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资料工作在新编地方志中的地位和作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祝巍山文史论稿》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1312
颗粒名称: 三、资料工作在新编地方志中的地位和作用
分类号: K290
页数: 2
页码: 19-20
摘要: 本文记述了资料是修志的基础,是用于当代,传之后世的宝贵财富。新志书是靠丰富的、全面的、可靠的资料编成的,所以,资料的有无、多少、是非、正误、真伪、曲直,是关系到志书本身质量高低的决定因素,是体现志书资料性的特点的基础,它对志书的好坏有决定性的意义。
关键词: 永昌县 地方志 资料工作

内容

资料是修志的基础,是用于当代,传之后世的宝贵财富。新志书是靠丰富的、全面的、可靠的资料编成的,所以,资料的有无、多少、是非、正误、真伪、曲直,是关系到志书本身质量高低的决定因素,是体现志书资料性的特点的基础,它对志书的好坏有决定性的意义。 ①资料性是志书的重要特征和根本属性。梁寒冰同志曾指出:“历史著作它是采用论证来说明社会发展规律的。地方志显然不能采取这种方式,地方志基本上是资料的科学性的排比,从资料的排比里边体现事物发展的规律性。这一点不同于历史著作,这是两种不同体裁”,欧阳发说:“所谓方志,就是地方资料历史化。”志书的思想性、科学性和资料性,“三性”中,思想性、科学性是志书资料的质的规定,而资料是它们的实体。没有资料,谈不上思想性和科学性。方志不同于其他社会科学著述,它不是用论理而是通过对历史资料和现实资料的科学编纂,去体现某种思想,寓褒贬于资料的记述之中。资料越丰富的志书,它的价值就越大。还要有地方性,就是要突出地方特色。 志书资治、教育、存史的功能,要靠资料去体现。志书集存了大量地、全面地、科学资料,为决策者提供了可靠依据。同时,它是地方山川、风物、资源、物产、文化人情的乡土教材,又是一地方之“百科全书”,积累了大量的基础资料,是“经世致用” 的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发展。 ②志书用资料彰明因果,反映规律。1984年全国省志评稿会上提出,新方志要“力求彰明因果,反映规律以资借鉴”。志书反映规律是用资料来体现的。梁寒冰同志说:“如果有科学的反映事物本质的资料,有按科学方法分类、并有合乎事物演变发展的篇目的志书,就可以从资料中反映出规律来的。” 要反映规律、就要作到全面地、系统地占的资料,掌握反映事物发展过程及其规律的所有材料,达到“纵不断线”,“横不缺项”。在这个基础上,经过严格鉴别、考订和筛选,选出能体现时代特点的,反映地方特色的,反映历史本来面目,符合客观实际,能代表本质的、主流的资料来。然后,据“述而不作”的原则,在撰写中突出主线,联系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就会反映出规律来。 认真地鉴别、考订和校勘搜集到的全部地方志资料,是一项复杂的严肃的、科学性较强的工作,其基本原则是:①科学分析,排除偏见,②从事实出发,无证不信,③保持资料的原貌,④对疑难字和问题,不要随意下结论,⑤对不完整的资料,要补辑齐全,⑥慎用孤证,⑦译文引用要准确,⑧准确理解原文涵义。 总之,志书的编纂过程,就是对资料的不断搜集、精选、加工、补充的过程,因而资料工作要贯穿于修志的全过程,它是志书成败的关键。要从资料的搜集、鉴别、整理、加工到使用,都要考虑在志书中的作用。同时,志书在编写过程中,从拟定篇目,补充修改篇目,一直到志稿的分纂、总纂、修改等环节上,都要落实在资料这个基础上。

知识出处

祝巍山文史论稿

《祝巍山文史论稿》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本书共分五个部分,70余篇文章,40余万字。内容涉及地方志理论研究与实践、地方历史研究与探微、历史轶事研究整理以及散文诗词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永昌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