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县图书馆
永昌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永昌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天主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祝巍山文史论稿》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1359
颗粒名称:
天主教
分类号:
B98
页数:
2
页码:
134-135
摘要:
本文记述了永昌县天主教的发展历史和教徒统计情况的具体内容。
关键词:
永昌县
宗教
基督教
内容
天主教,是基督教的一派。曾于元代传人中国,后中断,又于明末(十六世纪)传人。天主教传人河西走廊各县最早是清初。但走廊西部较少,有些县无此教,走廊东部较广。酒泉于清代传人。张掖于清康熙年间和光绪四年有比利时教土和甘肃教区主教先后到甘州传教。至1949年前,有天主大教堂4座,教徒3000人,农村有教堂4处,有德国、荷兰籍神甫6人,除1人死于张掖外,其余于1950年回国。1952年天主教徒选举了爱国会。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落实宗教政策:全县恢复了城区和农村7个活动点,有5个点修了教堂,1984年,召开了天主教会议,成立张掖天主教爱国会,至1990年,全市(县)有神职人员3人(修士1、修女2),共有教徒3000人。永昌县是清康熙十七年(1678年)传人天主教的,首先传人本县永宁堡,1921年后,传人本县董家堡。1932年,县城始有教堂1处,抗日战争时,董家堡和县城教堂有外国神甫二人,修女六人,贞女1人,教徒全县共90多人。1950年外国神甫回国,时有教徒255人。“文革”中停止宗教活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除县城外,原有三个地方恢复了活动,1990年共有教徒281人,武威县是清康熙四年(1655年)和光绪四年(1878年),先后由比利时会士和主教来凉州松树庄传教。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在甘肃北部教区凉州设总堂。1945年后。武威设总铎区,管理15座教堂(大部份在农村)。有外国籍传教士16人,华籍神甫3人。1951年有教徒4068人。1952年在教内开展了自治、自养、自传“三自”革新运动,广大教徒和群众揭发出了帝国主义分子披着宗教外衣,私藏枪枝、弹药的罪行,并公开展览,使人民群众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1952年,外国传教士被驱逐出境,爱国教徒走上了自办教会的道路。1981年成立武威县天主教爱国会。
知识出处
《祝巍山文史论稿》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本书共分五个部分,70余篇文章,40余万字。内容涉及地方志理论研究与实践、地方历史研究与探微、历史轶事研究整理以及散文诗词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永昌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