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县图书馆
永昌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永昌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四章 鏖战永昌配合河东主力行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西路军鏖战永昌》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1411
颗粒名称:
第四章 鏖战永昌配合河东主力行动
分类号:
E297.2
页数:
11
页码:
30-40
摘要:
本文记述了鏖战永昌配合河东主力行动的基本情况。其中包含:鏖战永昌、八坝之战、前进剧团遭遇战、东十里铺之战、邬家油坊争夺战、永昌县城守卫战等。
关键词:
永昌
鏖战永昌
河东主力
内容
鏖战永昌
西路军在永昌建立根据地,必然直接威胁到马步芳的老巢,视地盘如命的马步青自然不会善罢甘休,蒋介石也连电督战①:“过河之匪既已消灭过半,趁此声威,督率所部务于两星期内将其扑灭。”共同的利益,使“二马”拼死也要夺回地盘。马步芳、马步青连电磋商,召开军事会议,将前线八九万人马全部调集凉州郊区,重新部署。任命马元海为前线步骑兵总指挥,马彪为骑兵总指挥,马朴为骑兵副总指挥,各率一路,直扑永昌、山丹。胡宗南部杨德亮旅也赶到凉州作为预备队。
11月22日,马元海率5个团的兵力首先向凉州西四十里铺红三十军二六三团、二六四团驻守的沈家庄、南魏家庄、北魏家庄、李家寨等地进攻。红军将士坚守堡寨,英勇抗击,后又在野外与敌人展开大规模白刃战。激战3天,共毙伤敌2000余人,其中被大刀砍死者在700人以上。红三十军也遭到巨大伤亡。
红三十军主力撤至永昌东部的八坝、七坝等地设防。25日,马元海率三个旅又两个团和部分民团,又向永昌八坝、七坝一线的红三十军前沿阵地进攻,敌飞机、大炮狂轰滥炸,红军前沿堡寨、房舍均被摧毁,激战两日,方将敌击退。
12月初,敌为打通永昌的通道,调集一路兵马向红九军防守的永昌东十里铺至二十里铺一线阵地连续攻击,红九军和红三十军一部艰苦鏖战20余日,以重大代价,终将这一地带控制重新夺回。与此同时,敌之又一路兵马迂回到县城以西的水磨关、红庙墩等处,攻击红军,企图切断永昌、山丹之间红军的联系,但未得逞。尔后敌人抓住红军兵力不足的弱点,调集5个旅、4个民团围攻永昌县城,并在战斗最激烈时,出动3架飞机参战。
敌人围攻昌人数增,红军部队路军总指挥部多次总部及中央军委,反映西路军面临的实际困难,提出部队疲劳,弹药、冬衣缺乏,
但士气甚旺;马敌虽伤亡五千以上,但能迅速补充,继续与我作战;当地地形不便于打运动战,群众斗争不易发动,扩红筹资较难;红军战线较长,人员、弹药有减无增。建议不得已时,主力移到甘州、肃州。电文还提出,国际接济最好先期或按时到达,如取得接济,可以回击甘、凉之敌,配合河东红军主力行动。中央回电:①“远方接济3个月内不要依靠,目前全靠自己团结奋斗打开局面。西路军应着重在凉州、永昌之线,各个消灭敌人”。尔后“主力应准备东进一步,策应河东”。在作战方面,要力避消耗战,提倡集中兵力打歼灭战,不打则已,打则必须有所收获,与其击溃敌许多团,不如干净消灭一个团。
从11月中旬到12月上旬,西路军在永昌境内同敌鏖战数日,大小战斗20余次。
八坝之战
八坝(今属六坝乡)位于县城东南。凉州西四十里铺一役后,红三十军八十八师移至永昌境内八坝至六坝一线设防。11月25日,敌总指挥马元海率重新调整部署后的骑五师第一、二旅刘呈德团、马步銮团,青海民团一部等在飞机、大炮配合下,向防务未妥的红三十军八十八师防守阵地发起猛烈攻击。红三十军八十八师凭借堡寨奋力据守,激战两天一夜,敌遗尸800余具。红西路军坚守的阵地,程家南庄、王家庄、陈家庄等10余处堡寨、村庄,大部分被敌炮火摧毁。100余名西路军指战员伤亡。11月27日,西路军调整战斗部署,在军长程世才、政委李先念等指挥下,指战员夜袭敌阵地,用大刀同敌军展开殊死搏斗,将敌击溃。八坝阻击战后,红三十军八十八师一部退入县城,另一部同红九军分别扼守六坝、东寨、头坝、东十里铺、西十里铺、水磨关、南沿沟、北海子、通信堡、新城子、水泉子等方圆百里之地的据点,迎击来犯之敌,以保县城总指挥部的安全。
