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县图书馆
永昌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永昌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五章 军民共筑血肉长城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西路军鏖战永昌》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1412
颗粒名称:
第五章 军民共筑血肉长城
分类号:
E297.2
页数:
5
页码:
40-44
摘要:
本文记述了军民共筑血肉长城的基本情况。其中包含:协助红军惩治反动劣绅及官吏、协助红军维护地方治安、协助红军侦察敌情搜集情报、积极为红军筹募给养、协助红军“搞窖子”、组织人力、畜力转运物资等。
关键词:
永昌
军民
血肉长城
内容
中华苏维埃永昌区(县)政府及乡、村苏维埃的成立,让世世代代当牛做马的劳苦大众成了自己命运的主人。苏区人民能充分感受到共产主义的精神火焰,城乡大地一片欢腾,拥护共产党建立的新政府,军民团结如一人,共筑保卫新生政权,消灭敌人的血肉长城,出现了一幕幕踊跃支前的动人场面。
协助红军惩治反动劣绅及官吏
苏维埃政府成立后,极少数不法分子隐蔽在群众中间,发泄对苏维埃政府和红军的不满,不时散布谣言,制造恐怖气氛,进行分化离间活动。在人民群众的检举下,苏维埃政府和青年队协助红军总部司法机关,先后拘捕了旧政府科长张天佑、李斋庭,警佐王澍民,伪二区区长杜富堂,地痞许寿山,恶霸王开明等一批与人民继续为敌、散布流言蜚语、破坏军民关系、敌视红军行为的反动官吏及土豪劣绅。对近百名不法地主、豪绅和旧政府的公职人员集中管训,进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教育,让其反省悔过,然后视其态度,分别作出不同处理。对认识端正、态度好的,解除管训释放;对抗拒红军不思悔改的县城地痞许寿山,不交纳粮秣物资的六坝地主王开明,殴打红军并在面粉里掺沙土的南泉地痞屠五等极少数平日作恶多端,民愤极大的坏人处以死刑;对态度顽固的旧政府科长张天佑、李斋庭,警佐王澍民等人管训一段时间后就地正法。打击了他们的反动气焰,伸张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正气。
协助红军维护地方治安
苏维埃政府成立后,抽调各级苏维埃政府人员,经常带领政治可靠人员值勤,协助红军担任警戒任务,盘查进出城人员,发放通行证件,杜绝敌特分子混入城内。对市民群众进行防空教育,敌机空袭时,组织群众疏散、转移、隐蔽。在夜间配合红军巡逻。在农村、城镇,还配合红军维护分粮分物的秩序。唐家坡的“德云协”、五坝的“元裕丰”、红山窑的“广泰西”等地主的粮仓、商行被打开后,青年队就协助红军站岗放哨,守护粮仓,维持秩序,并保证运输途中的安全。
协助红军侦察敌情搜集情报
苏维埃政府根据红军的要求,选派一部分政治上可靠,行动敏捷,熟悉地形的青年队员和当地群众,深入到敌占区侦察敌军的调动、兵力配置和装备情况,为红军搜集了大量的情报。如县城周围的青年队派出的队员以拾粪为掩护,潜入敌人占领的武当山、校场山和敌军骑兵集中的二坝刘家墙湾、高新庄等处侦察,获得了敌炮兵、骑兵的情报;水磨关、新城子的不少青年队员,接受红军指派,到水泉子等地公路沿线,侦察到马家军骑兵夜间活动、驻守情况;八坝的青年队员为红三十军“夜老虎团”当向导、扛云梯,数次夜袭敌军。青年队员的这些活动,为红军作战的胜利起了一定作用。
积极为红军筹募给养
永昌区苏维埃政府响应军政委员会的号召,采取应急措施,组织“筹募委员会”,动员社会各界向红军捐助粮秣、布匹、被服、毛皮以及钱币。经过动员,生产畜产品的水磨关、新城子、红山窑一带的群众向红军捐助了一批皮毛、烧煤、柴火;县城内的工商户向红军捐助了一批布匹、棉花、钱币、纸张。城乡群众还捐献了一大批铜铁和碾制火药的硫、硝、碳等材料,帮助红军制造弹药。当红军总部向各军发出扩大骑兵的命令后,各地群众向红军捐送了一批马匹、鞍具。
协助红军“搞窖子”
