分三路同时进攻,至下午四时匪不支,放弃该处油坊庄巢一处,我军继克继战。计本日内攻取匪占用磨三十余盘,并在山顶炮击城内徐向前之总部。至晚,各部队各守所克地点,并重新加以布置。是夜,据守东关西半面及城内之匪复向我东水泉及油坊以最凶猛之火力整夜进攻,并在油坊庄巢墙上搭过云梯七八次,在东水泉进攻两次,幸赖我部官兵死守奋勇,攻至天明终未攻破。我军阵亡连副二、士兵十七,一营营长韩得明亦身受浮伤。毙匪官兵不计其数,匪遗云梯十二三个,均鲜血淋漓,梯下死亡匪兵二十三四名,及军帽四十余顶,其余皆抱头而逃距我方百余步之地点。从此,我军各部队即计划进攻永昌城。
  我马子涵指挥率队以大炮掩护,向匪盘踞之堡墙根猛扑,适堡周围有匪之防御工事,并以树枝做成栅栏,重重障碍,未得越入,即留马禄旅牵制该匪,马指挥率队又向永昌进攻。至永昌城东三十里铺附近,该地匪盘踞在十余处大小堡内,适匪以女子欢迎队演剧欢迎匪军之际,我军乘其不备,摸至猛攻,以密集队连克数堡,毙匪二百余人,俘虏五十余人,并俘获女匪十二名,获枪五支,我军亦有伤亡。
  十二月八日,拟将匪逼其西窜,压迫于沙漠地带而歼灭之,并宣示给赏抚匪办法。
  八日夜间据探报,匪在各堡放号火,熙熙攘攘似有东窜模样。当时天寒冰结,诚恐黄河以南之匪再渡河西窜,与徐匪取得联络,声势较大,清剿匪难。于是,拟将永昌之匪攻溃,逼其向西再窜,将匪压迫于肃州沙漠地带,则一片荒漠,堡寨较少,再用全力跟踪尾追而歼灭。此时,适奉兰州朱总司令悬赏收抚赤匪办法。
  本部奉电后,即转电前防各指挥旅团长确实遵照办理,并重申九月二十五日马军长告诫部属避免滥杀,善待俘虏伤兵之前令,并希将办理情形具报备查,旋接兰州河西同乡会电;赤匪西窜大靖、永昌、山丹各城,均赖威力保全,感激万分,刻闻匪复盘踞甘州城附近,伏祈督师围剿为祷。复兰州河西同乡会电:东电奉悉。此时赤匪西窜,祸我西北,意图盘踞河西为新根据地,以打通国际路线。芳职责攸关,义无反顾,幸赖各官兵咸抱有匪无我,有我无匪之决心,努力兜剿,刻下匪势已成强弩之末,实不难一鼓歼灭。
  十二月九日,委员长蒋电奖马军长,并示机宜。
  十二月十二日,双十二事变发生,委座蒙难。
  本部一面日夜加紧剿灭残匪速度,一面迭向中央请缨声讨张、杨,并力劝张、杨悬崖勒马,速送委座回南京,主持大计。
  十二月十四日,永昌十里铺之役。河西战事侧重于永昌十里铺,我军马元海指挥各部队向十里铺伪九军盘踞之堡攻击,先用大炮向匪阵地猛力压迫,已将堡内外院占领,正向里院进攻之际,忽逢匪援二千之众扑到我伏兵线内,我军猛起,即与之肉搏夜战,并诱匪出村外,采取大包围形势,匪冲击十余次,终未得逞,至正午毙匪五百余人,夺获机械等战利品无算,我方阵亡营副、连长各一员,伤亡士兵十余名。
  十二月十八日,我军用兵神速,为匪所折服。
  十八日,我马步鉴团之第四营、第二营暨刘呈德一营与匪相近咫尺,分占两堡,其余部队距匪尚远。马指挥元海于是日晚间密令远处部队乘黑夜之际衔枚疾走,潜进在我驻军之两堡内。次早,我军在此堡内各留一百余人,其余均由堡内退出佯作全部移动模样,匪见我军他往,随派侦探二人在堡之周围观察甚详,见堡门大开,我军士兵化作民众模样在城头上诈云,军队已去远,你们再不要怕了。匪侦探信以为真,至正午时,来匪两连,欲占据此堡,我军俟其将近,即开枪射击,匪仓皇失措,不及抵抗,毙匪八十余人,毙伪连长一员,俘伪传令士兵一名,获枪多支。从此,我军之用兵神速为匪所折服。
  十二月二十一日,我军永昌城外北海子,并乘黑夜击退股匪。
  窜扰河西股匪号称十万之众,声势浩大,西北震惊。幸赖我前方将士喋血用命,努力痛剿,匪势已成强弩之末。……本部有鉴于此,即严饬前方将士各部队务将残匪于两周内根本肃清,以免牵制,而使专力防止河东之匪西窜……
