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县图书馆
永昌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永昌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八章 回延安的西路军将士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西路军鏖战永昌》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1415
颗粒名称:
第八章 回延安的西路军将士
分类号:
E297.2
页数:
44
页码:
57-100
摘要:
本文记述了回延安的西路军将士的基本情况。其中包含:陈昌浩、徐向前、李卓然、李先念、郭天民、宋侃夫等。
关键词:
永昌
红军伤员
失散人员
内容
西路军21800余名将士中,战斗牺牲的超过了一半,被俘的有6000余人①。除了被马家军残忍杀害外,日后国共合作期间被中共中央陆续营救,加上流落民间通过各种途径返回陕北的共约6000余人。西路军苦战5个多月,以巨大的牺牲支援了河东红军的行动,功不可没。到达延安后,他们依然投身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出巨大贡献。因史料缺少原因,这里仅收录了部分返回延安的西路军指战员。(按照西路军组织序列和从新疆返回延安时间顺序排序。)
陈昌浩 (1906~1967)湖北武汉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后赴苏联人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30年11月回国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委员兼共青团中央鄂豫皖分局书记、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政治委员、第四方面军政治委员。1932年10月,参与指挥方面军主力由鄂豫皖苏区向西转移,任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第四方面军(兼西北军区)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参与创建川陕苏区指挥反“三路围攻”、反“六路围攻”。1934年1月在中共六届五中全会上增选为候补中央委员,同年被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1935年5月参加长征。第一方面军与第四方面军会师后,兼任红军前敌总指挥部政治委员。曾获金质红星奖章。1936年11月任西路军军政委员会主席,12月为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西路军鏖战永昌期间在永昌指挥战斗10余次,歼敌6000余人。1937年3月西路军失利后,先回武汉,后回到延安,因患有严重的胃溃疡,经组织批准到苏联治病。1941年在中亚共和国一个名叫科坎加的小镇从事采石工作。1942年冬天在苏联人民外交委员会作翻译,成为一名国际主义战士。抗日战争结束后回国。新中国成立后任马列学院副教育长。
1967年7月在北京逝世。
徐向前(详见第六编第3章)。
曾传六 (1904~1983)湖北黄安(今红安)人。1925年参加农民运动,后当选七里坪区农民协会委员长。1932年3月任红四方面军第十师第二十九团政委。1932年10月率部参加西征入川。1933年2月调任川陕省苏维埃政府政治保卫局,任局长兼中共省政府党团书记。1934年6月改任红九军政治委员。1935年5月参加长征。1936年7月被选为中共中央西北局委员,随红二,红四方面军北上甘肃。同年11月任红军西路军政治保卫局局长,参加西征作战。西路军鏖战永昌期间为西路军政治委员会常委。西路军失利后,先到新疆后返回延安。1938年冬后,历任八路军一二九师政治部敌工部部长,八路军前方总部军法处处长。1940年任延安抗日军政大学校务部部长。1944年先后担任豫西军区政治部副主任,河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兼中共河南区党委委员、豫西地方工作部部长等职务。1945年任河南军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1946年任东北财经委员会物资处处长。1949年任中原临时人民政府工商部副部长,中南军政委员会商业部副部长兼对外贸易管理局局长等职务。1950年任中南行政委员会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兼贸易部部长。1954年底至1963年9月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商业部副部长、中央监察委员会驻商业部监察组组长、国务院商业部顾问等职。是中共八大代表,第一至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
1983年10月在北京逝世。
李卓然(详见第六编第3章)。
王树声 (1905~1974)湖北麻城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与创建了麻城县第一支农民武装。1927年参与领导黄麻起义。1928年后历任中国工农红军团长、副师长兼团长、师长、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兼第三十一军军长。1936年11月,西路军鏖战永昌期间,任西路军副总指挥兼第九军军长等职。1937年3月西路军失利后返回延安。1940年6月任太行军区专职副司令员兼人民武装力量动员部部长。1942年秋入中共中央党校学习,参加整风运动。1944年10月任河南军区司令员。1945年后历任中原军区副司令员兼第一纵队司令员、鄂西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鄂豫军区司令员等职。1949后任湖北军区司令员、中南军区副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人民解放军总军械部部长、军事科学院副院长、第二政治委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1974年1月在北京逝世。
李先念(详见第六编第3章)。
郭天民 (1905~1970)湖北省黄安(今红安)人。1926年夏考入黄埔军校六期。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广州起义。1929年春任红四军第三纵队长。1931年任红八师参谋长。1932年任红二十一军六十二师师长。1933年任江西军区参谋长。1936年任西路军总部一局局长。在永昌指挥作战10余次。西路军失利后,先到新疆后返回延安。1945年先后任晋察冀军区副参谋长、第二军分区司令员、冀察军区司令员。1946年任晋察冀野战军第二纵队司令员兼政委。1947年8月任晋察冀豫野战军副参谋长,10月任鄂豫军区副司令员。淮海战役任第二野战军四兵团副司令员。解放大西南后任云南军区第1副司令员。1952年进入南京军事学院学习并兼任高级系主任。1955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总监,先后兼任军事出版部、院校部部长,9月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第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
1970年5月在广州逝世。
宋侃夫 (1910~1991)江西萍乡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中共杭州地委委员、上海法南区委秘书长和组织部长、鄂豫皖苏区军委参谋处处长。1932年随军西移,任第四方面军总指挥部电台台长、电务处处长。1935年参加长征。1936年随军西征,西路军鏖战永昌期间任西路军总司令部三局局长。西路军失利后随余部进入新疆,后回延安。抗日战争时期,任陕北公学中共党总支书记、延安大学秘书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原野战军十二纵队政治部副主任、江汉军区政治部副主任。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共长沙市市委书记,湖北省总工会主席,中共湖北省委常委,武汉市市长,中共武汉市委第一书记,湖北省委书记,中共中央中南局委员,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等职务。中共八大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顾委委员。
1991年4月在武汉逝世。
杜义德 (1912~2009)湖北黄陂人。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9年4月参加红军。1930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任红三十军八十九师政治委员。1935年1月调任方面军总指挥部参谋,5月参加红军长征,任方面军总指挥部第四局局长。1936年2月任红四方面军直属纵队司令员。1936年2月任红军骑兵师师长。西路军鏖战永昌期间任骑兵师师长。西路军失利后,返回延安。1939年至1940年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随营学校副校长。1941年至1945年任冀南军区第二军分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共冀南区书记。1946年任冀南军区司令员。1946年任晋冀鲁豫野战军、中原野战军第六纵队政治委员。1949年2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三兵团副司令员兼第十军军长。1950年任川南军区司令员兼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十军军长。1951年9月参加抗美援朝战争。1957年10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兵团政治委员。1959年9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旅大警备区政治委员。1960年7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副政治委员、海军党委副书记。1963年3月任海军监察委员会第二书记、书记。1973年7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副政委。1980年1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兰州军区司令员、军区党委第二书记,1980年6月至1983年5月任兰州军区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1955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2009年9月在北京逝世。
吕黎平 (1917~2001)原名吕继熙,江西省兴国县人。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央红军总部一局参谋,红军前敌总指挥部作战科科长。1936年随军西征,西路军鏖战永昌期间任西路军总指挥部情报科科长。西路军失利后随余部进入新疆,后返回延安。抗日战争开始后从新疆航空队回延安,任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飞行教员队队长、训练处处长,沈阳航管处处长,南京空军部部长。新中国成立后,任空军第四航空学校校长,空军中级指挥员训练班班主任,空军高级航空学校校长,空军军长,沈阳军区空军副司令员,沈阳军区空军顾问。1961年晋升为少将。曾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荣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2001年逝世。
秦基伟 (1914~1997)湖北黄安(今红安)人。1927年参加黄麻起义。1929年参加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11月,任红四方面军总部手枪营二连连长。1936年随西路军西征。西路军鏖战永昌期间任侦察局科长。西路军失利后,返回到延安。1937年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独立支队司令员。1938年春任第一(晋中)军分区司令员。1940年任一二九师新编第十一旅副旅长。1941年任太行军区第一分区司令员,后任太行军区司令员。1947年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九纵队司令员,参加淮海战役。1949年任第二野战军四兵团十五军军长。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3月参加抗美援朝战争。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历任云南军区副司令员、昆明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成都军区司令员。1975年10月任北京军第二政委、第一政委、司令员等职。1984年国庆35周年,任大阅兵总指挥。1988年任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授予上将军衔。1988年,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委员会副委员长。是中共第十一至十三届中央委员,第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第十三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委员、常委。
1997年2月在北京逝世。
张琴秋 (1904~1968)学名张悟,浙江省桐乡县人。1923年入上海爱国女校文科班。1925年冬赴莫斯科入莫斯科中山大学,1930年回国。1932年夏国民党军重兵“围剿”时,担任根据地县委书记。红四方面军主力突围西进,任师政治部主任。到达川陕边区后,红四方面军重建根据地,任方面军总政治部主任。1935年初,任红四方面军妇女独立师师长。长征途中任川陕省委妇女部长。1936年10月,任红西路军组织部长。西路军失利后被俘,被押送到西宁羊毛厂做苦工,后被马家军押送南京邀赏。1937年10月,被党营救返回延安,任抗日军政大学女生大队队长、女子大学教育长。解放战争期间,任中央妇女委员会秘书长,1948年曾与蔡畅一同率解放区妇女代表团赴东欧和苏联,在国际上宣传中国的妇女革命。新中国成立后,长期担任纺织工业部副部长,分管女工工作。
1968年4月逝世。