红军筹资受到敌军限制,地方上的地主老财也把粮食财物埋藏起来,不肯供给红军。各级苏维埃政府便发动群众,协助红军“搞窖子”,先后打开了张廷祯、王中文、田有诊、孙永福等五六十户大、中地主老财、工商大户埋藏钱物的仓库、夹屋、窖穴,搜出大堆物资。仅南湾王中文一家,就搞出粮食两三千石之多。从挖地主老财的窖子中,红军还筹集到大批清油、布匹、被服、衣物、皮毛、毛毡、食盐以及黄金、白银、烟土、钱币等物,补充了红军的军需物资。
组织人力、畜力转运物资
红军征集到的粮食、皮毛等物资大多分散在较偏僻的乡村、山区,离县城或各部队驻地近则十多里,远则儿十里。各级苏维埃政府动员群众组织了大批毛驴和畜力车辆,不畏敌军偷袭截击,把征集到的物资源源不断地送到城内和红军驻地。区苏维埃政府粮秣委员刘万祥,还带领数百名群众组织的人力背运队和五六十头毛驴组成的驮运队,坚持为红军运粮,一直坚持到红军撤离。水磨关、梅家寺的苏维埃政府,组织毛驴队到新城子、南泉、北泉等地驮运粮食,不仅保证了驻军的给养,还把一部分粮食物资运送到县城。县城东郊的群众,帮助红军把物资送到八坝、东寨的作战部队。水磨关、梅家寺、新城子等地的苏维埃政府成员,还在红军人员的保护下,冒着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的严寒,搜查地主恶霸富豪隐藏在祁连山中的牛羊,为红军筹集了大批食用牛羊和制作冬装的羊皮。
组织各行工匠为红军制作服装和武器①
各级苏维埃政府根据红军的困难和要求,动员、雇请数百名工匠、协助红军制作衣服、炸弹等物。木匠出身的区苏维埃政府主席张仲科、熟悉地方情况的副主席狄万川和委员们四处奔走,动员了四五十名铁匠、木匠,配合红军兵工厂熔铁铸造手榴弹弹壳,锻打长矛、大刀和马掌,修理损坏的枪械,碾制火药,为守城部队制作武器。水磨关、赵定庄、南湾等地的苏维埃政府,组织了20多名铁匠,为红军打制长矛、大刀,一直坚持到红军撤离。
时值隆冬时节,各级苏维埃政府组织了100名皮匠、毡匠,利用筹集到的羊毛、羊皮,缝制了一大批皮衣、皮背心、皮帽、手套、毡靴、毡帽等,分发给红军御寒。县城内八九家皮坊、毡坊的近60名工匠,夜以继日为红军供给部被服厂加工皮衣。刘克庄毡匠王开德、王开仁兄弟等人,在20多天中为红军缝制毡靴600多双。县城商人王瑜的“复成功”商号,拿出所存羊毛,雇请工匠七八名,为红军缝制毡靴800双。苏维埃政府工作人员还组织新城子、柴家庄的十多名皮匠、毡匠,在南湾王家庄给红军做皮活、毛活20天。唐家坡的20多名工匠及眷属,为红军缝制皮帽、手套、背心近千件。还有不少家庭参加缝制棉衣、鞋袜、棉帽、毡鞋,送给红军御寒防冻。
据统计,红西路军在永昌40余天,当地苏维埃政权购买、筹集、募捐烧柴、煤200多万斤,粮食、饲料300多万斤,征集猪、牛、羊等7000头(只),提供肉食10多万斤,有力地支援了红军。
协助红军救助伤病员
红军在一条山、古浪和武威西四十里铺诸战中,有大批指战员负伤,随部转移,沿途青壮年群众受红军雇请,承担当向导、抬担架任务,转运伤员。红军在永昌鏖战中,也有一批指战员受伤。各级苏维埃政府成员,特别是青年队员,组织担架救护队,协助部队卫生队员进行战场救护,抢救和运转伤员。到12月初,永昌战斗愈加紧张激烈伤员猛增至2000余人,总部医院已无法容纳。当时天气严寒,伤员伤势愈加恶化,大部分伤员不得不安置到城内市民和农村群众家中养护。苏维埃政府积极配合红军,动员当地群众为伤员烧水做饭,熬汤煎药,擦洗伤口,包扎治疗。有些群众还把被褥送给伤员铺盖。在群众大力养护下,一部分伤员得以康复,返回部队,参加战斗。特别是西路军撤离永昌西进时,一部分危重伤员被安置在群众家中继续养护。当地群众不怕敌人打骂、威胁,继续为红军伤员提供衣食住行,掩护营救,伤愈后又帮助他们东返,充分表现了人民群众对红军的热爱。
动员群众参军参战
西路军进入永昌后,终日战火连绵,生活条件异常艰苦,但经红军和各级苏维埃政府成员宣传动员,还有不少青年参加红军,有的经过短期训练,就投入战斗。据不完全统计,西路军西进时,永昌有140名新兵随军西进。尽管有不少人后来跑回家中,但还是有不少人随军西进,有些人还在临泽、高台和祁连山中作战时负重伤或牺牲。12月27日夜,西路军军政委员会根据中央军委主席团“仍执行西进任务”的电示,率领部队突围出城,移至水磨关之南泉和新城堡一线。27日深夜撤离永昌,向张掖以西进发。
附注
①苏维埃政府为红军生产的长矛、大刀等武器图片来自于红西路军永昌战役纪念馆。
知识出处
《西路军鏖战永昌》
出版者:中共党史出版社
本文记述了永昌是西路军与敌鏖战的主要战场之一,在西路军征战史上有特殊的作用和意义。
阅读
相关地名
永昌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