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县图书馆
永昌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永昌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沥尽心血修方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祝巍山文史论稿》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1392
颗粒名称:
沥尽心血修方志
分类号:
K290
页数:
3
页码:
403-405
摘要:
本文记述了祝巍山倾注了自己的全部心血修改地方志的具体内容介绍。
关键词:
永昌县
地方志
修方志
内容
“祝巍山”,在不少人的记忆里也许还是一个陌生的名字。 不过你看过那部被专家学者和读者评价为观点鲜明、资料翔实、体例完备、文字流畅而具有地方特色的新编《永昌县志》吗?这部洋洋124万字的史书巨著的主编就是他。在十年的苦修中,县志编纂历尽了筹备、资料搜集、总纂评审、出版等阶段,(永昌县志)的成功,凝聚着全体编志人员付出的辛勤汗水和艰巨劳动,作为办公室负责人和主编的祝巍山更是殚精竭虑。倾注了自己的全部心血。收集资料是他们闯的第一道难关。永昌县地方志的编修从明万历年间第一次修志到民国六年最后一次修编,除留下一本旧《县志)外,其后七十多年的历史,建国前没留下只字片页的资料.建国后也无现成文字可鉴。面对现实,祝巍山和他的回伴立志:“十面搜罗”,他们足迹远涉青海、兰州、北京、上海等地,近处踏遍了河西有关县及乡镇,通过查阅档案,指导编写部门志和乡镇志,深人群众调查搜集、信函外调、现场考证等,终于换来了1200万字的丰富资料,为志稿编写打下了坚实基础。 作为这样一部体例庞大、内容浩繁的史书主编,他深知自己肩上的担子有多重,总是力争比别人学的更多,看得更远。年近半百的人了,他报考了北京社会函授大学方志专业的函授学习,经过两年努力,以优秀成绩获取了大专文凭,并用学到的知识有力地指导了编志工作。在确定县志总纂篇目和体例当中,当时全国修志正处在起步阶段,到底是先政治后经济,还是先经济后政治,方志学界也无一定论。对此,祝巍山同志运用“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经济是基础”的理论原理,大胆提出《永昌县志》的内容应先自然地理,后经济,再政治、社会,这一尝试后经方志理论发展证明是正确的。 《永昌县志》1985年开始初稿试写,经历了“披阅十载,五易其稿”的艰辛历程,在总纂的日日夜夜里,他们平时每天工作都在十个小时以上,有人为他们粗略估算过,仅每天工作在十三、四小时以上的加班,就等于又增加了一年多的工作时间。永昌县志先后形成了征求意见稿、评议稿、修改稿和送审稿等,在无数次的讨论、征求各方意见的再修改中,每次的最终稿都要经他最后一支笔审阅,三十三卷,124万字的县志,在他手中逐字逐句大规模地审改就达五次之多。其间他还独立承担编写了四个大卷任务,与其他同志合写了三个卷任务。在总纂最紧张的阶段,他得了颈椎病,影响到视力急剧下降,可他顾上不休息,边吃药边坚持工作;年迈的老母亲病重盼望他去看望,可他放不下手头的工作,直到去世才去料理。在最后出版审稿和印刷阶段,祝巍山和仅留下的两名工作人员承担起了全部收尾工作。当印刷厂排出一版清样后,为了不受干扰,他和谢翔云、何登焕三人关在档案库房里,没日没夜连轴转了40天,一字一句地把124万字的清样校了两遍。在清样校二、三稿的日子里,他们又住在每天只收六元钱的兰州新华印刷厂楼下三间昏暗、潮湿的简陋客房里,督战苦熬了一个月,终于让一车装帧精美的新县志在他们手中诞生了。 付出总是和收获结伴而生的。这些年祝巍山同志在保证县志编纂的同时,应邀参加了全国史书的编写工作,主编了丛书《开国之君和亡国之主》,参编了丛书《楚汉春秋》、《瓦岗英雄与惰唐人物》、《历代宦官》。主编了《河西历史轶事与传奇》、《河西名人与名人在河西》,参编了《中国市县大辞典》、《中国县情大全》、《中国风光物产大典》、《河西民俗》和《金昌诗歌选集》等20多本书。由于祝巍山和他的同伴们所做出的突出成绩,1990年他们被评为全省地方志先进集体,今年他本人又被评为全省地方志先进个人。 面对荣誉和赞扬,祝巍山同志还是他常说的那句话:《永昌县志)的成功,不是哪一个人的功劳,是领导关心、群众支持、集体智慧的结晶。青史作证,他们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必将得到历史的回报,今人不会忘记,后人更不会忘记。
知识出处
《祝巍山文史论稿》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本书共分五个部分,70余篇文章,40余万字。内容涉及地方志理论研究与实践、地方历史研究与探微、历史轶事研究整理以及散文诗词等。
阅读
相关人物
张新才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永昌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