刘鹤孔 (1914~2009)江西永新人。1930年参加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原在红九军团任科长、团政治处主任,后任西路军政治部组织科科长、红三十军第八十九师二六七团政治委员。1936年参加长征。西路军失利后入新疆任“新兵营”干部大队政治委员。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3月至1939年在苏联学习,回国后做党的地下工作。解放战争时期,任山东军区情报处科长,华东野战军七纵队二十师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第三野战军八兵团后勤部副政治委员。新中国成立后,任华东军政大学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华东空军干部部长,南京军区空军干部部长,军副政治委员,第一机械工业部政治部主任,第一机械工业部副部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
2009年4月在北京逝世。
刘瑞龙 (1910~1988)江苏南通人。化名石钧、李世萍、王大舜、张云生。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春任中共南通县委委员兼城区区委书记。1931年后历任中共上海法南区委宣传部部长,中共江苏省委巡视员,中共江苏省委农民运动委员会书记兼军委委员等职。1933年任陕南红二十九军政治部主任,不久改任中共川陕省委宣传部部长。1935年任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部长,10月任红四方面军政治部宣传部部长。1936年10月随军西征,西路军鏖战永昌期间任西路军政治部宣传部部长。西路军失利后返回延安。抗日战争时期,历任中共豫皖苏省委委员,皖东北军政委员会书记,中共淮北区党委副书记兼淮北行政公署主任等职。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中共中央华中分局民运部部长兼苏皖边区政府副主席,华东北线后勤部政治委员,华东野战军副参谋长兼后勤司令部司令员,中共上海市委委员、秘书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共中央华东局农业委员会书记兼华东军政委员会土地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政务院农业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中共中央华东局农业办公室主任,中央农业行政干部学校校长,中共中央华东局委员兼太湖流域水利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农业部顾问等职。是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中国大百科全书》编辑委员会副主任。著有《回忆红十四军》。
1988年5月在广州逝世。
黄火青 (1901~1999)湖北省枣阳县人。1926年1月参加共产主义青年团,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党员。1927年6月赴苏联学习。1930年4月回国,任红十四军一团政治委员兼参谋长,上海法南区区委委员、工人纠察队特派员,江南省委军委兵运书记,中央巡视员。1931年11月任国家保卫局特派员,12月任红五军团十四军政委兼政治部主任。1934年春任红军第一方面军第九军团政治部主任,10月参加长征。1935年先后任四方面军党校教员、政治部军人工作部部长。1936年10月随西路军西征,西路军鏖战永昌期间任政治部军人部部长。西路军失利后远征至新疆。1940年10月返回延安。抗日战争时期,任冀察热辽中央分局副书记兼组织部部长,军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热河省委书记兼热河军区政委。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天津市委副书记兼市委组织部部长、市总工会主席,全国总工会委员,天津市委第一书记、市长、市政协主席、天津警备区政委,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1958年6月任辽宁省委第一书记、省军区政委、省政协主席、东北局书记处书记。1978年3月任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党组书记。是中共第七、八、十二、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共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特邀代表,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在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
1999年11月在北京逝世。
幸元林 (1914~1985)湖南省醴陵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随军西征,西路军鏖战永昌期间任政治部统计科科长。西路军失利后被俘,后成功组织越狱,带领86名干部返回延安。1933年11月任八路军南下支队第三支队副队长。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新四军五师十五旅参谋长、陕西五分区参谋长、第二野战军十二纵队三十五旅参谋长、三十五旅一〇四团政委、江汉军区司令部参谋长等职。1951年9月,任空军二十二师师长。1954年9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学院系主任。1959年6月后,任新疆乌鲁木齐军区司令部参谋长、副司令员兼北疆军区司令员、乌鲁木齐军区顾问。1955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二级解放勋章。1978年当选为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83年任政协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1985年逝世。
吴先恩 (1907~1987)湖北黄安(今红安)人。1927年参加黄麻起义。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湖北黄安独立团第一营政治委员,独立团经理处处长,黄安独立师经理处处长,红四方面军总经理部军需处处长。1934年任红四方面军总兵站部部长。西路军鏖战永昌期间任军需处处长。西路军失利后,返回延安。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三八五旅供给处军需员,抗日军政大学第七大队队务主任,第二分校供给主任。1941年起任晋察冀军区第四军分区供给处处长,晋察冀军区供给部部长,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晋察冀军区后勤部副司令员。1948年任华北军区后勤部参谋长。1949年任湖北军区后勤部部长。新中国成立后,任湖北省人民政府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兼财政厅厅长。1952年任志愿军后方勤务司令部第一副司令员。1956年起任北京军区后勤部部长。1966年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顾问。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1987年逝世。
苏井观 (1905~1964)原名苏炳达,字静观,河南省潢川县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8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任红四方面军第十师医院院长,红四方面军总医院院长。1932年10月历任川陕苏区总医院院长兼政委、卫生学校校长、红四方面军卫生部部长。1935年任军委总卫生部医政处处长。1936年10月随西路军西征,西路军鏖战永昌期间任西路军卫生部部长。西路军失利后回延安。抗日战争时期,先后任延安边区医院院长,延安医科大学校长,八路军总医院院长,陕甘宁边区留守兵团卫生部长,陕甘绥晋联防军卫生部部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军委总卫生部部长。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央卫生部副部长。1951年领导组织抗美援朝卫生工作。是全国政协第二届、第三届委员。
1964年5月在北京逝世。
彭嘉庆 (1909~1993)江西庐陵(今吉安)人。1927年参加赣西起义。1928年参加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三军第九师二十五团排长,连长兼政治指导员、第十三师三十七团营政治教导员。1934年任红五军团卫生部政治委员,供给部政治委员。1936年随军西征,西路军鏖战永昌期间任红五军供给部部长。西路军失利后返回延安。1939年后任鲁东支队政治委员、苏鲁支队政治委员、鲁南军区政治部主任。1949年任胶东军区政治部主任兼第五师政治委员。1948年任辽北军区副政治委员,司令员,辽西军区司令员。1949年任江西军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1950年任炮兵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山东军区副政治委员。1955年任济南军区副政治委员。1959年任总后勤部副政治委员兼后勤学院政治委员。1972年任广州军区副政治委员、顾问。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93年8月在北京病逝。
饶子键 (1909~2000)原名饶国汉,湖南省浏阳县(今浏阳市)人。1925年参加农民运动。1927年春参加工农自卫军,并加入共青团。1929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8月参加红军。历任红四军班长,红十五军连长、营长、团长,红十五军十三师师长,红三十军八十八师参谋长等职。1936年10月参加西路军,西路军鏖战永昌期间任红三十军八十八师参谋长。西路军失利后到新疆,1940年1月回到延安。1942年后历任新四军六支队团长、八路军六旅旅长、新四军四师十二旅代旅长、淮北军区副司令员、新四军四师十二旅旅长。1945年后历任华中野战军九纵队副司令员、淮北党政军委员会书记、淮北军区司令员、江淮军区副司令员、第三野战军三十四军第一副军长、南京警备区参谋长。1952年后任苏北军区司令员、江苏军区第一副司令员、六十六军军长、上海警备区司令员、南京军区副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78年2月当选为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著有长篇回忆录《从战士到将军的征程》。
2000年9月在南京逝世。
杨秀坤 (1911~1993)四川巫溪县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5月参加红军。红西路军鏖战永昌期间任第三十军88师第二六八团团长。西路军失利后到新疆,后返回延安。抗日战争时期,任冀中军区特务团团长,华中第十军分区第二十七团团长,豫西第二军分区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原军区第一纵队第二旅旅长,第十纵队第二十八旅旅长,第二野战军第五十八军副军长,第四野战军第四十七军副军长。新中国成立后,任副军长,河南省民政厅副厅长等职务。
1993年5月在武汉逝世。
谢良 (1915~1991)原名谢毓法,江西省兴国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三军第八师炮兵连政治委员,二十四团连政治指导员,红五军团第十三师三十七团政治委员。1936年随军西征,西路军鏖战永昌期间任西路军五军政治委员,后任政治部主任。西路军失利后返回延安。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留守处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后勤部政治部主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冀鲁豫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冀鲁豫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主任。新中国成立后,任平原军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第六高级步兵学校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石家庄高级步兵学校政治委员,炮兵学院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副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1991年逝世。
张力雄 1913年3月生,福建省上杭县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6年随军西征,西路军鏖战永昌期间任西路军红五军四十五团政治委员。西路军失败后回延安。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一大队二队队长、一大队政治处组织股股长、政治处主任、四大队协理员,抗大总校太岳独立大队政治委员,抗大第六分校政治部主任,太行军区第七军分区政治部主任,河南军区第六支队政治委员兼六分区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原军区第一纵队三旅政治委员,鄂西军区第三分区政治委员,野战旅政治委员,华东野战军第十二纵队政治部副主任。江淮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特种兵纵队政治部主任。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炮兵部队政治部主任,昆明军区公安军第一副司令员,云南军区副司令员,昆明军区司令部副参谋长,云南省军区政治委员,江西省军区政治委员,福州军区顾问等职务。195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少将。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吕仁礼 1916年2月2日生,安徽六安市人。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三十三军九十九师二九七团连指导员、营长。1936年随军西征,西路军鏖战永昌期间任红五军骑兵团团长。西路军失败后回延安。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一大队十队区队长,山西决死第四纵队三十五团副团长、代团长,抗日军政大学三大队副大队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军区第五军分区三团团长,西北野战军第三纵队五旅十五团团长,第一野战军三军九师副师长。新中国成立后,任第二兵团九师副师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师长。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程世才 (1912~1990)湖北大悟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第十一师三十三团特务连政治指导员、师政治部党委书记、团长兼团政治委员。参加长征,任红三十军代军长。西路军鏖战永昌期间任红三十军代军长、军长等职。抗日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平西挺进军参谋长兼第十二支队司令员,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分校校长,延安中央党校第四部副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辽南军区司令员,东北军区第三纵队司令员,辽东军区副司令员,安东军区司令员,辽西军区司令员。新中国成立后,任公安军第一副司令员,沈阳军区副司令员兼沈阳卫戍区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七、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在中共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1990年11月在北京逝世。