  我军进攻永昌城北海子。匪在该地筑有坚固之防御工事,防备甚严。我骑兵用猛力冲进东关,并以大炮轰击,探其虚实,匪亦据险顽抗,并在我后翼警戒线前二百米突击,匪方机枪扫射不已,但皆落于关外之田畴间,与我阵线毫无所损。我见匪伎俩已尽,于是遂纷纷以手榴弹还击,炸坏匪阵线一道,匪遂纷纷后退,我又以机枪扫射,匪应弹而倒,死亡枕籍,匪阵线大乱,遂崩溃不能复战,纷纷逃归。我军占领东关后,继续向北海子进攻,旋被我军占领。匪即掠夺耕牛六十余只,均被我夺获,我军无损失。是夜月升时,匪又向我东关阵地袭击,相持一夜,匪云梯八架,落在堡之周围墙上六七次,均经我刘团沉着击退,旋登旋砍,终未得逞,匪遂弃梯而逃,梯上血迹模糊,尸骸遍地,匪毙甚多。
  十二月二十二日,我在北海子附近水磨内夺获足供我前方部队埂日给养之麦面……
  十二月二十四日,匪被我攻击,狼狈不堪,以匪尸作障碍,匪无心肝至于此极。
  我指挥炳臣由山丹来永昌应援,抵水泉子,突遇骑匪一团,占据堡寨六座,向我军扑进,我军以无险可守,遂向西南方向陈家庄集结,匪复三面来攻,令步兵三百余持手提机关枪冲锋。我军乃利用短墙内枪尖挑军帽突出墙外,佯作后退,匪以为我军之警戒线内哨兵完全饮弹击中,于是放胆冲入,我军乃一跃出壕,大掷手榴弹,并以机枪扫射,匪则纷纷应声而倒,匪阵线已乱,将其死尸抢还堆垒,权作障碍有如沙袋,匪步卒咸伏尸后,以机枪向我射击掩护退却。计是役毙匪二百余,夺获各种枪一百余支。
  十二月二十六日,永昌城西南匪据各堡,匪均自行焚毁,匪全部撤退城中,我军即在所焚毁堡内设法搭架驻扎。
  是时,永昌城四面堡内均为我军占领,将窜进城中之匪取大包围势,我军即预备云梯四十架,相机总攻。十二月二十七日,我马志武团应援山丹,道经南渠地方,与匪发生遭遇战。
  二十七日,我马志武团由山丹增援永昌,经过距永昌十里之南渠地方,突遇匪千余。我军将匪诱出堡外,激战三小时,始以骑兵冲锋,约两小时之久,匪即溃退,我获步枪六十七支,机关枪三架,驳壳枪两支。
  十二月二十八日,我军克复永昌城。
  我各方面应援部队准于三十日集结于永昌城附近,各将领即日商讨克复永昌之计,已确定部署如下:
  (1)马子涵在永昌城西南据点守碉,防匪西窜;
  (2)马长青团位于永昌城南大道附近,截断匪联络,并与第一旅切取联络;
  (3)马禄旅门源团队位于八坝川据点,扼守牵制匪之活动;
  (4)马吉成民团暨马步銮之炮兵营、上五庄民团在永昌城东五里至二十里之线,与匪参错相持,牵制匪之活动;
  (5)韩起禄旅骑五师手枪团位于永昌西二十里铺,截断匪永昌与山丹之联络;
  是时,盘踞永昌之匪因被我军包围水泄不通,似有他窜模样,即由马子涵指挥各部队总攻永昌城,马志武团攻北城,马元祥围攻西城,马叶成攻南城,刘永德攻东城,并选拔干队预备云梯四十架登城,又以骑兵数百作为预备队,在城周围尘土厚处往速驱驰,以作疑兵。匪果见我向城之四面一拥而进,人喊马嘶,震天动地,疑我援军大至,虽勉强抵抗状态。我刘团在四面枪声轰动之下,先由东城墙攀梯而登,一声喊杀,士气百倍,即将东城克复。于是,我军由四面城墙呼应而进,匪见大势已去,即由西城门冲围而出,向西窜去,被匪盘踞经月之永昌至是始可复矣。惟是永昌城被匪盘踞较久,破坏不堪,满目疮痍,遂由我军协助地方办理善后事宜,以期地方元气早日恢复,并向委员长、何部长、顾主任、朱主任报告经过。蒙何部长、顾主任来电,奖励有加,全军感奋……

知识出处

西路军鏖战永昌

《西路军鏖战永昌》

出版者:中共党史出版社

本文记述了永昌是西路军与敌鏖战的主要战场之一,在西路军征战史上有特殊的作用和意义。

阅读

相关地名

永昌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