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县图书馆
永昌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永昌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伊斯兰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祝巍山文史论稿》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1357
颗粒名称:
伊斯兰教
分类号:
B96
页数:
2
页码:
132-133
摘要:
本文记述了永昌县河西伊斯兰教的创立与传播情况的具体内容介绍。
关键词:
永昌县
宗教
伊斯兰教
内容
伊斯兰教,是全民族信仰的一种宗教。在中国旧称“回教”、“清真教”,是七世纪初阿拉伯半岛麦加人穆罕默德创立的一神教。与佛教、基督教并称世界三大宗教。于公元七世纪中叶传入中国。曾先后在回、维吾尔、哈萨克、乌兹别克、塔塔尔、撒拉、东乡、保安等少数民族中信奉。《甘宁青史略》记:“伊斯兰教在唐天宝后,从西域流人甘肃,其教徒多西域人。”河西走廊是丝绸之路重要通道,唐时到河西走廊经商的波斯、阿拉伯穆斯林很多,他们先从新疆进入河西,有的长期居住下来,所以,河西走廊就成了伊斯兰教东传的主要根据地。同时,唐初海上交通繁盛,因此,从海上传人也是一条主要道路。伊斯兰教传人河西,大约始于初唐。明、清初较发展,到了清末衰落。民国初也然。民国后期,据《新西北》1943年卷6卷记载的河西一些县回教寺院和教徒的情况,现记录于下:肃北设治局、鼎新、高台、金塔、临泽、民勤等县均无数字。
敦煌,清以前就有信仰该教者,仅回族。民国时,修建了一处清真寺。1949年,有信教回族300人。“文革”中停止活动。1980年恢复活动并重建了清真寺,1988年成立了伊斯兰教协会,参加活动或闭斋者多达800人。张掖,清康熙十年(1671年)有清真寺1处,民国四年建一清真寺,新中国成立后,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1955年,城乡共有信教群众165户,741人(其中有回、东乡、维吾尔、撒拉、塔塔尔等)。1958年后,宗教停止活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于1980年恢复活动,1985召开伊斯兰教代表会,90年建礼拜堂,时有教徒1477人。永昌,于明初已有信该教的回民,1943年,于县城清真寺成立回民救国协会永昌支会。新中国成立后,尤其1960年以后,随着金川大企业的兴起,大量调入的职工中,有信仰该教的。1981年全县有信教群众529人,1990年有519人(县内无清真寺)。武威,元、明、清就有穆斯林居住。民国九年(1920年),县城建第一座清真寺,1940年有教徒5000多人,张义堡子街有清真寺一处。1942年建凉州清真大寺,寺内藏有伊斯兰经典千册以上,毁于1958年反封建群众运动。“文革”中宗教活动停止。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回族同胞充分享受宗教信仰自由政策,1980年建立了东关清真寺管委会,1984年新修了大殿、礼拜堂、宗教活动正常进行。
知识出处
《祝巍山文史论稿》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本书共分五个部分,70余篇文章,40余万字。内容涉及地方志理论研究与实践、地方历史研究与探微、历史轶事研究整理以及散文诗词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永昌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