李聚奎 (1904~1995)湖南安化(今涟源市)人。1926年9月北伐战争。1928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任红五军大队长。1934年参加长征。1936年10月任第九军参谋长。西路军鏖战永昌期间,任红九军参谋长。西路军失利后返回延安。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三八六旅参谋长。1938年春任一二九师青年纵队政治委员,后任鲁西北先遣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941年春任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第一纵队副司令员。1942年任旅长兼第一军分区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冀察热辽军区参谋长。1947年任西满军区参谋长。1948年4月任东北军区后勤部参谋长兼西线后勤司令员、政治委员等职。新中国成立后,任第四野战军司令部副参谋长。参加朝鲜战争,任东北军区后勤部部长。1951年10月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自由独立一级勋章。1952年9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学院院长。1955年7月任石油部长。1958年2月任总后勤部政治委员。1966年4月任高等军事学院院长。1977年12月任福建后勤学院政治委员。1981年7月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顾问。195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是第七次、第十二次、第十三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央军委委员,第二届、第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四届、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常务委员会委员。
1995年6月在北京逝世。
陈宜贵 (19141997)安徽霍邱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三十军八十八师二六四团连指导员。1936年随军西征,西路军鏖战永昌期间任红九军政治部军人部保卫局分局长。西路军失败后回延安。1938年任冀中军区三团政治处主任、晋察冀军区陆军中学政委、第三军分区副政委。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四纵第十一旅政委、第十九兵团第六十四军第一九一师政委。新中国成立后,任宁夏军区政治部主任。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任志愿军第六十五军政治部主任、副政委。荣获二级国旗勋章、一级自由独立勋章、二级自由独立勋章。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1997年6月在北京逝世。
方强 1912年2月13日生,湖南平江县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参加红军。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平浏游击队宣传组组长,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三师七团连政治委员,第一师二团政治委员,苏维埃中央政府警卫营政治委员,军委警卫团政治委员,红一军团第三师七团政治委员。1936年10月随军西征。西路军鏖战永昌期间任红九军团第二十二师政治委员,红第九军政治部宣传部部长。西路军失败后,返回延安。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五旅政治部主任,军委总政治部组织部部长,总政治中党委委员会副主席,陕甘宁留守兵团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合江军区司令员、政治委员,东北民主联军第三十师师长,第四野战军四十七军副军长,四十四军军长。新中国成立后,任广东军区副司令员,中南军区海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副司令员。1955年任海军副司令员兼海军军事学院院长和政治委员,第一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国防工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第六机械工业部部长,国务院国防工业办公室主任,海军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七、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著有《红军战士话当年》、《为祖国而战》、《为国防而战》、《留苏学习笔记》、《赤诚集》等书。
朱良才 (1900~1989)1927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6月任红四方面军三十一军任政治部主任。1936年10月,随西路军西征。西路军鏖战永昌期间任红三十军教导团政委。西征军战斗失利后返回延安。1946年任晋察冀军区军政干部学校副校长兼副政委。1948年至1949年任华北军政大学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1949年任华北军区政治部主任,兼华北军政大学政委。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55年至1958年任北京军区政委。1962年被选为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是第一届全国政协代表,第一至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二至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任中央人民政府最高法院委员,中共华北局委员,华北行政委员会委员。1988年7月,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1989年2月在北京病逝。
李天焕 (1912~1986)湖北黄安(今红安)人。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1月任红三十军第九十师政治部主任、党委委员。1935年3月参加长征。1936年11月西路军鏖战永昌期间,任红西路军第三十军政治部主任。西路军失利后到新疆,后返回延安。1938年冬任八路军冀中军区第十支队(第四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党委委员。1940年任晋察冀军区第五分区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1941年任晋察冀边区政府公安局局长、党组委员。1943年冬任晋察冀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党委副书记。1946年7月任冀察军区副政治委员。1947年任中共察哈尔省委副书记。1948年任中共冀中区委联络部部长。1949年1月任华北军区第三兵团副政治委员兼兵团政治部主任。1950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部队副政治委员、副司令员。1951年任中央军委直属队总党委委员兼公安部队军政干部学校政治委员、党委书记。1955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军副政治委员。1957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警备部部长、党委书记。1959年1月至1964年9月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副部长。1967年7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政治委员、党委书记。1950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中共七大代表,中共八大代表,第一、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著有回忆录《气壮山河》。
1986年5月在北京逝世。
郑维山 (1915~2000)河南新县人。1927年参加黄麻起义。1930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任红九军二十七师八十一团政治委员。1934年任红三十军八十九师政治委员。1934年任八十八师政委。参加长征。1936年11月西路军鏖战永昌期间任红三十军第八十八师政治委员。西路军失利后返回延安。抗日战争时期,先后任晋察冀军区军政学校主任教员、抗大二分校副校长、教导团政委、教导团团长兼政委、第四军分区副司令员兼行唐指挥所总指挥、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张家口卫戍司令员、察哈尔军区司令员、晋察冀野战军第三纵队司令员兼石家庄市卫戍司令员、第十九兵团第六十三军军长。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九兵团副司令员。抗美援朝战争中,1951年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九兵团副司令员。1952年任第二十兵团代司令员。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一级自由独立勋章。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勋章。1955年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代司令员、司令员、党委第一书记。1982年任兰州军区司令员、党委第一书记。是第三届、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九届中共委员会委员,第九届中共中央军委委员。
2000年逝世。
徐一新 (1911~1994)浙江省人。1926年参加北伐,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同年底赴苏联留学,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31年回国,派往鄂豫皖根据地工作,先后任红四方面军政治部副主任,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秘书长。1936年10月随西路军西征,西路军鏖战永昌期间任红西路军教导团政治处主任。红西路军失败后返回延安。新中国成立后,曾任驻巴基斯坦等国大使及外交部副部长等职。
1994年逝世。
毕占云 (1903~1977)原名毕隆兴,四川广安县人。1928年在井冈山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军特务营营长,第四支队支队长,第二纵队司令员,红十二军第一〇二团团长、军参谋长、代军长,红七军第九师参谋长,红二十二军第六十六师师长、军参谋长,红一军团第一师参谋长,补充第一师师长,红八军参谋长。1936年11月西路军永昌鏖战期间任总部教导团政治处主任。西路军失利后返回延安。抗日战争时期,任军委一局副局长兼参谋主任,八路军后方留守处参谋处处长,绥德警备司令部参谋长,军委总部二科科长,太岳军区参谋长,太岳纵队参谋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冀东军区副司令员,豫皖苏军区副司令员,河南军区副司令员。新中国成立后,任河南省军区司令员,武汉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第三、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77年在郑州病逝。
欧阳毅 (1909~2005)湖南宜章人。1926年参加革命。1927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8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四军办公厅秘书、第一纵队党委秘书,军部无线电台政委,第一纵队党委秘书长,第十师教导大队政委,第十师党委秘书长、红五军团政治保卫局局长等职。1936年11月西路军鏖战永昌期间任红五军参谋长。参加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历任抗日军政大学总校秘书长,中央军委总政治部锄奸部副部长,陕甘宁晋绥联防军保卫部部长,中央社会部副部长。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央军委公安部队政治部主任、炮兵副政委。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是中共七大候补代表、十一大代表,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外事委员会委员。
2005年逝世。
