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志学概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祝巍山文史论稿》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1309
颗粒名称: 学习《方志学概论》
分类号: K290
页数: 3
页码: 18-20
摘要: 本文记述了学习《方志学概论》的具体内容,主要介绍了联系修志实践,简述方志的功能、新编地方志与旧志在本质上有什么区别、资料工作在新编地方志中的地位和作用等。
关键词: 永昌县 地方志 方志学

内容

一、联系修志实践,简述方志的功能
  编修地方志,一非自赏,二非美观,主要在于功用。 修志是我国的优良传统。中国历史上所编修的八千五百多种,九万四千余卷地方志书,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到了清代,进一步明确了地方志具有“资政、教化,存史”的特定功能,也为今日地方志的发展,建立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现在,举国上下编修社会主义的新方志,其规模之大,前所未有,所以,它比起历史上的志书来功能就更加大得多了。 首先,这是一次全国范围的,规模宏大的国情调查,其动员人力之众,地区之广,搜集资料之全,是任何单项调查所不能比拟的;编写上采用现代科学的最新成果、方法和手段;记述的对象从自然到社会、从历史到现实,采用多角度、历时态的全新观点进行全面、综合、系统的记述。所以,它对“四化”建设,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着一定的作用,同时也将服务于两个文明建设和推动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其次,新编地方志这样一种综合性的区域性科学,它将是在人民群众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科学文化知识教育的乡土教材。 第三,新方志具有“一地方之全史”的特点,它资料齐全、系统完整,集中了一地自然、地理、经济、文化、政治、风俗以及人物于一书,综合性很强。所以,它不但为党政机关和领导者决策提供依据和借鉴,而且为各种专业工作者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提供服务,向全社会所有成员提供本地区全面系统的科学资料和认识。
  二、新编地方志与旧志在本质上有什么区别
  新志是用新的观点,新的方法和新的材料编成的综合性志书。旧志是修续志。 (1)新志力求反映和体现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这不但要在体例篇目的结构中体现,主要的是要在各行各业自身的具体事物的记述中体现,这是新旧志书的区别之一。 (2)胡乔木同志讲:旧志科学性很差,在各门类之问看不出相互的影响和逻辑关系;新方志不仅要把门类设得比较合理,在门类的叙述上比较得当,而且要力求表现各门类的相互关系。“新志要做到思想性、资料性、科学性‘三性’统一。” (3)旧志是美化统治阶级的。“记”和“传”都是写帝王将相,宣扬的都是封建道德礼教。它对广大劳动人民是采取歧视,甚至是敌视的态度,或不入志,或斥之为“匪”、“盗”。它对劳动人民的生产斗争和经验也很少提及。新编地方志则要把广大人民群众当作主人翁来记述,把人民群众改造世界、创造历史的伟大斗争当作中心来记。
  (4)旧志不重视经济和科学事业的记述,新志把经济和科学放在重要地位上进行记述。 (5)中国旧志大致有如下十条通病,即:①取材无当,旨趣乖僻,②因习模拟,书多雷同,③剽窃拼凑,无异类书,④割裂诸志,无所断制,⑤片断记载,几不成书,⑥门类琐碎,意义浮泛,⑦载文记事,猥烦不典,⑧叙述无谓,立论可厌,⑨逐于景物, 不求实际,⑩官家修志,失之简陋。 新志要摒弃旧志的缺点,新志要做到“五要”即一要思想性强;②二要资料真实详备;③三要突出地方特点;④四要体例完备;⑤五要文风端正。
  三、资料工作在新编地方志中的地位和作用
  资料是修志的基础,是用于当代,传之后世的宝贵财富。新志书是靠丰富的、全面的、可靠的资料编成的,所以,资料的有无、多少、是非、正误、真伪、曲直,是关系到志书本身质量高低的决定因素,是体现志书资料性的特点的基础,它对志书的好坏有决定性的意义。 ①资料性是志书的重要特征和根本属性。梁寒冰同志曾指出:“历史著作它是采用论证来说明社会发展规律的。地方志显然不能采取这种方式,地方志基本上是资料的科学性的排比,从资料的排比里边体现事物发展的规律性。这一点不同于历史著作,这是两种不同体裁”,欧阳发说:“所谓方志,就是地方资料历史化。”志书的思想性、科学性和资料性,“三性”中,思想性、科学性是志书资料的质的规定,而资料是它们的实体。没有资料,谈不上思想性和科学性。方志不同于其他社会科学著述,它不是用论理而是通过对历史资料和现实资料的科学编纂,去体现某种思想,寓褒贬于资料的记述之中。资料越丰富的志书,它的价值就越大。还要有地方性,就是要突出地方特色。 志书资治、教育、存史的功能,要靠资料去体现。志书集存了大量地、全面地、科学资料,为决策者提供了可靠依据。同时,它是地方山川、风物、资源、物产、文化人情的乡土教材,又是一地方之“百科全书”,积累了大量的基础资料,是“经世致用” 的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发展。 ②志书用资料彰明因果,反映规律。1984年全国省志评稿会上提出,新方志要“力求彰明因果,反映规律以资借鉴”。志书反映规律是用资料来体现的。梁寒冰同志说:“如果有科学的反映事物本质的资料,有按科学方法分类、并有合乎事物演变发展的篇目的志书,就可以从资料中反映出规律来的。” 要反映规律、就要作到全面地、系统地占的资料,掌握反映事物发展过程及其规律的所有材料,达到“纵不断线”,“横不缺项”。在这个基础上,经过严格鉴别、考订和筛选,选出能体现时代特点的,反映地方特色的,反映历史本来面目,符合客观实际,能代表本质的、主流的资料来。然后,据“述而不作”的原则,在撰写中突出主线,联系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就会反映出规律来。 认真地鉴别、考订和校勘搜集到的全部地方志资料,是一项复杂的严肃的、科学性较强的工作,其基本原则是:①科学分析,排除偏见,②从事实出发,无证不信,③保持资料的原貌,④对疑难字和问题,不要随意下结论,⑤对不完整的资料,要补辑齐全,⑥慎用孤证,⑦译文引用要准确,⑧准确理解原文涵义。 总之,志书的编纂过程,就是对资料的不断搜集、精选、加工、补充的过程,因而资料工作要贯穿于修志的全过程,它是志书成败的关键。要从资料的搜集、鉴别、整理、加工到使用,都要考虑在志书中的作用。同时,志书在编写过程中,从拟定篇目,补充修改篇目,一直到志稿的分纂、总纂、修改等环节上,都要落实在资料这个基础上。

知识出处

祝巍山文史论稿

《祝巍山文史论稿》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本书共分五个部分,70余篇文章,40余万字。内容涉及地方志理论研究与实践、地方历史研究与探微、历史轶事研究整理以及散文诗词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永昌县
相关地名