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县图书馆
永昌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永昌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云庄山石窟与云庄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祝巍山文史论稿》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1370
颗粒名称:
云庄山石窟与云庄寺
分类号:
K878
页数:
3
页码:
174-176
摘要:
本文记述了永昌县云庄山石窟与云庄寺的历史与现实面貌的具体内容。
关键词:
永昌县
云庄寺
云庄山
内容
巍巍祁连,从西向东横亘于永昌县南。在永昌县城东南直距25公里的祁连山中,有一处方园五公里的山峦,叫云庄山。云庄山上有一处石窟群和寺院遗址,这就是永昌历史上著名的佛教圣地和风景名胜区——“云庄铺翠”。 若非那块被野草和苔藓几乎掩没了的“松云涌翠”四字石碑,很难想象,在祁连山重山峻岭之中,还曾有着这样一个神奇的地方,也曾有个神奇的传说。 相传在一千五百年时的一个初春,阳光明媚,在“南峪龙腾”的地方升起了好大一朵五光十色的彩云,漫漫地向东飘移,最后停在了今南坝乡南面的高山上空,飘转了两三个月。一日,随着一声春雷,彩云落在于山顶上,山上顿时万道金光,染红了天际。这一奇特现象,很快传遍了四乡邻县。一时间,佛界僧侣、官府大人、老少百姓纷纷前来观看。当众人行至山脚或山腰间向上远望时,山上石窟敞亮,寺观高耸,石窟寺观周围被彩云围拢着,俨然一处佛界圣地;当人们爬上山巅近看时,竟什么也没有。人们议论纷纷,有的说祥云飘动,必有贵人出世;有的说,这是佛祖降福,是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的象征。就这样延续到秋天,洞窟、寺院的幻影逐渐消失,彩云也看不见了。这件事惊动了朝廷,朝廷派员进行了察视,随之动员附近郡县,调集能工巧匠,凿石窟,塑佛像,修寺院,三年工毕。从此,这座山就叫作云庄山了,寺院石窟也就叫作云庄寺和云庄石窟了。从那以后,云庄山上香火兴盛旺,附近郡县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老百姓过着太平富足的日子。这个美丽的传说也就流传下来了。 传说总归是传说。这里我们共同来看看云庄山的历史与现实面貌吧。 云庄山,风景秀丽,美妙如画。山上苍松参天,幼林密布,轻岚飘渺,云气滃罩;山下幽谷叠翠,细流潺潺,麝獐出没,鸟语花香。站在峰顶远眺,山北有东大河从西向东环绕,山南是广袤无际的草原和银装素裹的雪岭。石窟寺四周尽是奇峰峡谷萦回相系。晴天,山峰高耸,像勇士挺立于苍穹;雨后,岚烟淡裹,似少女飘逸于云海;雾天的早晨,那白浪蒸腾的雾霭忽浓忽淡,如波涛涌动,若站在峰巅,脚下浮动着缕缕云气,真有点飘飘欲仙的感觉;当红日正午,骄阳似火的时候,你若贪觅在密林香谷间,望着那万紫千红的野花,尝着那又酸又甜的地朴子,呼吸着闹市里绝对没有的清新的空气,或唱着山歌,或谈论着人生的乐趣的时候,又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使人完全陶醉于一种宽慰轻松的意境之中。云庄山,十足似一处静谧神往、奇妙壮观的蓬莱仙境。 云庄石窟,今存大小洞窟21个,分布在云庄山主峰之下一个长约180米,高约60米的整体石壁的阳面。最大的洞窟,约有两间房子大小,是按山体自然形成的崖洞修制而成的。此洞右面的石壁上,开凿了一个稍大于一间房子的石窟,上下左右凿制得方方正正,十分精巧。窟正中开门,门两边各开一窗,相传晋僧刘摩阿(刘萨诃)曾在这里居住过。此窟“文革”前完好,也不是“文革”中有人破坏的。1976年我在南坝乡搞路线教育,常去云庄寺。后来,由于管理不善,牧人住宿烧饭,熏践严重。 致窗户部分剥圯,其余十多个中、小石窟各具形态,散布于石壁上。 云庄寺寺院,就坐落在这座山上,据调查,原有的寺院建筑物完全依山势高下错落而布局:主峰之下,石壁之阳,耸立着三层高大的主殿;主殿西侧是圣母殿,建在那个自然形成的崖洞——最大的石窟之上;圣母殿正南台地上,有三官楼峙立;由此东转为奎星阁:阁右上为地藏洞、大土岩。这里山势陡峭,建有栈栏,越过栈栏爬上山顶,是仙灵窟宅,飞檐斗拱,欲跃欲飞。沿经而下,有重冈合抱,冈前冈后建有几处寺殿,其中最显金碧辉煌者是道家真武观,隐没于绿树丛中,十分秀逸可爱。林尽头有一奇峰,登高远眺,山北的村落、田园、水渠、道路一望无际。 云庄石窟和云庄寺建于何代,无从确考。但清《五凉志》和《永昌县志》记:“晋僧刘摩阿初栖云庄山寺,石窟中有其挂锡处”。根据这个说法和1979年出土的感通寺碑关于刘萨诃活动的记载估算,云庄石窟和云庄寺最早建造时间也在东晋中后期,而且应是先有石窟,后有寺。云庄寺建成后约一千五百年来,几度兴衰,重建或修茸。据记载,明正统六年(1441年)就曾重建过。据1973年和1974年全省文物普查时南坝乡的老人说:清末,寺观已具规模,形成了一个前后互映、高下错落而且较完整的宏伟状观的建筑群落。这些建筑物全部于1927年地震时震毁。 在云庄山附近,还有两处石窟寺。据考,大概也是云庄山石窟的卵生兄弟。一处在云庄寺东南约两千米处,耸立着一座如斧劈刀削的石崖,叫石佛崖,独峰兀立,峭壁凌空。石崖绝壁上凿有大小窟洞9个,大的窟洞里曾塑有佛像。绝壁上还留有很多一尺见方的石孔,是原有栈道的柱孔,非五六转不能上。崖顶北端原建有一座小亭阁,昂首风动,十分险妙。 另一处是云庄寺北约一千米处的灵宫殿石窟,有石窟洞4个,这里原也建有寺观灵官殿。在石窟南百米处,有一双巨大的方石夹道,形成石门,称通天门。从这里翻过一座小山,则是通往云庄寺的捷径。 游览了云庄山石窟寺,循着寺南古代的老路向西下山时,一路上还有不少目不遐接的趣景,特别是看着半山平处那一双终年不涸不溢的石井和那尊绿苔隐蔽的“松云涌翠”石碑,似乎听到了千百年来历史的衷诉,又似乎看到了云庄寺这个旅游胜景更加美好的未来。
附诗一首:
云庄铺翠
云庄石窟邑东南,秀峰峭壁挂云海;
碧潭涧水斜径上,幽林深处寻獐梅。
晋唐佛迹遗今世,牧人禅僧相作伴;
云庄铺翠绝胜景,劝君盛暑凭游览。
(此文原载于《河西历史轶事和传奇》甘肃人民出版社2000年)
2002年收入《永昌圣容瑞像寺·莫高窟名胜姊妹篇》一书。2004年11月6日刊登在《金昌日报》4版。
2004年和2006年分别收入《永昌史话》《金昌史话》甘肃文化出版社。
知识出处
《祝巍山文史论稿》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本书共分五个部分,70余篇文章,40余万字。内容涉及地方志理论研究与实践、地方历史研究与探微、历史轶事研究整理以及散文诗词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永昌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