晏福生 (1904~1984)原名晏国金,湖南醴陵县人。1923年任安源煤矿工人纠察队队长。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参加醴陵暴动,同年参加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醴陵赤卫团排长,湘东南独立师第三团副官,红八军第二十二师四十九团特派员、团政治委员,红六军团第十八师政治委员,第十六师政治委员。西路军失利后,返回延安。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〇师三五九旅七一七团政治委员,陕甘宁留守兵团警备第一旅副政治委员,八路军南下第二支队政治委员,三五九旅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独立第一师政治委员,第二十八师政治委员,第四野战军四十七军副军长。新中国成立后,任湘西行政公署主任,湘西军区司令员,湖南人民政府民政厅厅长,湖南军区副政治委员、第二政治委员,广州军区副政治委员、顾问。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七、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在中共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
1984年逝世。肖永银(19172002)湖北黄安人。1930年参加红军。1935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11月西路军鏖战永昌期间任西路军总指挥部警卫连排长。西路军失利后,返回延安。1938年任一二九师三八五旅十四团一营营长、团长。1945年任太行军区第八军分区副司令员。1946年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六纵队十八旅旅长。1949年任第二野战军第三兵团第十二军副军长兼参谋长,渡江战役后,率部进军西南,参与指挥部队直出川东解放重庆。1951年3月,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二军副军长、代军长、军长,参与指挥抗美援朝战争。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自由独立勋章。1955年任南京军区装甲兵司令员,南京军区司令部参谋长、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成都军区副司令、武汊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是中共第九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著有《狭路相逢勇者胜》、《成都战役》等回忆文章。
2002年4月在南京逝世。
周纯麟 (1912~1986)湖北麻城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第三十军军部排长、通信队队长,第八十八师二六三团营政治委员。1936年11月西路军鏖战永昌期间任红三十军八十八师二六三团营政治委员。西路军失利后返回延安。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四纵队六旅十六团营长、副团长,新四军第四师骑兵团副团长、团长、团长兼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中野战军第九纵队七十三团团长兼政治委员,华东野战军第二纵队五师副师长,第三野战军二十一军六十二师师长。新中国成立后,任华东军区炮兵(特种兵纵队)副司令员、司令员,南京军区炮兵司令员,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上海警备区司令员、上海市委常委、书记,南京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十、十一届中央委员。著有《血战河西走廊》、《风雨五十年》、《教诲与怀念》、《周纯麟回忆录》等著作。
1986年9月在上海逝世。
魏传统 (1908~1996)四川达县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历任红四方面军第三十三军政治部秘书长、宣传科科长,第五军政治部教育科科长。1936年11月西路军鏖战永昌期间任西路军政治部敌工部敌工科科长。西路军失利返后回延安。1938年后历任八路军总政治部宣传科科长兼干部教育科科长,八路军第一二九师三八五旅秘书长,中共四川省委秘书长等职。1946年任四川省委秘书长兼《新华日报》言论委员会委员,中央军委总政治部秘书长兼宣传部副部长。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秘书长兼宣传部副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政治部副主任,解放军艺术学院副院长兼副政治委员、院长,中朝友好协会副会长,中国文联第四届委员,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第二、三届常务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解放军总政治部宣传顾问。全国政协第五届委员、第六届常务委员。1955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著有诗选《追思集》、《江淮敌后烽火》等和书法集《魏传统书法作品选集》。
1996年8月在北京逝世。
宋承志 (1917~2010)安徽金寨县人。1931年参加红军并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第三十军连指导员、营长、参加了鄂豫皖、川陕苏区反“围剿”和长征。1936年11月参加西路军鏖战永昌的战斗。西路军失利后随余部进入新疆,任新兵营炮兵大队大队长。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总部炮兵团大队副大队长、延安炮兵学校训练部副部长。参加百团大战。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炮兵团团长、东北野战军炮兵师副师长,参加辽沈、平津等战役。新中国成立后,任炮兵师师长。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炮兵师师长。回国后历任东北军区炮兵参谋长、第五炮兵学校校长、军区炮兵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沈阳军区炮兵参谋长、副司令员、司令员。第六、七届全国人大常委。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中共十二大代表。
2010年8月在北京逝世。
陈明义 (1917~2002)河南商城县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参加红军。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六霍县独立营政治委员,川陕省政治保卫局侦察队队长,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作战参谋。1936年11月西路军鏖战永昌期间任总部指挥部首长警卫员。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九师司令部作战参谋,太行军区司令部作战科科长,先遣支队参谋长,新编第四旅参谋长,冀南军区第五军分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冀鲁豫军区第五军分区副司令员,冀南军区参谋长。解放战争时期,任豫皖苏军区参谋长,第二野战军十八军参谋长。新中国成立后,任进藏后方部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西藏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司令员,成都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第三、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2002年5月在成都逝世。
喻新华 (1909~1993)原名喻同金,湖北麻城人。1927年参加黄麻起义。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四军十一师三十三团战士、排长、连政治指导员,第三十军八十八师二六八团连政治指导员、营政治政治委员、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第八十八师二六八团政治部主任。参加了鄂豫皖、川陕苏区反“围剿”’和长征。1936年11月西路军鏖战永昌期间任红三十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西路军失利后到新疆,1940年回延安。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四师十一旅三十二师团政治处主任、团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东军区政治部干部科科长,华东野战军特种兵纵队政治部副主任、主任。新中国成立后,任华东军区后勤部政治部副主任,南京军区后勤部副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1993年6月逝世。
方震1911年生,江西省弋阳县人。1930年参加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十军八十二团排长、连长、红七军团机炮连指导员。1932年任总兵站主任。1936年10月西路军鏖战永昌期间曾任西路军总指挥部第一局参谋。西路军失利后随余部进入新疆,1941年回延安。1940年任太谷兵站办事处主任和政委。解放战争他担任晋绥总兵站副站长。1949年担任华北运输分部部长,执行队一野进军西南的运输任务。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总后勤部运输部检查室主任、总后勤部检查局副局长、总后勤部重庆办事处副主任、总后勤部第一物资部上海办事处主任、华东物资供应局政委、第二军医大学顾问、副政委等职。1964年晋升为少将。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王定烈 1918年生,四川宣汉县人。1933年11月参加红军。1935年加入中国共青团,同年加入共产党员。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三十三军九十九师二九五团七连战士、营部传令兵、文书。1936年11月西路军鏖战永昌期间任西路军五军四十三团团部文书。西路军失利后返回延安。抗日战争时期,任冀鲁豫军区第八分区八团副团长、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原军区第一纵队二旅四团团长。1947年任江汉军区独立旅副旅长、湖北军区独立二师师长,恩施军分区司令员。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任空军航空兵十八师师长,参加抗美援朝战争。1952年任中南军区空军广州指挥所副司令员、广州军区空军副参谋长、参谋长。1958年后,历任空军15航校(即导弹学院)校长、空军汕头指挥所主任、广州、济南军区空军副司令员,空军参谋长、副司令员。第五、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十次代表大会代表。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少将。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荣获一级红星功勋章。
赵正洪 (1913~1991)湖北黄梅县人。1930年参加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军第十师二十九团政治处宣传队队长,红三十军第八十八师二六八团连长,连政治指导员,师部通信队队长。1936年11月西路军鏖战永昌期间任第八十八师二六八团营政治委员。抗日战争时期,任冀中军区第八军分区二十三团政治委员,冀中军区卫生部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第三纵队八师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第九师政治委员,安东军区政治部主任,辽东军区政治部主任。新中国成立后,任东北军区空军政治部主任,空军军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委员会副主任兼国防体育协会副主任,全国体育总会主席。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71年任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国代表团团长。
1991年12月在北京逝世。
徐明德 (1916~2007)湖南新县人。1931年参加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总部电台报务员、电台台长。1936年随军西征,西路军鏖战永昌期间在总指挥部电台工作。抗日战争时期,任军委三局分队报务主任、分队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人民自治军司令部通信处一科科长,吉林军区司令部通信处三科科长,第四野战军十二兵团司令部通信科科长,十五兵团司令部通信科科长。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南军区政治部直属第三政治处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司令部通信处处长,海军通信兵部主任,海军副参谋长。1973年任海军司令部“两查办”主任,为平反冤假错案做了大量工作。1955年被授予海军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2007年1月在北京逝世。
聂洪国 (1913~2004)湖北红安县人。1929年参加红军。1930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参加长征。1936参加西路军,历经永昌攻坚战、四十里铺保卫战、永昌保卫战、倪家营子保卫战、梨园口遭遇战等诸战斗。西路军西进失利后,随部队到新疆。1941年返回延安。回延安后任延安八路军联防政治部总务处主任、中原军区第2分区供给部部长。解放军战争时期,历任新四军第5师15旅供给部部长。1947年任东北军区第5纵队第15师供给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42军126师、第124师供给部部长。新中国成立后,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2军供给部政治委员,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2军后勤部副政治委员。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自由独立一级勋章。1954年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2军后勤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部副政治委员兼零一工地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第二炮兵学院政治委员等职务。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2004年6月在北京逝世。