前进剧团遭遇战①
红西路军前进剧团有干部战士70余人,隶属总政治部宣传部领导。前进剧团既是宣传队、工作队,又是战斗队,白天作宣传思想工作,晚上担当县城的警戒任务,工作异常紧张。红九军在古浪与“二马”敌军作战失利后,在红三十军二六八团接应下,撤出古浪向驻扎在永昌的总部靠拢,驻防永昌城东二十里铺。剧团受总部命令,到红九军驻地慰问演出。
1936年11月25日晨,西路军总部前进剧团一行70余人在保卫人员护送下,奉总部命令离开县城前往东二十里铺(东寨城),慰问刚从古浪战斗后转移到这一带休整布防的红九军将士。中途,与西进之敌马步銮骑兵团遭遇。剧团人员立即进入郭家下磨庄,关闭庄门据守。敌骑兵包围后发起进攻,全团人员在枪支、弹药匮乏情况下与敌周旋,打退敌人多次进攻。经一天激战,剧团团长周汝功、政委易维精、支部书记廖赤健(女)、导演任弼煌、副队长汪贤臣等主要干部和10余名保卫人员壮烈牺牲。剩余人员继续用木棍、石块、瓦砾等武器与敌战至傍晚,因弹药消耗殆尽,战斗力锐减。尔后,敌人用汽油、柴火烧毁庄门冲进院内,抓获幸存人员,前进剧团几乎全军覆没。
东十里铺之战①
东十里铺位于永昌县东寨乡。红九军撤出古浪后星夜兼程向永昌转移,入县境后驻防城东二十里铺、十里铺一线的村庄,同三十军一部共同担当阻击敌军、保卫总部的重任。12月3日,敌马元海为打通围攻县城的通道,指挥所辖中路军韩起禄旅、祁明山旅、马步銮团、刘呈德团及部分青海民团,配备火炮分割包围九军、三十军一部所占据点,命令刘呈德团主攻红九军防守的十里铺桥头、晚阳墩一线。红九军和红三十军一部指战员与敌浴血奋战一天,打退敌人8次进攻,毙伤敌300余人。尔后,马元海集结重兵,向红九军驻地沈家庄、杨上庄、王家前后庄、苟家西庄和红三十军一部驻防的东寨城一线据点进攻。红九军和红三十军一部指战员在冰天雪地里凭借堡寨奋力反击,后突围与敌展开肉搏战将敌杀退。至24日,红九军各部同红三十军一部经过20余日艰苦鏖战,歼敌600余人。激战中,红九军二十七师师长刘理运,八十一团◎刘理运牺牲的地方——东二十里铺团长肖永继等以下300余人壮烈牺牲。
邬家油坊争夺战
邬家油坊位于永昌县城东关。1936年12月6日晨,敌马步銮一骑兵营进犯西路军防守的邬家油坊和财神楼两个据点。两据点原由西路军妇女团一部驻守,后由红三十军一部防守。当敌骑逼近时,红三十军一部指战员以猛烈火力扫射,将敌击退。午后,敌刘呈德团步兵向据点进攻,红军指战员奋勇还击战至黄昏,因弹药不继,据点失守。尔后,城内援军组织反击,欲夺回失守据点,战斗十分激烈。经通宵激战,击毙敌30余人,但未能夺回据点。此据点失守后,敌立即集结步、骑兵力,向东水泉、校场山一线高地进攻。红军二六三团三营在寒风凛冽、滴水成冰的阵地上奋力据守一天,击退敌多次进攻。后因天气寒冷,弹尽粮绝撤出战斗。邬家油坊、财神楼和校场山阵地等相继失守,县城遭敌军围困。
永昌县城守卫战①
西路军总指挥部移驻县城后,一直是敌进攻的主要目标,红三十军、红九军、守城部队及总直机关、妇女团分段防守。县苏维埃政府组织城内外群众用床板、门板、木箱、木柜等家具,以及石砾、土块等物加固城防设施,严阵以待。12月19日,马元海调集5个旅、4个武装民团的兵力,围攻县城。敌配备了敢死队、射击队、云梯队及主攻、佯攻、伏兵部队联合参战。21日凌晨,敌向守城部队发起进攻,战斗打响。6时许,敌主攻部队逼近城壕,射击队、云梯队欲搭梯登上城墙时,红军居高临下,以猛烈火力扫射,并投掷炸弹、石块等物,将攻敌打退。尔后,敌连续10余次的进攻均被击退。马元海见攻城不下,且伤亡惨重,急令停止攻城。守城之战击毙敌2000余人,并击毁前来助战的敌机1架,以红军的胜利而结束。马元海攻城失败后,遂改变攻城策略,改攻为围,调派兵力严密封锁城外围交通要道,断绝城内的生活用水和粮食供应。
北海子(校场山)战斗①
1936年12月24日早晨,马步銮团1200余人,向驻守在北海子一线的第八十八师二六三团阵地校场山高地发起进攻,其时第八十八师二六三团总兵力不足500人。战斗开始后,二六三团勇士们依靠高地顽强阻击马步銮团敌人的进攻,敌伤亡惨重。战斗持续到黄昏,二六三团因寡不敌众弹药无补,撤出战斗。敌军占领校场山高地后,在高地架设山炮、迫击炮等向县城轰击。西路军总部所在地天主教堂,县政府所在地,均遭到敌炮火的轰击。与此同时,马元海命令马呈祥的手枪团,摧毁北海子、东水泉等地为红军加工面粉的30余盘水磨。当晚,红三十军八十九师二六七团奉总部命令夜袭北海子,欲夺回阵地、水磨、粮食未成功。北海子保卫战,歼敌400余人,击毙敌营长2人,连长7人。
水磨关之战②
水磨关位于永昌县焦家庄乡。西路军占据永昌、山丹一线后,敌右路指挥马彪、副指挥马朴率部迁回到水磨关、红庙墩一线围追堵截,穿插进攻西路军驻防的各村庄。12月15日,敌骑兵团向红九军一部驻防的水磨关一带进发,遭红九军一部阻击,歼敌骑600余人。12月27日晨,敌马志武骑兵团由山丹来增援围攻县城的敌部,途经红庙墩时遭红军阻击,敌伤亡惨重。敌遂改道崇岗台沿梅家寺一线绕道南沿沟滩坡。红九军一部前往阻击时,敌骑分作两部分,一部分埋伏在元山子山坳,另一部分佯作败退诱惑九军至沿沟滩开阔地带。两股敌骑兵同时出击,对红军采取包围战术。九军一部奋力还击,经3小时拼杀,因弹药不足伤亡较大,撤退。敌骑紧追不舍,将撤退队伍逼至沿沟寺庙至严家墩一线附近,企图围剿。后红军某部援军赶到,用猛烈火力将敌杀退。
南沿沟之战
南沿沟位于永昌县焦家庄乡。1936年12月中旬,韩起功旅围困山丹县城,采取围而不打战术,东调马彪旅向永昌县水泉子、水磨关、南沿沟一带进发,企图切断永昌与山丹之间的联系,集中兵力进攻县城西路军总部。红九军某部在南沿沟一带同敌马彪率领的骑兵团展开血战。指战员在耗尽弹药后,用大刀、枪刺同敌展开血战,双方未见胜负。后西路军援军一部赶到,杀退敌骑兵,粉碎敌人的围剿计划,确保西路军总部的安全。南沿沟战斗结束后,西路军西进,当地群众把46具红军遗体掩埋在此地的一座废弃砖瓦窑里,称“红军坟”。每逢清明节,当地群众自发到“红军坟”祭奠红军英烈,表示怀念。
沙坡头阻击战
沙坡头位于永昌县红山窑乡水泉堡。1936年12月27日,中央军委主席团致电西路军执行西进任务。当晚,西路军总部及直属单位在红三十军掩护下,撤离县城取道新城子、大马营,沿祁连山北麓向山丹方向前进。12月29日,敌发现西路军已撤离县城,马元海派追兵赶到水泉子附近的沙坡头,遭到红九军小分队的顽强阻击,敌伤亡惨重。尔后,敌调来大部队增援,攻占了沙坡头。反击战中,9名红军战士全部壮烈牺牲。
配合河东主力行动
正当西路军在极为不利的条件下,为策应河东红军主力行动,与优势之敌浴血奋战时,西安事变爆发,西路军的行动,也由策应河东红军实行战略转移而转到配合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上来。
12月15日,军委主席团电告西路军:“西路军目前应在现地加紧休整,进行政治动员,一面争取凉州之补充旅和‘二马’到抗日方面来;一面准备接通兰州,并准备一部适时占领安西地区。”12月18日,军委又命令:“你们的任务应基本放在打通远方上面,限明年一月夺取甘、肃两州。”西路军遵照命令,调整部署,准备西进。