严四海 1915年生,四川宣汉人。生于1915年。1933年参加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四方面军连长、营长。1936年11月西路军鏖战永昌期间任西路军第三十军八十九师司令部科长。西路军失利后回延安。参加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先后任团长、军分区司令员,海军技术学校副校长、校长等职。
左叶 (1910~1992)原名左保叶,曾用名左翼、左一、左岳、左卒等,江西永新人。1927年参加工农红军,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任瑞金红军学校政治协理员、营教导员。1934年9月任红八军团后勤部长、政委。1936年11月西路军鏖战永昌期间任教导团参谋长。西路军失利后返回延安。1942年2月任冀中军区第二十二团团长。抗战胜利后任辽西军区第一军分区副司令员。1948年4月任独立第二师师长及营口卫戍区司令,参与辽沈战役。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南军政委员会交通部副部长,国务院农业部部长助理,人事司司长等职。
1992年7月在北京逝世。
吴建初 (1914~2002)四川成都人。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在国民党二十八军搞兵运工作。1935年参加剑阁起义,编入中国工农红军,任红四方面军参谋,政治干事。1936年11月西路军鏖战永昌期间任西路军政治部地方工作部科长,西路军失利后奉命营救西路军流散人员工作。1937年9月返回延安。1939年任八路军一二九师东进纵队五支队政委。1940年任冀南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长。1942年任冀南军区第一军分区政委。1946年任冀南军区第三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副政委兼地委书记。1948年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十四纵队四十一旅政治部主任。1949年任华北军区第七十军二〇九师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第七十军政治部副主任。1950年10月任京津卫戍区防空司令部政治部主任。1951年任华北军区防空军政治部主任兼干部管理部部长。1953年任军委防空军政治部副主任。1954年兼任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1962年11月至1966年3月任铁道兵学院院长。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2002年6月在石家庄市逝世。
王崇国 (1919~1999)原名王言义,四川达县人。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11月西路军鏖战永昌期间任红四方面军第三十军军部警卫员、通讯班长、连长。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四师警卫排长、骑兵团区队长、华东军区特务连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东军区特纵汽车大队副大队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坦克大队大队长、战车团副团长、团长,华东军区摩托装甲坦克二师参谋长。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坦克二师师长,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独立勋章。回国后,历任军委坦克一校校长、北京军区装甲兵参谋长、副司令员。
1999年6月在北京逝世。
王恩厚 (1917~2005)湖北麻城人。1931年参加红军。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11月西路军鏖战永昌期间在永昌参加战斗。西路军失利后返回延安。新中国成立后,1948年任天津军管会卫生接管处总支书记兼副处长。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1953年至1958年任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副校长、校长。1958年任长春医学院院长。1959年至1968年任吉林医科大学校长兼党委书记。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2005年8月在北京逝世。
袁彬 (1915~2005)湖北麻城人。1931年参加红军。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卫生员、司药、医生、医务所长、副连长等职。抗日战争时期,被派遣到新疆航空队学习飞行。1946年回到延安,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批飞行骨干。解放战争时期,参与创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所航空学校。新中国成立后,历任福州军区空军副司令员兼军事训练部部长、南京军区空军司令员等职。参加抗美援朝战争、解放一江山岛和国土防空等战斗。曾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二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和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61年晋升少将。
2005年1月在南京逝世。
何兰阶 (1910~2002)湖北麻城人。1927年参加农民协会,担任文书工作。1929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9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11月西路军鏖战永昌期间任第九军政治部秘书长。1937年9月,历任红四方面军红一师警卫连排长,三十团二营宣传队队长、团政治处技术书记,八十八师政治部秘书长,三十军政治部秘书长。1937年9月至1938年4月任总政治部保卫部审讯执行科科长,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军法处副处长、处长。1949年10月后历任联防军派往东北干部团政治处主任、冀东军区独立第十旅政治部主任,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兼组织部部长、政治部主任兼唐山警备司令部副政委,二〇一师政治委员。1949年12月至1952年任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副庭长。1952年4月至1954年8月任最高人民法院华北分院副院长、院长、党组书记,华北行政委员会分党组书记。1954年8月任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庭长、党组成员、审判委员会委员。1964年任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1964年12月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法制委员会委员。1981年任最高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
2002年10月在北京逝世。
李培基 1921年生,四川巴中人。1933年参加红军。1936年10月随西路军西征,西路军鏖战永昌期间任西路军总部首长警卫员。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西路军失败后随左支队进入新疆,1940年返回延安。后历任军委二局报务员、参谋、研究员,机要训练大队大队长、科长,军委三局副处长、处长、副局长,兰州军区三局局长、军区司令部副参谋长等职。
黄良诚 (1917~1982),又名黄子昆,福建上杭县人。1931年参加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6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12军战士。1931年11月任中央军委无线电电台报务员。1934年10月随中央红军参加长征。一、四方面军会师后,调红四方面军第9军任电台报务员,随四方面军长征。1936年在河西走廊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战斗。西路军失败后被俘,押到西宁编入马步芳的电台工作,后转到兰州拱星墩国民党第八战区监狱。在党组织的营救下,于1937年底回到延安。不久编入八路军一二九师赴华北抗日前线。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历任冀鲁豫支队电台报务员、电台台长,冀鲁豫军区八旅二十四团参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解放军通讯学校校长,旅大电业局局长,旅大市经委副主任,大连造船厂党委书记,第六机械工业部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顾问。
1982年6月在北京逝世。
李新国 (1913~1992)河南潢川人。1932年参加红军。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班长、排长,方面军总部参谋兼测绘股长,骑兵师作战科长。1936年11月西路军鏖战永昌期间任红九军司令部一科(作战科)参谋,不久调任骑兵师作战科长。西路军失利后回延安。参加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后历任八路军第三八五旅营长、教导大队长,警三旅团参谋长、副团长。1954年11月至1958年5月任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东海舰队防空兵司令员,1958年3月至1966年春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舰队航空兵副司令员。1955年9月被授予海军大校军衔。曾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1992年3月在西安逝世。
林春芳 (19131993)河南新县人。1931年1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5年2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员。1936年11月西路军鏖战永昌期间任红西路军少年先锋团卫生队长,红三十军八十八师卫生部军医,后任游击队卫生队长,转战祁连山,后返回延安。
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晋绥军区卫生部后方医院医务主任、副院长,西北军区卫生部第四后方医院副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东北军区第二十六陆军医院副院长,第一陆军医院院长,军区总医院第一副院长,军区卫生部干部保健处处长,军区后勤部军马部副部长,军区后勤部卫生部
副部长,军区后勤部研究室研究员,副军职离休干部。1955年被授予上校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和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曾任第一野战军二军六师卫生部长,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沈阳军区后勤部卫生副部长。1993年5月逝世。
华全双 1920年生,四川巴中人。1933年参加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四方面军妇女独立营参谋长。1936年11月西路军鏖战永
昌期间任西路军妇女独立团政治处主任。西路军失利后返回延安,参加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曾任雁北军分区部队政治指导员,陕甘宁边区抗联主任,解放后任国防工办第618厂干部科长,第五机械工业部保密科长、保卫处副处长等职。
盛先传 (1918~2001)安徽六安人。1931年参加红军。1932年加入共青团。1936年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11月西路军鏖战永昌期间任红军战士、司号员、司号长、红三十军首长警卫员。西路军失利后随左支队进入新疆。1940年1月回到延安。参加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先后在甘肃省公安厅一处侦察科工作,后任公安厅政治部宣传科科长、省人民检察院检察员、兰州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检察长、兰州市民政局副局长、天水市民政局局长等职。
2001年8月逝世。
姚德智 1916年生,四川南江人。1933年参加红军。1936年11月随西路军西征,西路军鏖战永昌期间任西路军总部首长警卫员,进入新疆后,在新兵营学习汽车驾驶,返回延安。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历任军委第三局机务员,东北军区汽车连政治指导员、股长,第四野战军西线运输司令部副科长,汽车团参谋长、副团长、团长,沈阳军区后勤部副部长、研究员。
徐明乐 1917年生,安徽六安人。1932年参加红军。1936年11月西路军鏖战永昌期间任红三十军军部警卫。西路军失利后随左支队进入新疆,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返回延安。参加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历任人民解放军连长、营长、团长、副师长,济南军区装甲兵副司令员等职。
李映光 1921年生,四川阆中人。1933年参加红军。1936年11月西路军鏖战永昌期间任西路军第三十军八十八师二六五团通信员。西路军失利后到新疆,学习无线电通讯。1940年回延安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历任军委第三局报务主任,西北军区通信总台台长,兰州军区司令部通信部副部长,宁夏军区副参谋长、军区顾问等职。
王德润 1917年生,湖北麻城人。1932年参加红军。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11月西路军鏖战永昌期间任西路军红三十军第八十九师二六七团排长,入新疆后学习炮兵技术,1940年回延安。参加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后历任炮兵连长、副营长、营长、第三军炮兵团团长,第十九兵团炮兵主任,第二十三军炮兵副军长,兰州军区炮兵主任、司令部副参谋长兼炮兵司令员,军区副司令员,军委炮兵副司令员。
杨锡光 (19092000)福建蒋乐人。1934年参加红军。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11月西路军鏖战永昌期间任红五军团卫生部医务主任。后随左支队到新疆。经党组织安排,进入新疆医院进修学习。1941年冬任八路军新疆办事处机关党支部书记。1942年9月被军阀盛世才拘禁。1946年经组织营救回延安,历任中央医院中医科主任、中央机关卫生所所长。参加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1952年2月选派苏联学习。回国后任西安第四军医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1954年调任总后勤部卫生部《人民军医》出版社社长。1957年6月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58年转业地方,任江西省卫生厅党组书记、副厅长,兼任中国医学科学院江西分院院长。1984年12月离职休养。
2000年3月逝世。
刘护平 1911年生,江西吉安人。1927年参加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11月参加西路军鏖战永昌的战斗。西路军失利后到新疆,于1939年赴苏联学习情报工作,1941年回国,后任人民解放军第四军政治部副主任,武威军管会主任,新疆公安厅副厅长、高级检察院检察长,江西省高级检察院检察长。
康立泽 1921年生,四川金川人。1935年参加红军。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11月西路军鏖战永昌期间任西路军总部卫生员,后随左支队进入新疆,1940年返回延安。参加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历任中央军委第二局股长,晋冀军区司令部第二室主任,四野司令部二局第一处政委,军委工程兵学校政治部副主任、代主任,第一、第七、第四军医大学政委,军事医学科学院副院长,总后勤部副政委,乌鲁木齐军区副政委等职。
任道先 (1922~2007)四川阆中人。1933年参加红军。1936年10月任西路军卫生部警卫排战士。西路军失利后,随左支队进入新疆,在新兵营学习无线电专业。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回延安。参加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历任八路军总部报务员、报务主任、电台分队长,解放军西北野战军电台队长,兰州市军管会委员兼接管组组长,西北军区司令部总台台长,志愿军司令部通讯团长,总参通讯兵部十九院副院长,通讯兵部顾问等职。
2007年3月逝世。
吴仲连 1904年生,湖南宜章人,总政治部敌工部部长曾日山的妻子。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参加红军。1936年10月参加西征,任红九军政治部地方工作部副主任。西路军失败,后脱险回延安。
余定礼 1921年生,四川通江县人。1933年9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8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第三十军八十九师公务员、战士、通信员、宣传干事、警卫排副排长。参加了川陕革命根据地反三路围攻、反六路围攻和红四方面军长征及西路军艰苦作战。西路军失利后返回延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在新疆新兵营学习,1941年回到延安,任军委二局报务员、台长、政治指导员、组织科副科长、学员队班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总后车船部修理处组织科长,总后车船部船管处副处长、处长、车船部副部长。1955年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余品轩 (1906~1981)安徽六安人。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军第十师二十八团连政治指导员、营政治教导员,第十一师三十二团政治委员,红九军第二十七师政治部主任。参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一至第四次反“围剿”斗争,西征转战,川陕革命根据地反三路围攻、反六路围攻,红四方面军长征和西路军艰苦作战。西路军失利后返回延安。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三八五旅七六九团营长,独立团副团长,冀南军区第二军分区政治委员,东进纵队第二团政治委员,新编第七旅二十团副团长,冀南军区第六军分区参谋长,豫西军区第四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参加了百团大战相反“扫荡”斗争。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原军区第一纵队二旅政治部主任、旅政治委员,河南军区第六军分区副政治委员。参加了中原突围和淮海、渡江战役。新中国成立后,任河南军区南阳军分区司令员,河南省军区兵役局局长,河南省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1981年9月逝世。
张开基 (1912~1990)四川万源县人。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三十军第八十九师二六七团连长。1936年10月参加了西路军。西路军失利后返回延安。抗日战争时期,任晋南游击大队参谋长、代大队长,山西决死第二总队营长,第四团副团长、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到南京军事学院学习,1952年毕业。任西北军区炮兵部副司令员兼军械部部长,陕西省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1990年7月在西安逝世。
张方明 1916年生,湖北红安县人。曾用名张芳铭。1932年4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8月转入中国共产党党员。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战士、班长、连队文书、营和团政治处书记,第四军四科参谋,西路军第三十军参谋、第二六三团营长。参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三、第四次反“围剿”,川陕革命根据地反三路围攻、反六路围攻,红四方面军长征和西路军艰苦作战。西路军失利后返回延安。抗日战争时期,任抗日军政大学队长、股长、政治指导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政治处主任、和平医院总院政治委员、第二十兵团后勤部政治部主任。参加了进军绥远、解放张家口和平津、保北、正太、石家庄、太原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六炮校军务处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六十七军一九九师实习副参谋长、天津市兵役局副局长、天津警备区副司令员、天津军分区司令员、河北省军区后勤部政治委员、省军区顾问。1955年被授予上校军衔,1960年晋升大校军衔。1955年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张行忠 (1913~1998)安徽金寨县人。1929年5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一军第三团班长、排长、连长、副营长,红四军第十师二十八团营长、副团长,红三十三军第二九四团团长。参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一至第四次反“围剿”斗争,西征转战,川陕革命根据地反三路围攻、反六路围攻和红四方面军长征。1936年10月,参加西路军艰苦作战。西路军失利后返回延安。抗日战争时期,任抗日军政大学区队长、队长,抗大第二分校一大队五队队长,抗三团第一大队大队长,河北保满支队支队长,冀中军区第三十四区队区队长。参加了反“扫荡”斗争。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野战军第三纵队七旅二十团团长、纵队随营学校副校长、校长,第十八兵团随营学校副校长、校长。参加了平津、渡江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西南军政大学川西分校校长,川西公安部队师长兼政治委员,四川茂县军分区司令员、政治委员。1957年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4年晋升少将军衔。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1998年2月逝世。
吕兆宣 (1914~2007)安徽金寨县人。1929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4月转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11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独立团宣传股长、俱乐部主任、共青团团委书记、红四方面军第四军十二师三十四团班长、供给部科长、第九军交通队班长。参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一至第四次反“围剿”,川陕革命根据地反三路围攻、反六路围攻,红四方面军长征和西路军艰苦作战。西路军失利后返回延安。抗日战争时期,任抗日军政大学区队长、助教、队长兼军事教员、军事主任教员。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副团长、团参谋长、团长、教导大队长、作战科长、参谋处长。参加了攻打四平和四平保卫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师参谋长、第一副师长兼参谋长。回国后,任第四十军一一九师第一副师长兼参谋长、朝阳军分区司令员、沈阳军区工程兵副参谋长、军区工程兵副主任。1955年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2007年1月20日在沈阳逝世。
李振亚 (1908~1948)广西藤县人。原名李荣,又名李伯崇。1929年12月参加百色起义,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任红军第七军军部副官,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改任红七军第二十师第五十八团副官,负责后勤工作。参加创建右江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和转战桂湘粤边的作战。1932年任军事团连长,营长等职。1933年任第一营营长,参加培养红军军政干部工作。1934年10月随中央红军长征。1935年7月任红三十三军参谋长。1936年曾任红军总司令部作战科科长,同年10月随红二、红四方面军长征到达甘肃会师,11月奉命编入红军西路军,参加西征作战。西路军失利后返回延安。抗日战争时期,1939年任中共广东省委东江抗日军政干部训练班主任,后兼东江特委军委参谋长。1940年6月任琼崖民众抗日自卫团独立总队参谋长。1943年任琼崖人民抗日独立纵队参谋长兼第三支队支队长,并兼西区军政委员会副主任。解放战争时期,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琼崖纵队第一副司令员兼第一总队总队长及政治委员,并任中共琼崖区党委委员兼琼西区地委书记等职。1948年9月27日,在万宁战斗中英勇牺牲。
胡嘉宾 (19081985)江西兴国县人。曾用名胡承享、陈先桂、胡佳宾、胡家实。1926年参加农会。1928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任中共万安县委书记。1932年任中共江西省乐安中心县委书记。1934年6月至8月任中共瑞金县委书记。1934年10月随主力红军长征。1936年10月随军西征。西路军失利后返回延安。抗日战争时期,1940年1月任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干部科科长。1941年先后任延安行政学院政治处主任、干部处处长、副教育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任中央民族学院秘书长、党组副书记、分党总支书记等职。1956年10月调任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委员、人事司司长、党组成员、党委副书记、监委书记,国家机关监察委员会常委。1965年冬任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1969年11月至1973年4月任全国人大常委、全国政协、中央民委、国家宗教局机关政工组副组长。1977年11月任北京市政协委员。1979年1月至1982年8月任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党组成员等职。1982年离休。中共七大候补代表。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
1985年2月在北京逝世。
熊德臣 (1907~1941)河南光山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后在红一军、红四方面军任初级指挥员。参加豫皖革命根据地各次反“围剿”作战及西征入川。1933年后历任红三十军营长、团长等职。1935年5月率部参加长征,任红三十军第八十八师副师长兼参谋长。同年冬奉命南下川康边作战。1936年秋长征到达甘肃会师。同年11月奉命编入红军西路军,参加西征作战。西路军失利后返回延安。抗日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第三支队第五大队大队长、第二军分区参谋长。1941年在抗日反扫荡作战中牺牲。
丁园 (1915~1994)湖北大悟县人。曾用名王新民。1930年9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6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红四方面军第十二师三十六团、第九军二十五师、方面军总部任班长、测绘员、译电组长。参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一至第四次反“围剿”、川陕革命根据地反三路围攻、反六路围攻以及红四方面军长征和西路军艰苦作战。西路军失利后到新疆任新兵营一大队党支部书记,在航空部学机械。1942年9月被军阀盛世才逮捕入狱。1946年6月经组织营救回到延安。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老航校机务队长、三厂政治指导员,中南军区航空办事处副主任、机务处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南空军、沈阳空军、福州空军工程部副部长、部长,沈阳空军航空工程部顾问(正军职)。1955年沈阳空军大校。1955年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1994年4月在沈阳逝世。