12月19日,国民党亲日派头子何应钦指挥的“讨伐军”已进抵潼关,准备向西安发起进攻,张学良建议由河东红军出击胡宗南部,以巩固西安侧后方安全;西路军以一部兵力东出靖远,牵制马家军及毛炳文部。12月20日,中央军委命令西路军东返。12月24日,军委主席团致电徐、陈:“在整个战略方针上来看,西路军以东进为有利,而利我主力在东边放手打仗。张学良急盼你们来,答应在兰州补充子弹、被服。”“正式命令一两天内下达,徐、陈电告意见”。12月25日,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复电军委主席团:“目前时局的开展,西路军利于东进,我们当坚决执行此任务。”电报要求东北军运送一批弹药,配合西路军东返。12月25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蒋介石接受了抗日条件,在张学良陪同下回到洛阳。
西安事变爆发后,国民党内亲日派以何应钦为首,调集重兵讨伐张学良、杨虎城,大批“讨伐”军逼近潼关,大规模内战一触即发。中共中央除了在西安周围部署红军主力准备抗击,也把西路军作为一种牵制和威慑力量,以削弱国民党军队从西面对西安的威胁。
蒋介石回南京后,违反协定,拒绝从陕甘地区撤兵,并扣押张学良,重新部署兵力紧逼陕甘,拟进攻西安,又有重新爆发内战的可能性。西路军已进至临泽、高台一带。中共中央鉴于黄河以
东的紧张局势,又令西路军暂停西进,准备东返。此举对粉碎蒋介石的内战阴谋起了一定的配合作用。
对于西安事变①,青海军阀马步芳和河西军阀马步青持坚决反对态度。马步芳、马步青共有正规军三万余人,民团武装10多万人。蒋介石的嫡系部队驻扎在黄河两岸,紧紧尾随西路军的中央军杨德亮旅,进至同心城、七里营一带的胡宗南部、关麟征部,进至会宁、静宁一带的毛炳文部、曾万钟部等,总人数在10余万。一旦内战爆发,这些部队将给集结在西安附近的红军和东北军、西北军造成极大威胁。由于西路军在永昌、山丹一线浴血奋战,不但马步芳、马步青的3万多正规军和10余万民团直接投入战斗,也牵制了蒋介石的10多万嫡系部队。
西路军为促进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停止国共10年内战,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对于西安事变这一事关中华民族存亡的关键问题共提出八条建议:“党必须用全力来推动这一事件的发展,使之成为组织国防政府和抗日联军,实现全民武装抗日的动力。应迫使蒋介石下令停止内战。否则速予公审枪决,勿留后患;分化与调动蒋介石嫡系部队,使其不能与我迅速作战;迅速团结川、滇、桂、晋的力量,使西北和西南打成一片,并争取其他各地的力量;增援绥远、宁夏,以遏制日寇行动;先速稳定西北抗日根据地,肃清甘、青、宁后方敌对势力,与新疆、蒙古打通,取得国际的物资援助。争取将马鸿逵、马鸿宾调开,由河东红军以一部主力速战宁夏,与甘北打通,并与新疆取得联络;成立中国临时中央抗日委员会,速召开全国抗日救国大会,成立国防政府,成立临时抗日联军革命军事委员会及总司令部,统一抗日力量的指挥;发动群众,广泛组织各种群众的抗日组织,并趁机扩红与巩固苏维埃及党的活动;促进张学良、杨虎城为民族利益坚决斗争到底。”
附注
①郝成铭《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文献卷》(下),甘肃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①中央档案馆,中国共产党关于西安事变档案史料选编[C],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1997。 ①图片由兰州红西路军研究会会长朱永光提供。 ①图片由兰州红西路军研究会会长朱永光提供。 ①图片由永昌县档案馆提供。 ①②图片由兰州红西路军研究会会长朱永光提供。 ①中央档案馆《中国共产党关于西安事变档案史料选编》,中国档案出版社1997年版
知识出处
《西路军鏖战永昌》
出版者:中共党史出版社
本文记述了永昌是西路军与敌鏖战的主要战场之一,在西路军征战史上有特殊的作用和意义。
阅读
相关地名
永昌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