马再生 1919年生,四川青川县人。曾用名严炳武。1935年3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8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红四方面军第三十军二六七团战士、总医院勤务员、护理员、第三十军勤务员。西路军失利后到新疆新兵营。后返回延安,参加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任军委二局科员、组长、副科长,情报技术部办公室机要处科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总参三部通信处科长、八局机要处副处长、一局副局长、工程技术学院顾问(副军职)等职。1955年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任寿武 1919年生,四川苍模县人。1933年8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第三十军和方面军总部通信员、骑兵师和第二六八团警卫员。1936年随军西征,西路军失利后到新疆,1939年9月赴苏联学习。1940年回国后,任八路军总政治部警卫排班长,陕甘宁边区贸易公司营业员、管理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大连公安局看守所长、科长,旅大公安纵队副大队长、政治教导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旅大公安纵队第1团长、政治委员,东北公安军第八十五、第八十六团和沈阳公安总队第三团政治委员、机械化第一师二团政治委员、师政治部副主任兼直政处主任,商洛军分区副政治委员,陕西省体委主任。1955年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任思忠 (1918~2004)四川达州市人。原名任思中。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6年由共青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三十军第八十八师学兵连政治指导员。参加了川陕革命根据地反六路围攻,红四方面军长征和西路军艰苦作战。西路军失利后返回延安。抗日战争时期,任延安抗战剧社队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承德警备区政治部主任兼热河军区警卫团政治委员,第四野战军十二兵团四十五军一三五师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五十四军一三五师政治委员兼中共广西玉林地区工委第一书记。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五十四军一三五师师长兼政治委员。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回国后历任陆军第一军参谋长、副军长、第四十二军政治委员、广州军区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济南军区政治委员、副政治委员、顾问等职。1955年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1年晋升少将军衔。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是中共第九至第十一届中央委员。
2004年8月在济南逝世。
刘何 (1911~1969)湖北大悟县人。原名刘登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九军政治部裁判所所长、军政治部组织部代部长兼军法处处长。1936年10月,参加西路军艰苦作战。西路军失利后返回延安。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总部炮兵团政治处主任、东北军区炮兵司令部政治部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司令部战车师政委。1952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自由独立勋章。回国后任东北军区、沈阳军区炮兵政委、解放军炮兵政治部主任、副政委。1955年授衔为解放军炮兵少将。被授予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69年4月在北京逝世。
刘琦 1912年生,天津市人。中国共产党党员。曾在天津、上海等地从事地下工作。1931年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保卫局文化教员兼联合合作总社主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科长。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第4、第5次反“围剿”斗争和中央红军长征。1935年9月任红四方面军政治保卫局科长。西路军失利后返回延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留守兵团司令部处长,热河铁路局副局长,东北财经委员会运输总公司政治委员、税务局副局长,吉林军区保卫部副部长。参加了辽沈、平津、渡江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南财经委员会秘书长兼海关处处长,广州海关关长,天津市交通运输局局长,交通部船舶设计院副院长。全国政协委员、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军事组组长。
刘大礼 (1917~2003)四川宣汉县人。1931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9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历任战士、通信员、宣传员、宣传队长、副连长、干事。1936年10月参加西征,西路军失利后返回延安。参加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后历任军委卫生部制药厂工会主席、晋察冀军区兵站部摩托大队政治教导员,汽车修理厂政治委员,大队长、团长,华北军区后勤部运输部副部长,北京军区后勤部运输部政治委员、部长,北京军区后勤部副部长,第二炮兵后勤部部长等职务。1955年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2003年6月在北京逝世。
牟正茂 1913年生,四川达川市人。曾用名牟永茂。1934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6年8月转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9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第三十三军九十七师二九二团战士,第三十军八十八师二六二团营管理员、第二六八团卫生所管理排长、书记、团党委秘书、政治处宣传队长、统计干事、组织股长、秘书长。参加了川陕革命根据地反六路围攻,参加长征。西路军失利后返回延安。抗日战争时期,任延安联防司令部和西北局财经委员会检查员,陕甘宁边区贸易总公司副科长,边区政府物资局业务室副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局财经委员会审计处副处长、东北行政委员会商业部处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银行川南分行副行长,西南银行货币管理处处长,中国农业银行四川省分行行长,党组书记,中国人民银行四川省分行第一副行长,成都市支行行长,党委书记,市财粮贸办公室副主任,市财税局革委会副主任、党组书记,成都市委财贸部副部长,中国农业银行四川分行顾问等。
苏风 (1916~1995)女。湖北麻城人。原名陶万荣。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5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曾任第四方面军总政治部妇女宣传队队长、第四方面军总部妇女独立营营长、中共川陕省委妇女部秘书。参加了长征。随军西征在红西路军妇女独立团工作。西路军失利后返回延安,任陕北公学、延安抗大女生队队长。1939年后,入延安中央党校、马列学院学习。1940年后,任八路军山东纵队司令部政治协理员、中共南满分局妇委委员。新中国成立后,历任辽西省公安厅副厅长,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大连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市第五届政协副主席。
1995年12月在大连逝世。
杜泽洲 1916年1月生,四川达州市人。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6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10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第四军十一师宣传员、方面军总部通信营班长、特务团连党支部书记兼排长。参加长征随西路军艰苦作战。西路军失利后返回延安。抗日战争时期、任通信员、警卫员、中央教导大队排长、中央警备团连政治指导员。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央警备团营政治教导员、团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警卫师第二团政治委员、瞥卫师副政治委员,警卫第一师政治委员,北京卫戍区政治部副主任、政治部顾问。1955年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李开芬 (1917~1999)女,四川达县人。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任红4方面军宣传员、干事、火线宣传队队长,中共达县县委少共、妇女部干事。1934年任川陕工农红军总医院万源分院看护队长、外科医生。参加长征。1936年10月任西路红军妇女先锋团干事、保卫营总支书记兼秘书。西路军失利后返回延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抗日军政大学一分院政治指导员、晋察冀军区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政治部分总支书记、供给部副总支书记。1949年任华北军政大学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直属大队(旅)政委。建国后,历任华北军区司政直政治处主任、华北军区司令部通讯处副政委、华北军区干部部组织统计处处长、第二机械工业部干部司副司长、第三机械工业部十局副局长、第四机械工业部政治部组织部部长、政治部副主任、北京军区后勤部副政委、顾问。
1999年4月在北京逝世。
李光夫 1918年3月14日生,四川达川市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达县游击队赤少大队长、江油县指挥长。参加了川陕革命根据地反三路围攻、反六路围攻,参加长征和西路军艰苦作战。西路军失利后返回延安。抗日战争时期,任总参一局科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松江军区卫生部兼东北医科大学政治委员,第十二兵团政治部直属工作部长,参加了攻打四平、彰武、解放长沙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南军区驻武汉办事处副主任、后勤学院速成系政治委员、云南省公安总队政治委员、贵州省军区政治部副主任、省军区顾问。1955年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李红先1918年3月生,四川达川市人。曾用名李鸿贤。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6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第三十军八十八师交通连连长。参加了川陕革命根据地反六路围攻,参加长征和西路军艰苦作战。西路军失利后返回延安。抗日战争时期,任三边分区保安大队指导员、政治部保卫科长兼联络、民运科长,军法处长。解放战争时期,任第四军保卫部长兼联络部长和军法处副处长。参加了延安保卫战,陇东、瓦子街、西府、扶眉、兰州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高炮学校高级系政治委员,防空学校政治部主任,空军第三高级专科学校副政治委员,南京空军后勤部顾问组长。1955年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李春林 1918年7月8日生,四川通江县人。曾用名李理林。1933年1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7年由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第十师三十团(后为第二六三团)战士、通信员、班长。参加了川陕革命根据地反二路围攻、反六路围攻。参加长征和西路军艰苦作战。西路军失利后到新疆,在新疆新兵营一大队学汽车装甲车。1940年3月,回延安后任总部机要处和中央机要局及山西八路军办事处译电员。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汽车团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北军区汽车第一团团长、运输部车辆管理处处长,华北军区装甲兵技术部副部长、部长、技术副司令员,军委装甲兵后勤部副部长。1955年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吴成甫 (1900~1988)河南光山县人。曾用名吴恒富。1928年8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鄂豫皖红十一军第三十一师混成营战士,红一军政治部保卫连长、营长,红四方面军总医院总务处长、总供应部兵站政治委员,第三十军二六八团供应处长。参加长征和西路军艰苦作战。西路军失利后到新疆新兵营一大队学习,去苏联参观学习半年后回国任中央军委供给部总务科长、中央管理局第二保管处处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冀察热辽后勤部林西办事处长、供给学校校长兼政治委员、总后四分部第十二兵站姑长兼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益阳军分区供应处长、湘南军区后勤部长兼政治委员。1955年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1988年3月在长沙逝世。
吴昌炽 1915年12月25日生,湖北红安县人。曾用名吴昌松。1930年5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战士、班长、排长、警卫员、文书、秘书、参谋、通信股长。参加长征和西路军艰苦作战。西路军失利后返回延安。抗日战争时期,任晋西新军总队作战处长、军委作战部参谋、警一旅一团参谋。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原鄂中军分区参谋、江汉军区参谋长、湖北独立一师副师长、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高炮基地司令员、中国人民志愿军高炮六十四师师长、志愿军铁道高炮司令员、中朝防空指挥所主任。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街。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1955年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邱大银 (1916~2009)四川巴中市人。1933年5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40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第九军战士,参加了川陕革命根据地反六路围攻、红军长征及西路军艰苦作战。西路军失利后到新疆新兵营四大队学习。1940年回延安任军委三局报务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冀察热辽军区后勤部科长。参加了辽沈、平津、南下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空军司令部管理科长,空军第八修建总队副总队长,空九军后勤部副部长、修建工地总指挥。1955年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2009年3月在西安逝世。
杜发树 (1905~2003)1936年10月随部队西征,任西路军红三十军政治部宣传员,西路军失败后进入新疆。1940年返回延安,参加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广州军区后勤部副部长。
2003年逝世。
张毅 1917年生,湖北麻城人。1931年参加红军。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10月随西路军西征。1937年4月进入新疆,入航空队学习。后历任东北航校训练处长、副校长第十四航校校长,兰州军区训练部长,空军副军长。
金生1909年生,1936年10月随西路军西征,西路军鏖战永昌期间在西路军第三十军工作。西路军失利后随左支队于1937年4月进入新疆学习航空机械,1940年返回延安,参加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1942年被盛世才逮捕入狱,1946年获释返回延安,参加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后任航空工业部飞机局局长、副部长、顾问等职。
张达明 1908年生,广西柳州人。时任红西路军红三十军第八十九师二六七团战士,参加西路军鏖战永昌的战斗。西路军失败后随左支队于1937年4月进入新疆学习无线电技术,1940年7月返回延安。此后,参加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国务院国家物资局处长。
胡正先1918年生,安徽六安人。1929年参加革命。1936年随军西征,时任西路军电台报务员,后随西路军左支队进入新疆,学习无线电报务工作。1938年返回延安,先后在军委三局、二局及东北野战军司令部作机要工作。解放后,曾任参谋部三部副部长。
杨南桂 1916年生,江西莲花人。红西路军鏖战永昌期间,为红三十军第八十九师二六七团战士,西路军失败后,随左支队进入新疆,于1940年1月返回延安,随后参加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王恩舟 1920年生,四川苍溪人。1934年参加红军。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西路军鏖战期间,时任西路军总部首长警卫员,后历任中央军委警卫团副连长,陇东三八五旅司令部参谋,中共甘肃工委干部队副队长,陇东军分区独立团营长,甘肃军区警备第二团副团长、团长,步兵第五十五师团长,青海海南军分区副司令员、司令员,甘肃省武威军分区司令员,甘肃省军分区副司令员。
饶金才 1919年生,红西路军鏖战永昌期间,时任红九军军长王树声同志的警卫员,西路军失败后返回延安,后参加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戴克林 (1913~1990)湖北红安人。1929年参加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红西路军鏖战永昌期间,时任红九军第二十七师八十一团副营长,后历任副团长、团长、副师长、副军长,安徽省军分区参谋长,浙江省军分区副司令员。1964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1990年1月在杭州逝世。
刘克先 1914年生,湖北黄安人。1929年参加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战士、通讯员、连长,西路军红九军第二十七师营长,西路军失败后返回延安。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河南商丘军分区司令员,商丘地位书记,湖北省物资局局长。
况玉纯 1917年生,湖北红安人,1930年参加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原任红三十军第八十八师二六四团营教导员,战斗中负伤,被敌冲散。后返回延安,参加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谈青林 1916年生,原是红三十军供给部通讯员,西路军失利后,辗转回到延安,参加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刘德胜 (1915~2000)江西宁都人,原在红五军团工作,后任红三十军第八十八师二六五团连长、西路军政治部巡视员。西路军失败后被俘,在张掖建立地下党支部,开展斗争,营救西路军失散、被俘人员。脱险归队后,参加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解放后曾任湖北省劳改局副局长。
2000年4月逝世。
张萍 1914年生,安徽霍山人。1932年参加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原任红西路军总部侦察参谋,后任红三十军第八十九师二六七团排长,入祁连山后被打散,1937年7月回到八路军兰州办事处任联络员。1938年赴延安,历任留守兵团侦察科参谋,驻守陇东的三八五旅司令部科长,吉林军区司令部科长,十二兵团司令部科长。解放后曾任广州军分区司令部情报处长,武汉防空司令部副主任,兰州民航局副局长。
耿万福 1916年生,河北省人,1931年宁都暴动参加红军,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原任红五军供给部财物科长,西路军失败后被俘,后回到延安,参加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解放后曾任沈阳军区后勤部营房部副部长。
欧阳辉 1916年生,江西兴国人。1931年参加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原在红一方面军第五军团工作,后任红西路军总医院卫生队长、卫生所长。回延安后,历任卫生所长、医务主任,和平医院内科主任、副院长、院长,华北军区第一后方总医院院长,察哈尔军区卫生部副部长、后勤部副部长、部长,华北军区卫生干部学校校长,山西省军区后勤部副部长、省军区顾问等职。
张宜友 1916年生,原任红五军司令部交通队长,西路军失败后被俘。后返回延安,参加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王儒云 1917年生,原在西路军红三十军八十八师任卫生员,1936年10月参加西征。西路军失利后被俘,转转返回延安,参加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历任华北军医大学一大队大队长,某军医大学学员队副队长,北京军区101疗养院院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上校军衔。
王元喜 1916年生,原在红三十军工作,1937年4月进入新疆,在汽车大队学习汽车驾驶和修理技术,1940年返回延安,参加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洪耀 1915年生,原在西路军总部医院任医生,进入新疆后,先在总支队卫生所任医生,后入新疆军医学校学习,1940年返回延安,参加了参加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李文华 1916年生,原在红三十军工作,1936年11月份参加西路军鏖战永昌的战斗,1937年4月进入新疆,1940年1月返回延安,参加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广州市第二物资局局长。
曾玉良 1915年生,河南固始县人,1930年参加红军。1936年11月随军鏖战永昌,西路军失利后,曾玉良突围到新疆。后返回延安。
刘寅 (1910~1985)江西南昌人,1930年底参加红军,1931年1月参加了我军第一部电台的组建工作,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长征。1936年11月参加西路军鏖
战永昌的艰苦斗争。西路军失利后返回延安。参加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历任延安总部无线电通信分队长、军委三局秘书长和副局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军委电信总局副局长,军委通信部第一副部长,原第一、二、三机部副部长,四机部常务副部长、党组副书记等职。
1985年在北京逝世。
汪小川 (1913~2005)安徽岳西县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2月参加红军。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参加长征。1936年随西路军西渡黄河,先后任西路军政治部宣传干事、红三十军宣传科长。西路军失利后返回延安。参加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延安军委总政治部宣传部教育科科长、晋绥军区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吉林省委政策研究室主任、吉林省委民运部副部长等职务。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东北局宣传部副秘书长、长春市委第二书记、东北地质学院院长兼党委书记、贵州省委宣传部长、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兼副校长、国家文物局党组副书记等职务。
2005年1月在北京逝世。
杨大奎 (19132004)安徽六安人,1931年2月参加革命工作,1935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长征。1936年10月参加西路军艰苦的战斗。西路军失利后到新疆,在新兵营学习无线电技术,1938年5月返回延安。参加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后在国家电讯局工作。
2004年7月在济南逝世。
何仁忠 (生卒年不详)总支队第一期无线电训练班结业,1938年5月返回延安。
高家传 (生卒年不详)总支队第一期无线电训练班结业,1938年5月返回延安。
聂露 (生卒年不详)总支队第一期无线电训练班结业,1938年5月返回延安。
陈大孝 (生卒年不详)总支队第一期无线电训练班结业,1938年5月返回延安。
王道义 (生卒年不详)总支队第一期无线电训练班结业,1938年5月返回延安。
宋有望 (生卒年不详)总支队第一期无线电训练班结业,1938年5月返回延安。
方子翼 (生卒年不详)航空队学习飞行和机械修理人员,1946年7月返回延安。
胡子坤 (生卒年不详)航空队学习飞行和机械修理人员,1946年7月返回延安。
张毅 (生卒年不详)航空队学习飞行和机械修理人员,1946年7月返回延安。
朱火华 (生卒年不详)航空队学习飞行和机械修理人员,1946年7月返回延安。
安子敏 (生卒年不详)航空队学习飞行和机械修理人员,1946年7月返回延安。
知识出处
《西路军鏖战永昌》
出版者:中共党史出版社
本文记述了永昌是西路军与敌鏖战的主要战场之一,在西路军征战史上有特殊的作用和意义。
阅读
相关地名
陈昌浩
相关人物
徐向前
相关人物
曾传六
相关人物
李卓然
相关人物
王树声
相关人物
李先念
相关人物
郭天民
相关人物
宋侃夫
相关人物
杜义德
相关人物
吕黎平
相关人物
秦基伟
相关人物
张琴秋
相关人物
刘鹤孔
相关人物
刘瑞龙
相关人物
黄火青
相关人物
幸元林
相关人物
吴先恩
相关人物
苏井观
相关人物
彭嘉庆
相关人物
饶子键
相关人物
杨秀坤
相关人物
谢良
相关人物
张力雄
相关人物
吕仁礼
相关人物
程世才
相关人物
李聚奎
相关人物
陈宜贵
相关人物
方强
相关人物
朱良才
相关人物
李天焕
相关人物
郑维山
相关人物
徐一新
相关人物
毕占云
相关人物
欧阳毅
相关人物
晏福生
相关人物
周纯麟
相关人物
魏传统
相关人物
宋承志
相关人物
陈明义
相关人物
喻新华
相关人物
方震
相关人物
王定烈
相关人物
赵正洪
相关人物
徐明德
相关人物
聂洪国
相关人物
严四海
相关人物
左叶
相关人物
吴建初
相关人物
王崇国
相关人物
王恩厚
相关人物
袁彬
相关人物
何兰阶
相关人物
李培基
相关人物
黄良诚
相关人物
李新国
相关人物
林春芳
相关人物
华全双
相关人物
盛先传
相关人物
姚德智
相关人物
徐明乐
相关人物
李映光
相关人物
王德润
相关人物
杨锡光
相关人物
刘护平
相关人物
康立泽
相关人物
任道先
相关人物
吴仲连
相关人物
余定礼
相关人物
余品轩
相关人物
张开基
相关人物
张方明
相关人物
张行忠
相关人物
吕兆宣
相关人物
李振亚
相关人物
胡嘉宾
相关人物
熊德臣
相关人物
丁园
相关人物
马再生
相关人物
任寿武
相关人物
任思忠
相关人物
刘何
相关人物
刘琦
相关人物
刘大礼
相关人物
牟正茂
相关人物
苏风
相关人物
杜泽洲
相关人物
李开芬
相关人物
李光夫
相关人物
李春林
相关人物
吴成甫
相关人物
吴昌炽
相关人物
邱大银
相关人物
杜发树
相关人物
张毅
相关人物
张达明
相关人物
胡正先
相关人物
杨南桂
相关人物
王恩舟
相关人物
饶金才
相关人物
戴克林
相关人物
刘克先
相关人物
况玉纯
相关人物
谈青林
相关人物
刘德胜
相关人物
张萍
相关人物
欧阳辉
相关人物
张宜友
相关人物
王儒云
相关人物
王元喜
相关人物
洪耀
相关人物
李文华
相关人物
曾玉良
相关人物
刘寅
相关人物
汪小川
相关人物
杨大奎
相关人物
何仁忠
相关人物
聂露
相关人物
陈大孝
相关人物
王道义
相关人物
宋有望
相关人物
方子翼
相关人物
胡子坤
相关人物
张毅
相关人物
朱火华
相关人物
安子敏
相关人物
永昌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